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抗原由抗原呈递细胞(APC)摄取并加工成肽分子,以MHC-肽分子复合体的形式表达于细胞表面,由T细胞上的TCR识别,激活特异的CTL。病毒基因可编码某些蛋艇于该过程,进而逃避免疫体系的识别和清除。本文综述了这一过程中抗原呈递、病毒免疫逃避方面的一些新进展。  相似文献   

2.
为了揭示TCR-抗原肽-MHC三元复合体的识别模式,利用基因工程技术构建的可溶性MHC分子,为此提供了有利工具,可溶性单链MHC分子具有与穿膜型分子似的功能,在体外已成功地应用于TCR与MHC分子之间的识别学研究及三维空间结构研究,并可能作为一种免疫调节分子起到治疗疾病作用。  相似文献   

3.
中华鳖病毒的血清学检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中华鳖病毒(TSV)是从病鳖中分离到的一种病毒病原。经细胞培养和差异离心制备TSV抗原,肌注家兔获TSV抗体(TSV-Ab),中和效价为1:20,用TSV-Ab进行双向免疫扩散和间接ELISA检测,被检样品有健康和病鳖组织匀浆液、TSV细胞培养液、提纯的TSV,以及鱼传染性胰脏坏死病毒(IPNV)、草鱼呼肠孤病毒(GCV)、鱼病毒性出血败血症病毒(VHSV)、鲁痘疮病毒(Carp pox viru  相似文献   

4.
HCG抗原决定簇与乙肝病毒核心抗原的融合表达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PCR方法获得编码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β链羧端37肽基因片段(HCG-β-37-CTP),并将其分别和乙肝核心抗原的氨端(第1位)、羧端(第454位)、中间(第75~83位)以及中间和羧端同时融合,构建T4个重组融合表达克隆:pCn-HCG、pCc-HCG、pCm-HCG和pC-HCG2,在大肠杆菌中实现了表达。对表达产物中的乙肝核心抗原和HCG抗原的抗原性和表达水平、融合蛋白的颗粒性及其免疫原性进行了分析。其中pCm-HCG和pCc-HCG能形成颗粒。用pCm-HCG免疫小鼠能产生高滴度的抗HCG抗体,说明核心抗原的中间部位是合适的融合位点。  相似文献   

5.
余传霖 《微生物与感染》2000,23(6):16-18,F003
研究证实CD8^+细胞毒T淋巴细胞(CTL)与病毒抗原接触后能产生趋化因子,而且趋化因子MIP-1是病毒攻击后炎症反应形成所必需,提示趋化因子是抗病毒免疫的关键性因素。  相似文献   

6.
叶萍  李燕 《病毒学报》1998,14(3):215-220
将Epstein-Barr病毒(EBV)膜抗原(MA)BLLF1基因,插入含有CMV启动子的真核表达载体pcDNA3下游BamHI位点,构建成真核表达质粒pcDNA3-MA。将纯化的DNA注射Balb/c小鼠股四头肌。经免疫的动物产生抗EB病毒MA特异性的抗体和中和抗体,依赖抗体细胞介导的细胞毒作用(ADCC),特异性T淋巴细胞增生性反应及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CTL)杀伤作用。基因免疫与基因-蛋白  相似文献   

7.
杨永平  江永珍 《病毒学报》1994,10(3):229-234
通过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从中国人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的血清中扩增并克隆到2段cDNA片段,即HCV基因组C区抗原基因C831cDNA片断和NS3区抗原基因C33cDNA片段同C831cDNA片段经连接肽Ser-Pro-Gly-Ser连接成为基因嵌合体C33cDNA片段同C831cDNA片段经连接肽Ser-Pro-Gly-Ser连接成为基因嵌合体C33c-C831.C33c-C831基因嵌合体同温  相似文献   

8.
抗丙肝病毒核心抗原单克隆抗体的研制与初步鉴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基因工程重组技术获得的丙肝病毒(HCV)核心蛋白抗原与鼠血清白蛋白交联后免疫Balb/c小鼠,用杂交瘤技术成功地建立了4株稳定分泌抗核心抗原单克隆抗体的杂交瘤细胞,试验结果表明,该4株McAbs与免疫抗原及核心区C33肽、CP9、CP10抗原有较强的抗原-抗体反应,与HCV NS3、NS4、NS5无反应,在竞争ELISA中,对HCV-IgG阳性血清有较好的抑制作用。4株McAbs中3株为IgG2  相似文献   

9.
已知大鼠TGF-a的抗原部位于C环,且大鼠的TGF-a(34-43)和TGFa(44-50)均有较强的活性以转化正常细胞。为了提示其结构与功能关系,合成了大鼠TGF-a修饰16肽。在前文用二维核磁共振技术归属质子谱并验证其一级结构的基础上,本文测定了不同混合时间的二维NOESY谱。根据所得的数据原始斜率法求出距离约束。通过约束分子动力学计算定出该分子溶液构象。其中还用DQF-COSY的数据求出二面  相似文献   

10.
已知大鼠T0F-α的抗原部位干C环,且大鼠的TGF—α(34-43)和TGF-α(44-50)均有较强的活性以转化正常细胞。为了揭示其结构与功能关系,合成了大鼠TGF-α修饰16肽。在前文用二维核磁共振技术归属质子谱并验证其一级结构的基础上,本文测定了不同混合时间的二维NOESY谱。根据所得的数据因原始斜率法求出距离约束。通过约束分子动力学计算定出该分子的溶液构象。其中还用DQF-COSY的数据求出二面角作为决定溶液构象的参考。  相似文献   

11.
抗天花粉蛋白单抗T8C12针对的抗原表位的判定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Western印迹结果表明抗天花粉蛋白(TCS)单抗T8C12能与CNBr裂解的TCS片段结合,氨基酸组成分析显示该表位位于N端72肽内。为进一步确定该表位的位置,用固定化的T8C12对克隆于噬菌体M13外壳蛋白pⅢ的随机六肽库进行了两轮亲和筛选后,随机测定了15个阳性克隆的DNA序列,发现插入的六肽序列有高度同源性,均含Ser/Thr-(X)-X-Arg结果,X代表疏水氨基酸。这一结构与天花粉蛋  相似文献   

12.
用PCR 方法从丙型肝炎病毒(HCV) cDNA 文库中克隆了两段DNA 片段,即HCV 基因组非结构NS3区抗原基因(约0.7 kb)和核心抗原C区抗原基因(约0.6 kb)的cDNA 片段。在两段cDNA 间加入连接肽Ser- Pro- Gly- Ser 的密码子序列,构建成融合抗原基因NS3- C。将该融合基因与衣藻叶绿体基因atpA 的启动子和rbcL 基因的3′末端连接,得到丙肝病毒融合抗原基因NS3- C表达盒,再将该表达盒与选择标记基因aadA 表达盒和衣藻叶绿体基因组同源片段连接,构建成衣藻叶绿体转化载体pSS6。基因枪法转化衣藻叶绿体,经壮观霉素筛选获得转化再生的单藻落,对转基因衣藻的PCR 和Southern 杂交分析表明,融合抗原基因NS3- C已整合到衣藻叶绿体基因组中。  相似文献   

13.
报道了一种新的具有抗吗啡镇痛活性的肽的分离纯化,并进行部分一级结构测定.狗脑先经醋酸提取,冷冻成干粉,然后上SephadexG-50和S-SepharoseF.F柱,最后经RP-HPLC纯化,鉴定纯度后,测定其抗吗啡镇痛活性,通过SDS-PAGE法测得其分子量为8.9kD.氨基酸序列分析测得该肽的N端序列为:V-I-S-V-A-D-W-T-Q-I-F-T-M-R-Y-F-I-T-G-Y-H-Q-D-Y-X-G-L-H-I-G.经部分一级结构同源序列检索,未见与此有同源的蛋白质的报道,暂命名该肽为CC4肽  相似文献   

14.
超抗原作为一类强大的免疫激活因子,可活化T细胞和抗原呈递细胞,其作用范围从T细胞增殖的诱导,众多细胞因子释放,免疫抑制到免疫耐受和免疫无反应性,并与自身免疫和免疫机能不全有关。超抗原由某些细胞,病毒,支原体和寄生虫产生,它可以激活比普抗原多达数千倍的T淋巴细胞(包括CD^+4和CD^+8T细胞),并可活化NK细胞和单核细胞。超抗原以不同于普通抗原的方式与抗原呈递细胞(APC)上MHCⅡ类子分子及T  相似文献   

15.
HLA—A2分子生物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HLA-A2是发现最早、在人群中携带频率最高、呈高度多态性的I类分子。目前已发现有30个基因亚型。现已弄清了HLA-A2的立体结构,属于免疫球蛋白基因超家族成员,通过与抗原肽、TCR、KIR、CD8等多种分子相互作用,参与复杂的免疫应答及调控。本文就HLA-A2的多态性、分布、结构及功能等方面的最新研究进展加以综述。  相似文献   

16.
从一名国内感染的艾滋病人采血,分离其外周血单核细胞(PMCs)。首先与正常的PMCs共培养,4周后检测其HIV-1p24抗原(ELISA)达到峰值。用此时的细胞及其上清分别感染Jurkat-tat、CEM、MT4细胞,可很快地在这三株细胞中检测到HIV生长,HIV在Jurkat-tat细胞中生长情况最好,同时用病人血清直接感染Jurkat-tat和MT4细胞,4周后检测其细胞上清HIV-1p24抗原(ELISA法)为阳性,但OD值很低(约为PMC共培养组的一半)。用病人的少量全血与正常PMCs共培养,得到的结果与分离病人PMCs法相近。应用间接免疫荧光法(IFA)、免疫酶法(IEA)、蛋白印迹法及HIV-1POl基因和Env基因特异引物的聚合酶链反应(PCR)等证实为HIV-1病毒。分离的HIV在Jurkat-tat细胞中连续传代,细胞被感染后2-3天即出现以大量融合细胞为主的细胞病变,感染后7-10天细胞几乎全部死亡。病毒在连续传代过程中的生长特征及致细胞病变特征不变。此病毒命名为CA-2毒株。  相似文献   

17.
Epstein-Barr病毒膜抗原基因免疫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叶萍  李燕  谷淑燕 《病毒学报》1998,14(3):215-220
将Epstein-Bar病毒(EBV)膜抗原(MA)BLLF1基因,插入含有CMV启动子的真核表达载体pcDNA3下游BamHI位点,构建成真核表达质粒pcDNA3-MA。将纯化的DNA注射Balb/c小鼠股四头肌。经免疫的动物产生抗EB病毒MA特异性的抗体和中和抗体,依赖抗体细胞介导的细胞毒作用(ADCC),特异性T淋巴细胞增生性反应及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CTL)杀伤作用。基因免疫与基因-蛋白联合免疫效果相似。不同启动子控制下的MA基因,诱发小鼠免疫应答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8.
内皮素(ET)是迄今所发现的最强的内源性血管收缩肽,它有三种异构体,其中ET-1不仅缩血管活性最强,而且对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具有丝裂原作用。本文从ET-1的合成和分泌,对VSMC的增殖作用以及丝裂原信息传递途径三方面,综述了目前ET-1对VSMC增殖作用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9.
内皮素(ET)是迄今所发现的最强的内源性血管收缩肽,它有三种异构体,其中ET-1不仅缩血管活性最强,而且对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具有丝裂原作用。本文从ET-1的合成和分泌,对VSMC的增殖作用以及丝裂原信息传递途径三方面,综述了目前ET-1对VSMC增殖作用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20.
合成了5对寡核苷酸片段,分别连接在两种恶性疟原虫杂合多肽(45肽和58肽)抗原基因片段(HPFGA和HPFGB)的头部和尾部,将这两种片段分别与霍乱毒素B亚单位(CT-B)基因末端融合。两种杂合多肽抗原分别含有数个红内期和红外期有代表性的、并能被T或B淋巴细胞识别的保护性抗原表位,CT-B基因前端具有促使分泌的信号肽序列。将这两种融合基因的不同重组质粒分别转化大肠杆菌,对转化菌的培养上清检测表明融合蛋白被分泌性表达,既具有恶性疟原虫和CT-B抗原性,又保持了CT-B与其受体神经节苷脂CM1结合的生物学活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