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探讨奥扎格雷联合吡拉西坦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的疗效。方法:选取20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按照入院时间顺序不同分为两组,奥扎格雷组(92例)静脉滴注奥扎格雷钠注射液治疗,联合用药组(108例)静脉滴注奥扎格雷钠注射液联合吡拉西坦注射液治疗。观察并记录两组治疗前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疗效,日常生活能力及随访1个月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评价奥扎格雷联合吡拉西坦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的疗效。结果: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两组ESS评分均明显增加(P0.05),且联合用药组在治疗后各时间段均明显高于奥扎格雷组(P0.05)。治疗后14 d,联合用药组有效率为76.8%,奥扎格雷组为60.9%,联合用药组有效率明显高于奥扎格雷组;治疗后两组Barthel评分明显高于治疗前(P0.05),且联合用药组高于奥扎格雷组(P0.05)。随访1个月期间,两组不良反应率比较,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奥扎格雷联合吡拉西坦能明显改善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缺损情况,提高患者生活能力,用药安全,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奥扎格雷联合银杏达莫对老年急性脑梗塞患者血清胱抑素C(Cys-C),白介素-6(IL-6)及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收集我院收治的150例急性脑梗塞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75例。两组患者入院后均给予抗血小板聚集,保护脑细胞等治疗措施,对照组患者给予银杏达莫注射液治疗;实验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奥扎格雷钠注射液治疗,治疗连续4周。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血清Cys-C、IL-6、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以及治疗的总有效率。结果: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血清Cys-C、IL-6以及NIHSS水平均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患者的Cys-C、IL-6以及NIHSS水平较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较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奥扎格雷联合银杏达莫能够降低老年急性脑梗塞患者血清Cys-C,IL-6水平,临床疗效较好,提高了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奥扎格雷钠联合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6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80例,治疗组采用注射用奥扎格雷钠联合依达拉奉治疗,对照组仅采用注射用奥扎格雷钠治疗,观察两组患者入院及治疗14d后临床疗效,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变化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治疗组的显效率为85.9%(67/78),对照组显效率为70.9%(56/79),两组显效率有显著性差异(x2=5.12,P=0.022),两组患者治疗14d后,神经功能的恢复情况与治疗前相比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且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有显著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奥扎格雷钠联合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较单独使用奥扎格雷钠疗效显著,是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对疏血通注射液与低分子肝素钙联合应用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进行临床观察。方法采用随机对照方法,将6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分成2组,每组30例。治疗组用疏血通注射液6ml,每日一次静点,共14天,低分子肝素钙0.4ml,每12小时腹部皮下注射1次,共用7天;对照组用参芎葡萄注射液200ml,奥扎格雷钠80mg加入液体中静脉滴注,1日1次,共14天。分别观察2组治疗前后临床疗效及血液学改变。结果经治疗,治疗组基本痊愈率40.0%,显效率43.3%;基本痊愈率及显效率均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中未出现不良反应。结论疏血通注射液与低分子肝素钙联合应用治疗急性脑梗死,在改善临床症状及血液学指标方面均明显优于对照组。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价高压氧联合依达拉奉、奥扎格雷钠治疗急性脑梗死(ACI)的临床疗效,观察其对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与血浆血栓素A2(TXA2)、前列腺素I2(PGI2)水平的影响。方法:86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其中治疗组45例,应用高压氧联合依达拉奉、奥扎格雷钠进行治疗;对照组41例单用奥扎格雷钠,对比分析等两组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HSS)、Barthel指数(BI)和血液流变学指标变化,同时采用放射免疫法检测患者治疗前后血浆TXA2和PGI2含量,最后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①治疗组基本治愈率和总有效率分别为28.89%、91.11%,优于对照组17.07%的基本治疗愈率和80.49%的总有效率(P<0.01),两组均无明显不良反应。②经过治疗,患者NHSS评分明显下降,而BI评分明显升高(P<0.01或0.05),且治疗组改善程度高于对照组(P<0.01或0.05)。③治疗后,患者各血液流变学指标均明显下降(P<0.01或0.05),其中治疗组血小板凝集率、纤维蛋白原水平和血液粘稠度降低幅度大于对照组(P<0.05)。④经过治疗,两组血浆TXA2水平下降,PGI2水平上升,TXA2/PGI2比值减少(P<0.01),其中治疗组变化明显好于对照组(P<0.01或0.05)。结论:高压氧联合依达拉奉、奥扎格雷钠治疗急性脑梗死能减轻脑细胞损伤,改善神经功能障碍,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6.
张湘辉  胡萌  谭胜平  曾六旺 《生物磁学》2011,(15):2938-2941
目的:评价高压氧联合依达拉奉、奥扎格雷钠治疗急性脑梗死(ACI)的临床疗效,观察其对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与血浆血栓素A2(TXA2)、前列腺素I2(PGI2)水平的影响。方法:86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其中治疗组45例,应用高压氧联合依达拉奉、奥扎格雷钠进行治疗;对照组41例单用奥扎格雷钠,对比分析等两组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HSS)、Barthel指数(BI)和血液流变学指标变化,同时采用放射免疫法检测患者治疗前后血浆TXA2和PGI2含量,最后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①治疗组基本治愈率和总有效率分别为28.89%、91.11%,优于对照组17.07%的基本治疗愈率和80.49%的总有效率(P〈0.01),两组均无明显不良反应。②经过治疗,患者NHSS评分明显下降,而BI评分明显升高(P〈0.01或0.05),且治疗组改善程度高于对照组(P〈0.01或0.05)。(3)治疗后,患者各血液流变学指标均明显下降(P〈0.01或0.05),其中治疗组血小板凝集率、纤维蛋白原水平和血液粘稠度降低幅度大于对照组(P〈0.05)。④经过治疗,两组血浆TXA2水平下降,PGI2水平上升,TXA2/PGI2比值减少(P〈0.01),其中治疗组变化明显好于对照组(P〈0.01或0.05)。结论:高压氧联合依达拉奉、奥扎格雷钠治疗急性脑梗死能减轻脑细胞损伤,改善神经功能障碍,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丁苯酞软胶囊联合奥扎格雷钠在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病情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住院确诊为TIA患者60例,随机分为用药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使用奥扎格雷钠治疗,用药组使用丁苯酞软胶囊和奥扎格雷钠联合治疗.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用药组的终止发作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纤维蛋白原含量和甘油三酯含量与治疗前相比较,两种的变化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治疗后纤维蛋白原含量和甘油三酯含量的分布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用药组的治疗效果要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3个月、6个月及9个月TIA复发率及卒中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丁苯酞软胶囊与奥扎格雷钠联用治疗TIA安全有效,复发率及脑卒中的发生率低,值得临床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普罗布考联合司匹林溶解治疗颈动脉斑块脑梗死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于我院进行治疗的颈动脉斑块脑梗死患者60例,根据电脑生成的随机数字表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患者予以常规治疗及阿司匹林,实验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使用普罗布考。两组治疗前后两组患者颈内动脉斑块面积、斑块数量、内中膜厚度及血清丙二醛(MDA)、C反应蛋白(CRP)水平的变化及血脂情况。结果:与治疗前相比,两组患者治疗后的颈内动脉斑块面积、斑块数量、内中膜厚度及血清MDA、CRP、血清总胆固醇(TC)、血清三酰甘油(TG)、血清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均降低,血清高密度脂蛋白(HDL-C)水平升高(P0.05);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患者颈内动脉斑块面积、斑块数量、内中膜厚度及血清血清丙二醛(MDA)、C反应蛋白(CRP)、血清总胆固醇(TC)、血清三酰甘油(TG)、血清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较低(P0.05);血清高密度脂蛋白(HDL-C)水平较高(P0.05)。结论:普罗布考联合阿司匹林能够更有效溶解脑梗死患者颈内动脉斑块,这可能与其降低血脂水平、改善炎症情况,减轻氧化损伤有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参附注射液对老年慢性心衰患者脑钠肽(NT-proBNP)、心脏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及C-反应蛋白(CRP)的影响。方法:收集我院收治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7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各35例,对照组患者均给予相应常规对症治疗,实验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参附注射液静脉滴注,治疗结束后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NT-proBNP、H-FABP及CRP水平的变化以及治疗效果。结果:与治疗前相比,两组患者治疗后血清NT-proBNP、H-FABP及CRP水平与治疗前相比均降低(P0.05);实验组患者治疗后血清NT-proBNP、H-FABP及CRP水平与对照组患者相比较低(P0.05)。实验组临床总有效率与对照组相比较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参附注射液能够降低老年慢性心衰患者血清NT-proBNP、H-FABP及CRP水平,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奥德金联合奥扎格雷对脑梗死老年患者的临床疗效并探讨其治疗机制。方法:选择2014年11月到2016年7月我院收治的90例脑梗死老年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对照组和试验组,各45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奥扎格雷治疗,试验组患者给予奥德金联合奥扎格雷治疗,两组患者均给予治疗14 d。评价并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采用美国国立卫生院神经功能缺损量表(NIHSS)评分和简易精神状态评价量表(MMSE)评分评价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神经功能损伤情况。检测并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S100B钙结合蛋白(S100B)、基质金属蛋白酶-8(MMP-8)及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水平。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治疗过程中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试验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88.89%,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8.89%(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清hs-CRP、S100B、MMP-8及HIF-1α水平均明显降低,且试验组患者降低更明显(P0.05)。治疗后,试验组患者的NIHSS评分、MMSE评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过程中,对比两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奥德金联合奥扎格雷能够明显改善老年脑梗死患者的神经功能损伤,降低血清hs-CRP、S100B、MMP-8及HIF-1α水平,临床疗效和安全性较好,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发生的危险因素及与脑梗死的关系。方法:选取2013年7月到2014年7月我院收治的脑梗死患者120例(研究组),另选取非脑梗死患者或者健康体检者120例(对照组),对所有入选者实施颈部血管超声检查,并检测其血糖、血浆纤维蛋白原和血脂,比较两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数目、部位、颈动脉内径并分析脑梗死危险因素。结果:研究组斑块检出率和斑块数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颈总动脉内径显著小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斑块存在于颈总动脉者最多,且与脑梗死部位存在同侧相关性(P0.05);研究组年龄、高血压、糖尿病和血脂、纤维蛋白原(FIB)也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发生和脑梗死存在密切关系,年龄、糖尿病、高血压、FIB和血脂均是其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2.
李乐 《蛇志》2017,(2):141-143
目的探讨幽门螺杆菌(HP)感染与脑梗死复发的相关性及其作用机制,为抗HP治疗降低脑梗死复发率提供依据。方法对我院神经内科收治的600例初发脑梗死患者,采用碳14呼气试验来定性HP感染患者,其中HP阴性患者197例为对照组(A组),HP阳性患者403例中,203例行标准三联疗法的患者为HP阳性治疗组(B组),200例未行抗HP治疗的患者为HP阳性观察组(C组)。所有患者均采用免疫投射比浊法定量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CRP),采用荧光偏振免疫测定法定量同型半胱氨酸(HCY),并进行为期3年的随访,比较3组患者的脑梗死复发率和CRP、HCY水平。结果 3组患者中,在随访期间复发率为HP阳性观察组为38.77%,HP阳性治疗组为25.37%,HP阴性对照组为20.51%。结论 HP感染与脑梗死有相关性,可通过作用于CRP和HCY加重动脉硬化,而增加脑梗死复发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检测血清C反应蛋白(CRP)、纤维蛋白原(FG)及脂蛋白(a)(LP(a))的变化及意义。方法:选择2013年12月-2014年12月在我院就诊的年龄≥60岁的急性脑梗死患者90例作为实验组,根据中国脑卒中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标准(NDS),分为轻型、中型和重型;根据病灶直径及Adama分型法分为腔隙性脑梗死、小梗死和大梗死,另外选择90例健康老人为对照组。测定所有受试者血清中的CRP、FG及LP(a)的水平,并比较它们在实验组与对照组、实验组不同严重程度和不同病变类型的患者中的差异。结果:实验组血清CRP、FG和LP(a)的水平高于对照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型患者血清CRP、FG和LP(a)水平明显高于中型患者,中型患者显著高于轻型患者,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大梗死患者血清CRP、FG和LP(a)水平明显高于小梗死患者,小梗死患者显著高于腔隙性梗死患者,且差异均有统计意义(P0.05)。结论:血清CRP、FG和LP(a)水平异常升高与老年急性脑梗死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4.
海参多糖对急性不完全性脑缺血的保护及抗凝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海参多糖(PSU)对大鼠急性不完全性脑缺血(AICI)损伤的保护作用及抗凝血作用。方法:SD大鼠60只,随机分为5组(n=12):假手术组、模型组、海参多糖低(30 mg/(kg.d))、中(60mg/(kg.d))、高(120mg/(kg.d))剂量组。双侧颈总动脉永久性结扎法复制大鼠急性不完全性脑缺血模型,观察海参多糖对大鼠行为障碍、脑组织含水量、血清C-反应蛋白(CRP)水平的变化情况,以及对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的部分凝血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和纤维蛋白原含量(FIB)等血液凝血指标的影响。结果:海参多糖可改善行为学障碍,减少脑组织含水量,降低血清CRP水平;可显著延长APTT,TT时间,减少FIB含量(P<0.05)。结论:海参多糖能明显减轻大鼠急性不完全性脑缺血损伤,并具有显著的抗凝血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rt-PA静脉溶栓治疗在急性大脑中动脉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我院急性大脑中动脉脑梗死患者7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35例。对照组给予保护神经、清除自由基及抗血小板抑制等治疗,实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阿替普酶静脉滴注。观察并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患者血清BNP,CRP及NSE水平的变化情况,以及临床疗效和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清BNP,CRP及NSE水平均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患者治疗后血清BNP,CRP及NSE水平较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总有效率(85.71%)明显高于对照组(65.7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颅内出血、再灌注损伤、血管再闭塞等并发症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rt-PA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大脑中动脉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显著,能够降低患者血清BNP,CRP及NSE水平。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超敏C反应蛋白(hs-CRP)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性及临床意义。方法:收集确诊为急性脑梗死患者90例,对患者进行颈动脉超声检查,根据颈动脉狭窄程度将患者分成颈动脉内膜正常组、轻度狭窄组、中-重度狭窄组。比较三组患者斑块检出率、Hcy、hs-CRP水平和IMT厚度,同时对Hcy、hs-CRP与IMT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中-重度狭窄组斑块检出率为86.4%,显著高于轻度狭窄组和颈动脉内膜正常组(P0.05);颈动脉内膜正常组Hcy、hs-CRP水平以及IMT厚度均显著低于颈动脉轻度狭窄组、中-重度狭窄组(P0.05);hs-CRP与IMT呈正相关(r=0.71,P0.05);Hcy与IMT呈正相关(r=0.79,P0.05)。结论:血清Hcy和hs-CRP水平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密切相关,Hcy、hs-CRP联合检测对急性脑梗死的早期诊断和预后有着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148例脑梗死患者作为实验组和同期住院的80例非脑梗死疾病患者为对照组,检测并比较各组年龄、吸烟、血压、饮酒、糖尿病、血脂、同型半胱氨酸和磷脂酶A2等指标,然后进行卡方检验、相关性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实验组颈动脉粥样硬化检出率为82.43%,对照组为12.5%,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龄、吸烟、高血压、高血脂、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高磷脂酶A2(LP-PLA2)血症是经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因素,且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LP-PLA2水平、血压与颈动脉斑块稳定性有关(P0.05)。结论:颈动脉粥样硬化是脑梗死的病理基础,与高龄、吸烟、高血压、高血脂、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高磷脂酶A2(LP-PLA2)血症有关,对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LP-PLA2和高血压患者要关注其斑块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18.
摘要 目的:探讨早期颈内动脉支架置入(carotid artery stenting,CAS)对动脉粥样硬化脑梗死患者血清脂蛋白相关磷脂酶2(lipoprotein-associated phospholipase 2,LP-PLA2)和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Hcy)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2018年8月到2021年4月在在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诊治的颈动脉重度狭窄性脑梗死患者86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法将患者分为早期CAS组与对照组各43例,对照组给予药物保守治疗,2周后脑梗死稳定后再给予手术,CAS组在对照组基础上治疗3~5 d后给予颈内动脉支架置入治疗,检测两组患者血清Lp-PLA2和Hcy水平变化情况。结果:CAS组治疗后7 d的总有效率为97.7 %,高于对照组的86.0 %(P<0.05)。CAS组治疗后7 d的高灌注综合征、脑出血、低血压、心动过缓等并发症发生率为4.7 %,对照组无出现高灌注综合征、脑出血、低血压、心动过缓等并发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7 d的颈内动脉相对脑血流量与脑血容量高于治疗前(P<0.05),CAS组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7 d的血清Lp-PLA2、Hcy含量低于治疗前(P<0.05),CAS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早期颈内动脉支架置入在动脉粥样硬化脑梗死患者的应用能抑制Lp-PLA2、Hcy的表达,改善患者的血流动力学变化,从而促进提高治疗效果,在临床上的应用具有很好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醒脑静注射液对急性脑出血患者血浆纤维蛋白原和D-二聚体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神经内科收治的急性脑出血患者90例,随机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45例,予降低颅内压、控制血压、抗感染、营养脑细胞等常规治疗。实验组45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醒脑静注射液。对比治疗前后患者血浆纤维蛋白原(FIB)、D-二聚体(D1-D)的含量及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病情均有所改善,实验组有效率(91.11%)与对照组(82.22%)比较明显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血浆FIB含量较治疗前均明显升高,但实验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血浆D-D含量明显降低,对照组明显升高,实验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醒脑静注射液能够使急性脑出血患者血浆纤维蛋白原含量增加,D-二聚体水平下降,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值得进一步研究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