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目的:在CT 等医学影像检查过程中,常需要应用造影剂。在造影剂的使用常常发生不良反应,掌握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减少 或减轻患者的不良反应,能够使CT 增强扫描顺利进行,提高检查安全性。方法:搜集我院2011 年10 月至2012 年9 月间的1500 例CT 造影增强检查患者,包括冠状动脉CT 血管成像(冠脉CTA)、头部CT 血管成像(头CTA)、肝脏增强、泌尿系三维成像 (CTU)以及双下肢血管成像(双下肢CTA),进行造影剂的不良反应类型、造影剂药物剂量、注射速度等统计分析,总结造成不良 反应发生的因素及处理方法。结果:不良反应的类型包括发热、呕吐、荨麻疹、面色潮红、局部疼痛、流泪、血压下降、喉头水肿、休 克等。使用非离子型造影剂出现不良反应者85 例,占5.67 %。其中轻度反应65 例,占4. 33%;中度反应16 例,占1.06%;重度4 例,占0. 27 %。结论:在CT 增强扫描过程中,造影剂的用量及注射速度与不良反应的发生有相关性。CT 检查过程总应该认真 执行操作流程,密切观察病人情况,积极防治,正确处理,将造影剂不良反应降低到最低程度,使患者更加安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320排螺旋CT血管成像(CTA)在行双下肢动脉血管成像过程中,护理配合对的图像质量的影响。方法:将138例患者分为护理组(82例)及对照组(56例),分别进行320排螺旋CT双下肢血管造影检查,经高压团注造影剂欧乃派克,进行三维重组,获取容积再观(VR)、曲面重组(CPR)和最大密度投影(MIP)图像。对照组的患者只进行口头的训练,没有其他的护理干预措施;实验组进行一系列的护理干预以提高患者的配合,减低在成像过程中的非生理性运动。用工作站进行图像后处理,显示双下肢动脉图像,对其图像质量和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并在检查过程中的护理干预加以总结。结果:对照组有2例患者穿刺部位不合理而影响图像质量,对双下肢的病变显示具有一定的影响,3例患者注射压力过高引起外渗,流速在2.5-3.5 ml/s,影响了图像的清晰度,其余均获得满意效果。结论:良好的护理配合有利于320排CT双下肢成像的顺利进行,精心的护理操作是取得检查成功的动脉成像保证。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320排螺旋CT心脏冠状动脉护理的作用及其临床意义。方法:2009年11月至2010年3月,于我院行心脏检查1024例行320排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的患者,检查前对每一患者进行心理辅导,减轻紧张情绪;进行心率控制、屏气训练等护理措施准备;在扫描过程中配合影像技师使用高压注射器;检查完成后积极与患者交谈,严密观察患者状态,预防造影剂不良反应的发生。结果:受检患者中987例患者顺利完成检查,图像重建后血管显示效果优;16例血管显示良;有1例患者造影剂未全部进入血管内,导致血管显影不充分。有2例出现轻度过敏反应;无空气栓塞或任何心脑血管意外的发生。受检病例中432例同时进行了冠状动脉造影,98%(425/432)与检查结果完全一致,有2%(8/432)与检查结果有轻度误差。结论:检查前细致的护理对提高心脏冠状动脉血管成像成功率、提高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CT血管成像(CT Angiography,CTA)后处理技术在肠系膜血管栓塞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50例肠系膜血管栓塞患者,均行螺旋CT增强扫描,原始数据采用多平面重组(MPR)、容积成像(VR)和最大密度投影(MIP)方法进行后处理,观察其对明确诊断所起的作用。结果MPR、VR和MIP方法均能显示病变,以MPR显示率最高,结合3种方法可以获得明确诊断。结论CTA能够明确肠系膜血管栓塞的诊断,MPR进行图像后处理的价值最大。  相似文献   

5.
杨晓颖 《生物磁学》2005,5(4):86-87
随着社会经济医疗科技的飞快发展,计算机断层扫描(CT)已被广泛用于临床诊断。在CT检查工作中,为了明确诊断和鉴别诊断,经常需要做CT增强扫描。CT增强扫描检查是指在CT平扫有可疑病变或发现病变不能明确诊断时,通过静脉注射碘造影剂,增强病变器官、区域、血管的显示效果,以更清楚地显示病变特点。为病变确诊提供可靠的依据。作为一名CT室护士,在增强扫描中,应该熟悉增强扫描的各项操作规程及步骤。熟练掌握高压注射器的使用方法,熟悉造影剂过敏反应的表现及抢救措施,协助CT室医生顺利完成CT增强扫描检查,我院2004年12月-2005年12月,共行增强扫描698例。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6.
《蛇志》2018,(2)
目的探讨CT增强扫描检查中实施全程护理干预的临床应用效果,为CT检查的顺利进行及临床护理提供依据。方法选择2017年1~12月在我院行CT增强扫描患者16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8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实验组在对照组的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全程护理干预,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检查时间、不良反应以及患者对护理满意度情况。结果两组患者行CT增强检查时间、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实验组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比较,实验组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CT增强扫描患者的检查过程中实施全程护理干预措施,能有利缩短检查耗时,避免检查过程中不良反应事件发生,从而提高了患者的满意度,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探讨不同型号静脉留置针在冠状动脉血管造影中检查效果。选取2016年2月至2016年10月在重庆市中医院心内科接受冠状动脉造影的患者86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43例。实验组采用18G静脉留置针,对照组采用24G静脉留置针于静脉留置后注射造影剂。实验组患者造影剂渗透率和疼痛感低于明显对照组,扫描成功率、穿刺成功率和图像质量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冠状动脉血管造影检查中使用18G静脉留置针注射造影剂可以明显提高患者的造影剂渗透率、扫描成功率、穿刺成功率和图像质量并明显降低患者疼痛感。  相似文献   

8.
张军  陈宁  冀刚  郝玉梅  李启 《生物磁学》2012,(28):5487-5490
目的:探讨64排CT血管造影(computedtomography angiographycTA)对脑动静脉畸形(cerebral arefiovenousmalformation,AVM)的诊断价值。方法:16例AVM患者,均行64排螺旋CT血管造影检查,使用多种重建方法,由两名有经验的医生对畸形血管团进行分析。结果:16例均为单发瘤巢,16例AVM均显示了大小不等的畸形血管团及供血动脉和引流静脉,其中,2例同时伴脑出血(12.5%),3例有出血后软化灶形成(18.75%),16例发现有供血动脉31支,16例发现有明确的引流静脉21支。结论:64排CTA安全.快速.结合多种重建方法.可以清晰显示AVM的供血动脉、瘤巢.引流静脉.为临床治疗提供了可靠的信息.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价64层螺旋CTA在冠状动脉搭桥术后桥血管评价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67例冠脉搭桥术后64层螺旋CTA资料,回顾性分析其成像条件、心电编辑软件对图像质量的影响;薄层容积图像及VR、CPP、MIP等后处理方法对桥血管的显示情况,并观察桥血管通畅状态。结果:67例CTA容积图像质量均满足诊断要求,其中15例经B受体阻滞剂控制心率;27例经过心电编辑软件后处理;检出正常桥血管107支,占74_31%(107/144);异常静脉桥血管32支,22.22%(32/144),包括近端吻合口尖角状闭塞13支,钙化斑块7支,软癍块8支,混合斑块1支;远端吻合口狭窄3支;正常动脉桥血管35支,24-31%(35/144);异常动脉桥血管5支,3.47%(5/144),包括闭塞内乳动脉桥血管4支,远端吻合口狭窄1支。上述多种后处理方法有助于多角度、多方位显示桥血管近、远端吻合口、桥血管行程及其与毗邻结构关系、有无斑块及管腔狭窄程度等。结论:64层螺旋CTA是冠脉搭桥术后评估桥血管状态准确、安全及简便的影像学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价多层螺旋CT门静脉成像显示门静脉高压的价值。材料与方法:30例门脉高压患者进行了螺旋CT门脉成像检查,其中10例患者又进行了门静脉造影检查(间接法)。30例患者中全部存在侧枝循环,多数病例有2个或2个以上部位侧枝循环。结果:多层螺旋CT门静脉成像不仅显示了肝内门静脉2-3级分支,还显示了整套门脉侧枝血管系统。在三维门脉像上,脾门静脉曲张29例(占96.7%),其中1例脾静脉因栓子部分闭塞而狭窄,另有1例则完全栓塞血管未显示。胃左静脉曲张28例(占93%),食管或食管旁静脉曲张27例(占90%),胃短静脉(胃后静脉)曲张19例(占63%),胃肾分流血管10例(占33%),腹膜后静脉曲张9例(占30%),脐周静脉曲张伴腹壁静脉曲张6例(占20%)。10例患者CT三维门脉像与间接门静脉造影作比较,前者对门静脉及其侧枝循环的显示好于后者。结论:多层螺旋CT门脉成像是门静脉无创性检查的可靠方法,有较高的临床运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
巴红珍  李延静  刘冬琴  高翔  闫伟  巩凡 《生物磁学》2014,(13):2529-2531
目的:研究双源CT冠状动脉血管成像诊断心肌桥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260例具有典型心前区不适的患者进行双源CT冠脉血管成像检查,观察其发生部位,测量其长度和深度并进行分析。结果:260例受检患者中,62例共70段存在心肌桥,检出率达20.76%,高于文献报道的检出率18.2%。所有心肌桥均发生于左前降支,其中近段17段(24.4%),中段43段(61.4%),远段10段(14.2%)。心肌桥平均长度为15.8±6.4mm,深度为1.4±0.85mm。结论:双源CT冠状动脉血管成像因其便捷无创,不受心率严格限制且价格低廉可作为心肌桥筛查的理想检查手段。  相似文献   

12.
张霞  李跃华  谢添智  汪璇  朱莉莉 《生物磁学》2014,(18):3476-3478
目的:研究128层螺旋CT在透析患者上肢CT血管成像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30例患者的64层CT图像(64层组)与39例患者128层CT图像(128层组),对扫描数据进行三维重建后比较两组患者的动脉分支级别、血管边缘、静脉干扰评分及瘘口显示情况的差异。结果:128层组前臂与手部动脉分支级别显示评分高于64层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28层组肩部、上臂及前臂的血管边缘光滑度显示评分高于64层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28层螺旋CT在透析患者上肢血管成像中血管、内瘘口以及流入流出道等细节方面显示效果更理想。  相似文献   

13.
目的:对比剂肾病(CIN)是介入治疗中常见并发症之一。由于对比剂肾病发病机制复杂,其确切的机制尚不明确,有研究认为应用渗透压相似的对比剂,高粘度组对比剂引起CIN的几率明显高于低粘度组。本研究探讨接受不同粘度对比剂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的患者术后引起肾功能损害的差异及其可能的机制。方法:80例接受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为20℃碘海醇组、37℃碘海醇组,每组各40例。分别于冠脉造影前8h、冠脉造影后48h采集同一患者肘正中静脉血进行血清肌酐(Scr)、血清胱抑素C(CysC)检测,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两组患者组间比较基本资料无明显差异,两组患者术后Ser、CysC较术前均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0℃碘海醇组术后Scr较37℃碘海醇组升高不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0℃碘海醇组术后CysC较37℃碘海醇组升高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冠脉造影检查时.对比剂对患者的肾功能有损害;选择低粘度对比剂可能减少其对冠状动脉造影患者的肾功能的不良影响;其作用机制可能与对比剂改变血液粘滞性,从而影响肾血流有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64层容积CT数字减影血管造影(Volume computed tomography 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 VCTDSA)联合CT灌注成像在急性缺血性卒中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45例临床确诊为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的临床资料,分别给予VCTDSA与CT灌注成像处理,分析这两种技术对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的诊断敏感性和特异性。结果:45例患者检查有颅内有不同部位出血灶,多见于脑室,均伴有不同程度的异常血管网形成,其中VCTDSA图像质量优于CT灌注成像,VCTDSA较DSA可准确显示和测量动静脉瘘口大小,VCTDSA与MRA在瘤体长轴、瘤颈的比较中无显著性差异。结论:与其他减影CTA比较,VCTDSA联合CT灌注成像在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的诊断中具有优势。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梗阻性低位直肠癌保肛治疗(直肠癌前切除术(dixon手术))的可行性及术后肠瘘的防治。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2009年1月.2012年1月梗阻性低位直肠癌的保肛治疗(dixon)24例手术患者(梗阻性保肛组)临床资料及非梗阻性低位直肠癌保肛治疗(dixon)的24例患者(非梗阻性保肛组)临床资料,比较梗阻性与非梗阻性低位肠梗阻保肛治疗的临床疗效,分析梗阻性低位肠梗阻保肛治疗的可行性。结果:梗阻性保肛组住院天数:11.9天,非梗阻性肠梗阻保肛组8.7天P〈0.05;梗阻性保肛纽发生肠瘘:4例(16.7%),非梗阻性肠梗阻保肛组发生肠瘘:1例(4.2%)P〈0.05,经充分引流后肠痿愈合,无1人死亡,两组术后至出院期间死亡人数:0例;梗阻性保肛组肠功能恢复(以排气排便为指标):5.1天,非梗阻性保肛组肠功能恢复:3.8天,P〈0.05;术后6个月腹泻便秘患者两组相同为24人;术后6个月梗阻性保肛组肿瘤复发6人(25%),非梗阻性保肛组肿瘤复发5人(20.8%),P〉0.05。结论:梗阻性低位肠梗阻保肛治疗住院期疗效较非梗阻性保肛组差,中远期疗效无明显差异。梗阻性低位直肠癌可行保肛治疗。  相似文献   

16.
Synchronization of the contrast bolus peak and CT imaging aperture is a crucial issue for computed tomography angiography (CTA). It affects the CTA image quality and the amount of contrast dose. A whole-body CTA procedure means to scan from the abdominal aorta to pedal arteries. In this context, the synchronization is much more difficult with the asymmetric arterial flow in lower extremities than in the case of symmetric arterial flow. In this paper, we propose an adaptive optimal controller to chase the contrast bolus peak while it propagates in the aorta and lower extremities with symmetric flow. In the case of asymmetric flow after the contrast bolus splitting into two lower limbs, we propose a dynamic programming approach to cover the lower limbs optimally. Simulation and experimental results show that the proposed methods outperform the current constant-speed method substantially.  相似文献   

17.
于海波  韩雅玲  荆全民  刘海伟  张磊  霍勇  张岩 《生物磁学》2014,(9):1668-1670,1656
目的:评价多种无创辅助检查组合对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辅助诊断价值,筛选有效的冠心病确诊和排除指标,初步确定优化的冠心病早期诊断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6419例冠心病患者多项无创辅助检查结果(包括静息心电图、24小时动态心电图、负荷心电图、负荷核素心肌显像、16或64排CT冠状动脉成像),以冠状动脉造影阳性(至少一支主要冠状动脉或其主要分支的内径有≥50%的狭窄)为金标准,观察各种无创辅助检查组合对冠心病诊断的特异性、敏感性、误诊率、漏诊率、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结果:多项无创辅助检查组合在冠心病的诊断中敏感性56.02-87.43%,特异36.13-87.61%,阳性预测值58.83.97.16%,阴性预测值30.21.73.36%,非介入手段中,敏感性和阴性预测值以动态心电图联合核素心肌灌注显像组最高,特异性和阳性预测值以动态心电图联合冠脉CT成像组最高。结论:辅助检查组合可作为无创性诊断、评价冠心病的重要方法,动态心电图可作为各级别医院冠心病筛查的基本及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