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目的:研究大剂量胰岛素联合西格列汀对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的疗效。方法:选择2012年1月~2015年12月在我院进行诊治的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82例,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采用大剂量胰岛素联合西格列汀治疗,对照组采用大剂量胰岛素治疗,两组均治疗3个月。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甘油三酯、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和高密度脂蛋白水平,餐后2 h血糖、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胰岛素抵抗指数、胰岛素分泌指数、每日胰岛素总量和低血糖发生次数。结果:对照组治疗前后的血脂水平无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治疗后的甘油三酯、总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明显降低(P0.05),高密度脂蛋白明显升高(P0.05);治疗后,两组的餐后2 h血糖、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均明显降低(P0.05),且观察组降低更为明显(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的胰岛素抵抗指数、胰岛素分泌指数和每日胰岛素总量均无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治疗后的胰岛素抵抗指数和每日胰岛素总量均明显降低(P0.05),胰岛素分泌指数明显升高(P0.05);两组治疗前后低血糖发生次数和身体质量指数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大剂量胰岛素联合西格列汀能有效控制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水平,改善胰岛β细胞功能,减少胰岛素用量,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格列美脲联合艾塞那肽治疗肥胖2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6年1月到2019年1月我院收治的82例肥胖2型糖尿病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并将其随机的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41例。研究组患者给予格列美脲联合艾塞那肽进行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格列美脲治疗,观察和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空腹和餐后2 h血清C肽、身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 BMI)、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 TC)、甘油三酯(triglyceride, 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ow 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 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igh 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 HDL-C)和糖化血红蛋白(glycosylated hemoglobin, HbAlC)水平的变化。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餐后2 h血清C肽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升高,且研究组以上指标的改善程度较对照组更明显(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空腹血清C肽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BMI、TC、TG、LDL-C和HbAlC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HDL-C水平明显升高,而研究组BMI、TC、TG、LDL-C和HbAlC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HDL-C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格列美脲片联合艾塞那肽治疗肥胖2型糖尿病可有效的控制患者血糖,降低BMI,改善血脂水平。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T2DM)患者经格列美脲联合沙格列汀治疗后的临床效果,并分析其对患者血糖控制、胰岛素抵抗及血脂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4月~2019年4月期间接收的88例T2DM患者,按乱数表法将患者分为研究组(n=44,格列美脲联合沙格列汀治疗)、对照组(n=44,沙格列汀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血糖、胰岛素抵抗及血脂指标,记录两组患者不良反应情况。结果:研究组治疗3个月后临床总有效率较对照组升高(P<0.05)。两组患者治疗3个月后空腹血糖(FBG)、餐后两小时血糖(2hPBG)、糖化血红蛋白(HbA1c)、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LDL-C)、甘油三酯(TG)均下降,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3个月后高密度脂蛋白(HDL-C)、空腹胰岛素(FINS)升高,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无差异(P>0.05)。结论:T2DM患者采用格列美脲联合沙格列汀治疗效果确切,可改善机体血脂水平及胰岛素抵抗,控制血糖水平,且用药安全性较好。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西格列汀对早期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肾小球、肾小管标志性蛋白/酶的影响。方法:早期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72例,随机数字表分为对照组36例、治疗组36例;两组均采用糖尿病饮食管理、运动治疗,在控制血糖、血脂、血压的基础上,治疗组给予磷酸西格列汀100 mg 1粒/次,1次/天,持续服药6月。观察治疗前、后两组血肌酐(Scr)、尿素氮(BUN)、糖化血红蛋白(Hb A1c)、血脂、空腹血糖(FBG)、餐后2小时血糖(2 h PBG)、血清胱抑素-C(Cys-C)及24 h尿微量白蛋白(24 h UAE)、尿N-乙酰-β-氨基葡萄糖苷酶(NAG)、尿β2-微球蛋白(β2-MG)的变化。结果:治疗后,治疗组血脂、Hb A1c、FBG、2 h PBG较对照组明显下降,差异有显著性(P0.05)。两组患者24 h UAE、NAG、β2-MG和Cys-C较治疗前均下降,差异有显著性(P0.05);两组治疗后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西格列汀可以有效控制早期DN患者的血糖水平,减少血清Cys-C、尿微量白蛋白水平,减轻肾小管损伤,有利于延缓DN的病程和进展。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靶剂量美托洛尔治疗合并糖尿病的慢性心衰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154例老年糖尿病并慢性心衰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77例,观察组患者予靶剂量美托洛尔及常规治疗方案,对照组仅按常规治疗方案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NYHA分级、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6min步行距离及用药安全性。结果:与治疗前相比,观察组与对照组两组患者NYHA分级、LVESD、LVEDD、LVEF、6min步行距离均有明显改善(P0.05);与对照组患者治疗后相比,观察组患者治疗后以上指标改善更加显著(P0.05)。在随访的6个月内,观察组心脏事件发生率为3.9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4.29%(P0.05)。两组患者平均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不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观察组血脂、血糖、肝功能、肾功能等指标均未发生显著变化。结论:靶剂量美托洛尔治疗合并糖尿病的慢性心衰患者时,可显著改善患者的心功能及活动耐量,临床疗效好,安全性高,耐受性良好。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使用西格列汀对老年2型糖尿病合并轻中度慢性心衰患者外周血超敏C反应蛋白(high-sensitivity C-reactive Protein,hs-CRP)、N-端B型脑钠肽前体(N-terminal pro-B-type natriuretic peptide,NT-proBNP)的影响。方法:将我院90例老年2型糖尿病合并轻中度慢性心衰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分别46例和44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抗心衰治疗,对照组予以格列吡嗪控释片降糖,观察组予以西格列汀口服降糖治疗。检测试验前后患者血清hs-CRP及NT-proBNP的水平,并常规检测血压、血脂、糖化血红蛋白、血糖及肝肾功能等指标。结果:两组治疗后HbA1c水平与治疗前比较均有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西格列汀组的hs-CRP、NT-proBNP水平治疗后分别下降至6.67±0.85 mg/L,1412.27±92.28 pg/m L,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西格列汀组的hs-CRP、NT-proBNP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2型糖尿病合并轻中度慢性心功能不全患者服用西格列汀除有效降糖外还能一定程度地降低hs-CRP和NT-proBNP水平,提示其潜在改善心脏功能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短期胰岛素泵强化治疗对2型糖尿病患者血脂血糖代谢的影响。方法:选取76例2型糖尿病患者,按给药方式不同分为两组,对照组(38例)给予门冬胰岛素常规治疗,观察组(38例)给予胰岛素泵强化治疗,依据两组治疗前后的血糖、血脂指标变化及治疗前、治疗后1周、2周的ADL量表评分评价短期胰岛素泵强化治疗对2型糖尿病患者血脂血糖代谢的影响。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的空腹血糖(FPG)、糖化血红蛋白(Hb Alc)、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均明显升高,且观察组FPG、Hb Alc、TC、TG、LDL-C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HDL-C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1周、2周,两组ADL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且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短期胰岛素泵强化治疗能显著改善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血脂代谢紊乱,并提高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酪酸梭菌活菌胶囊辅助治疗对非酒精性脂肪肝病(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NAFLD)患者氧化应激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9年3月我院内科门诊就诊的NAFLD患者7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8例。两组患者均给予饮食调整、纠正不良生活习惯和适当运动锻炼。对照组患者给予多烯磷脂酰胆碱胶囊456 mg/次,3次/d,口服。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酪酸梭菌活菌胶囊0.6 g/次,2次/d,温水口服。两组患者连用8周。检测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肝功能指标[丙氨酸转氨酶(ALT)、碱性磷酸酶(ALP)、γ-谷氨酰转肽酶(γ-GT)]及氧化应激指标[氧化低密度脂蛋白(ox-LDL)、过氧化脂质(LPO)、丙二醛(MDA)]水平的变化。结果治疗8周后,两组患者血清ALT、ALP和γ-GT水平较治疗前明显下降,且观察组下降幅度大于比对照组(均P0.05);同时两组患者血清ox-LDL、LPO和MDA水平明显下降,且观察组患者下降幅度大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酪酸梭菌活菌胶囊辅助治疗NAFLD患者能降低血清ox-LDL、LPO和MDA水平,抑制氧化应激反应亢进,保护肝功能。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枸杞茶饮联合综合护理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60例NAFLD患者,随机分为照组和试验组,其中对照组30例,给予常规综合护理;试验组30例,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枸杞茶饮口服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观察两组患者干预前后肝功能、血脂、胰岛素抵抗、脂联素、TNF-α的指标。结果:实施干预后,试验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ALT、AST、GGT、CHOL、TG、LP、HOMA-IR水平均有所下降,脂联素、TNF-α均有所升高,但试验组改善的更明显,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枸杞茶饮联合综合护理能较好的改善NAFLD患者的生化指标,起到较好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联合谷氨酰胺对酒精性肝硬化患者肠黏膜屏障功能的保护作用。方法选择酒精性肝硬化患者90例,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均常规予以对症支持治疗,观察组加用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联合谷氨酰胺治疗,对照组加用单纯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其中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口服,1.5g/次,3次/d;谷氨酰胺颗粒口服,1.0g/次,3次/d,两组连用8周。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肝功能指标:丙氨酸转氨酶(ALT)、天门冬氨酸转氨酶(AST)、血总胆红素(TB)和肠黏膜屏障功能指标(血浆二胺氧化酶、降钙素原和尿乳果糖/甘露醇比值)的变化。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治疗期间分别失访4例与7例,两组失访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79,P0.05)。治疗8周后,两组ALT、AST和TB水平均较前明显下降(P0.05或P0.01),且观察组下降幅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同时两组血浆二胺氧化酶、降钙素原和尿乳果糖/甘露醇比值均较前明显下降(P0.05或P0.01),且观察组下降幅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联合谷氨酰胺对酒精性肝硬化患者肠黏膜屏障功能的保护作用明显优于单纯的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能加速肝功能恢复,加速肠黏膜通透性的修复,保护与改善肠黏膜屏障功能,具有辅助治疗酒精性肝硬化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蛇志》2017,(4)
目的分析脂肪肝患者血脂、血糖、肝功酶学指标变化情况,为预防、治疗脂肪肝提供依据。方法选择我院2014年3月~2016年3月收治的脂肪肝患者500例为观察组,选择同期体检的500例健康者为对照组,测定两组患者的血脂、血糖、肝功酶学指标,并进行分析比较。结果两组患者的血脂、血糖、肝功酶学指标水平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脂肪肝患者的血脂、血糖、肝功酶学指标水平均有不同程度改变,监测血脂、血糖、肝功酶学指标水平对预防脂肪肝发生、延缓脂肪肝病程进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益生菌对非酒精性脂肪肝病(NAFLD)合并糖调节受损(IGR)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随机、对照、双盲的研究方法将120例合并IGR的NAFLD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口服多烯磷脂酰胆碱及益生菌力存颗粒,对照组仅服用多烯磷脂酰胆碱。3个月后观察指标变化(ALT、AST、GGT、TC、TG、LDL、HDL、FBG、2hPG、HbA1c)、身高体重指数(BMI)及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变化情况,统计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患者的肝功能、脂代谢紊乱情况(ALT、AST、GGT、TC、TG、LDL、HDL)均有不同程度改善(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比较,P0.05),但观察组肝功及脂代谢紊乱改善更为明显,与对照组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后观察组FBG、2hPG、HbA1c、BMI与HOMA-IR水平明显改善(P0.05),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对于多烯磷脂酰胆碱单药保肝治疗,益生菌联合治疗可更加显著的改善脂代谢及肝功能,同时可明显改善NAFLD合并IGR患者的糖代谢,加用益生菌治疗此类患者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双环醇片治疗慢性肝炎高转氨酶血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住院或门诊慢性肝炎高转氨酶血症患者28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141例,对照组139例。治疗组在常规保肝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双环醇片25m每日3次口服,对照组在常规保肝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甘利欣胶囊150mg每日3次口服。疗程均为4周。治疗前后每周详细记录患者症状、体征、肝功能、肾功能、电解质、及血尿常规,同时记录治疗过程中的不良反应及停药后随访3个月。结果:两组均有显著疗效,肝功能生化指标与治疗前相比有显著性差异(治疗组P<0.01,对照组P<0.05),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且治疗组出现的不良反应明显少于对照组。结论:双环醇片治疗慢性肝炎高转氨酶血症疗效好,不良反应较少,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评价甘精胰岛素联合沙格列汀或格列美脲稳定2型糖尿病血糖水平的作用效果。方法:将我院2收治的228例2型糖尿病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114人。研究组给予沙格列汀联合甘精胰岛素进行治疗,对照组给予格列美脲联合甘精胰岛素进行治疗。全部病例在治疗前4 d及治疗满16周时应用动态血糖监测仪实施72 h动态血糖监测。对比两组治疗前后血糖水平相关指标及血糖水平浮动相关指标的变化。结果:研究组治疗后体质指数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空腹血糖均比本组治疗前显著下降(P0.05)。两组治疗后糖化血红蛋白均比本组治疗前显著下降(P0.05)。两组治疗后胰岛素用量无显著差异。两组平均血糖水平治疗前后无显著差异(P0.05)。研究组治疗后血糖标准差、日内血糖平均波动幅度、日内血糖波动次数、日间血糖平均绝对差改善幅度显著优于对照组。两组高血糖治疗后均比治疗前显著改善,改善幅度无显著差异(P0.05)。两组低血糖曲线下面积治疗前后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甘精胰岛素并用沙格列汀更能在显著控制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的同时,还可使其血糖水平保持持久稳定,且不增加其低血糖的发生风险。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磷酸西格列汀联合短期胰岛素强化治疗对初发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25-羟维生素D及胱抑素C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初发2型糖尿病患者70例,根据电脑生成的随机数字表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每组35例。对照组患者给予磷酸西格列汀进行治疗,实验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短期的胰岛素强化治疗。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患者者血清25-羟维生素D(25(OH)D)、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胱抑素C(Cys C)、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空腹血糖(FBG)及餐后2h血糖(2h BG)水平的变化。结果:与治疗前相比,两组患者治疗后的血清25(OH)D水平均升高,HOMA-IR、Cys C、TGF-β1、FBG及2h BG水平均降低(P0.05);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患者血清25(OH)D水平较高,HOMA-IR、Cys C、TGF-β1、FBG及2h BG水平较低(P0.05)。结论:磷酸西格列汀联合短期胰岛素强化治疗能够有效改善初发2型糖尿病患者的胰岛素抵抗、肾功能,并降低血糖。  相似文献   

16.
中西医结合治疗老年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脂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蛇志》2015,(4)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老年2型糖尿病合并高脂血症的疗效。方法选择2011年10月~2014年10月经我院内科门诊诊断为2型糖尿病合并高脂血症患者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口服罗格列酮加二甲双胍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中药消渴汤加减口服。两组均4周为1疗程,治疗2个疗程观察比较两组临床治疗效果和空腹血糖(F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和血脂各项指标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0.00%,对照组为70%,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空腹血糖(F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血脂各项指标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两组比较,治疗组下降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老年2型糖尿病合并高脂血症能有效控制血糖水平,降低血脂,而且安全、简便,是治疗糖尿病及其慢性微血管并发症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7.
虞胜  祝峻峰  李勇 《生物磁学》2011,(12):2298-2300,2327
目的:观察双环醇片治疗慢性肝炎高转氨酶血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住院或门诊慢性肝炎高转氨酶血症患者28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141例,对照组139例。治疗组在常规保肝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双环醇片25m每日3次口服,对照组在常规保肝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甘利欣胶囊150mg每日3次口服。疗程均为4周。治疗前后每周详细记录患者症状、体征、肝功能、肾功能、电解质、及血尿常规,同时记录治疗过程中的不良反应及停药后随访3个月。结果:两组均有显著疗效,肝功能生化指标与治疗前相比有显著性差异(治疗组P〈0.01,对照组P〈0.05),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且治疗组出现的不良反应明显少于对照组。结论:双环醇片治疗慢性肝炎高转氨酶血症疗效好,不良反应较少,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究参麦注射液与布地奈德联合治疗急性酒精中毒伴吸入性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2年6月~2015年6月期间,我院收治急性酒精中毒合并吸入性肺炎患者112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法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57例)和对照组(55例)。对照组在基础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布地奈德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参麦注射液治疗,收集并分析治疗后两组患者症状恢复时间、症状消失时间、清醒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治疗前后肝功能指标及血清炎性因子指标。结果:观察组患者清醒时间、血压恢复时间及头晕、头痛、电解质紊乱的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间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丙氨酸转氨酶(ALT)、γ-谷氨酰基转移酶(GGT)水平均出现显著降低,且观察组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患者咳嗽消失、气喘缓解、哮鸣音消失及湿罗音消失时间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清IL-6、TNF-α及CRP水平均显著降低,且观察组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参麦注射液与布地奈德联合治疗急性酒精中毒伴吸入性肺炎疗效可靠,能够有效缩短患者酒精中毒症状的恢复与消失时间,降低清醒后不良症状的发生率,并且能改善患者肝功能、减轻炎症反应,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究分析脂肪肝患者血脂、血糖以及肝功酶学指标水平,对脂肪肝的预防和治疗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随机抽取笔者所在医院2012年1月至2015年1月间收治的300例脂肪肝患者设为研究对象,作为研究组,同时选取同时期到该医院接受健康体检的300例非脂肪肝患者设为对照组。对两组患者的血脂、血糖以及肝功酶学指标水平进行检测。比较受检对象的检查结果,进行回顾性对比分析。结果:研究组患者血脂中的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这2项较对照组而言有显著增加,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于对照组。研究组患者血糖增高,肝功酶学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这2项较对照组而言有明显提高。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血脂、血糖以及肝功酶学指标水平进行检测能够及时了解身体状况,发现肝脏病变,为预后的治疗提供重要的参考,值得用于临床借鉴。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胶囊联合多烯磷脂酰胆碱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患者肝功能、脂糖代谢及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123例NAFLD患者,根据乱数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n=61)和研究组(n=62),其中对照组给予多烯磷脂酰胆碱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胶囊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肝功能、脂糖代谢及炎症因子,记录两组治疗期间不良反应情况。结果:研究组治疗12周后的临床总有效率为82.26%(51/62),高于对照组的63.93%(39/61)(P0.05)。两组治疗12周后谷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总胆红素(TBIL)、白介素-6(IL-6)、C反应蛋白(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均下降,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治疗12周后空腹血糖(FP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LDL-C)、甘油三酯(TG)均降低,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高密度脂蛋白(HDL-C)升高,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未见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胶囊联合多烯磷脂酰胆碱治疗NAFLD,用药安全性较好,疗效确切,可有效改善患者肝功能、炎症因子水平及脂糖代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