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68 毫秒
1.
儿童急性呼吸道博卡病毒感染   总被引:29,自引:3,他引:26  
了解博卡病毒(Human Bocavirus,HBoV)在我国儿童急性呼吸道疾病中的感染情况。采用PCR扩增的方法对2005年10月~2006年1月收集的72例急性呼吸道感染的住院儿童鼻咽抽吸物(nasopharyngeal aspirates,NPA)进行了HBoV基因检测。将PCR阳性产物进行TA克隆,测序,并将所测序列与GenBank中HBoV序列进行比较分析。72份标本中共检测到6份HBoV阳性扩增产物,阳性率为8.3%(6/72),该6例HBoV阳性患儿临床均有肺炎或支气管肺炎症状。由此可以初步看出HBoV可能也是儿童急性呼吸道感染中较为重要的一个病原,且可能与儿童急性下呼吸道感染存在相关性。  相似文献   

2.
非典型肺炎是由冠状病毒感染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于去年底始发于我国南方的广东省,主要表现为严重急性呼吸道综合征.  相似文献   

3.
目的通过对503例急性呼吸道感染患儿进行7种常见病毒[流感病毒A、B型(IVA、IVB),腺病毒(ADV),副流感病毒1、2、3型(PIV1、PIV2、PIV3)及呼吸道合胞病毒(RSV)]的检测,了解本地区2013年急性呼吸道感染患儿的病毒感染状况。方法应用免疫荧光法对503例急性呼吸道感染患儿的咽拭子进行7种常见病毒的检测。结果 503例患儿中有55例检出病毒阳性,总阳性率为10.93%,均为单一病毒感染。7种常见病毒中,RSV的感染率最高,为76.36%。在各年龄组中,〈1岁组的病毒检出率最高,为29.41%,随着年龄的增长,检出率逐渐降低。从季节分布来看,春季的感染率最高,为23.08%,其次为冬季,感染率10.13%。结论 RSV是2013年本地区儿童急性呼吸道感染的主要病毒,〈1岁组患儿的病毒检出率最高,春季为感染的高发季节。  相似文献   

4.
呼吸道合胞病毒(RSV)被公认为婴幼儿呼吸道感染最常见的病毒性病原体,有关RSV在成人急性下呼吸道感染中病原作用的研究,受检测技术制约,国内外很少报导[1],近年来RSV致成人下呼吸道感染病例有增加趋势,且引起的成人急性下呼吸道感染症状与其他呼吸道病...  相似文献   

5.
目的 对2016-2018年甘肃省妇幼保健医院门诊和住院急性下呼吸道感染患儿进行呼吸道合胞病毒(Respir-atory syncytial virus,RSV)的分离及流行病学特征分析.方法 收集患儿呼吸道分泌物425份,在Vero细胞上进行3代盲传,对培养收获液进行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everse transcr...  相似文献   

6.
过去认为健康人肺部是无菌的,对疾病状态下呼吸道菌群的研究依赖传统培养技术。近年来,DNA测序技术应用于呼吸道标本的微生物检测,发现健康肺部存在复杂的微生物群。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呼吸道微生物群在多种慢性呼吸道疾病发生和发展过程中扮演重要角色,与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病等疾病的临床表现、急性加重及预后相关。通过比较急性加重期与稳定期患者的呼吸道标本微生物群,形成了新的疾病假说,阐释了慢性呼吸道疾病急性加重的微生物学基础。未来对微生物测序数据的深度挖掘及基于临床问题的研究,有望为慢性呼吸道疾病的治疗提供新的靶点。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2008年至2009年南京地区儿童呼吸道肺炎支原体(MP)的感染情况。方法应用MP快速培养法对南京地区2008年1月至2009年12月980例急性呼吸道感染患儿的咽拭子标本进行MP培养检测。结果 980例急性呼吸道感染患儿的咽拭子标本中MP培养阳性384例,总阳性率为39.2%。其中〈3岁、35岁、〉5岁各年龄组患儿中MP阳性率分别是36.9%,38.5%和43.3%;不同季度MP感染的检出率分别是:春季(13月)45.7%,夏季(46月)24.8%,秋季(79月)20.4%,冬季(1012月)50.3%,其中冬、春两季MP感染的检出率明显高于其他两季(P〈0.01)。结论 MP为南京地区儿童急性呼吸道感染的重要病原体,各年龄儿童普遍易感;冬、春两季高发。  相似文献   

8.
目的:调查重症急性呼吸道感染患儿中人鼻病毒(HRV)的感染情况,初步了解不同型别HRV流行病学和临床特点。方法:收集2008年5月至2010年3月北京儿童医院重症急性呼吸道感染住院患儿鼻咽抽吸物样本259份,采用巢式PCR法,先用鼻病毒5′UTR引物筛查样本中该病毒总的感染情况,再用针对VP4-VP2区域的引物对阳性样本进行分型检测;同时对阳性样本进行其他常见呼吸道病毒共感染检测与流行病学及临床特点分析。结果:259例样本中,5′UTR初筛HRV阳性89例(34.4%),与其他常见呼吸道病毒存在共感染54例(60.7%);可通过VP4-VP2分型测序确定39例HRV-A(48.1%)、4例HRV-B(4.9%)、38例HRV-C(46.9%);HRV-A感染率最高的季节分布是秋季;HRV-A和HRV-C型感染者在临床特点上无明显差别。结论:HRV是儿童重症急性呼吸道感染的重要病原之一,新发现的HRV-C基因型感染率与HRV-A相似,但HRV在儿童重症急性呼吸道感染中的病原学意义还须进一步确认。  相似文献   

9.
陈兆云   《微生物学通报》1990,17(3):152-156
1989年报道,TWAR菌是衣原体属中一个新的种,称为肺炎衣原体(Chlamydia pneumoniae)。它可引起人类患急性呼吸道疾病。最初该菌命名是由两次分离的菌株代号合并而成。1965年在台湾研究沙眼疫苗时,第一次从儿童眼内分离出衣原体,菌号为TW-183;第二次是1983年在西雅图一名急性呼吸道病人咽部拭子分离的衣原体,编号为AR-39。TWAR  相似文献   

10.
目的 了解哮喘患儿呼吸道菌群多样性及其组成特征,同时研究所分离的3株优势菌对流感嗜血杆菌的抑制作用,探究哮喘与呼吸道菌群之间的关系.方法 采集沈阳市儿童医院呼吸内科2019年3月至2019年12月收治的21例4~12岁急性发作期哮喘患儿咽拭标本,并同时采集23例同龄健康儿童的咽拭标本作为对照,对呼吸道菌群进行分离培养、...  相似文献   

11.
副粘病毒Tianjin株NP蛋白的表达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9年,本实验室从群体性暴发的急性呼吸道感染素致死的普通棉耳绒猴肺组织中分离到一株副粘病毒,命名为副粘病毒 Tianjin株.经研究发现该动物中心的工作人员都有此病毒抗体,且正常人群(献血员)抗体阳性率高达46%,急性呼吸道感染的患儿抗体阳性率为19.28%,提示此病原体与人类可能有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12.
<正> 问题的范围 在世界上只有很少数国家有可以利用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的发病率的资料。但是,总人口数达12亿,超过了世界人口的1/4以上的88个成员国有死亡率的资料。在1970年至1973年间,88国报告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的年死亡数为66万。 如果大胆假定世界人口中因此病的死亡率是类似的,这就意味着每一年全世界人口中将有220万死于急性呼吸道传染病的病死者。必须承认,由于资料的偏颇(只有住院病例),缺少严谨的临床和实验室资料以支持死亡报告以及作报告的国家之间诊断标准上明显的差异,由这些国家来的个别的资料价值是有限度的。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冬季肺炎和哮喘患儿呼吸道微生物的多样性。方法选择2017年11月至2018年1月在我院急诊科治疗的确诊为肺炎和哮喘急性加重的患儿159例,其中肺炎患儿102例,哮喘急性加重患儿57例。选择同时期在本院就诊的无呼吸道疾病患儿88例,设为对照组。检测患儿呼吸道微生物分布情况。结果肺炎和哮喘患儿呼吸道微生物多样性增加。肺炎患儿菌群丰度前3位的菌属分别是链球菌属、不动杆菌属、克雷伯菌属。哮喘患儿菌群丰度前3位的分别是嗜血杆菌属、莫拉氏菌属、葡萄球菌属。呼吸道病毒检测结果显示,肺炎患儿检出率前3位的病毒分别是肺炎支原体、呼吸道合胞病毒和副流感病毒3型。哮喘患儿病毒检出率前3位的是柯萨奇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和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肺炎支原体检出率明显高于哮喘患儿,柯萨奇病毒检出率明显低于哮喘患儿。结论冬季肺炎和哮喘患儿的临床表现和体征较为相似,但是病原微生物检出情况有所不同。病原微生物检出的差异性有助于正确诊断和鉴别儿童肺炎和哮喘。  相似文献   

14.
本文对第三军医大学附属三院呼吸科1979—1989年冬季(11月—2月)慢性阻塞性肺病并发急性呼吸道感染患者的痰细菌培养,药敏试验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5.
探讨巨细胞病毒感染与住院严重急性呼吸道感染(SARI)肺炎的相关性.以67例符合严重急性呼吸系统感染临床诊断标准的住院病例为研究对象,同时以81例流感样门诊病例作为对照,使用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所有研究对象的巨细胞病毒感染情况.采用二分类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巨细胞感染与住院严重急性呼吸道感染肺炎病例的关联.巨细胞病毒在呼吸道感染病例中有较高的阳性率,阳性率随年龄呈下降趋势.80%以上巨细胞病毒阳性病例存在与其他常见呼吸道病原共感染情况.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年龄和多病原共感染是SARI肺炎发生的危险因素,单独CMV阳性与SARI肺炎的发生没有显著相关性.SARI肺炎中CMV与其他呼吸道病原共感染概率高,临床上应加强对呼吸道感染病例的巨细胞病毒检测.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冬季儿童急性下呼吸道感染病原谱及临床流行病学特征,为临床抗感染及病原检测提供依据。方法对我院2006年12月~2007年2月急性下呼吸道感染住院患儿采用一次性无菌吸痰管经鼻腔插入7~8cm,达到咽部以下负压吸取1~2ml深部鼻咽分泌液送细菌培养,并对呼吸道合胞病毒(RSV),腺病毒(ADV),A、B型流感病毒(IFV),1、2及3型副流感病毒(PIV)等7种常见呼吸道病毒抗原进行检测及运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检测标本中支原体和衣原体DNA。结果①381份下呼吸道感染儿童痰标本中细菌培养阳性81份,病毒检测阳性133份,支原体和衣原体阳性分别12份与6份,混合感染标本44份,总标本病原学检出率为50.66%(193/381)。②RSV阳性标本112份,为最重要的感染病原,连续3个月RSV检出率均在30%左右,6月龄以下儿童占61.61%,2岁以下儿童占86.61%,阳性标本中78.57%的患儿有喘息表现。③大肠埃希菌(16株)、肺炎链球菌(14株)、肺炎克雷伯菌及金黄色葡萄球菌(各10株)、卡他莫拉菌布兰汉亚种(8株)、流感嗜血杆菌和副流感嗜血杆菌(各6株)表现为主要的致病菌。结论RSV感然仍为儿童冬季急性下呼吸道感染最主要的病原,尤其在2岁以下儿童,且易表现为喘息发作。仍有40%以上感染病原未明,儿童急性下呼吸道感染病原谱需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17.
自2007年Gaynor A M等人通过高通量测序在肺炎患儿呼吸道样本中发现了WU多瘤病毒(Washington University polyomavirus,WUPyV)以来,WUPyV在世界各地被广泛检出。为了解北京地区急性呼吸道感染住院儿童中WUPyV感染情况及其临床特征,收集北京地区2017年4月至2018年3月共1 276份呼吸道感染住院患儿的鼻咽抽吸物样本,使用real time PCR方法对样本进行WUPyV检测,同时对WUPyV阳性样本进行17种常见呼吸道病毒筛查。共检出WUPyV阳性样本76份(5.96%,76/1 276),4岁以下儿童居多(92.11%,70/76);WUPyV感染全年可见,无显著季节性;多伴随其他呼吸道病毒混合感染(60.53%,46/76),最常见混合感染为鼻病毒和A型流感病毒;WUPyV单一感染者与混合感染者病毒载量无显著性差异,临床诊断和表现基本一致;WUPyV感染患儿的常见诊断为支气管炎(68.42%,52/76)和肺炎(30.26%,23/76);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高热、咳嗽、咳痰。研究结果提示WUPyV是北京地区急性呼吸道感染住院患儿呼吸道样本中常见病毒之一,多见于4岁以下儿童。  相似文献   

18.
呼吸道病毒感染由于其高致病率及致死率,长期以来一直是世界各国的一大负担。随着近几年来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H5N1、H7N9等病毒相继出现,快速诊断呼吸道病毒感染成为医务工作者面临的巨大挑战。分子诊断技术在过去十几年发展迅速,凭借出色的灵敏度和特异度,成为快速诊断呼吸道感染的首选手段。以核酸扩增为主的多种分子诊断技术,大大缩短了呼吸道病毒检测的时间,在许多临床实验室已逐步替代传统技术,成为病毒检测的新一代方法。  相似文献   

19.
Bosis  S  顾士民 《微生物与感染》2005,28(4):47-47
人偏肺病毒(hMPV)是2001年荷兰学者从急性呼吸道感染的儿童和成人中分离到的一种与禽肺病毒密切相关的RNA病毒。研究表明hMPV是婴幼儿期急性呼吸道感染的新现病原。作者为全面评估该病毒在儿童及其家庭成员等感染的情况,采集了1505例已排除外科疾患的15岁以下急诊儿童的咽拭样品,进行hMPV、呼吸道合胞病毒(RSV)和流感病毒核酸的检测,并对包括症状、体征、治疗等方面作了对比研究。  相似文献   

20.
急性呼吸道感染是全球范围内人类疾病和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其绝大部分是由呼吸道病毒所引起的。建立切实有效的实验室诊断技术,对于呼吸道病毒的防御和控制至关重要。以核酸为检测目的的分子诊断法,因其快速、简便、高通量、高灵敏度及高特异性,成为新一代呼吸道病毒检测的金标准。简要综述了呼吸道病毒感染核酸检测技术及其应用进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