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4 毫秒
1.
目的:探讨血液透析联合血液灌流治疗终末期糖尿病肾病的疗效以及对患者胰岛素抵抗及血清炎症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2013年7月-2015年7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100例终末期糖尿病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将所选研究对象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采用血液透析联合血液灌流治疗,对照组采用血液透析联合血液透析滤过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胰岛素抵抗程度及血清C反应蛋白(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及白介素-6(IL-6)水平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FBG、FINS、Homa-IR、CRP、TNF-α及IL-6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FBG、FINS、Homa-IR、CRP、TNF-α及IL-6水平均显著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研究组患者治疗后FBG、FINS、Homa-IR、CRP、TNF-α及IL-6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血液透析联合血液透析滤过方法比较,血液透析联合血液灌流治疗能够更有效的改善ESDN患者胰岛素抵抗程度,降低炎症因子水平,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王鹏  高岩  翟哲  刘小伟  杜纯鹏 《生物磁学》2013,(25):4888-4891,4907
目的:研究连续性血液净化联合乌司他丁治疗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ARDS)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11年5月至2012年12月收治的40例ARDS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20例)和观察组(n=20例),其中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方案十连续性血液净化,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乌司他丁治疗。观察比较患者治疗效果,分别于治疗前后测定动脉血气分析,计算氧合指数;ELISA法检测血清IL-6及TNF-α水平;进行急性生理和慢性健康状态APACHEII评分;统计机械通气时间及住ICU时间。结果:①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氧合指数明显升高(P〈0.05)。②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IL-6及TNF-α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⑨治疗后,APACHEII评分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④观察组机械通气时间及住ICU时间较对照组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连续性血液净化联合乌司他丁可有效改善氧合,抑制ARDS患者炎症反应,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血液灌流联合血液透析对接受维持性血液透析(MHD)的患者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TNF-alpha)、超敏C 反应蛋白(hs-CRP)及同型半胱氨酸(Hcy)等指标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2010年5 月至2013 年5 月在我院接受MHD的终末期 肾病112 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数字法随机分成观察组及对照组,每组均含56 例患者。对照组行常规血液透析治疗,观察组行血 液灌流及血液透析的联合治疗。治疗12 周后对比分析两组治疗前后的各项炎性因子与营养学指标,及生活质量指数(QOL)评 分。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的hs-CRP、IL-6 及TNF-alpha与Hcy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观察 组的血清Hb、TP及Alb 与TRF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治疗后的QOL评分较治疗前均 显著上升,但观察组的上升幅度显著大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血液灌流与血液透析联合治疗接受 MHD的患者,可有效改善患者机体的微炎症及营养状况,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效果明显,值得临床推荐。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复方中药对糖尿病患者血液流变学的影响及其与糖尿病肾病的关系。方法将糖尿病患者分为单纯性糖尿病(DM)组和糖尿病肾病(DN)组,并设立正常对照组,分别进行血液流变学测定。DM、DN组病人用复方中药益肾汤治疗,并于治疗前后检测有关指标。结果糖尿病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多明显异常,以全血粘度、纤维蛋白原含量升高最为明显,且DN组各项指标又显著高于DM组。用益肾汤治疗后DM、DN各组各项血流变学指标明显改善,且DN组较DM组改变明显。结论复方中药对糖尿病患者血液流变学有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血浆置换联合血液灌流治疗急性重度有机磷农药中毒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肝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于2014年1月至2017年9月收治的66例急性重度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按照随机原则分为血液灌流组(n=30)、联合治疗组(n=36),两组均接受急性重度有机磷农药中毒常规治疗,在此基础上血液灌流组和联合治疗组分别接受血液灌流、血浆置换联合血液灌流治疗。观察两组治疗效果,治疗前、治疗1周后血浆丙氨酸转氨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总胆红素水平。观察治疗过程中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与血液灌流组比较,联合治疗组胆碱酯酶(CHE)恢复时间较短,而长托宁用量较少,住院时间较短,且抢救成功率较高(P0.05)。治疗1周后联合治疗组血浆ALT、AST、总胆红素显著低于血液灌流组(P0.05)。治疗过程联合治疗组出现1例皮疹,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78%,血流灌注组无不良反应发生,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无差异(P0.05)。结论:血浆置换联合血液灌流能明显提高急性重度有机磷中毒患者的抢救成功率,同时改善患者肝功能,且安全性良好,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60例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并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31例)给予连续血液净化治疗,对照组(29例)给予常规治疗。检测盒比较两组治疗前后C反应蛋白(CRP)、谷丙转氨酶(ALT)、氧合指数(PaO_2/FiO_2)、碳酸氢根离子(HCO_3~-)、血肌酐(Scr)水平、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评分(APACHEⅡ)和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评分(MODS评分)及治疗期间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和存活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CRP、ALT、HCO3~-、Scr水平均明显下降,PaO_2/FiO_2水平明显升高(P0.05),且观察组CRP、ALT、HCO_3~-、Scr水平低于对照组,而PaO_2/FiO_2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APACHEⅡ和MODS评分均较治疗前有所下降,且观察组分值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期间并发症发生率和存活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对重症急性胰腺炎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能显著改善多器官功能,降低体内炎症反应,调节水电解质平衡,治疗具有较高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7.
益肾汤对糖尿病血液流变学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冬魁  张荐 《生物磁学》2005,5(3):27-29
目的:探讨复方中药对糖尿病患者血液流变学的影响及其与糖尿病肾病的关系.方法:将糖尿病患者分为单纯性糖尿病(DM)组和糖尿病肾病(DN)组,并设立正常对照组,分别进行血液流变学测定.DM、DN组病人用复方中药益肾汤治疗,并于治疗前后检测有关指标.结果:糖尿病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多明显异常,以全血粘度、纤维蛋白原含量升高最为明显,且DN组各项指标又显著高于DM组.用益肾汤治疗后DM、DN各组各项血流变学指标明显改善,且DN组较DM组改变明显.结论:复方中药对糖尿病患者血液流变学有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血液灌流联合血液透析对接受维持性血液透析(MHD)的患者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TNF-α)、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及同型半胱氨酸(Hcy)等指标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2010年5月至2013年5月在我院接受MHD的终末期肾病112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数字法随机分成观察组及对照组,每组均含56例患者。对照组行常规血液透析治疗,观察组行血液灌流及血液透析的联合治疗。治疗12周后对比分析两组治疗前后的各项炎性因子与营养学指标,及生活质量指数(QOL)评分。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的hs-CRP、IL-6及TNF-α与Hcy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血清Hb、TP及Alb与TRF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治疗后的QOL评分较治疗前均显著上升,但观察组的上升幅度显著大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血液灌流与血液透析联合治疗接受MHD的患者,可有效改善患者机体的微炎症及营养状况,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效果明显,值得临床推荐。  相似文献   

9.
目的:进一步就血液灌流在透析患者肾性贫血治疗中的作用及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和探讨。方法:选取我院于2012年10月—2014年10月期间收治的100例并发肾性贫血的透析患者,并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血液透析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血流灌流。结果:经过治疗后,两组患者的病情均在得到不同程度上的改善,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差异明显(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此外,患者的年龄、性别等均能影响其治疗结果。结论:在并发肾性贫血的透析患者的治疗过程中,血液灌流能够有效纠正患者的贫血状况,具有较为显著的治疗效果,在临床上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今后值得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复方α-酮酸联合血液透析和血液灌流治疗慢性肾衰竭(CRF)的临床疗效及对钙磷代谢的影响。方法:选择94例CRF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将患者分为联合组与对照组各47例。对照组采用血液透析、血液灌流进行治疗,联合组则在对照组基础之上联合使用复方α-酮酸治疗。比较治疗前及治疗6个月后两组患者肾功能指标[血清胱抑素C(Cys C)、血清肌酐(Scr)、血尿素氮(BUN)]及钙磷代谢(血钙、血磷)变化,并分析治疗6个月后两组患者疗效及治疗6个月内药物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差异。结果:治疗6个月后,联合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Cys C、Scr、BUN及血磷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且联合组明显低于同一时间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血钙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升高,且联合组明显高于同一时间对照组(P0.05)。治疗6个月内,两组患者药物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复方α-酮酸联合血液透析和血液灌流治疗CRF的疗效显著,且能够改善肾功能与钙磷代谢,对患者疾病转归有利。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左旋氨氯地平联合氯沙坦治疗2型糖尿病肾病(T2DN)合并高血压的疗效及对血压和肾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2010年1月至2013年1月本院门诊及住院部收治的260例T2DN合并高血压患者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患者130例,实验组给予左旋氨氯地平和氯沙坦口服联合治疗,对照组仅给予左旋氨氯地平口服治疗,对比两组疗效,并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的收缩压(SBP)和舒张压(DBP)、血肌酐(Scr)水平、尿微量白蛋白(UMALB)/尿肌酐(Ucr)水平和24 h UMALB水平。结果:实验组的总有效率90.77%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8.46%(P0.05);治疗后两组SBP、DBP、脉压差、SCr、UMALB/Ucr及24h UMALB水平均有显著下降(P0.05),且实验组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左旋氨氯地平联合氯沙坦不仅可有效降低T2DN合并高血压患者血压,还可有效减少尿液中蛋白的排放,保护患者的肾脏功能,疗效显著,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西格列汀对早期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肾小球、肾小管标志性蛋白/酶的影响。方法:早期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72例,随机数字表分为对照组36例、治疗组36例;两组均采用糖尿病饮食管理、运动治疗,在控制血糖、血脂、血压的基础上,治疗组给予磷酸西格列汀100 mg 1粒/次,1次/天,持续服药6月。观察治疗前、后两组血肌酐(Scr)、尿素氮(BUN)、糖化血红蛋白(Hb A1c)、血脂、空腹血糖(FBG)、餐后2小时血糖(2 h PBG)、血清胱抑素-C(Cys-C)及24 h尿微量白蛋白(24 h UAE)、尿N-乙酰-β-氨基葡萄糖苷酶(NAG)、尿β2-微球蛋白(β2-MG)的变化。结果:治疗后,治疗组血脂、Hb A1c、FBG、2 h PBG较对照组明显下降,差异有显著性(P0.05)。两组患者24 h UAE、NAG、β2-MG和Cys-C较治疗前均下降,差异有显著性(P0.05);两组治疗后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西格列汀可以有效控制早期DN患者的血糖水平,减少血清Cys-C、尿微量白蛋白水平,减轻肾小管损伤,有利于延缓DN的病程和进展。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金樱子提取液对糖尿病肾病(Diabetic Nephropathy,DN)大鼠的肾脏保护作用。方法:在高糖高脂饲料喂食SD(Sprague-Dawley)大白鼠的基础上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streptozotocin,STZ)诱导糖尿病肾病大鼠模型,随机分为糖尿病肾病模型组(DN组)和金樱子治疗组(DN+RLM组),同时另设正常对照组(NC组)和金樱子对照组(NC+RLM组)。检测金樱子提取液对各组大鼠血糖(fasting blood-glucose,FBG)、糖化血红蛋白(glycosylated haemoglobin,GHb)、24小时尿微量白蛋白和尿量、血尿素氮(BUN)、血肌酐(Scr)、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及肾脏结构的影响。结果:与DN大鼠相比,糖尿病肾病大鼠经金樱子提取液治疗后,大鼠FBG、GHb水平、24 h尿微量白蛋白、24 h尿量、肾脏指数明显降低,血脂紊乱、肾功能损害以及DN肾脏病理明显改善,且无明显副作用。结论:金樱子提取液可明显降低DN大鼠血糖,改善DN大鼠血脂、肾功能紊乱及肾脏病理变化,对糖尿病大鼠肾脏具有较强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糖尿病肾病合并非糖尿病肾病的临床病理特点。方法:选取我院肾内科收治的临床诊断为糖尿病肾病的患者56 例,肾脏穿刺进行肾脏活体组织检查,通过病理诊断将患者分为两组,分别为糖尿病肾病组和糖尿病肾病合并非糖尿病肾病组, 比较两组患者的糖尿病病程、糖化血红蛋白、血压、血肌酐、血尿素氮、血尿酸、血清白蛋白、尿蛋白定量、血尿、视网膜病变。结果: 经肾脏组织活检,56例患者中NDRD 患者24 例(42.9%),DN患者32 例(57.1%);对24 例NDRD患者进行病理类型分类,其中IgA 肾病33.0%,膜性肾病25.0%、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20.2%、高血压肾损害8.3%、微小病变4.2%、局灶节段硬化性肾炎4.2%、新 月体性肾小球肾炎4.2%。与DN组比较,NDRD 组糖尿病病程、糖化血红蛋白、血尿、视网膜病变均有差异(P<0.05);而血肌酐、血 尿素氮、血尿酸、血清白蛋白、尿蛋白定量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临床诊断的糖尿病肾病患者中有很大一部分实际上为糖 尿病肾病合并非糖尿病肾病,且以IgA 型肾病比较多见,糖尿病病程、糖化血红蛋白、血尿、视网膜病变对鉴别二者具有一定的指 导意义。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糖尿病肾病患者血清NT-proBNP,Hcy和cTnI的水平变化情况,分析其与心血管疾病发生的关系,为临床提供指导依据。方法:选择我院2012年3月至2013年9月收治的152例糖尿病肾病患者,根据合并心血管疾病的情况,将所选患者分为并发症组(83例)和无并发症组(69例),另选择同期在我院接受健康体检的志愿者(72例)作为对照组。检测三组对象血清中NT-proBNP,Hcy与cTnI的水平,以及糖尿病肾病患者的肾功能指标。结果:对照组NT-proBNP,Hcy与cTnI水平显著低于其他两组,并发症组患者NT-proBNP,Hcy与cTnI水平高于无并发症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发症组患者的BUN,UA及CysC水平显著高于无并发症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NT-proBNP,Hcy和cTnI在合并心血管疾病的糖尿病肾病患者血清中显著升高,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患者的肾功能。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卡托普利联合坎地沙坦对糖尿病肾病患者肾功能的影响及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4年5月-2015年5月我院收治的糖尿病肾病患者90例,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卡托普利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坎地沙坦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以及治疗前后空腹血糖、血尿素氮、血肌酐、24 h尿蛋白等水平的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3.3%,对照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84.4%;观察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显著高于对照组,但差异并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空腹血糖、血尿素氮、血肌酐及24 h尿蛋白水平均显著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空腹血糖、血尿素氮、血肌酐和24 h尿蛋白值均显著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卡托普利联合坎地沙坦治疗糖尿病肾病较单独采用卡托普利治疗能够更加有效的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保护患者的肾功能,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早期糖尿病肾病(Diabetic nephropathy,DN)模型大鼠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iffusion Weight Imaging,DWI)肾实质ADC值变化规律。方法:将20只清洁级雄性SD大鼠随机分成两组,糖尿病肾病组(DN组)12只,正常对照组(NC组)8只;DN组给予60 mg/kg链尿佐菌素腹腔注射诱导糖尿病肾病模型,NC组按照相同方法、相同剂量柠檬酸缓冲液腹腔注射;并对最终糖尿病模型造模成功并且存活的8只DN大鼠、8只NC大鼠进行MRI扫描,包括常规轴位T1WI、T2WI扫描及DWI扫描;扫描结束后收集血液送血肌酐及双肾组织进行病理检查。并测量每只大鼠双肾皮、髓质的ADC值。结果:造模后,DN组大鼠血糖明显升高、尿量明显增加、体重明显减低,DN组大鼠肾脏出现不同程度病理损伤,符合早期DN病理改变。DN组大鼠肾脏皮、髓质ADC值分别为1.522±0.913×10^-3 mm^2/s、1.268±0.388×10^-3 mm^2/s,较NC组肾脏皮、髓质ADC值1.276±0.341×10^-3 mm^2/s、1.011±0.217×10^-3 mm^2/s增高,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DWI成像ADC值可能反映早期糖尿病肾病肾脏功能的变化。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注射用alpha-硫辛酸对2 型糖尿病早期肾病(DN)的保护作用。方法:将56 例2 型糖尿病早期肾病患者随机分为治 疗组28 例,采用注射alpha-硫辛酸加常规治疗;对照组28 例,仅给予常规治疗。治疗前后测定尿微量白蛋白排泄率(UAER)、超氧化 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一氧化氮(NO)水平。结果:与治疗前比较,治疗组UAER及MDA均显著降低(P<0.05),SCr、 SOD及NO 显著升高(P<0.05)。对照组SCr、UAER、SOD、MDA 及NO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注射用 alpha-硫辛酸能减少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尿微量白蛋白的排泄,对早期肾病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胰岛素联合六味地黄丸治疗老年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我院收治的老年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1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患者血糖情况给予胰岛素1次~2次/d,实验组患者在此基础上给予六味地黄丸1丸/次,2次/d,口服。连续4周。治疗结束后,对患者血清糖基化血红蛋白(Hb A1c)、同型半胱氨酸(HCY)、胱抑素C(Cys-C)水平的变化及临床疗效进行检测并比较。结果:与治疗前相比,两组患者的Hb A1c、HCY、Cys-C均下降(P0.05);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患者Hb A1c、HCY、Cys-C水平较低(P0.05),实验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较高(P0.05)。结论:胰岛素联合六味地黄丸能够有效改善老年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的糖稳态及肾功能,临床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