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高中生物学中伴性遗传的几率计算常常出现求“色盲男孩”与“男孩色盲”的几率。学生经常误认为二者几率相同 ,没有区别。下面谈谈如何去分析二者的几率。从汉语语法角度分析 :“男孩色盲”是主谓句 ,完整句子就是“男孩患色盲”;“色盲男孩”是偏正词组 ,二者都陈述的是“男孩患色盲”的几率 ,因此二者的几率相同 ,都求的是“男孩色盲”的几率。这样理解和判断就产生了错误 ,求几率实质是数学理论与生物遗传规律性相结合的综合知识。“男孩色盲”是指男孩中有多少患色盲。也就是说 :“后代所有男孩中患色盲的占多少。”不再考虑性别比例1∶…  相似文献   

2.
“伴性遗传”教学初探郑春和(北京市第四中学100034)高中生物学的“伴性遗传”教学,以人类的红绿色盲遗传为实例,使学生明确隐性致病基因随X染色体传递的方式,以及基因表型效应的性别差异,从而理解伴性遗传概念的内涵。这部分知识的教学,不仅有助于培养学生...  相似文献   

3.
李璞 《遗传》1988,10(6):36-38
医学遗传学是医学教育中的一门基础医学课程。 在我国现有的学制中,高等医学院校对医学生的遗传 学教学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为“普通遗传学”,教 学内容包含在“医用生物学”课程中,大约占30学时左 右(20学时讲课,10学时实验)。一般在第一或第二学 期开课,主要讲解遗传学的基本规律;细胞遗传、分子 遗传、群体遗传的基本概念。实验内容包括减数分裂、 核型辨认、系谱分析、以PTC尝味为基础的基因频率 计算以及习题课等。第二阶段为“医学遗传学”,在目前 的教学计划中列为选修课,约占36学时。一般在第五 学期开课,这是医学院校中遗传学教学的关键,实际上 讲的是遗传病的总论。第三阶段为“临床遗传学”,一 般在第八学期开课,只占2一斗学时,附设于儿科学 中,主要是通过一、二种遗传病(如先天愚型、苯丙酮尿 症、神经管畸形等)来讲解遗传病的诊断、治疗、以及通 过遗传咨询、产前诊断进行有效的预防等。  相似文献   

4.
对高考有关遗传病的试题解法再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平 《生物学通报》2003,38(5):58-59
在拜读了《生物学通报》(2 0 0 2 ,Vol.3 7,No .1 ,第 5 4页 )署名为严慈顺老师的“对一道高考遗传题解法新探”一文后 ,颇感兴趣 ,同时也想将本人对此题及其有关问题的解法说出来 ,以供诸位老师商酌。[题 ](1 997年上海卷 )为了说明近亲结婚的危害性 ,某医生向学生分析了白化病和色盲两种遗传病的家族系谱图。设白化病致病基因为a ,红绿色盲致病基因为b ,请回答 :图 1   1 )写出下列个体可能的基因型 :8;1 0。2 )若 8与 1 0结婚 ,生育子女中只患白化病或红绿色盲一种遗传病的概率为 ,同时患两种遗传病的概率为。3 )若 9与 7结婚 ,子女中…  相似文献   

5.
邢万金  莫日根 《遗传》2014,36(10):1062-1068
小鼠是最常用的哺乳动物模式生物,其毛色有白色、灰色、黄色、黑色等,是典型的孟德尔遗传性状。但在本科遗传学教学中,一般只在介绍隐性致死基因的时候才提到小鼠毛色遗传的例子。作者深入挖掘和整理了小鼠毛色遗传的分子机制,并把这个例子贯穿于讲解孟德尔遗传以及介绍分子遗传学的基因结构、基因功能、基因调控、基因互作、基因的表观遗传学修饰和数量性状遗传等,尝试用同一个案例贯穿本科遗传学教学,培养学生建立由表及里的系统分析能力,既凸显遗传学研究的前沿性和完整性,又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6.
随着分子遗传学的飞速发展,基因概念也在不断更新。笔者从事分子遗传学、分子生物学、遗传学教学以及基因与基因表达调控方面研究多年,对基因的本质和概念有较深的理解和认识。回顾了经典基因概念的形成和发展过程,并讨论了真核生物中的RNA遗传和朊病毒复制现象,提出了新的基因概念。认为基因是携带遗传信息的、可遗传的核酸片段或者多肽分子,它们可以编码具功能的RNA分子或多肽分子。  相似文献   

7.
吴明祥 《生物学通报》2010,45(12):19-19
通过对贵州省贞丰县一个满族色盲家系的调查和分析,简单探讨了色盲、色弱与正常色觉的遗传关系,提高对此类遗传病进一步的认识,以及用于生物学教学。  相似文献   

8.
问题解答     
问:为什么色盲基因只用一个隐性基因b表示? 答:色盲有许多类型。课本上讲的实际上是红绿色盲。据研究,人的色觉是由于三种不同的视蛋白和维生素A复合形成红、绿、蓝三种色素,因而能分别吸收红、绿、蓝光而引起视觉。如果缺乏某种色素,不能分辨某种颜色,称为部分色盲,如红色盲、绿色盲等。如色素全部缺乏,则完全不能分辨颜色,称全色盲。最常见的红绿色盲是一种x连锁隐性遗传病,患者不能  相似文献   

9.
“遗传的基本规律”是必修部分中“遗传与进化”模块中的一部分,本单元是以遗传的基本规律为中心内容展开的,涉及到了孟德尔的基因分离规律、基因自由组合规律,还有性染色体上基因的伴性遗传规律。与遗传规律相关的遗传学术语及经典的遗传实验等。通过学习和领会新课标要求,笔者对本单元的教学构思如下:  相似文献   

10.
薛红 《生物学通报》2009,44(10):35-38
“遗传的染色体学说”由萨顿提出.摩尔根及其学生的实验研究加以证明并发展成为遗传学理论,它是经典遗传学的核心内容之一。在“遗传的染色体学说”教学中,引导学生像科学家那样思维,运用类比推理、实验论证等方法.推测基因与染色体的关系,体验“遗传的染色体学说”的建立过程,有利于深刻理解孟德尔遗传定律的实质。  相似文献   

11.
[题 ](1997年上海卷 )简答 :为了说明近亲结婚的危害性 ,某医生向学员分析讲解了下列白化病和色盲两种遗传病的家族系谱图。设白化病致病基因为 a,红绿色盲致病基因为 b,请回答 :   1)写出下列个体可能的基因型 : - 8aa XBXB 或aa XBXb; - 10 AAXb Y或 Aa Xb Y。2 )若 - 8与 - 10结婚 ,生育子女中只患白化病或红绿色盲一种遗传病的概率为 5 / 12 ,同时患两种遗传病的概率为 1/ 12。3)若 - 9与 - 7结婚 ,子女中可能患的遗传病为白化病 ,红绿色盲 ,发病的概率为 5 / 12。1 解法新探1)由题意得 - 8的基因型为 aa XBXB或…  相似文献   

12.
一般教科书上都写成“色盲是伴性遗传”,但此处的色盲是指红色盲或绿色盲。实际上,色盲的种类较多,致病因子各异,尤其是全色盲,其致病因子并非单一,其遗传也较复杂。加之色盲有些是先天性的,有些是后天形成的,笔者认为,有必要就遗传性的色盲作简单说明。  相似文献   

13.
李巍  张喆 《遗传》2009,31(2)
问:我已怀孕2个月左右,我的父亲是红绿色盲,我的母亲正常,我是红绿色盲基因携带者,我的丈夫正常,我们想要一个正常的宝宝,请问,胎儿红绿色盲基因检测应在孕期什么时候进行呢?  相似文献   

14.
高中生物课本第五章“遗传和变异”是以“基因”为主线,把遗传的物质基础、遗传的三个基本规律、伴性遗传、细胞质遗传及生物的变异贯穿一起安排的。基因的概念既是本章的教学重点,又是本章的教学难点。几年来,我是采取下列方法帮助学生建立基因概念的: 1.搞好直观教学从分子水平上建立的基因概念,抽象、难度大。教学中,我随着教学的进度,采用边讲边画的方法加深学生的理解。如讲到“DNA分子分成很多片段,不同片段控制着不同的性状”时,在黑板上画出图1;讲到  相似文献   

15.
探究性学习作为一种学习方式。应当渗透到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挖掘教材中所蕴含的科学探究素材.把陈述性知识转为程序性知识,让学生亲历思考和探究过程,领悟科学探究的方法。以下是“伴性遗传”一节内容在课堂教学中的教学设计及实施情况。教学设计思路:根据布鲁纳探究教学模式,按照“现象→问题→假设→验证→结论→应用”的思路设计教学内容。①现象:学生自习“色盲(道尔顿症)的发现”。课前几周布置学生调查家庭色盲遗传情况,挑出几个学生家庭的系谱,学生观察、讨论。②问题:引导学生根据现象  相似文献   

16.
黄鹰 《微生物学通报》2012,39(11):1687-1693
对后基因组时代"微生物遗传学"课程教学进行探讨。提出以故事化课堂和形象化讲解增加学生的学习乐趣。为了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后基因组学方法,将后基因组学与微生物遗传学融合教学(包括正向遗传学方法与快速正向遗传学方法、单基因敲除和表型分析与全基因组规模基因敲除和表型分析、传统的遗传相互作用与全基因组的遗传相互作用融合讲授)。此外,生物信息学网络资源的介绍延伸了课堂教学并提高了课堂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17.
孤独症是一种遗传度高达90%的多基因复杂疾病,具有典型的遗传和表型异质性,并受到环境因素的影响.本文对近年来孤独症遗传学、表观遗传学和神经生物学3方面的进展进行了简要综述.细胞遗传学法、全基因组扫描及候选基因法是孤独症分子遗传学研究中较为常见的3种方法.虽然应用上述方法发现了一些孤独症易感基因集中的染色体区域,但确切的致病或易感基因仍未被检出.因而,越来越多的关注被集中于如何提高样本同质性、如何将遗传学机制与环境作用相联系、如何提高微效基因的检出率上.在提高样本同质性方面,功能核磁共振及交叉表型的研究正在进行.同时,表观遗传学的研究可以联系遗传与环境因素,从而更好地解释孤独症的发病机制.目前,对染色体上表观遗传与遗传共同调控的区域,如7号和15号染色体长臂,进行了大量研究.在神经生物学方面,神经递质、神经发育及神经免疫学假说均有一定的进展.其中,针对神经递质的研究主要集中于5-羟色胺、?-氨基丁酸及谷氨酸.在神经发育假说方面,神经发育相关蛋白,如肝细胞生长因子、神经生长因子及Reelin,研究得较为深入.  相似文献   

18.
由中华医学会医学遗传学分会和中国遗传学会人类医学遗传学专业委员会共同主办的“第五次全国医学遗传学学术会议”于 2 0 0 2年 9月 15~ 18日在浙江省温州市召开。会议主题是 2 1世纪的医学遗传学。参加会议的代表共 2 0 0余人 ,汇编论文 186篇 ,较全面地反映了近年来我国在医学细胞遗传学、分子遗传学、单基因疾病与肿瘤等复杂疾病、群体遗传学、临床遗传学以及在人类基因组计划等诸多领域研究的进展和成果。大会邀请我国著名专家和海外学者作了 12个学术前沿进展专题报告。他们是刘德培院士 :功能基因组学 ;杨焕明教授 :基因组学 ;黄淑…  相似文献   

19.
150多年前, 孟德尔进行了豌豆7对相对性状的杂交试验, 发现了遗传学的两个基本规律。1900年, 孟德尔定律被重新发现以后, 人们从生理生化、细胞和分子水平等不同层次上对豌豆的这7个性状进行了深入研究。近年, 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 已有种子形状(R)、茎的长度(Le)、子叶颜色(I)和花的颜色(A)等4个性状的基因被克隆; 未成熟豆荚的颜色(Gp)、花的着生位置(Fa)和豆荚形状(V)的基因已被定位在各自的连锁群上。4个孟德尔基因的鉴定和克隆加深了人们对基因概念的理解:如基因功能的多样性、在分子水平上基因变异原因的多样性、显性和隐性的分子实质等。在遗传学教学中, 把孟德尔基因克隆和研究的最新进展介绍给学生, 在分子水平上诠释经典遗传规律, 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帮助学生全面把握从形式遗传学到分子遗传学的内容和遗传学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20.
探究法教学作为课堂教学的一种重要模式 ,在高中生物学教学中应用得比较少。本文以“伴性遗传”一课的教学为例谈探究法的教学尝试和体会。1 教学过程的设计“伴性遗传”一课的教学设计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为理念 ,通过教师提供的研究素材 ,训练学生的科学思维方法 ,启发学生用已知去探究未知 ,并对自己的探究结果加以验证说明、归纳总结 ,最终使学生能透彻理解伴性遗传的知识、具备运用伴性遗传的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此。笔者着重引导学生进行如下探索。1.1 初探红绿色盲遗传的特点及方式 上课伊始 ,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