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中国植物园五十年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概述了中国 14 0多个植物园过去 5 0年发展的历史过程、分布和特征 ,以及植物园在研究、保护、展示和利用生物多样性等方面的功能。评述了中国植物园早期在经济作物烟草、药用植物薯蓣和野生果树资源研究中对社会和经济发展的贡献 ,以及近年来在种子科学、物种保护、经济植物引种驯化和育种等方面的理论和应用研究成果。介绍了中国植物园活植物收集的现状。其中木兰科、姜科、苏铁类、药用植物、猕猴桃属和杜鹃属等收集圃的建设已属世界领先。介绍了植物园科普和旅游的发展和中国植物园特有的盆景艺术园和硅化木收集园  相似文献   

2.
在总结中国植物园发展历史及当前国际植物园发展趋势的基础上,论述了中国植物园面对对世纪所必须重视的5个方面。(1)植物园整体质量和特征化,作者列举了10个方面的差距。(2)药用植物的栽培、利用和保护。从药用植物分类学研究,有效成分的分析及动态研究,药用植物栽培化和“地道药材”问题4个方面论述植物园的优势和潜力。阐明了“栽培化”的涵义。(3)引种和物种保护,指出广泛引种的重要性和重点种类迁地保护的必要性,并首次提出了“濒危生境”这个术语及其概念。指出了未来引种理论研究的方向及其对农业生产的意义。(4)活植物收集圃信息系统。(5)科普教育。作者认为,虽然不少植物园目前还面临着或多或少的困难,但就整体而言,未来的10年将是植物园继续较大发展的10年。  相似文献   

3.
岩石和药用植物园(以下简称岩药园)原是辰山东面的采石坑遗址,后来工作人员利用岩石和变化的地形,对裸露岩壁进行景观修复,创造适合岩生、旱生植物生长的地形地势,结合药用植物展示和收集,形成了岩药园。这里主要收集华东适生性药用植物、岩生植物和芳香植物。岩药园总面积为2万平方米,  相似文献   

4.
<正>广西壮族自治区药用植物园(以下简称"药园"),又名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用植物研究所广西分所,广西药用植物研究所,创建于1959年,占地面积202公顷,是广西壮族自治区卫生厅直属的进行药用植物保护利用与开发研究的专业性药用植物园,也是我国对外(国际)开放的二十一个大型植物园之一。经过50年的建设和发展,药园构建起了以资源、人才和实验室平台为基础的核心竞争力,取得了辉煌成就,被誉为"立体的《本草纲目》"和"亚洲第一药用植物园",是AAAA级国家旅游景区、国家科普教育基地和国家中医药文化宣传教育基地。  相似文献   

5.
植物园发展战略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包括 (1)正确认识世界植物园发展的经验和 (2 )我国植物园发展的战略。阐述世界植物园发展的源、流、兴、衰和各国植物园之间因时而异的主、辅、唱、和关系。提出我国植物园新世纪战略目标和综合发展战略 ,认为万种药用植物的迁地保护和栽培化 ,以及城市植物环境的构建可以作为研究的重点  相似文献   

6.
皇家爱丁堡植物园引种中国植物资源多样性及动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对皇家爱丁堡植物园保存活植物名录数据库的查询,详细整理了近100年来该园从中国引种植物的数据,在此基础上详细分析了爱丁堡植物园引种中国植物的多样性、来源省份及不同阶段引种人(队)、引种主要类群、种类数量等。分析结果表明,从20世纪初到现阶段,爱丁堡植物园在持续不断地引种中国植物,上世纪80年代前主要以个人收集为主,每年收集成活几种到几十种,到90年代开始有专业考察队参与收集,每年收集成活种类数量有所增加,在90年初收集成活数量最多的一年达500多种,引种地区涉及我国的20余个省(市、地区),其引种较多的地区为云南、四川、西藏和台湾。本文还探讨了在与生物资源相关知识产权保护日益关注的背景下,中国作为生物多样性大国在生物资源保护方面面临问题、挑战与对策。  相似文献   

7.
黄宏文  廖景平 《生物多样性》2022,30(6):22220-468
植物园诞生的原初是“皇家”或“国家”意志的产物, 植物园的概念从公元前2,800年我国的“神农本草园”起源, 至今已历经沧桑巨变, 而西方文艺复兴后演替出了现代植物园。科研、保护、教育与示范四大功能始终是植物园的主线。植物园作为专门从事野生植物收集、科学研究、引种驯化和保护利用的专业研究机构, 始终肩负着国家的重要使命。本文系统综述了植物园的起源与演变, 并对世界各国的国家植物园与国家植物园体系进行了系统梳理和分析。在对我国植物园历史与发展概况总结的基础上, 论述了我国国家植物园体系建设的定位与目标、区域布局、科学研究、人才队伍、基础设施等五个方面的思考, 以任务带学科构建我国国家植物园迁地保护综合体系。  相似文献   

8.
“植物园”是由英文Botanic gardens一词翻译而来.意为“植物学园地”。它最早起源于欧洲.主要是收集、栽培当地的药用植物,至今已有约500年的历史。而建于约2800年前的我国。神农本草园“则被认为是世界植物园的最早雏形。由于药用植物及其医药文化是世界各国、各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因而,植物目的产生与发展就必然与金榜的民族文化有着千丝成缕的联系。  相似文献   

9.
上海辰山植物园于2005年开始筹建,与此同时启动了的植物收集工作。本文就辰山植物园基本情况、植物收集中长远规划、进展及技术策略进行了论述。活植物收集和标本收集是辰山植物园植物收集工作的两个方面。活植物收集包括以华东植物区系植物为主的物种收集和以上海适生的观赏植物为主的园艺品种收集,如鸢尾属、绣球属、荚蒾属、锦带属和绣线菊属的观赏园艺品种。截止到2010年,辰山植物园共收集了9000种和园艺品种。其中,华东植物区系物种有1700种,来自世界范围专业苗圃的园艺品种有2800个,另有4500种和品种是种植于温室的热带和亚热带植物。目前共收集了近10000份标本,多数为研究和活植物收集的凭证标本,全部存放于上海辰山植物园标本馆(CSH)。  相似文献   

10.
上海辰山植物园于2005年开始筹建,与此同时启动了的植物收集工作。本文就辰山植物园基本情况、植物收集中长远规划、进展及技术策略进行了论述。活植物收集和标本收集是辰山植物园植物收集工作的两个方面。活植物收集包括以华东植物区系植物为主的物种收集和以上海适生的观赏植物为主的园艺品种收集,如鸢尾属、绣球属、荚蓬属、锦带属和绣线菊属的舭赏园艺品种。截止到2010年,辰山植物园共收集了9000种和园艺品种。其中,华东植物区系物种有1700种,来自世界范围专业苗圃的园艺品种有2800个,另有4500种和品种是种植于温室的热带和亚热带植物。目前共收集了近10000份标本,多数为研究和活植物收集的凭证标本,全部存放于上海辰山植物园标本馆(CSH)。  相似文献   

11.
植物园发展的动向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对国内外植物园近十余年来发展的动向进行评述,列举了近年来一系列重要的植物园国际会议与重大活动,指出当前国际植物园工作的中心任务首先是物种保护。总结和分析我国植物园发展的历史和现状、存在问题以及在园貌建设上与国际先进植物园的差距。这些差距主要表现在:(1)植物的收集量;(2)活植物数据的积累;(3)罕见植物的引种;(4)现代技术的应用。作者最后提出,我国植物园发展应把握的几个主要问题是:(1)既是多功能全方位发展,又应各具特色;(2)生物多样性是植物园永恒的主题;(3)植物园应着重物种迁地保护的研究和实践;(4)植物园应重视栽培和利用植物并着重以药用植物为对象。  相似文献   

12.
植物园与植物园学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随着全世界植物园数量的增加、功能和转变和我学科的综合,需要发展植物园学,以引导植物园的发展。植物园学主要包括10个方面的内容:1)植物园的性质、任务和功能;2)历史;3)规划设计;4)物种保护,尤其是迁地保护;5)活植物收集圃及其管理;6)引种驯化的理论与实践和新经济植物的发掘;7)植物展出的技术与方法;8)城市生物多样性保护和利用;9)环境教育和旅游;10)维护和管理。生物多样性是植物园的核心。美丽的外貌、科学的内涵和人与自然和谐共外的准则是植物园的基本要素。  相似文献   

13.
李飞飞  罗斌圣  崔夏  龙春林 《广西植物》2023,43(8):1383-1391
生物文化对生物多样性保护具有重要意义,植物园的形成和发展在历史长河中处处体现着人类因物质和精神需求而形成的植物文化。现代植物园在植物迁地保护上虽然做出了卓越贡献,但其植物文化的建设稍显滞后。在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的开展过程中,传统文化对生物多样性保护和生物资源可持续利用的重要作用越来越被重视。在此背景下,该文探讨了生物文化多样性和生物多样性之间紧密联系、共同演化的关系,回顾了早期植物园和我国古典园林中植物文化的体现; 通过对全球3 085个现代植物园主要功能的分析,发现开展了民族植物学研究的植物园占比7.36%,开展了保护生物学研究的植物园占比11.18%,制定了植物保护计划的占比17.18%,从而揭示了现代植物园保护功能的提升和文化功能的弱化。基于当前植物园植物多样性有效保护中对植物文化建设的需求,该文进一步分析了我国植物园植物文化建设的不足,主要包括:(1)植物物种多样性信息中植物文化信息数据不足;(2)对生物多样性保护中传统知识惠益分享的考虑欠缺;(3)缺少以文化展现植物多样性的主题园。在此基础上,该文聚焦国家植物园植物多样性保护和管理的目标,从植物多样性保护和利用、惠益共享、公众参与3个层面对国家植物园体系中的植物文化建设提出了建议,以期为我国建设具有中国生态文明特色的国家植物园体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任海  文香英  廖景平  郑祥慈  杨明  周桔 《生物多样性》2022,30(4):22113-R1078
植物资源是自然生态系统的基本组成部分, 是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物质来源, 植物多样性是关系到国家生态安全和生物安全的战略资源。就地保护和迁地保护是植物多样性保护的两种主要方法, 构建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是就地保护的主要形式, 构建以国家植物园为引领的植物园体系是迁地保护的主要形式, 二者相辅相成, 共同形成我国较为完整的植物多样性保护体系。通过建设国家植物园体系对我国植物多样性进行迁地保护, 同时开展科学研究、园林展示、科普教育和资源开发利用, 对深入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和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回顾了植物园的功能变迁、全球和中国植物园分布与数量以及植物迁地保护现状,讨论了植物园与植物迁地保护的关系, 在此基础上, 提出了我国国家植物园的定义及设立标准, 进而讨论了建设国家植物园体系的意义、挑战、统筹迁地保护和就地保护等问题, 最后提出了我国国家植物园体系的建设目标、管理体制、空间布局和认证等方面的建议, 以期为我国的国家植物园体系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贺赫  陈进 《生物多样性》2011,19(5):589-596
植物园每年都吸引大量的游客,是向公众展示生物多样性和开展生物多样性教育的重要场所.了解游客参观植物园的动机以及游览后的满意度,对植物园的运营及科普功能的发挥至关重要.作者选择厦门园林植物园、中国科学院武汉植物园、北京市植物园、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植物园和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5个植物园为研究对象,通过向游览后...  相似文献   

16.
公众对植物园功能定位和形象认知的初步调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严海  陈进  贺赫 《生物多样性》2010,18(5):516-1
作为生物多样性保护的专业机构, 植物园可以通过开展公众教育来发挥作用, 而公众对植物园的功能定位和形象认知将会影响其作用的发挥。作者分别选择1个研究型植物园(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 简称版纳植物园)和1个城市植物园(杭州植物园)为研究对象, 同时以版纳植物园同域分布的西双版纳野象谷森林公园(简称野象谷)为对照, 调查公众对上述3个机构的功能定位和形象认知。研究结果表明: (1)在功能定位方面, 参观两个植物园的游客对植物园是“物种收集和保存的机构”、“开展公众教育, 提高环境意识的机构”和“促进生物多样性保护的专业机构”三个方面有显著的认同度; 对版纳植物园是“科学研究的机构”、“培养训练专业人才的机构”和“提供相关专业资讯和咨询的机构”三个方面也有显著的认同度; (2)同域分布的版纳植物园和野象谷相比, 公众对二者的大多数功能定位认知存在显著差异; (3)在形象认知方面, 公众对3个机构“空气新鲜, 环境宜人”、“具有外面看不到的动植物”、“景色优美, 赏心悦目”以及“是回归自然的地方”认可度显著; 对版纳植物园“是增长科学知识的地方”的认可度最高, 而野象谷的公众对此认可度最低。调查结果可为植物园更好地开展生物多样性保护教育、改善形象以及提高公众服务水平提供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17.
China is the birth-place of Traditional Chines Medicine (TCM) and has a rich diversity of medicinal plant resources. With the rapid increase in consumer demands for crude drugs and natural health products, many medicinal plant species are threatened with extinction from overexploitation and habitat destruction. To ensure the sustainable use of medicinal plant resources, we discuss in this article, a conservation framework consisting of conservation strategies, cultivation practices and various technologies. Conservation strategies include establishing in-situ and ex-situ conservation centers, setting up government policies and regulations, establishing methods for resource surveying and trade monitoring and establishing and enforcing Good Agricultural Practices (GAP). In terms of technologies, we use a remote multi-level sensing system and DNA barcoding technologies as examples to demonstrate their roles in the conservation and sustainable use of medicinal plant resources in China.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