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29 毫秒
1.
目的:研究骨窗开颅与骨瓣开颅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0 年1 月到2014 年1 月我院收治的高血 压脑出血患者50 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A组和B组,每组25 例,A组给予骨窗开颅手术治疗,B 组给予骨瓣开颅手 术治疗,比较两组治疗的总有效率、死亡率以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A 组总有效率为92.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4.0%,比较差 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病死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 组并发症的发生率显著低于B 组,比较差异具有 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骨窗开颅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具有较高的临床疗效,且其并发症显著低于骨瓣开颅术。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小骨窗开颅血肿清除术与大骨瓣开颅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疗效。方法:选取120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60例)给予大骨瓣开颅血肿清除术,观察组(60例)给予小骨窗开颅血肿清除术。观察并记录患者围手术期指标,术前术后6个月神经功能缺损情况,术后6个月生活能力及随访12个月期间并发症、死亡例数情况,对比两种手术方法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疗效。结果:经小骨窗开颅血肿清除术治疗,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输血量,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或少于采用大骨瓣开颅术治疗的对照组患者(P0.05),但两组患者在血肿清除率上相比,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两组NIHSS评分相比,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两组NIHSS评分均明显降低,且观察组分值更低(P0.05),术后6个月,观察组ADL评分为17.24±3.52,对照组ADL评分为22.73±5.67,观察组ADL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随访期间,两组死亡率相比较,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发症发生率方面相比较,观察组更低(P0.05)。结论:小骨窗开颅血肿清除术对高血压脑出血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手术创伤小,神经功能影响小,能提高患者生活能力,术后并发症较少,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3.
《蛇志》2018,(2)
目的探究标准去大骨瓣减压手术治疗老年重型颅脑损伤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3年4月~2016年4月我院收治的老年重型颅脑损伤患者33例,按就诊的时间顺序分为观察组17例和对照组16例。观察组给予标准去大骨瓣减压手术治疗,对照组给予常规颞顶骨瓣开颅手术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优良率,手术前、后颅内压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70.59%,对照组为37.5%,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前,两组患者的颅内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后,两组患者的颅内压均较手术前有所改善,且观察组的改善幅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观察组为11.76%,对照组为43.75%,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重型颅脑损伤治疗中,应用标准去大骨瓣减压手术治疗的临床疗效确切,并可降低颅内压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值得临床应用和推广。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和比较小骨窗开颅血肿清除术与微创血肿碎吸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择2014年9月-2017年6月在我院接受手术治疗的60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行小骨窗开颅血肿清除术,研究组行微创血肿碎吸术手术,比较两组血肿清除率、残余血肿量、再出血发生率、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中失血量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术后48h及7d血肿清除率、残余血肿量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再出血发生率与研究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的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与对照组相比显著缩短(P0.05),术中失血量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对照组显著下降(P0.05)。术后3个月及6个月,两组患者日常生活能力显著改善(P0.05),且研究组ADL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后NFD评分逐渐降低,与术前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术后1个月与3个月,研究组NFD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微创血肿穿刺吸碎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创伤小,疗效显著,可有效改善患者日常生活能力,降低伸神经功能损伤  相似文献   

5.
摘要 目的:分析颅内压监测辅助开颅血肿清除术治疗颅脑损伤患者效果及其预后影响因素。方法:选择我院自2019年1月至2023年3月接诊的135例拟接受开颅血肿清除术治疗的颅脑损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监测方式不同,分为常规组和监测组;其中常规组予以标准开颅血肿清除术治疗,监测组予以颅内压监测下控制性减压结合开颅血肿清除术治疗。比较两组手术前后的颅内压、格拉斯哥昏迷(GCS)评分、手术并发症发生情况,根据术后90 d的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评分,计算两组的预后良好率,使用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预后的影响因素。结果:监测组术后即刻及术后12h的颅内压均小于常规组(P<0.05);监测组术后24 h、48 h的GCS评分均高于常规组(P<0.05);监测组术中低血压、急性脑膨出、颅内血肿、脑血管痉挛和非计划性再次手术的发生率均低于常规组(P<0.05);经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年龄、入院GCS评分、脑疝、改良CT图像评分均是颅脑损伤患者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结论:颅内压监测辅助开颅血肿清除术治疗颅脑损伤患者的效果显著,可以有效降低颅内压、减少并发症发生和改善预后,但预后受年龄、入院GCS评分、脑疝、改良CT图像评分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微创引流术与开颅术在硬脑膜外血肿患者围手术期的治疗体会及临床疗效评价。方法:选取本院2015年1月至2016年10月期间诊断为硬脑膜外血肿的患者100例,随机均分成两组,即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开颅手术,观察组给予微创引流手术治疗。比较两组手术效果及治疗前后生活质量改善情况。结果:观察组手术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颅脑缺损(0%)、再出血率(6%)明显低于对照组(12%,20%)(P0.05),观察组生活质量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与常规开颅术相比,微创引流术创伤小、恢复快、效果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在单侧或以单侧为主的重型颅脑损伤病例中,何种手术方式更适宜处理手术中出现的急性脑膨出。方法:对我科自2008年5月至2010年12月收治的以单侧为主的重型颅脑损伤且术中出现急性脑膨出的52例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研究单、双侧去骨瓣减压术对患者颅内压(ICP)及伤后6个月时的GOS评分的影响。结果:单侧去骨瓣减压患者29例,分为恢复良好组(GOS 4-5分,n=6),不良组(GOS 2-3分,n=9)和死亡组(GOS 1分,n=14);双侧去骨瓣减压患者23例亦分为恢复良好组(n=6),不良组(n=12)和死亡组(n=5);两种减压术的死亡率差异显著(P<0.05)。单侧和双侧去骨瓣减压术均明显降低ICP(P<0.05),但双侧减压的存活组其术后ICP(17.2±4.2 mmHg)显著低于单侧减压的存活组(25.0±5.4 mmHg)(P<0.05)。结论:对以单侧为主的重型颅脑损伤,同次行双侧去骨瓣减压术较单侧减压更能有效降低术中急性脑膨出所致高颅压,降低死亡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腰大池持续引流术对老年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颅内压、并发症和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8月~2018年8月期间成都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老年重型颅脑损伤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n=30)与研究组(n=30),其中对照组术后给予常规的脱水对症治疗,研究组则在此基础上给予腰大池持续引流术。比较两组术后临床疗效以及并发症,术后3d、5d、7d颅内压,随访半年,观察两组患者预后。结果:研究组治疗后总有效率为90.00%,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的66.67%(P0.05)。两组患者术后3d、5d、7d颅内压均较术前降低,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脑梗死、脑水肿、硬膜下积液、癫痫、纵裂积液等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而颅内感染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良好例数高于对照组,而重残以及死亡例数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轻残、植物生存例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腰大池持续引流术治疗老年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疗效满意,可显著改善患者颅内压,减少并发症发生率,改善患者预后,适于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脑血疏口服液配合大骨瓣减压硬膜扩大减张缝合术对大面积脑梗死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对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及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5年1月我院收治的大面积脑梗死患者87例,采用随机单盲取法分为试验组44例,对照组43例。两组患者均给予标准大骨瓣减压硬膜扩张缝合术治疗,对照组术后给予常规及对症治疗,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脑血舒口服液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hs-CRP、NSE水平变化,同时进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ADL)评分、神经功能缺损量表(NIHSS)评分及生活质量指数(BI)测定,并评定和比较治疗效果。结果:治疗1疗程后,试验组总有效率为97.73%,显著高于对照组81.40%(P0.05)。两组血清hs-CRP、NSE水平ADL、NIHSS评分均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BI指数明显高于治疗前,且试验组血清hs-CRP、NSE水平ADL、NIHS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BI指数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期间均未见严重不良反应。结论:脑血舒口服液配合大骨瓣减压硬膜扩大减张缝合术治疗大面积脑梗死患者可有效提高临床疗效,且安全性高,可能与其降低血清NSE、hs-CRP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10.
摘要 目的:分析早期高压氧联合去骨瓣减压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疗效及对患者神经功能、炎性因子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自2018年1月至2021年10月接诊的106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3例。两组均予以常规对症支持治疗,在此基础上,对照组采取去骨瓣减压治疗,观察组采取早期高压氧联合去骨瓣减压治疗。随访3个月,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脑代谢指标、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神经功能指标、炎性因子、严重并发症发生率及近期疗效。结果:观察组治疗后脑氧摄取率(CEO2)、混合静脉血氧饱和度(SVO2)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上肢、下肢及总体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血清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S100β蛋白、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水平均低于对照组,神经生长因子(NGF)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血清C反应蛋白(CRP)、白介素-1β(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严重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预后良好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早期高压氧联合去骨瓣减压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疗效显著,能够有效优化患者神经功能,抑制炎症反应,促进肢体运动功能恢复,进而改善预后,值得临床予以重视。  相似文献   

11.
目的:对比分析常规开颅手术和脑室镜治疗硬膜下血肿的临床疗效。方法:自2012年1月到2013年10月,我科急诊收治的硬膜下血肿病例共63例。其中脑室镜组28例,男16例,女12例,年龄(33.2±9.4)岁;常规开颅组35例,男23例,女12例,年龄30.2±9.4岁。常规开颅组采用传统的大骨瓣开颅术清除颅内血肿,另一组采用脑室镜微创技术清除颅内血肿。结果:脑室镜组和常规开颅组的术前GCS评分分别为4.2±0.7、4.6±0.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3、7天脑室镜GCS评分明显升高,和常规开颅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1、3、7天,脑室镜组的血糖水平明显比常规开颅组下降的速度快,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脑室镜组头皮切口长度、骨窗大小明显比常规开颅组要小,血肿清除率大,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预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室镜治疗硬膜下血肿,具有手术时间短,创伤小,术后患者恢复速度快等优点,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亚低温治疗对重症颅脑损伤(sTBI)患者颅内压(ICP)、脑血流及氧代谢的影响。方法:收集50例sTBI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25例,均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亚低温辅助治疗,检测患者治疗前、治疗第3、5、7天ICP动态变化以及治疗前和治疗7天后脑血流和氧代谢等指标变化。结果:治疗第3、5、7天ICP组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治疗时间增加两组ICP均逐渐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Qmean、Vmean、Wv、DR等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7天后Qmean、Vmean均升高,Wv、DR均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SjvO_2、CjvO_2、CaO_2、CERO_2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7天后SjvO_2、CjvO_2、CERO_2均升高,CaO_2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亚低温治疗可以显著降低患者颅内压,改善脑血流和氧代谢水平。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不同程度骨创伤患者的血浆D-D水平和血糖水平的变化的临床意义,为骨损伤预后和病情判断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符合标准的骨创伤患者260例,健康体检者260例,分别为观察组和对照组组,监测并比较观察组患者入院第1、3、5、7天及健康体检者血浆中D-D和血糖水平。结果:观察组的D-D和血糖水平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各个时间D-D和血糖水平,特重伤组高于重伤组,重伤组高于轻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浆中D-D水平与血糖水平与骨创伤的严重程度呈正相关(r=0.73,P0.05;r=0.82,P0.05)。结论:骨创伤越严重血糖和D-D水平越高,临床上可以将两中生物标记物作为评断骨创伤患者的严重程度和预后情况的指标。  相似文献   

14.
摘要 目的:回顾性对比神经内镜手术与小骨窗开颅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HICH)疗效。方法:回顾性选取2018年7月~2021年3月期间在联勤保障部队第909医院治疗的83例HICH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式的不同,将患者分为A组(n=41)和B组(n=42),A组患者采用小骨窗开颅手术治疗,B组患者采用神经内镜手术治疗,对比两组围术期指标、并发症发生率、神经功能、生活能力、神经损伤指标及预后。结果:与A组相比, B组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明显缩短,术中出血量减少,血肿清除率升高(P<0.05)。B组术后1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低于A组,Barthel指数评分高于A组(P<0.05)。B组术后1周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S100B 蛋白(S100B)、髓鞘碱性蛋白(MBP)、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水平低于A组(P<0.05)。B组的并发症发生率小于A组(P<0.05)。B组的预后良好率高于A组(P<0.05)。结论:神经内镜手术、小骨窗开颅手术治疗HICH均可获得较好的疗效,其中神经内镜手术在缩短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和并发症发生率,提高血肿清除率,减轻神经功能损伤,促进患者生活能力改善,改善患者预后方面的效果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促红细胞生成素(EPO)对脑损伤早产儿新生儿神经行为测定(NBNA)评分、肝肾功能以及脑干听觉诱发电位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2月~2018年7月期间我院收治的脑损伤早产儿117例,将上述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n=58)和观察组(n=59),对照组患儿给予常规对症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EPO治疗,比较两组NBNA评分、肝肾功能以及脑干听觉诱发电位,记录两组患儿治疗期间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纠正胎龄40周时NBNA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儿治疗后峰间期(Ⅰ~Ⅲ波、Ⅲ~Ⅳ波、Ⅰ~Ⅳ波)、潜伏期(Ⅰ波、Ⅲ波、Ⅳ波)均较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儿治疗前、后尿素氮(BUN)、肌酐(Cr)、血清谷丙转氨酶(SGPT)、总胆红素(TBIL)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动脉导管未闭、新生儿败血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观察组支气管肺发育不良、颅内出血、脑干听觉诱发电位异常等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EPO对脑损伤早产儿具有一定的神经保护作用,能够有效保护受损神经细胞与听觉神经通路,降低脑损伤并发症的发生率,且不影响患儿的肝肾功能。  相似文献   

16.
摘要 目的:探讨听力障碍青少年治疗过程心理干预对患儿语言能力恢复和心境状态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9年6月到2020年6月共收治的80例7~18岁听力障碍青少年作为研究对象,将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0例。对所有患儿应用人工耳蜗植入术进行治疗,给予对照组常规言语训练以及健康教育等干预。观察组患儿在常规干预基础上增加全治疗过程的心理干预。对比两组患儿的治疗效果,语言能力恢复,心境状态,ABC评分。结果:观察组患儿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2.50%,对照组患儿治疗的总有效率为75.00%,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儿干预前的言语形成、听觉能力以及听觉感知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两组患儿通过治疗与干预之后,言语形成、听觉能力以及听觉感知明显提升,且观察组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儿干预前的精神、控制、能力、忍受消极情感以及接受变化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两组患儿通过治疗与干预之后,精神、控制、能力、忍受消极情感以及接受变化明显降低,且观察组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干预前的兴奋、易激怒、刻板行为以及不恰当语言等评分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干预后,各评分均下降,其中观察组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听力障碍青少年在常规治疗与干预基础上增加心理干预,能够提升患儿的治疗效果,提升语言能力恢复情况,减少负面情绪,提升患儿的心境状态,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