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黄敏  陈鹏 《生物学通报》2004,39(3):39-40
生物多样性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生物多样性保护是当今世界环境保护中的重要方面.加强对现在的学生今后社会的公民、决策者进行生物多样性保护意识教育是中学生物学教育的迫切任务。高中新教材第2册第9章“生物多样性及其保护”一节。主要阐述了生物多样性的价值、我国生物多样性概况以及生物多样性保护3部分内容。本节内容的网  相似文献   

2.
"生物多样性及其保护"一节的教学设计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生物多样性及其保护”是高二《生物》第2册第9章“人与生物圈”中的第2节内容,也是高中《生物》必修教材的最后一节。本节内容包括3方面:生物多样性的价值;我国生物多样性概况;生物多样性的保护。本节对于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进而提高全民族的环保意识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沈雁 《生物学通报》2006,41(5):23-24
“探索生长素类似物促进插条生根的最适浓度”是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生物》必修模块3“稳态与环境”,第3章“植物的激素调节”第2 节“生长素的生理作用”中的探究活动栏目。它是本节教学的难点。开展此探究活动有助于师生理解生命系统的稳态,有利于教师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探究过程, 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敢于怀疑、敢于求真、  相似文献   

4.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简介”是现行高中《生物》(人教版)第7章“生物的进化”的中心内容。也是对以前学过的生物学知识综合运用并与后续一章“生物与环境”有一定联系的教学内容。教学大纲对这一节的要求是识记。在我们所见到的对这一节课的教学设计上,多数教师都是通过以讲授为主线进行教学活动  相似文献   

5.
本课选自人教版7年级上册,第1单元“生物和生物圈”的第2章第3节。本册教材从内容框架上是要突出人与生物圈的关系,本节课所属的第2章“生物圈是所有生物的家”就是站在生物圈的高度,论述生物与环境之间是相互影响、相互依存的统一整体。本课“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则是在前一节课“环境对生物的影响”的基础上考虑生物与环境之间的关系.实际上是从一个问题的2个方面对生物与环境的关系辩证地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6.
魏允 《生物学杂志》2007,24(1):79-80,76
1说教材1·1地位、作用和特点光合作用是高中生物(必修·人民教育出版社)第一册第三章《生物的新陈代谢》的第三节,《生物的新陈代谢》是高中生物的重点之一,《光合作用》又是本章教学中较为重要的一节。光合作用不但是植物体进行一切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和能量基础,而且是一切生物进行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和能量基础。因此,掌握如光合作用的相关知识,对于整个生物新陈代谢的学习具有重要的作用。本节教材有三个较为突出的特点:一是通过实验教学,体现了探索生物科学的基本方法,培养了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不断探求知识的精神;二是由实验归…  相似文献   

7.
林岭 《生物学通报》2003,38(7):40-41
高中生物学教材中的有关遗传与变异方面的教学内容是对学生进行生物性状控制的遗传理论和方法的基础知识渗透。我在高三第 2轮生物学复习时安排了“生物性状的改造方法”这一专题复习 ,并通过教学实践取得了较满意的效果。1 教学内容从基因水平、染色体水平和细胞水平探讨生物性状的改造方法 ,并对各种方法进行综合评价。重点 :各种生物性状改造方法的原理、途径及评价。课时安排 :3课时。第 1课时 :从基因水平分析生物性状改造的方法。第 2课时 :从染色体水平分析生物性状改造的方法。第 3课时 :从细胞水平分析生物性状的改造方法。2 教…  相似文献   

8.
一节"研究性学习"课的教学组织与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高中《生物》第 1册第 2章第 3节“细胞的分化、癌变和衰老”学习完之后 ,学校备课组安排了课题为“调查组织培养技术在生产上具体应用”研究性学习活动 ,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1 研究性学习活动目标的确定研究性学习的主体是学生 ,因而要充分让学生发挥自主抉择、独立判断的学习决策者的作用 ,注重让学生通过自主的探索实践 ,获得直接经验 ,形成运用知识解决实践问题的能力 ,教师的主要职责是指导学生学习科学的研究方法 ,为学生提供研究程序和方法方面的指导 ,掌握学习的进度 ,评价其研究成果。具体地说通过这次学习活动要达到以下目…  相似文献   

9.
“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是高中生物学教材第3章、第1节“新陈代谢与酶”的教学内容。教师采用探究式教学模式,通过设计问题情境和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自主合作地对问题进行探究,由学生自己通过实践获得对科学概念的认识,教学效果很好。下面是本节课的教学设计方案。  相似文献   

10.
北师大版《生物学》7年级上册第1章第2节“生物与环境的相互影响”一节有一个“测量不同植被环境的空气温度和湿度”探究活动,安排这个活动的目的是要求学生学会用干湿计测量裸地、草坪和灌木丛的空气温度和湿度,通过分析实验数据,说明不同植被对环境  相似文献   

11.
1 教材分析 “细胞膜的结构”的知识,是细胞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后面学习生物的新陈代谢、物质出入细胞、物质代谢、生物膜系统等内容的重要基础。按照新的课程标准,高中《生物》提出了“提高生物科学素养、面向全体学生、倡导探究性学习和注重与现实生活的联系”的课程理念。本节教材的设计正是充分体现了这一理念,所以在整个教学设计上也应充分体现该新理念。  相似文献   

12.
高中《生物》(实验修订本)第4章第1节“植物的激素调节”一节中,蕴含丰富的科学史及经典实验。我们在教学实践中尝试把学生从单纯接受知识者转变为研究者,从一个新的角度进行教学,使学生在学习这些知识的同时得到科学方法训练,培养了他们的实验探究能力,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1变经典实验为探究过程,为学生创造“知识再发现”的探究情景1.1通过实验观察引出新课题,利用学生好奇心理,激发学生探索兴趣。在本节课前,我提前几天准备了一些刚刚萌发的水稻种子,选出长势相同的分为3组,分别置于①、②、③、④、⑤5个黑纸盒中。①完全不透光;②单…  相似文献   

13.
"环境污染的危害"一节的课堂教学设计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张金 《生物学通报》2004,39(5):38-38
高中《生物》必修教材“环境污染的危害”一节主要介绍了环境污染的常见类型及环境污染对生物的危害。近些年来,我国的生态环境面临着严峻的形势.为了保护好我们的生存环境,迫切需要对学生进行有关生态环境保护方面的国情教育。  相似文献   

14.
董玉梅 《植物杂志》2010,(11):103-104
教材是人编的,有时难免会出错,苏科版初二生物第六单元第20章第二节植物的发育中就存在明显的错误,此错对学生学习种子的结构与发育不利,但从另一角度看,又是培养学生思维及促进学生养成仔细观察生活中事物的良好教学资源。  相似文献   

15.
北师大版《生物学》教材8年级下册“生物的进化”一节中,教材安排了建议活动“模拟自然选择”,这个活动能将抽象的生物进化理论生动地展现在学生面前,解决了教学中生存竞争这个难点。在教学实践中,发现只要对活动做一些改进,就不仅能让学生理解生存竞争,还能让学生理解生物个体差异是普遍存在的及生物多样性产生的原因。下面介绍改进后的活动  相似文献   

16.
"生物的进化"合作学习的教学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泽 《生物学通报》2005,40(4):28-29
生物的进化非常复杂,对它的探索到目前也没有终止.关于生物进化机制存在多种假说。因此本节内容概念性、理论性都比较强,知识上也具有综合性和。发散性的辩证统一,是开发学生综合能力的好材料。笔者尝试运用合作学习理论进行教学以达到学生的知识、能力、情感和价值等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7.
滕菲 《生物学通报》2002,37(9):30-31
1 对教材的思考 “植物光合作用的主要器官”,是江苏版初中生物学教材7年级上册第7章第1节的教学内容。该节的重点是观察叶片的结构,认识叶片各部分组成。在整章书中,它是学习后几节有关光合作用知识的基础。  相似文献   

18.
"生物进化的历程"是人教版8年级<生物学>下册第7单元第3章的一节内容.生物的进化是一个漫长的历程.要想在场地、时间、条件、环境有限的课堂内贯彻新课程理念,开展探究性学习,采用资料分析的方式是最理想的,它同样能让学生学习探究方法,体验探究过程,并学到相关的基础知识.  相似文献   

19.
王大锐 《化石》2003,(2):29-31
位于太平洋上的马达加斯加是一个巨大的岛屿 ,离非洲大陆并不太遥远。那是一个令生物学家和古生物学家们都极为感兴趣的神秘之地。岛上的狐猴、变色龙、猴面包树 ,以及各种经历了数百万年地理隔绝而发展起来的奇异生物 ,引来了大批的生物学家。同时 ,岛上遍布的红色岩石与土壤中包藏的 2 .3亿年前的远古生物化石也使得那里成为古生物学家们关注的“热点”地区。难得的化石宝库在马达加斯加的红层中 ,曾陆续发现了大批白色的恐龙与哺乳动物的化石 ,它们的生存时代大约在 2 .3亿年前———那是这两大类动物第一次出现在生物演化阶段的时期。这…  相似文献   

20.
支雪梅 《生物学通报》2009,44(10):59-59
存由北京出版礼和北京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北京市义务教育课程改革实验教材《生物》第1册(7年级上学期使用)教材中,第4章“生物的营养”,第2节“人和动物的营养”一节中,安排了实验“食物中的营养成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