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2 毫秒
1.
鉴定新分离的白喉杆菌,或检查由人群中白喉杆菌带菌者所分离的菌株时,毒力实验常作为致病能力的最后依据。测定白喉杆菌的毒  相似文献   

2.
从白喉噬菌体β和r杂交,分离得到一株白喉噬菌体的重组子一、具有亲代噬菌体β产生毒紊的溶原性转换能力,即带有β的毒素基因(tox)和噬菌体r的溶原性免疫性的特征。该噬菌体再感染单溶原性产毒菌株C7(β),得到双重溶原性菌株,携带了两个前噬菌体及其所带有的两个毒素基因,菌株产毒能力单溶原性亲代株高。  相似文献   

3.
目的以健康仔猪肠道及粪便样品为基础,从中筛选产淀粉酶的乳杆菌菌株,并评价其作为益生菌候选菌株潜力。方法用MRS培养基分别从仔猪新鲜粪便和小肠黏膜上分离到乳酸菌,采用改良的产淀粉酶选择性培养基初筛得到能降解淀粉活性的菌株,并研究菌株的淀粉水解活性、抗逆能力、粘附特性及对抗生素的敏感性。结果从备选的485株乳酸菌中筛选得到具有初步淀粉酶活性的菌株25株(占总筛选数量的5.2%),复筛选育得到具有较强淀粉酶活性的乳杆菌3株。进一步研究了这3株乳杆菌的抗逆能力、粘附特性以及对抗生素的耐药性,并对最终选育得到的菌株进行生理生化及16S rRNA分子鉴定。经选育鉴定的罗伊乳杆菌G8-5淀粉降解能力最强,并能耐受pH 3.0的酸度、1.0%的胆盐浓度,在小肠上皮细胞上的粘附效率超过15个以上,并对常用的抗生素具有较高的敏感率。结论罗伊乳杆菌G8-5符合安全益生菌的要求,可以作为产淀粉酶的益生乳杆菌优良的候选菌株。  相似文献   

4.
人体肠道益生菌体外降胆固醇活性研究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从健康儿童和青年人肠道分离并鉴定了21株乳杆菌和双歧杆菌,连同6株实验室保藏菌株进行了体外降胆固醇、耐酸及耐胆汁盐实验。结果表明,所有实验菌株都能从培养基中去除胆固醇,5株去除率可达40%以上,同时去除效力也较高。胆汁盐耐受性和耐酸性具有菌株特异性。菌株Bm26同时具有较高降胆固醇能力和耐胆汁盐及耐酸性能。  相似文献   

5.
为筛选具有潜在益生功能的双歧杆菌,本研究采用改良MRS培养基,从婴幼儿粪便中分离到5株菌株:AR499,AR667,AR668,AR669和AR610。通过16S r DNA测序分别鉴定为两歧双歧杆菌,短双歧杆菌,动物双歧杆菌,长双歧杆菌和假小链双歧杆菌。对其耐酸耐胆盐能力和黏附性能进行测试,结果表明,菌株AR499耐酸性较好,菌株AR610有较强的耐胆盐能力,菌株AR499的自动聚集能力和细胞表面疏水性都较高。实验表明,菌株AR499可作为一株耐受性和黏附性能较好的益生菌进一步深入研究,以期应用于优良双歧杆菌产品的开发。  相似文献   

6.
筛选具有较好生物学功能的芽胞杆菌(Bacillus),用以改善池塘养殖过程饲料等有机物降解、抑制水体中的病原菌,对从健康养殖鱼虾塘水体中分离的菌株,进行生化试验和16S rDNA序列分子鉴定;通过产酶、耐酸、耐高温试验,抑菌试验以及安全性试验研究分离菌株的生物学功能。试验共筛选出8株细菌,经生化试验及16S rDNA序列的分子鉴定,确定菌株ZHX17、ZHX18、ZHX31为贝莱斯芽胞杆菌(Bacillus velezensis),菌株ZHX14、ZHX15为地衣芽胞杆菌(Bacillus licheniformis)、菌株NSX4、NSX7、NSX9为枯草芽胞杆菌(Bacillus subtilis)。试验结果表明,8株芽胞杆菌均具有较强的耐酸、耐高温特性,其中3株贝莱斯芽胞杆菌具有较强的分泌淀粉酶、纤维素酶、蛋白酶的能力,抑菌效果好于其他5株芽胞杆菌。安全性试验结果表明,8株芽胞杆菌对草鱼、罗非鱼相对安全。8株芽胞杆菌同时具备分泌淀粉酶、纤维素酶和蛋白酶3种胞外酶的能力,其中贝莱斯芽胞杆菌具有较强的病原菌抑菌能力,可以作为病原拮抗益生菌做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7.
目的对从60例健康女性阴道中筛选出产生细菌素的优势乳杆菌进行鉴定,并为研制开发微生态制剂提供优良可靠菌种。方法利用牛津杯法筛选出19株乳杆菌,其菌株发酵乳酸量高并且产生细菌素。对19株乳杆菌进行了多项理化鉴定。结果19株乳杆菌分别为:格氏乳杆菌9株,唾液乳杆菌1株,卷曲乳杆菌9株。结论筛选的19株乳杆菌是健康女性阴道中的优势有益菌,具有较强的产酸能力,都产生细菌素,其中16株产生过氧化氢,某些菌株具有较高的生产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对海洋来源的具有产纤溶酶能力的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LC6-1进行紫外诱变,得到高产且稳定的突变株PW6-3,对该突变株发酵产酶的条件进行优化。方法:采用单因素和正交试验进行发酵培养基组分和培养条件的优化。结果:突变株PW6-3的酶活力为(6 960.21 ± 85.51)U/mL,较原始菌株提高了30.48%。以PW6-3为出发菌株,采用单因素及正交试验的方法对菌株进行发酵培养基组分与培养条件优化,最终得到的最佳培养基组分是:玉米淀粉30 g/L,玉米浆干粉40 g/L,CaCl2 3 g/L;最佳发酵培养条件是:32℃,转速200 r/min,接种量3%,pH 6.5,种龄18 h,发酵培养时间66 h,最终菌株的酶活力稳定在(9 203.63 ± 67.85)U/mL。结论:发酵工艺优化后,菌株PW6-3纤溶酶产量较诱变之前的菌株LC6-1提高72.53%,且发酵工艺成本较低,具有较好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9.
白喉杆菌不分解蔗糖是与类白喉杆菌C.acnes、C.xerosis、C.hoagii的重要鉴别点。1980年7月,在一次白喉小流行中,分离到一株分解蔗糖的白喉杆菌变种,兹将结果述后。  相似文献   

10.
利用3-酮基乳糖反应特性和对不同碳源培养基上生长能力的相关性,用DYL和YBS培养基从桃树新鲜幼嫩的冠瘿中分离到具致癌力的土壤杆菌K-8菌株。对四株国内分离的致癌菌株鉴定,确定菌株S-1、B-1为根癌土壤杆菌生物Ⅰ型菌株,而K-8和702为根癌土壤杆菌生物Ⅱ型菌株。  相似文献   

11.
目的筛选抗氧化能力强的乳酸菌菌株并进行菌种鉴定。方法通过清除DPPH自由基、清除超氧阴离子自由基、还原能力等实验,筛选出高抗氧化能力的乳酸菌菌株。运用16SrDNA序列分析方法,对抗氧化能力强的菌株进行鉴定。结果本研究筛选得到的抗氧化能力较强的菌株有长双歧杆菌NQ1501、La8、La5和保加利亚乳杆菌NQ2508,经16SrDNA鉴定和系统进化分析,La5鉴定为发酵乳杆菌(Lactobacillus fermentum),La8鉴定为鼠李糖乳杆菌(Lactobacillus rhamnosus)。结论本研究筛选出四株具有高抗氧化活性的乳酸菌,分别为长双歧杆菌NQ1501、鼠李糖乳杆菌La8、发酵乳杆菌La5和保加利亚乳杆菌NQ2508。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离健康女性阴道中的乳杆菌并鉴定其益生特性,为开发治疗妇科疾病的复方益生菌制剂提供新型菌株。方法采集健康女性阴道分泌物并分离筛选乳杆菌,通过16SrDNA序列分析鉴定乳杆菌分离株,并对其产酸性能、产H2O2能力、抑菌能力、产生物膜能力进行检测。结果从50名健康女性阴道内共分离出179株乳杆菌,其中卷曲乳杆菌101株、詹氏乳杆菌42株、格氏乳杆菌26株、植物乳杆菌5株、唾液乳杆菌3株以及干酪乳杆菌2株。179株乳杆菌中有146株具有产酸能力,发酵液pH值的最低的5株菌分别为卷曲乳杆菌J3、卷曲乳杆菌J8、詹氏乳杆菌J87,植物乳杆菌J75以及格氏乳杆菌J35,其pH分别为4.20、4.23、4.24、4.26及4.36;产H2O2弱阳性菌株有87株、阳性有37株、强阳性有9株,这9株菌分别为卷曲乳杆菌J3、卷曲乳杆菌J8、卷曲乳杆菌J20、詹氏乳杆菌J87,詹氏乳杆菌J90、詹氏乳杆菌J15、格氏乳杆菌J11、植物乳杆菌J75、植物乳杆菌J69以及植物乳杆菌J40;能拮抗大肠埃希菌的菌株有115株、拮抗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有84株、拮抗白假丝酵母的有52株;经统计,对三者同时有拮抗作用且作用最强的只有6株,分别为卷曲乳杆菌J3、卷曲乳杆菌J50、卷曲乳杆菌J62、詹氏乳杆菌J87、詹氏乳杆菌J16和格氏乳杆菌J66;不同乳杆菌产生物膜能力数值范围在1.0~5.4,卷曲乳杆菌、詹氏乳杆菌、干酪乳杆菌的生物被膜形成能力显著高于其他三种菌(P0.05)。在全部179株菌中,卷曲乳杆菌J3和詹氏乳杆菌J87既具有强的产酸能力和产过氧化氢能力,又有较强抑菌活性,同时产生物膜能力也最强。结论卷曲乳杆菌J3和詹氏乳杆菌J87具有优良的生物学特性,有望成为用于治疗妇科疾病微生态制剂的备选菌株。  相似文献   

13.
北京棒状杆菌AS1.299(Corynebacterium pekinense AS1.299)经硫酸二乙酯处理,得到的8株产赖氨酸的营养缺陷型中,要求高丝亮氨酸的4株,要求苏氨酸的2株,要求亮氨酸的1株,同时要求苏氨酸和蛋氨酸的1株。产赖氨酸能力最高者为4株要求高丝氨酸的菌株,其次是要求亮氨酸的和一株要求苏氨酸的菌株,而另一株要求苏氨酸和同时要求苏氨酸及蛋氨酸的菌株仅产少量赖氨酸。我们选取了一株赖氨酸较高的,要求高丝氨酸的变异株AS1.563,进行了摇瓶发酵条件的研究,这一菌株在含糖10%  相似文献   

14.
产L-乳酸米根霉PW352特性及低能离子注入诱变高产菌株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为了获得更适于工业生产的产乳酸菌株,以葡萄糖为碳源对PW352菌株特性进行了研究,并在此基础上采用离子束诱变方法,对米根霉PW352进行改良,获得高产L( )—乳酸菌株RE3303,产酸能力达131~136g/L,最高可达140g/L,糖转化率为86%~90%,产酸比PW352提高75%。  相似文献   

15.
从我国东海地区的海泥培养物中,分离出一株厌氧性芽孢杆菌。经细菌学、毒素血清学.细菌代谢产物的气相色谱分析及DNA中G+ct001%测定,鉴定为D型肉毒梭菌,编号为D85501。与国际参考菌株D359对照,D85 501菌株具有D型肉毒梭菌的总特性,还有自身的特点,是D型肉毒梭菌中的一新株,是我国分离的首株D型肉毒梭菌。  相似文献   

16.
【目的】为解决石油烃类物质(Total petroleum hydrocarbons,TPHs)引起的环境污染问题,提高野生型菌株对TPHs的降解率。【方法】基于微生物修复技术,通过富集培养、初筛和复筛从油田采出水中分离TPHs优势降解菌株,经形态学、生理生化以及16S rRNA基因序列分析确定其种属。采用紫外线与等离子体复合诱变技术,以96孔板发酵法替代摇瓶培养发酵,采用以多功能酶标仪双波长紫外光谱法测定为基础的高通量筛选方法选育TPHs高效降解菌株,并通过方差分析检验突变株的遗传稳定性。【结果】经鉴定,分离自采出水的野生型菌株PW04为多食鞘氨醇杆菌(Sphingobacterium multivorum)。通过复合诱变获得了3株能够高效降解TPHs的突变菌株:S. multivorum PW04-H10、S. multivorum PW04-G9、S. multivorum PW04-A6,降解率分别为85.1%、82.7%、82.9%。遗传稳定性分析结果表明这3株菌遗传性能均稳定。【结论】经分离、诱变选育出的TPHs高效降解菌株其降解率最高达85.1%,与野生型菌株相比提高了48%,可显著降低环境中TPHs含量,有效修复原油污染环境。  相似文献   

17.
大豆遗传转化一直是植物基因工程领域的难点之一,受体品种对农杆菌的敏感程度以及不同农杆菌菌株对靶组织的侵染能力是影响转化效率的主要因素。本研究利用GUS组织瞬时表达技术,比较了4个农杆菌菌株对靶组织子叶节的侵染能力差异,同时利用筛选到的侵染能力最强的菌株评估了33个不同受体基因型对农杆菌的敏感性。结果表明,超毒农杆菌菌株Ag10对靶组织的侵染能力最强,优于其他3个菌株;地方与野生大豆种质在农杆菌侵染后GUS的平均瞬时表达效率显著高于选育品种。此外,通过鉴定筛选出6个对农杆菌敏感性较高的受体材料,其对农杆菌的敏感性优于前人报道的敏感材料Peking,为大豆高效遗传转化体系的建立和新型转化受体的开发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8.
体外去除胆固醇菌株的筛选及其作用机理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青年人肠道中筛选分离,鉴定得到8株乳杆菌,进行胆固醇去除、耐酸和耐胆汁盐实验,发现两株植物乳杆菌Lp529和Lp501同时具有较高的体外去除胆固醇能力和耐胆汁盐及耐酸性能。通过对它们胆固醇去除过程和胆固醇在相应固液相中分布情况的实验分析,表明:Lp501与Lp529去除胆固醇的机理有差别,存在菌株特异性。研究还发现,被菌株吸收的胆同醇没有被代谢为其他物质,并可在条件适合时重新释放出来。  相似文献   

19.
为筛选亚麻纤维脱胶菌株,从麻脱胶废水、废麻堆积物等7个含麻胶质样品中分离得到39株能分解果胶的菌株.采用水解圈法复筛选出8株果胶酶活性较高的菌株,经果胶酶、纤维素酶活性测定和菌体脱胶试验,最终确定8-1是优良的亚麻脱胶菌株,该菌株果胶酶活可达663.17 u/mL,而纤维素酶活仅为9.13 u/mL.菌株8-1经形态观察、Biolog菌种鉴定系统鉴定以及基于16S rDNA序列构建的系统进化树分析为一株芽孢杆菌.  相似文献   

20.
可抑制致病菌的益生菌筛选及抑菌物质的初步确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得到可抑制致病菌的益生菌并初步确定其抑菌物质。从土壤、饲料添加剂和肥料添加剂3种样品中初筛能产生抑菌圈的菌株。用牛津杯法,对初筛得到的菌株和实验室保存的菌株进行复筛。对复筛的未知菌株进行形态学、16S r RNA基因序列和生理生化特征鉴定。对复筛菌株的发酵上清液进行酸碱作用验证、高温处理、蛋白酶处理、盐析处理和透析处理,再进行抑菌活力测定。结果显示复筛中有8株对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藤黄微球菌都有较强抑制作用的菌株。8株菌中有4株已知菌,4株未知菌。已知菌株分别为保加利亚乳杆菌、干酪乳杆菌、鼠李糖乳杆菌和植物乳杆菌。4株未知菌中3株被鉴定为地衣芽孢杆菌,1株被鉴定为乳酸片球菌。地衣芽孢杆菌能产生多种耐高温的抑菌物质,其中包含能透过8-14 k D透析袋的小分子和不能透过8-14 k D透析袋的大分子,初步判定为多肽类物质。5株产酸菌株产生的抑菌物质主要是酸性物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