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研究先天性甲状腺功能减退症(CH)伴甲状腺发育不全患儿转录因子2( FOXE )的基因突变。方法:选取90 例CH伴甲 状腺发育不全患儿及90 例正常儿童作为对照,提取外周静脉血基因组DNA,采用PCR扩增与直接测序技术,对基因外 显子进行突变筛查。结果:分别在1 例先天性甲状腺功能减退症伴甲状腺发育不全患者外显子测序中发现一杂合错义变体c. A3401G (p.K1134R),在1 例患者中发现1 个已知的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SNP)位点(rs755282859, c. 483G>C),在正常对照组中未发现以上变化。结论:在先天性甲状腺功能减退症(CH) 伴甲状腺发育不全患儿中发现新的关于FOXE1 杂合错义变体。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甲状腺过氧化物酶基因(TPO)在中国先天性甲状腺功能减退症(CH)患儿中的突变及其家系遗传规律。方法:收集140例CH患儿及部分家系,提取外周血DNA,采用靶向测序的方法检测患者TPO基因的突变情况,设计引物扩增TPO基因的各个外显子区以及外显子内含子的交界区,用二代测序技术检测TPO基因的突变且进行一代测序验证,同时对其中两例携带有TPO基因复合杂合突变的患儿的父母进行一代测序验证。结果:140名先天性甲减患儿中,13例病人携带12个不同的TPO基因突变位点(R189Q、C269S、W428R、A430E、A433P、A489T、V748M、C756fs、E799D、G860R、P883S、Q913fs),其中有一个位点为热点突变(6个病人携带C756fs),三个突变为新发现的位点(C269S、A430E、E799D)。结论:TPO基因在中国先天性甲减患儿中的突变率较高,遗传模式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一例具有超经典型临床特征的FOP患者,并对其ACVR1/ALK2基因进行分析。方法:根据患者的大踇趾畸形和进行性异位骨化等表现进行临床诊断,确诊为FOP。经患者及家属同意,采集患者、父母外周血,提取DNA,通过PCR扩增并直接测序测定ACVR1基因全部外显子序列,以此来确定突变位点。结果:患者具有超经典型FOP的临床表现:先天性大踇趾畸形,先天性双手拇指、食指远端关节僵直和进行性异位骨化,父母无FOP的相关临床表现。基因测序分析示该患者在ACVR1第七外显子发现存在c.1067G>A(p.G356D)杂合错义突变,而其父母无此杂合突变。结论:该患者在ACVR1的c.1067G>A(p.G356D)发生杂合错义突变,这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认识中国FOP患者的临床表现和发病机制。  相似文献   

4.
[目的]通过全外显子组测序(WES)技术筛选男性性腺功能减退症的致病基因,并对基因突变位点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方法]收集5例男性性腺功能减退症患者临床及遗传学检测资料。采用WES技术筛选相关致病基因,并通过PCR扩增、Sanger测序以及生物信息学分析等验证突变位点。[结果]先证者1为PROKR2基因c.533G>C(p.W178S)纯合突变,家系验证结果发现其父母均为PROKR2基因c.533G>C(p.W178S)杂合突变携带者,符合常染色体隐性遗传。先证者2为ZFPM2基因c.1498C>G(p.Q500E)杂合突变,生物信息学分析发现,该突变位点编码的氨基酸在不同物种中高度保守,并在人类外显子数据库、参考人群千人基因组1000G、SNP数据库及人群基因组突变频率数据库中未发现该突变位点,该突变经SIFT、Polyphen2和Mutation Taster软件预测结果均为有害。[结论]PROKR2基因c.533G>C(p.W178S)和ZFPM2基因c.1498C>G(p.Q500E)突变可能是男性性腺功能减退症的致病原因。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一例具有超经典型临床特征的FOP患者,并对其ACVR1/ALK2基因进行分析。方法:根据患者的大踇趾畸形和进行性异位骨化等表现进行临床诊断,确诊为FOP。经患者及家属同意,采集患者、父母外周血,提取DNA,通过PCR扩增并直接测序测定ACVR1基因全部外显子序列,以此来确定突变位点。结果:患者具有超经典型FOP的临床表现:先天性大踇趾畸形,先天性双手拇指、食指远端关节僵直和进行性异位骨化,父母无FOP的相关临床表现。基因测序分析示该患者在ACVR1第七外显子发现存在c.1067G〉A(p.G356D)杂合错义突变,而其父母无此杂合突变。结论:该患者在ACVR1的c.1067G〉A(p.G356D)发生杂合错义突变,这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认识中国FOP患者的临床表现和发病机制。  相似文献   

6.
为了研究中国人先天性巨结肠(HD)RET基因突变特征,从分子水平探讨先天性巨结肠症(HD)的发病机理,揭示中国人群HD与RET基因突变的关系。我们应用聚合酶链反应-单链构象多态性(PCR-SSCP)-DNA测序方法,对50例HD患儿和30例无便秘正常对照者,进行RET基因第13外显子突变筛查,并对第13外显子突变阳性患儿家系作研究。结果发现在50例HD患儿中,有7例第13外显子扩增片段在SSCP分析时出现泳动变位。经DNA测序证实,有3种点突变类型(错义、同义和移码),第13外显子突变率为14%(7/50)。在7例第13外显子突变的患儿中,发现2例患儿的父亲存在与其子相同的突变。实验表明中国先天性巨结肠人群存在着RET基因突变,且以杂和性点突变为主,HD具有一定的遗传性。  相似文献   

7.
中国人先天性巨结肠RET基因突变特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研究中国人先天性巨结肠(HD)RET基因突变特征,从分子水平探讨先天性巨结肠症(HD)的发病机理,揭示中国人群HD与RET基因突变的关系。我们应用聚合酶链反应-单链构象多态性(PCR—SSCP)-DNA测序方法,对50例HD患儿和30例无便秘正常对照者,进行RET基因第13外显子突变筛查,并对第13外显子突变阳性患儿家系作研究。结果发现在50例HD患儿中,有7例第13外显子扩增片段在SSCP分析时出现泳动变位。经DNA测序证实,有3种点突变类型(错义、同义和移码),第13外显子突变率为14%(7/50)。在7例第13外显子突变的患儿中,发现2例患儿的父亲存在与其子相同的突变。实验表明中国先天性巨结肠人群存在着RET基因突变,且以杂和性点突变为主,HD具有一定的遗传性。  相似文献   

8.
为探讨1例高促性腺激素闭经同时卵巢功能正常的不孕患者的遗传学病因,同时也为遗传咨询以及生育指导提供依据,应用全外显子组测序技术对患者临床表征相关的基因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及诊断,对患者及其姐姐、弟弟与父母的FSHR基因进行变异位点Sanger测序。结果检出,患者FSHR基因第5外显子c.392GA(p.Gly131Asp)及第4外显子c.310AG(p.Lys104Glu)的复合杂合变异,母亲携带c.392GA(p.Gly131Asp)的杂合变异,父亲携带c.310AG(p.Lys104Glu)的杂合变异。姐姐和弟弟检出与患者相同的FSHR基因复合杂合变异。通过家系分析及依据美国医学遗传学与基因组学学会(ACMG)指南对变异进行分类得出,2个错义突变均为可能致病性突变。临床数据以及文献回顾显示,该患者应为卵巢抵抗综合征(ROS)而非卵巢早衰(POF)。本研究发现,FSHR基因复合杂合变异是导致患者及其姐姐原发性闭经以及不孕的可能遗传学病因。不孕不育是遗传异质性非常高的一类疾病,临床很难通过常规检测来对其进行区分,基因检测对这类疾病的检测具有重要意义。同时,已报道的中国人群FSHR基因的致病性变异较少。本文卵巢抵抗综合征家系中FSHR基因2个新变异位点的检出,丰富了FSHR基因突变谱,对于未来该疾病的诊断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9.
黄娟  缪文华  郭晓峰  吉炜 《遗传》2023,(6):536-542
肢带型肌营养不良症(limb-girdle muscular dystrophy,LGMD)是一组罕见的非先天性遗传性肌肉疾病,主要表现为四肢近端肌张力及肌力进行性减退,其临床表现及遗传模式具有异质性。本研究报道了1例肢带型肌营养不良症2U型10岁男性患者,运动后出现双下肢肌肉无力,入院查肌酸激酶明显升高,经水化碱化治疗后无效。利用高通量测序方法对患者及其父母、妹妹进行肌营养不良相关基因检测,该患者存在ISPD基因外显子9杂合缺失以及c.1231C>T(p.Leu411Phe)的杂合错义变异,其父亲携带ISPD基因c.1231C>T(p.Leu411Phe)的杂合错义变异,母亲及妹妹携带ISPD基因外显子9杂合缺失,上述变异在现有的数据库及文献中均未见报道。对变异位点的保守性分析和蛋白结构预测分析表明,上述位点保守性高,且均位于ISPD蛋白C端结构域,可能对蛋白功能产生影响。综合以上结果并结合相关临床资料,可明确诊断该患者为肢带型肌营养不良症2U型。本文通过总结该患者临床特点及对ISPD基因新变异进行分析,丰富了ISPD基因变异谱,有助于该病早期诊断及遗传咨询。  相似文献   

10.
为了揭示成骨不全(Osteogenesis imperfecta,OI)Ⅰ型家系的分子遗传学发生机制,文章采用PCR-DNA直接测序法,对患儿COL1A1和COL1A2基因共103个外显子(E)进行突变检测。结果显示:患儿COL1A1基因未发现任何病理性突变,而在COL1A2基因E19内发现一新的杂合错义突变(p.G316C),该突变来自其父,而其母正常,其他表型正常的6位亲属也均未发现该突变;通过DHPLC(Denaturing high performance uid chromatography)筛检,发现患儿与其父均有异常双峰,而其母和所有正常对照均为正常单峰;通过ASA(Allele specific amplification)筛检,患儿与其父均有391 bp的特异扩增带,而其母和所有正常对照均未见特异扩增带;保守性分析结果显示,该突变位点所在甘氨酸在进化上具有高度保守性;SIFT和Poly Phen-2软件预测结果显示,新突变造成的结果是"有害的"和"很可能有害"。上述结果均说明COL1A2基因c.946GT/p.G316C新突变是导致OI-Ⅰ型的致病性突变,是引起患儿发病的真正内因。患儿父母若再次孕育,可在孕早期进行产前基因诊断或孕前期进行PGD(Preimplantation genetic diagnosis)予以防患。  相似文献   

11.
目的:对收集的43例先天性小耳畸形患者进行遗传因素分析,对Goosecoid(GSC)基因测序,探讨GSC基因与先天性小耳畸形的关系。方法:采集43例小耳畸形患者的外周血提取基因组DNA,对GSC基因的三个外显子分别设计引物,经PCR扩增纯化后直接测序。结果:6例患者在第二外显子的第197bp处发生了C→T的同义突变,编码氨基酸仍为酪氨酸;2例患者在第三外显子的第125bp处发生了A→G的错义突变,编码氨基酸由谷氨酸变成谷氨酰胺。结论:在先天性小耳畸形的患者中发现了GSC基因的突变。  相似文献   

12.
小鼠模型研究已表明骨形态发生蛋白4(Bmp4)缺陷引起心脏结构异常等表型。为了进一步探索BMP4基因新发稀有错义突变与中国汉族人群中先天性心脏病(congenital heart disease,CHD)发生的相关性,本实验中我们选取来自山东的417例CHD患者血液样本和213例正常对照样本,利用靶向捕获技术对BMP4基因编码区进行深度测序。我们一共检测到5个病例特有的稀有突变位点,其中3个错义突变(c.326GT,c.485GA,c.632GA)在公共数据库中没有记录,且在不同物种中高度保守。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结果表明c.326GT和c.632GA显著下调NIH3T3细胞的BMP信号通路的活性。我们的研究表明BMP4中新发现的病例特有的稀有错义突变可能通过下调BMP信号通路活性而导致先天性心脏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汉族马凡综合征(MFS)患者FBN1基因两种新发突变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调查马凡综合征(Marfan syndrome, MFS)患者的原纤维蛋白-1(Fibrillin-1, FBN1)基因突变情况, 应用聚合酶链反应(PCR)和变性高效液相色谱法(Denaturing high-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 DHPLC)对MFS患者的FBN1基因进行突变筛查, 对DHPLC初筛异常的DNA片段进行测序分析。结果在两个MFS家系中发现FBN1基因两种新的突变: 一种为复合突变包含第55号外显子的缺失突变c.6862_6871delGGCTGTGTAG (p.Gly2288MetfsX109)、同义突变c.6861A>G和内含子的突变c.[6871+1_6871+11delGTAAGAGGATC; 6871+34dupCATCAGAAGTGACAGTGGACA]; 另一种为第20号外显子的错义突变c.2462G>A(p.Cys821Tyr)。研究表明, FBN1基因的缺失突变c.[6862_6871delGGCTGTGTAG; 6871+1_6871+11delGTAAGAGGATC] (p.Gly2288MetfsX109)和错义突变c.2462G>A(p.Cys821Tyr)可能分别是这两个家系患者的致病原因。  相似文献   

14.
高度近视是一种常见的眼科遗传性疾病,是导致患者视力丧失甚至失明的主要原因,其高患病率和高致盲率给广大患者的生活、工作、学习造成了极大的痛苦。在本研究中,我们收集到一个来自广西地区的三代高度近视家系,收集家系中17个成员的临床资料,抽取外周血,提取基因组DNA,应用外显子测序的方法分析所有外显子序列,运用Sanger测序在该家系中验证外显子测序的结果,发现NYX基因一个新的错义突变c.790A>T(p.N264Y)在该家系中与疾病表型共分离,在1000Genomes、ESP6500和ExAc等数据库及100例对照中,均排除该罕见突变。已有研究显示,NYX基因c.792C>G(p.N264K)突变与先天性静止性夜盲有关,表明NYX基因第264位氨基酸的不同变异可能导致不同的表型。我们的发现扩大了NYX基因的突变谱,为阐明其基因型-表型关系提供了有价值的信息。  相似文献   

15.
为了探索POLG1外显子1、3、4、7突变与弱精子症的相关性及对mtDNA序列突变和4 977 bp缺失的影响,按WHO标准收集了120例弱精子症和101例精子活力正常的精液标本,经PCR测序分析POLG1外显子1、3、4、7突变,继而测序检测9例外显子4 c.948 GA突变的弱精子症标本、9例无c.948 GA突变的弱精子症标本和9例正常对照标本的mtDNA全序列,利用巢式PCR技术分析9例c.948 GA突变标本、9例无c.948 GA突变的弱精子症标本和9例对照标本的4 977 bp缺失。结果显示:在120例弱精子症中发现POLG1外显子4 c.948 GA突变9例(7.5%),显著高于对照组(0%,P0.05)。c.948 GA突变组mtDNA全序中突变率与对照组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作者关注的两组中,突变数有差异的位点累积突变频次突变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但与无c.948 GA突变的弱精子症标本的累积突变频次比较无统计学意义;突变组mtDNA 4 977 bp缺失率(7/9,77.8%)显著高于对照组(2/9,22.2%,P0.05)和无c.948 GA突变的弱精子症组(2/9,22.2%,P0.05)。以上结果提示,弱精子症的发生可能与POLG1 c.948 GA突变有相关性,弱精子症线粒体DNA某些位点的累积突变率增高,但可能不是POLG1 c.948 GA突变引起;c.948 GA突变可能会增加mtDNA 4 977 bp缺失,从而影响精子线粒体功能,导致精子活动力下降。  相似文献   

16.
雄激素受体(AR)基因突变是雄激素不敏感综合征(AIS)的主要直接原因,本研究是为了了解中国病人AR基因突变谱.本研究根据病史、查体、激素检测、染色体核型分析及影像学检查结果,确诊AIS患儿27例.收集患儿及其部分家属静脉抗凝血,提取DNA,合成外显子1~8及外显子和内含子剪切处引物, PCR扩增,扩增产物送公司测序,分析AR基因突变情况.结果提示, 27例AIS患儿共发现突变23个, 10例携带5个相同突变(p.R841H, p.P914S,p.S176R, p.Y572S和p.Y782N),未报道突变11个. 8/27例家族史阳性. 12个已知突变中,仅1个为内含子4的剪切突变:c.2173+1GT;余均为点突变,含1个已报道的第6外显子的新生突变:p.R775C. 2例病人具有相同第8外显子突变:p.P914S,患者均表现为CAIS,与报道的PAIS不符;其余临床分型与已经报道的分型一致.未报道突变中,点突变为8/11个,另有2个碱基缺失导致的移码突变:p.345fs和p.828_829del, 1个碱基插入导致的移码突变:p.885fs, 1例病人携带两个点突变:p.Y365C和p.E898D.突变由多至少在外显子的分布:外显子7有6例患儿5个不同突变;外显子8有5例患儿4个突变,外显子1和5各有3个突变;外显子2, 3, 4和6各有2个不同突变. 23个突变在功能区的分布情况:16个突变位于LBD, 4个位于DBD, 3个位于NTD.本研究报道了不同AIS表型AR的突变谱, 50%为未报道突变,进一步丰富了AR数据库.错义突变是主要形式,且大部分位于LBD区.携带相同突变的病人可呈现不同表型.  相似文献   

17.
Niu YF  Xiong HL  Wu JJ  Chen Y  Qiao K  Wu ZY 《遗传》2011,33(7):720-724
应用PCR技术结合DNA直接测序方法对8例临床确诊为家族性肌萎缩侧索硬化(Familiar amyotrophic lateral sclerosis,FALS)家系的先证者进行铜锌超氧化物歧化酶基因(SOD1)的突变筛查,在3例先证者中检出2种SOD1基因突变,其中,2例携带了位于4号外显子的错义突变Cys111Tyr(c.332G>A),另1例携带了位于5号外显子的错义突变Gly147Asp(c.440G>A),这2种突变在中国ALS患者中属首次报道。该结果扩大了中国FALS患者的SOD1基因突变谱,对研究中国FALS患者SOD1基因突变特点和分布规律有一定帮助。分析携带这2个突变患者的临床特点,提示Cys111Tyr突变导致的临床表型相对温和,而Gly147Asp突变可导致病情进展较快。该结果有待在更多的病例中进行证实。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秦皇岛地区新生儿先天性甲状腺功能低下症(congenital hypothyroidism,CH)患儿的筛查和诊断结果,为进一步提高新生儿筛查的管理及提高新生儿生命健康质量提供依据和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秦皇岛地区2011年1月至2017年1月共184308例新生儿的CH筛查资料和诊断结果。统计确诊CH患儿的基本情况、体检情况、筛查检验情况、确诊检验情况及治疗随访情况。结果:共筛查184308例新生儿,其中92例为确诊CH患儿,发病率1/2003(0.499‰)。新生儿CH临床非特异性表现复杂多样,多表现为病理性黄疸,占72.8%,经治疗后黄疸消退时间17~48天;其次为前囟大、后囟未闭,占58.7%;少哭、喑哑次之,占51.1%;其他临床表现为消化道症状(腹胀、肠鸣减弱、便秘、脐疝)、特殊面容、粘液水肿等。CH患儿筛查检验促甲状腺激素(Thyroid Stimulating Hormone),TSH重度升高者占52.2%,中度升高者为26.1%,轻度升高者为21.7%。CH患儿绝大部分表现为TSH升高和甲状腺激素(thyroxine,T4)降低。经口服左旋甲状腺素钠片治疗2周后,患儿症状改善,并根据三碘甲状腺氨酸(Triiodothyronine,T3)、T4、TSH检测结果调整剂量,恢复后每三个月复查一次。36~48个月随访,患儿身高、体重基本达到正常参照标准。结论:秦皇岛地区新生儿CH发病率较全国水平(1/3120)稍高,需加强CH患儿非特异性临床表现的健康教育工作,通过新生儿CH筛查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提高新生儿的生命健康。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探讨一CADASIL家系的临床特征及基因突变情况。方法:收集同一家系中3例CADASIL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对3例患者及先证者之兄进行全外显子测序(Whole Exome Sequencing, WES)。结果:该家系中3例患者临床表现多样,女性患者均有头痛病史,先证者及先证者之姐中年起病,先证者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主要表现为头昏,认知功能检查正常,心理评估示轻度焦虑抑郁状态。先证者之姐主要表现为假性球麻痹及锥体束受损,认知功能检查示重度痴呆。先证者之女自4岁起诊断为癫痫-失神发作,认知功能检查示轻度认知功能障碍。影像学显示该家系3例患者均有脑白质病变,且随着年龄增大呈进行性发展,WES显示3例患者均存在NOTCH3基因第4外显子区域杂合突变:c.520T>G,导致氨基酸改变p.Cys174Gly。结论:NOTCH3基因c.520T>G所致该家系的临床表现具有多样性,且该家系中下一代起病较早,临床表现可与父代具有较大异质性,影像学表现可在青少年时期出现,并呈现进行加重的趋势。WES显示该家系中NOTCH3基因突变为第4外显子的杂合突变,该位点突变致CADASIL为国内首次报道。  相似文献   

20.
用基因产物直接测序法对2个遗传性胰腺炎家系中胰腺炎患者(共有4例成员)的胰蛋白酶原基因(cationic trypsinogen,PRSS1)5个外显子进行测序,并分析其各自的临床特征.在4例胰腺炎患者中均出现了PRSS1基因杂合突变,但两家系PRSS1基因突变的位点不同,且临床表现差异较大,其中家系1出现6例糖尿病患者且发病年龄较家系2明显延迟,平均发病年龄为29岁,分析其PRSS1基因发现3号外显子336位碱基存在G→A杂合性突变,为中性突变,表达的氨基酸从赖氨酸(Lys)→赖氨酸(Lys),同时在同一外显子的361位碱基还存在另一个G→A杂合性突变,造成121位的丙氨酸(Ala)被苏氨酸(Thr)所取代,胰蛋白酶原的空间结构发生改变,其与抑制因子的结合位点消失,"保护失败"而产生有活性的胰蛋白酶,造成胰腺自身的消化.而家系2未发现糖尿病患者,其胰腺炎患者的血清肿瘤标志物不增高,先证者(Ⅲ8)在胰腺炎发病过程中表现为CD4 T/CD8 Tcell和乙肝表面抗体(anti-HBs)随病程进展逐渐降低,而Ⅲ7不表现出此现象,分析其PRSS1基因发现3号外显子361位碱基同样存在G→A(c.361G→A)突变,而且在415位还存在一个杂合性突变点T→A(c.415T→A),其中c.415T→A不存在于Ⅲ7.胰蛋白酶原基因存在多种形式的突变,而且与临床表型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