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651株深部真菌感染菌种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真菌耐药性变化趋势,探讨预防措施。方法对疑为深部真菌感染患者采样,用沙保罗培养基进行真菌分离,用ATB鉴定卡作菌种鉴定,用ATBFUNGUS板进行药敏试验。结果真菌感染中以白色假丝酵母菌感染为主,占57.6%。真菌对两性霉素-B、5-氟胞嘧啶保持较高的体外抗真菌活性,敏感率分别为94.99%和98.99%。结论深部真菌感染主要由白色假丝酵母菌、热带假丝酵母菌引起,对两性霉素-B、5-氟胞嘧啶保持较高的体外活性,两者仍是治疗真菌的有效药物。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真菌性血液感染常见病原真茵的菌群分布及耐药性状况,为临床真菌感染性疾病提供病原学诊断和合理使用抗真菌药物的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5年(2008-2012年)间导致真菌性血液感染的217株真菌的菌群分布及药物敏感性状况。结果217株真菌标本中以假丝酵母菌属为主,占88. 5%;其中又以白假丝酵母菌比例最高,占35.4%。菌种分布与患者的性别和年龄存在相关性。60-79岁年龄组感染白假丝酵母菌多见,占49% ,这一比例明显高于其他真菌。男性更容易感染白假丝酵母菌(40.1% vs 24.6%,P〈0.05),女性感染近平滑假丝酵母菌更常见(24.6% vs 11.8%,P〈0.05).假丝酵母菌和新生隐球菌对两性霉素B、伏立康唑、氟康唑、伊曲康唑、5-氟胞嘧啶的敏感性均较高。光滑假丝酵母菌对伊曲康唑敏感率较低,仅为60.0%。结论真菌血流感染在临床呈上升趋势,抗真菌药物均体现较高抗菌活性,对真菌感染进行地区层面流行病学调查和耐药监测很重要。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真菌感染患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持续上升,但现有抗真菌药物种类依然非常少,并且耐药现象的出现使临床可选择的抗真菌药物变得更加有限.因此,对新的抗真菌药物的开发迫在眉睫,从天然产物中寻找新型高效的抗真菌药物成为目前的研究热点之一.从天然产物中筛选出具有抗真菌活性的天然化合物,有助于扩大治疗真菌感染疾病的可选药物种类,减少耐药的发生.该文归纳现有报道的具有抗真菌活性的化合物,根据其不同来源及不同化学结构进行分类,阐明不同类别天然化合物的抗真菌作用机制,为开发新型高效抗真菌药物提供前体结构及抗真菌新靶点.  相似文献   

4.
医院内假丝酵母菌感染菌种的分布及耐药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了解医院内假丝酵母菌感染菌种的分布及抗真菌药物的耐药谱,为临床抗真菌治疗提供正确数据。方法采用VITEK-32微生物自动鉴定仪进行假丝酵母菌菌种的鉴定,同时用ATB FUNGUS真菌药敏条作药敏试验。结果从住院患者的血液、痰、尿、分泌物、胆汁等标本中共检出真菌505株。其中白假丝酵母菌281株,热带假丝酵母菌124株,光滑假丝酵母菌21株,季也蒙假丝酵母菌17株,近平滑假丝酵母菌16株,克柔假丝酵母菌10株,皱折假丝酵母菌8株,异常汉逊假丝酵母菌6株,5氟-胞嘧啶和两性霉素抑菌效果最好,其耐药率分别为2.8%和3.4%。其他4种抗真菌药物制霉菌素、氟康唑、伊曲康唑和酮康唑的耐药率分别为6.1%、13.7%、9.3%和28.3%。结论医院假丝酵母菌感染耐药率逐年上升,非白假丝酵母菌感染明显增加。氟康唑对白假丝酵母菌有很强的抗菌活性且毒副作用小。假丝酵母菌感染的迅速增加同广泛应用超广谱抗菌药物、激素及免疫抑制剂等有关。假丝酵母菌感染死亡率高,因此早期诊断及有效性治疗是减少死亡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5.
目的 分析重症加强病房(ICU)内侵袭性真菌感染的临床状况、病原菌菌群分布及耐药情况,为临床治疗及减少真菌感染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3年来真菌培养阳性住院患者病例资料,从感染部位、菌种分布、真菌耐药情况等方面进行分析.结果 ICU中侵袭性真菌感染发生率为8.6%;尿液、痰液和血液分别为36.6%、28.8%和11.8%;真菌感染以假丝酵母菌为主要菌属(94.3%),白色假丝酵母菌占51.6%,是感染主要菌种;5种常见抗真菌药物敏感率最高的是两性霉素平均为99.8%,其次为伏立康唑;光滑念珠菌及热带念珠菌耐药比较严重,氟康唑(FLU)的敏感率分别为41.1%、17.6%,伊曲康唑的敏感性分别为6.1%、35.3%.结论 白色假丝酵母菌是ICU侵袭性真菌感染感染的主要病原菌;两性霉素及伏立康唑对5种念珠菌有较好的抗菌活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s,COPD)患者继发真菌性医院肺炎的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12年12月间31例COPD患者继发肺部真菌感染的情况。结果 31例COPD继发肺部真菌感染的患者送检标本中共检到34株真菌,以曲霉菌属居首位,占29.41%,其次为白色假丝酵母菌,占26.41%。7种常用抗真菌药物对真菌显示有不同的抗菌活性,尤以伊曲康唑、氟康唑、5-氟胞嘧啶为佳。结论 COPD患者继发肺部真菌感染多为曲霉菌属和白色假丝酵母菌。临床疑为COPD患者继发肺部真菌感染病例须及时采集标本培养,以早期发现病原性真菌和选择有效药物治疗。  相似文献   

7.
临床标本中酵母样真菌的分离鉴定和药敏结果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调查目前临床标本中酵母样真菌感染现状及耐药性情况。方法常规分离临床标本中的酵母样真菌,用科玛嘉显色培养基及法国生物-梅里埃API20CAUX鉴定系统鉴定菌种,并用K—B法进行药敏试验。结果研究期间共分离到193例有临床意义的酵母样真菌,检出率较高的依次为白假丝酵母菌(62.7%),热带假丝酵母菌(20.2%),光滑球拟酵母菌(9.3%)。在6种抗真菌药中,对伊曲康唑、氟康唑的耐药率增高。结论近年来由酵母样真菌感染引起的疾病及其对常用抗真菌药物的耐药率有明显增加,应加强真菌的检测和耐药性监测工作,以指导临床合理使用药物。  相似文献   

8.
白假丝酵母菌属于临床侵袭性条件致病菌,可引起从浅表黏膜到危及生命的全身感染性疾病,其形成的生物膜是为生物膜内细胞提供结构支架和保护模式的结构化菌体群落,其产生的滞留菌是一种随机且对抗真菌药物高度耐受的细胞亚群。由于生物膜与滞留菌两种因素的存在,致使临床治疗侵袭性真菌感染时面临极大挑战,因此,研究白假丝酵母菌滞留菌形成机制对目前临床治疗侵袭性真菌感染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对白假丝酵母滞留菌形成的主要调控因素(生物膜的形成、氧化应激反应、蛋白酶系统、TOR-RAS-CAMP-PKA信号转导途径和菌种自身因素),以及滞留菌与临床疾病的相关性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男性生殖道真菌感染病原菌的种类构成及耐药性,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采集2367份男性患者生殖道分泌物立即送检采用法国生物梅里埃公司Vitek2-Compact进行菌种鉴定以及ATB FUNGUS3真菌药敏试剂条进行药敏试验。结果 2 367例男性生殖道炎症患者中,共检出真菌410例,检出率为17.32%,其中白色假丝酵母菌303株,占73.90%;近平滑假丝酵母菌75株,占18.29%;热带假丝酵母菌16株,占3.90%;4种假丝酵母菌对两性霉素B的敏感率为100.00%;白色假丝酵母菌和热带假丝酵母菌对伏立康唑、氟康唑、依曲康唑耐药率分别为1.65%、1.32%、7.59%和12.50%、12.50%、18.75%。结论假丝酵母菌在男性生殖道感染中占有一定比例;菌种以白色假丝酵母菌为主,近平滑假丝酵母菌次之。因为它们对唑类抗真菌药物有不同程度的耐药,所以临床应加强假丝酵母菌的检测和药敏分析,合理选用药物。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调查和分析尿路感染假丝酵母菌的分布及耐药情况,为临床合理选用抗菌药物提供依据.方法 尿液采用经典型浸片Uricult培养,使用ATB-Fungus板条进行药敏试验,利用WHONET 5.6对浙江萧山医院2008年1月至2012年12月间尿培养分离菌株及药敏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共分离出假丝酵母菌273株,其中白假丝酵母菌占37.4%,光滑假丝酵母菌28.9%、热带假丝酵母菌27.8%;临床分离数量以ICU(58)最多,其次为泌尿外科(50)和内科(49).药敏结果显示:两性霉素B、5-氟胞嘧啶对白假丝酵母菌、热带假丝酵母菌和光滑假丝酵母菌仍保持较强的抗菌活性,敏感率≥98.6%,伏立康唑敏感率≥86.3%.结论 尿路感染分离得到的假丝酵母菌以白假丝酵母菌为主,其次为光滑假丝酵母菌和热带假丝酵母菌;两性霉素B、5-氟胞嘧啶对假丝酵母菌保持较强的抗菌活性,是治疗假丝酵母菌感染的首选药物.临床应重视假丝酵母菌的培养和其药敏试验,根据药敏结果科学合理使用抗真菌药物.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深部真菌感染的发病率显著上升,而目前临床可用的抗真菌药有限,新药研发难度大,因此联合用药有望成为抗真菌治疗的理想选择。植物成分以单体或混合物的形式与抗真菌药物协同发挥抗真菌的作用,已在体外实验中有比较广泛和深入的研究,但体内抗真菌实验、机制研究和临床试验有待进一步探究。该文就植物成分协同抗真菌作用及其机制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旨在为新型抗真菌药物的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医院内尿路真菌感染的菌群分布及耐药性分析。方法对尿常规检测发现真菌阳性者以及疑似尿路感染者而进行专门中段尿培养的分离的真菌菌株共168株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68株真菌中主要是白色假丝酵母菌占38.10%,其次是光滑假丝酵母菌占33.13%和热带假丝酵母菌占16.67%。168株真菌对5-氟胞嘧啶的耐药率均为0,对两性霉素B、氟康唑和伊曲康唑的耐药率分别为1.19%、10.12%和21.43%。伊曲康唑的耐药率明显高于5-氟胞嘧啶、两性霉素B和氟康唑(χ2=40.32、34.30、8.09,P0.05或P0.01)。结论医院内尿路真菌感染仍以白色假丝酵母菌、光滑假丝酵母菌和热带假丝酵母菌为主,对5-氟胞嘧啶、两性霉素B和氟康唑具有良好的敏感性,尤其是对5-氟胞嘧啶和两性霉素B的敏感性更佳,可作为尿路真菌感染的首选药物。  相似文献   

13.
探讨原位肝移植术后真菌感染的病原学特征及耐药特性,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分析了2003年1月至2006年6月间,我院原位肝移植患者术后感染真菌的种类、分布及耐药特性。61例原位肝移植患者有19例术后并发真菌感染,感染率为31.1%;共检出52株真菌,以酵母菌感染为主,主要真菌的检出率分别是近平滑假丝酵母菌51.9%(27/52)、白假丝酵母菌23.1%(12/52)、热带假丝酵母菌9.6%(5/52)、季也蒙假丝酵母菌9.6%(5/52)、克柔假丝酵母菌3.8%(2/52)、曲霉菌感染1.9%(1/52)。常见的感染部位依次为呼吸道、肠道、尿道、血液、胆汁。药敏试验显示,51株真菌对常用抗真菌药物两性霉素B(AMB)、制霉菌素(MYS)、5-氟胞嘧啶(5-FC)、酮康唑(KTC)、咪康唑(M IC)、益康唑(ECO)的平均耐药率分别是2.0%、7.8%、9.8%、29.4%、35.3%和41.2%。原位肝移植术后真菌感染是影响患者预后的重要因素之一,临床应该加强肝移植术后真菌感染耐药性的监测。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恶性肿瘤患者并发真菌感染的病原菌分布特点,了解其耐药现状,为临床合理选用抗菌药物、控制医院感染提供依据.方法 对3 292例医院真菌感染的恶性肿瘤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调查分析,真菌培养、鉴定和药敏试验严格按照《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及试剂说明书进行.结果 3 292例真菌感染中感染部位以呼吸道为主,占57.29%,其次为泌尿道、消化道、血液等;引起感染的真菌主要是白假丝酵母菌占89.06%,其次为光滑假丝酵母菌占5.98%;分离出的菌株对所试药物两性霉素B、氟胞嘧啶的耐药率均为0.00%,对伏立康唑、氟康唑和伊曲康唑的耐药率相对偏高.结论 必须加强医院感染管理,控制易感因素,加强对真菌的耐药性监测,根据药敏试验结果规范合理使用抗真菌药物.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深部真菌感染的常见菌种,临床病区分布及其耐药性。方法对2008年1月1日至2008年12月31日749例住院患者深部真菌感染进行分析。结果常见菌种为白色假丝酵母菌,热带假丝酵母菌,近平滑假丝酵母菌,克柔假丝酵母菌,光滑球拟酵母菌。主要病区为ICU。从标本的来源看,痰标本中真菌检出率最高,占61.1%。两性霉素B抗菌作用最强,耐药率只有3.6%。结论医院内深部真菌感染分布广泛,非白色假丝酵母菌感染明显增多,耐药菌株增多,部分治疗需联合用药。  相似文献   

16.
摘要:目的 探讨生殖道假丝酵母菌阳性率、药敏情况及耐药趋势,为临床合理选用抗真菌药物提供最新的依据。方法 按照《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采用法国梅里埃生物公司API-20C酵母菌鉴定板、ATB-Funguns酵母菌药敏板对2012年1月至2014年12月培养生殖道酵母菌阳性的标本进行鉴定及药敏试验。结果 1 419例生殖道分泌物分离出114例假丝酵母菌,感染率为8.0%,其中白假丝酵母菌101例占88.60%,感染率最高,其他非白假丝酵母菌13例占11.40%;药敏结果表明,假丝酵母菌对5-氟胞嘧啶、两性霉素B具有较高敏感性(92.11%、100.00%),对氟康唑、伊曲康唑、伏立康唑呈现不同程度的耐药;101例白假丝酵母菌对5-氟胞嘧啶、两性霉素B的敏感性分别为93.07%、100.00%,未出现对两性霉素B的耐药菌株。结论 皮肤性病门诊生殖道酵母菌分离株仍以白假丝酵母菌为主,白假丝酵母菌对氟康唑、伊曲康唑、伏立康唑的耐药率呈上升趋势;微生物实验室应加强对假丝酵母菌株的分离鉴定及耐药性监测,为临床医生准确合理地使用抗真菌药物提供病原学依据。  相似文献   

17.
目的以三甲医院为样本来源,调查恶性肿瘤患者放化疗后合并真菌感染的现状,分析诱发真菌感染的危险因素和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性,促进临床合理使用抗真菌药。方法对医院2012年1月至2014年10月420例恶性肿瘤患者放化疗后送检标本进行真菌培养鉴定及药敏试验。结果 420例标本中检出真菌105例,感染率为25%。感染部位以呼吸道为主,占81.90%。感染的真菌以白假丝酵母菌为主,占73.33%,真菌对唑类药物耐药率较高。结论恶性肿瘤患者放化疗后易并发院内真菌感染,而感染主要与患者年龄、原发肿瘤部位、住院时间等有关。根据药敏结果合理选用抗真菌药物,可有效降低真菌感染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生殖道假丝酵母菌阳性率、药敏情况及耐药趋势,为临床合理选用抗真菌药物提供最新的依据。方法按照《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采用法国梅里埃生物公司API-20C酵母菌鉴定板、ATB-Fungus酵母菌药敏板对2012年1月至2014年12月培养生殖道酵母菌阳性的标本进行鉴定及药敏试验。结果 1 419例生殖道分泌物分离出114例假丝酵母菌,感染率为8.0%,其中白假丝酵母菌101例占88.60%,感染率最高,其他非白假丝酵母菌13例占11.40%;药敏结果表明,假丝酵母菌对5-氟胞嘧啶、两性霉素B具有较高敏感性(92.11%、100.00%),对氟康唑、伊曲康唑、伏立康唑呈现不同程度的耐药;101例白假丝酵母菌对5-氟胞嘧啶、两性霉素B的敏感性分别为93.07%、100.00%,未出现对两性霉素B的耐药菌株。结论皮肤性病门诊生殖道酵母菌分离株仍以白假丝酵母菌为主,白假丝酵母菌对氟康唑、伊曲康唑、伏立康唑的耐药率呈上升趋势;微生物实验室应加强对假丝酵母菌的分离鉴定及耐药性监测,为临床医生准确合理地使用抗真菌药物提供病原学依据。  相似文献   

19.
随着医疗水平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医疗操作、医疗设备和药物可能导致人体正常的微生物平衡被打破,使得机会致病菌白假丝酵母菌的感染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白假丝酵母菌在宿主或医疗器械表面形成生物膜的能力是一个十分关键的毒力因素。生物膜可以帮助白假丝酵母菌成功逃避宿主免疫并产生较强的耐药性,从而导致难治性真菌感染。本文从白假丝酵母菌生物膜的形成过程、生物膜相关的主要基因和影响生物膜毒力的因素3个方面介绍近年来的研究进展,为进一步研究白假丝酵母菌生物膜的形成机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老年肺结核并存糖尿病患者合并下呼吸道真菌感染的病原学特征和耐药情况,为今后真菌感染的预防和治疗提供病原学依据。方法对浙江大学西溪校区校医院2009年1月至2013年12月共计127例老年肺结核并存糖尿病患者合并下呼吸道真菌感染的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研究其病原菌分布及耐药特征;采用ATB自动细菌鉴定仪及配套鉴定药敏条进行试验,按CLSI标准判定药敏结果,用WHONET 5.6软件分析数据。结果 127株真菌主要为白假丝酵母菌,占59.8%,其次为热带假丝酵母菌,占13.4%,药敏结果显示5种主要酵母样真菌对伊曲康唑的耐药率最高,对5-氟胞嘧啶和两性霉素B全敏感。结论从老年肺结核并存糖尿病患者下呼吸道中分离出的真菌对常用抗真菌药物已具有一定的耐药性,临床应加强监测与控制,并根据药敏试验结果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