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目的:探讨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条件培养基联合白藜芦醇对人绒毛膜外滋养层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通过CCK8细胞活力检测试剂盒测定白藜芦醇及其与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条件培养基共同处理人绒毛膜外滋养层细胞HTR8后对细胞增殖及活性的影响;细胞迁移试验检测白藜芦醇和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条件培养基对细胞迁移能力的影响;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并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率的变化;Western blot检测白藜芦醇和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条件培养基对细胞凋亡相关蛋白Bax、Bcl-2以及迁移相关蛋白MMP-9表达的影响。结果:白藜芦醇能够抑制HTR8细胞增殖,抑制细胞迁移及MMP-9蛋白的表达,改变Bax和Bcl-2蛋白表达诱导细胞凋亡的作用。而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条件培养基能够逆转白藜芦醇对细胞的抑制作用。结论: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条件培养基能够通过调控Bax、Bcl-2、MMP-9的蛋白表达逆转白藜芦醇对人绒毛膜外滋养层细胞的抑制作用。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条件培养基可作为潜在的治疗人绒毛膜外滋养层细胞功能障碍的临床手段,孕妇需要小心使用白藜芦醇。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表达外源性Kringle1-5(K1-5)蛋白的人胎盘组织的间充质干细胞(HPMSCs)在体外对大鼠主动脉环血管生成的影响。方法:用胶原酶和贴壁法从人胎盘组织中提取间充质干细胞。选取感染复数MOI:50,将重组腺病毒载体rAd-K1-5感染HPMSCs至48 h;应用荧光显微镜观察转染效率。取8周雌性SD大鼠的腹主动脉,建立主动脉环血管生成体外模型,6天后观察基质胶内微血管形成的情况。结果:从人胎盘组织提取的成纤维样细胞具有贴壁生长特性,可向成骨细胞、脂肪细胞分化,证明从胎盘提取的细胞是间充质干细胞。采用rAd-K1-5腺病毒载体感染的HPMSCs可分泌Kringle1-5蛋白,表达K1-5蛋白的转基因HPMSCs处理的基质胶栓中管样结构的形成明显减少。结论:表达外源性Kringle1-5蛋白的HPMSCs能够体外抑制大鼠主动脉环新生血管生成。  相似文献   

3.
人胚胎干细胞(hESC)是具有体外无限增殖能力和多向分化潜能的一类亚全能干细胞,在特定的条件下可被诱导分化为机体的各种细胞包括间充质干细胞(MSC)。该研究以人脂肪间充质干细胞(ADSC)和脐带间充质干细胞(UC-MSC)为对照,对hESC衍生间充质干细胞(hESC-MSC)在体外血管生成中的作用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包括其条件培养上清对脐静脉血管内皮细胞(HUVEC)的功能和向血管内皮细胞分化潜能的影响。研究发现,hESC-MSC的条件培养上清可显著促进HUVEC的增殖和迁移,其促进HUVEC增殖的作用显著高于UC-MSC的条件培养上清;hESC-MSC经不同血管内皮细胞诱导方案诱导后均具有体外类血管网络生成的能力,其网络长度均显著高于ADSC和UC-MSC经单一血管内皮细胞诱导方案诱导后的长度。因此,hESC-MSC可显著促进体外血管生成,提示该细胞有望成为一种有效的治疗新型心血管疾病的细胞。  相似文献   

4.
易笑  刘凡  陈枫  王沂峰  高毅 《生物工程学报》2022,38(3):1183-1196
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MSC)在再生医学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其临床转化应用已成为研究热点,如何大量获取原代间充质干细胞以及针对不同疾病选择最为合适的细胞来源是关键.为了探讨不同来源间充质干细胞的异同,为临床治疗与研究选择合适的种子细胞提供参考,文中比较了人脐带和胎盘不同层次间充质干...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别在低氧环境和正常氧环境下研究不同周龄SD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的细胞活性以及细胞分化能力的差别,并观察和检测不同周龄大鼠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成骨活性有何差异。方法:1)、进行不同周龄SD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提取及在低氧环境及正常氧环境下的培养。2)、进行细胞生物活性的测定及比较。结果:低氧环境下培养的2周4周龄大鼠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活性好于常氧状态下培养的2周4周龄大鼠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结论:低氧环境下培养的年轻大鼠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活性较好。  相似文献   

6.
<正>围产期干细胞作者:韩忠朝ISBN:9787030393944定价:$98开本:16装帧:平装丛书名:新生物学丛书初版时间:1/1/2014读者对象:《围产期干细胞》内容丰富,是国内第一本系统地对围产期干细胞的国内外研究成果进行总结和综述的专著,可供相关专业的研究人员、干细胞或组织工程药物开发人员、临床医生以及在校研究生阅读参考.内容介绍:围产期干细胞是指人脐带、胎盘羊膜和绒毛膜、脐血和羊水等胎儿生产附属物组织来源的干细胞,其富含多种干细胞,主要包括的干细胞种类有造血干细胞、间充质干细胞、上皮干细胞、内皮祖细胞、  相似文献   

7.
妊娠早期人胎盘绒毛细管紧张素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王红  陈忠科 《动物学报》1996,42(3):309-315
用生化提取、放射免疫测定及离体培养技术研究了娠震早期人胎盘绒毛血管紧张素的含量与变化,观察了血管紧张素Ⅱ对早孕胎盘人绒膜促性腺激素(hCG)分泌的影响,并用ABC法探讨了血管紧张素Ⅱ的免疫组织化学定位。结果表明:妊娠6-10周的人胎盘绒毛亦能分泌血管紧张素,培液中血管紧张素的水平与妊娠周龄呈平行关系;然而妊娠6-10周母血中血管紧张素的含量无明显变化。免疫组织化学结果指出早孕胎盘绒毛有AⅡ免疫阳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HLA-G阳性的胎盘间充质干细在体外诱导Treg的产生。方法:从新生儿胎盘中分离胎盘间充质干细胞的,采用脂质体转染的方式将PEGFP-N1-HLA-G质粒转染到胎盘间充质干细胞中,将细胞分为空白对照组、PEGFP-N1组和PEGFP-N1-HLA-G组,每组设置5个复孔,并通过蛋白质免疫印迹检测HLA-G的表达,将鉴定后的细胞与健康人外周血中CD4+的T淋巴细胞混合培养24 h和48 h,并检测CD4+CD25+Foxp3+Treg占T淋巴细胞的比例。结果:PEGFP-N1-HLA-G转染后胎盘间充质干细胞可以表达HLA-G蛋白,与空白对照组和PEGFP-N1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1);HLA-G阳性的胎盘间充质干细胞在与CD4+的T淋巴细胞混合淋巴细胞培养24 h后,Treg细胞占全部T淋巴细胞的比例为(16.41±0.94)%,在培养48 h后,Treg细胞的占全部T淋巴细胞的比例为(16.46±0.59)%,与空白对照组和PEGFP-N1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HLA-G基因修饰后胎盘间充质干细胞能够有效的在体外诱导CD4+ CD25+ FoxP3+Treg产生。  相似文献   

9.
心脏缺血性损伤是危害人类健康的重要原因,过去的干细胞疗法具有重要的功能缺陷,如免疫排斥、致瘤性和输注毒性等问题。大量研究表明,间充质干细胞的主要治疗作用是由旁分泌因子所介导。最新研究发现,间充质干细胞来源的外泌体microRNA从移植的干细胞转移至缺血损伤的心脏细胞,调节细胞的增殖、凋亡、炎症和血管生成。本文对来源于间充质干细胞的外泌体及其内部microRNA在心脏缺血性损伤修复中的分子机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0.
动脉粥样硬化是一种病因复杂的血管壁慢性炎症性疾病。动脉粥样硬化及其相关并发症已成为人类死亡的主要原因,然而,其病因和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治疗效果还不满意。目前已经证实,动脉内皮细胞功能发生障碍是动脉粥样硬化的始动过程,内皮细胞功能失调和内皮细胞丢失是动脉粥样硬化症的主要特点;而血管平滑肌细胞的异常增生在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中也扮演着重要角色。因此,探索有效措施促进有益的内皮细胞再生并抑制平滑肌细胞增生是血管损伤防治的关键。近年来有研究发现,体外输注的间充质干细胞能够向受损部位募集,并进一步分化为内皮细胞,修复损伤血管。然而,也有研究显示体外输注的间充质干细胞还可以分化为血管平滑肌细胞进而在血管局部增生,参与血管再狭窄的发生。文中综述了间充质干细胞输注对动脉粥样硬化发展的最新研究进展,希望为后续开展的用间充质干细胞治疗动脉粥样硬化的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MSC)已成为干细胞领域的研究热点,其不仅支持造血系统,还可在特定的培养条件下向多种组织细胞分化。人脐带和胎盘来源的MSC取材容易,较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有更广泛的应用前景。本文就含有特定生长因子的培养基诱导人脐带MSC和人胎盘MSC定向分化的研究进展作一简要的综述。  相似文献   

12.
雷诺氏病属上肢缺血性疾病,治疗手段包括药物、血管旁路移植术和介入手术等,疗效常不理想,致残率高。再生医学的发展使细胞治疗成为近年尝试的一项新技术。动物实验及临床研究均表明人体外周血、脐血及骨髓问充质干细胞有修复病变血管和促进血管新生的功能。我院近来用自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治疗雷诺氏病1例。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SDF-1)/CXCR4轴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迁徙到受损胰腺中的作用。方法:密度梯度离心、贴壁培养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建立STZ诱导糖尿病模型并制备正常和受损胰腺组织提取液,利用Transwell小室体外迁移体系观察不同浓度SDF-1和不同组织提取液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趋化作用,及SDF-1/CXCR4特异抑制剂AMD3100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迁移的影响。结果:成功培养了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并建立了糖尿病大鼠模型。SDF-l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有剂量依赖性的趋化作用,造模1周的胰腺组织提取液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有明显的趋化作用,而这种作用可部分被SDF-1受体CXCR4的抑制剂AMD3100抑制。结论:受损胰腺组织提取液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有明显的趋化作用,SDF-1/CXCR4轴可能在组织提取液趋化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迁移中起主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脐带间充质干细胞输注治疗糖皮质激素耐药的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5例糖皮质激素耐药的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患者在原有免疫抑制剂治疗基础上联合脐带间充质干细胞治疗,2~4次为1个疗程,每次间隔1周。对患者进行定期随访观察其治疗效果、移植相关死亡、输注相关不良事件和复发率。结果:5例患者接受脐带间充质干细胞输注后2例获得完全缓解(CR)、2例获得部分缓解(PR),1例患者死亡。2例CR患者分别在脐带间充质干细胞治疗368、452d后停用免疫抑制剂,随访1~1.5年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无复发;2例PR患者在脐带间充质干细胞治疗84、96d后开始进入免疫抑制剂减量阶段,目前病情仍稳定并存活。1例患者死于原发病无复发性肺部严重感染。治疗过程中及治疗后未观察到与治疗有关的副作用。新鲜制备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的细胞活力(92%~95%)高于液氮冻存37℃水浴复苏细胞活力(72%~76%)。结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辅助治疗可以改善糖皮质激素耐药的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的临床症状且不增加恶性血液病复发率,新鲜制备间充质干细胞活性高于液氮冻存复苏细胞。  相似文献   

15.
自然存在的间充质干细胞数量少,限制了其研究应用。依靠自主发明的间充质干细胞过滤分离器,分离制备了人羊膜间充质干细胞,并对制备的干细胞进行了三维培养扩增。结果表明,制备的干细胞形态长势良好,并能诱导分化为类胰岛样组织。与常规方法相比,干细胞收获率提高了8倍以上,且细胞活性状态良好。间充质干细胞过滤分离器可以批量制备高质量的各种间充质干细胞,有利于高效率地建设各种间充质干细胞库,以促进间充质干细胞的研究应用。  相似文献   

16.
缺氧诱导因子-2(hypoxia—inducible factor-2,HIF-2)是一种转录因子。其主要活性作用部位是HIF-2α亚基,与HIF-10L有高度同源性,但二者在基因调节中有不同的作用,HIF-2α能优先表达某些靶基因如EPO、IGF、VEGFR等,是近年来研究较热门的一种促血管新生因子。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real stem cells,MSCs)向内皮细胞分化、促进血管新生及管腔形成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HIF-2α的调节作用,此调节过程主要依赖于VEGF/VEGFR信号途径。  相似文献   

17.
人胎盘作为间充质干细胞的新来源在调控造血干/祖细胞(CD34+细胞)发育与分化方面具有重要作用,但其在移植中是否对CD34+细胞迁移起作用尚不清楚.为此,本研究通过胰酶消化法和密度梯度离心法,单克隆筛选培养出人胎盘来源间充质干细胞,RT-PCR检测其与造血和趋化相关的细胞因子和黏附分子的表达;进一步利用transwell体系检测其对脐血CD34+细胞的迁移作用.结果表明,PDMSCs呈现典型的成纤维样细胞,表达间充质干细胞相关表面抗原CD73,CD90和CD105,不表达造血及内皮细胞表面抗原CD34,CD45,CD31等,PDMSCs具有诱导成脂肪、成骨和成软骨的能力.RT-PCR检测结果显示,PDMSCs表达IL-6,LIF,G-CSF,GM-CSF,M-CSF,FL,SCF,SDF-1,VEGF等多种造血与趋化因子,Integrinβ1,Integrinα5,ICAM-1,ICAM-2,ICAM-3,VCAM-1等多种黏附分子;将PDMSCs按照不同密度接种在transwell体系,4h后脐血CD34+细胞迁移率随着PDMSCs的密度增加而增加;在PDMSCs与SDF-1对CD34+细胞的趋化迁移比较实...  相似文献   

18.
VEGF正常表达是妊娠正常进行的关键环节,其对胎盘血管形成、胎盘绒毛细胞和子宫螺旋动脉的发生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VEGF异常导致子宫、胎盘血管发育障碍,胎儿缺血缺氧,最终导致胎儿生长受限。本文主要从VEGF对胎盘血管生成、胎盘绒毛膜炎、绒毛细胞凋亡、子宫螺旋动脉重塑异常及生殖微生物等方面的影响进行简要综述,为今后临床通过VEGF早期预测胎儿生长受限并评估其治疗及预后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9.
上皮间充质转化是上皮细胞丢失细胞极性和细胞黏附,而获得间充质细胞迁移和侵袭特性的生物学过程.肿瘤干细胞是存在于肿瘤中具有自我更新和异质性分化能力的一小群细胞,在肿瘤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重要的作用.上皮间充质转化(EMT)与肿瘤的转移密切相关,而近几年的研究表明,EMT也可以促进肿瘤细胞获得干细胞的特性,因此使肿瘤治疗更困难,本文对EMT促肿瘤干细胞形成机制及其对临床治疗意义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20.
间充质干细胞存在于成体组织中,来源于骨髓、脂肪组织等,在体外易分离和培养,是具有塑料粘附性的一群非均质细胞。它们具有分化的潜能,在适当的条件下可分化为心肌和血管。临床前期研究显示,在心脏损伤模型中移植间充质干细胞有利于心肌修复和心血管形成。其作用机制与间充质干细胞再生和旁分泌能力密切相关。在临床应用中,间充质干细胞具有免疫抑制作用,也可用于异体移植。总之,虽然间充质干细胞的研究尚有许多问题亟待解决,但是它在心脏疾病的细胞治疗和组织工程中已显示出广阔的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