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为了探讨早期饲养环境对成年后大鼠条件化恐惧的影响,实验采用巴氏恐惧条件化的方法对不同饲养环境下的大鼠进行了行为检测。具体操作为:把断奶后的大鼠饲养在3个不同的人工控制的环境中(丰富环境、社群环境和贫瘠环境);8周后进行恐惧条件化训练和测试(指标为僵直百分比),以及检测不同饲养环境下的大鼠的体重、自发活动和足部电击敏感性。结果显示:与社群组相比,丰富组的大鼠条件化僵直水平明显增加,而贫瘠组的明显减少;丰富和贫瘠环境明显的影响了大鼠的体重;不同环境对自发活动和足部电击敏感性没有影响。这些结果说明幼年期的丰富环境能提高成年后大鼠的由声音诱发的条件化恐惧反应,而贫瘠环境则削弱了这种反应。  相似文献   

2.
为了探讨早期饲养环境对成年后大鼠条件化恐惧的影响,实验采用巴氏恐惧条件化的方法对不同饲养环境下的大鼠进行了行为检测.具体操作为:把断奶后的大鼠饲养在3个不同的人工控制的环境中(丰富环境、社群环境和贫瘠环境);8周后进行恐惧条件化训练和测试(指标为僵直百分比),以及检测不同饲养环境下的大鼠的体重、自发活动和足部电击敏感性.结果显示:与社群组相比,丰富组的大鼠条件化僵直水平明显增加,而贫瘠组的明显减少;丰富和贫瘠环境明显的影响了大鼠的体重;不同环境对自发活动和足部电击敏感性没有影响.这些结果说明幼年期的丰富环境能提高成年后大鼠的由声音诱发的条件化恐惧反应,而贫瘠环境则削弱了这种反应.  相似文献   

3.
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rain-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BDNF)在活动依赖的突触可塑性、学习和记忆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已知海马和杏仁核BDNF分别参与场景恐惧记忆和声音恐惧记忆的形成。本文旨在研究BDNF在前扣带回皮层(anterior cingulate cortex,ACC)的记忆功能中的作用。用实时定量PCR和酶联免疫吸附(ELISA)技术观察ACC中BDNF水平的变化。结果显示,大鼠经过恐惧条件化(fear conditioning)训练后,ACC内BDNF的m RNA和蛋白质含量发生一过性升高;BDNF表达升高只发生在声音-电击配对训练的情况下,单独给予声音或单独给予足部电击并不引起BDNF的表达升高。在ACC局部注射BDNF抗体后,大鼠的场景恐惧记忆和声音恐惧记忆的形成均受到损害。以上结果提示,ACC中的BDNF在恐惧记忆的形成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光化学诱导小鼠急性脑梗塞模型的建立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建立光化学诱导小鼠急性脑梗塞模型.方法采用5因素4水平正交试验建立光化学诱导小鼠急性脑梗塞模型的最佳实验条件.结果最佳实验条件为照射时间5?min、照射强度为1?Lx、玫瑰红剂量100?mg/kg、伊文思蓝剂量100?mg/kg、处死时间4?h.结论通过结果验证,证明该模型是成立的.  相似文献   

5.
本文研究水蒸气蒸馏法提取马尾松松针挥发油的工艺。通过单因素试验考察液固比、提取时间、松针长度、浸泡时间4个因素对马尾松松针挥发油得率的影响,运用L9(34)正交试验探索最佳工艺条件。结果表明,浸泡时间对挥发油提取有显著影响(P=0.045),最佳时间为7 h;液固比、提取时间、松针长度无显著影响(P>0.05)。最佳工艺条件为液固比9∶1、提取时间3 h、松针长度5 mm、浸泡时间7 h,通过验证实验验证此工艺稳定可行。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D-半乳糖致衰老模型大鼠学习记忆能力和行为学情况,并探讨中药的干预作用。方法大鼠每日一次颈背部皮下注射5%D-半乳糖100 mg/kg。诱导大鼠衰老模型,连续7周,观察衰老模型大鼠的自主活动次数、空间记忆能力、主动回避遭受电击能力、探究活动等行为学表现和学习记忆能力,并用抗衰老片与首乌延寿片进行干预,观察中药的干预作用。结果皮下注射D-半乳糖造模后,衰老模型大鼠自主活动次数显著减少(P〈0.05,P〈0.01),水迷宫试验探索路径长度和搜台潜伏期显著延长(P〈0.05,P〈0.01),旷场试验移动路程长度和直立次数显著减少(P〈0.01),穿梭回避试验平均潜伏期、进入错误区时间显著增加(P〈0.05,P〈0.01)。给予抗衰老片与首乌延寿片干预后,衰老大鼠的自主活动次数显著增加(P〈0.01),水迷宫试验探索路径长度和搜台潜伏期显著缩短(P〈0.01),旷场试验移动路程长度和直立次数显著增加(P〈0.01),穿梭回避试验平均潜伏期、进入错误区时间显著减少(P〈0.05,P〈0.01)。结论D-半乳糖致衰老模型大鼠的自主活动次数减少,对新环境探索能力下降,学习记忆力下降;抗衰老片与首乌延寿片等中药可有效增强衰老模型大鼠的行为活动,提高衰老模型大鼠的学习记忆能力。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早期游泳运动对慢性温和应激(chronic mild stress,CMS)大鼠学习和记忆能力的影响。方法:50只SD大鼠随机分成5组:对照组、模型组、低强度运动组、中等强度运动组、高强度运动组。运动组大鼠按照游泳运动方案运动4 w,糖水消耗实验和强迫游泳实验评价大鼠抑郁程度;Morris水迷宫实验评价大鼠学习记忆能力。结果:模型组大鼠糖水消耗量和游泳不动时间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1),低强度运动组和中等强度运动组大鼠较模型组糖水消耗量和游泳不动时间明显增加(P0.05或P0.01);模型组大鼠较对照组逃避潜伏期明显延长,目标象限搜索时间占总游泳时间的百分比和目标象限穿过次数减少,体质量、双侧海马质量和海马相对质量下降(P0.05或P0.01);低强度运动组和中等强度运动组大鼠较模型组比较,潜伏期缩短明显,目标象限搜索时间占总游泳时间的百分比和目标象限穿过次数增加,体质量、双侧海马质量和海马相对质量增加(P0.05或P0.01)。结论:早期游泳运动能减轻慢性温和应激抑郁大鼠的学习记忆的损害,其中低强度和中等强度运动训练作用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慢性不可预见性应激对大鼠恐惧条件反射以及体感诱发电位的影响并分析可能的神经电生理机制。方法:26只雄性SD大鼠(190~200 g)随机分成两组(n=13):对照组和模型组。用慢性不可预见性应激刺激模型组大鼠,用恐惧条件反射实验检测两组大鼠的恐惧反应,用躯体感觉诱发电位检测大鼠脑电活动。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大鼠在恐惧记忆阶段不动时间百分比减小(56.64%±13.78%vs69.72%±18.10%,P<0.05),躯体感觉诱发电位的第二个正向波(P2)潜伏期也明显缩短(70.54±10.13 msvs78.46±7.80 ms,P<0.05)。相关性分析显示大鼠恐惧条件反射的不动时间与躯体感觉诱发电位潜伏期存在正相关(r=0.507,P<0.05)。结论:慢性不可预见性应激抑制大鼠恐惧反应,并缩短体表感觉诱发电位的潜伏期,恐惧反应行为与体感诱发电位潜伏期存在正相关,提示大鼠恐惧反应与体表感觉诱发电位可能有共同的神经递质机制。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疏肝补肾法对疲劳大鼠学习和记忆力及对海马CA1区神经颗粒素(Neurogranin,Ng)的mRNA表达变化的影响。方法:成年雄性Spargue-Dawley大鼠36只,随机分为模型组(MG)、对照组(CG)、和疏肝补肾组(LK)。采用复合模型:运动疲劳模型与睡眠剥夺法造疲劳大鼠模型。运用Y迷宫进行学习和记忆力的测试。以Real-timePCR技术分析海马CA1区神经颗粒素的mRNA表达。结果:Y迷宫实验显示用药后大鼠的学习和记忆能力优于模型组,而疏肝补肾组大鼠在正确反应率、错误反应次数、达标所需训练次数和总反应时间皆与模型组有差异(分别为P<0.01、P<0.01、P<0.05和P<0.05),其NgmRNA在海马CA1区的表达也显着高于模型组(P<0.01)。结论:复合模型会造成大鼠学习和记忆能力受损。疏肝补肾法能显着影响疲劳大鼠的学习记忆能力及海马CA1区Ng的mRNA表达。  相似文献   

10.
以羊肚菌培养基质为试验对象,采用常压低温等离子体技术对其进行杀菌处理,分别研究了等离子体处理过程中电压、频率、时间和次数4种单因素变量对菌落数和水分的影响,并通过正交实验优化了处理工艺条件。结果表明,细菌和真菌的杀菌率随常压等离子体处理电压、处理时间和处理次数的增大而增加,水分损失也随之增加,而随着频率的增大,杀菌率呈现先增大后减小的“火山型”趋势。不同处理条件下的杀菌效果普遍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正交实验表明4种影响因素大小为:频率>电压>时间>次数,最佳杀菌工艺条件为:电压30kV,频率9.6kHz,时间45 min,次数1次,此条件下细菌和真菌杀菌率分别为96.87%和93.77%,且水分损失较少。  相似文献   

11.
王茂伟  周利  高静思  朱佳 《生态科学》2019,38(3):159-165
在实验室条件下, 以伪鱼腥藻(Pseudanabaena sp.)为研究对象, 研究了pH对伪鱼腥藻生长、叶绿素荧光参数(Fv/Fm、ETR、Ik)的影响, 以期了解伪鱼腥藻对水体pH的适应及调节能力。试验分为2组, 一组每天测定水体实际pH后调整藻液pH 为初始设定值, 另一组在试验开始时调节pH 至设定值后不人为调节, 每天测定pH。结果表明: 伪鱼腥藻偏好碱性环境, 并对水体pH有很强的调节和适应能力。每天调控pH为11的试验组生长情况最好; 不人为调控pH试验中, pH 5—11试验组pH最终趋于10.9—11.5, 人为调控pH试验中, pH 7—11试验组pH最终趋于9.5—11.3。pH为3和13条件下, 伪鱼腥藻均不能生长。pH 5—11范围内, Fv/Fm、ETR随pH增大而增大, pH 7—11范围内各组Ik值差异不大。  相似文献   

12.
研究采用尿素-硅胶和氯化亚铜-硅胶两次层析亚麻籽油,结果表明:尿素-硅胶层析后,亚麻籽油中只含有油酸、亚油酸和亚麻酸;氯化亚铜-硅胶层析后得到了纯度高于90%的亚麻酸产品。运用外标定量法,以亚麻酸甲酯为标准品,样品总亚麻酸在0. 045~0. 677 mg/m L范围内回归方程为:Y=782 59x-686 8(R2=0. 999 9)。本研究为今后亚麻酸的纯化研究及工业生产提供相关的理论依据和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3.
本文旨在建立快速获取豚鼠耳朵成纤维细胞的方法,为豚鼠体细胞重编程技术提供起始细胞。首先采用0.05%Trypsin-EDTA和Collagenase IV两种消化酶对脱毛后的耳朵组织碎块进行消化;然后对获取的细胞进行体外培养和形态学观察,支原体检测,Vimentin蛋白免疫荧光鉴定,测定细胞生长曲线计算细胞倍增时间;用绿色荧光蛋白的逆转录病毒感染后用流式细胞仪检测感染效率,核型鉴定检测病毒对核型的影响。分离的豚鼠耳朵成纤维细胞为贴壁生长细胞,消化后2~3h即大部分贴壁并基本完全伸展,细胞呈梭形或多角形,胞浆饱满,立体感强,细胞核清晰形态良好,支原体检测阴性。细胞表达成纤维细胞特异性蛋白Vimentin。生长曲线为S形,符合体外培养细胞正常生长增殖规律,细胞倍增时间为24.85h。逆转录病毒感染效率达75.6%,病毒感染后染色体2n=64的细胞占90%,遗传稳定核型正常。本研究提供的体细胞获取方法操作简单,效率高,获取的细胞状态良好,细胞增殖速度快,细胞感染率高,是一种非常合适的豚鼠耳朵成纤维细胞分离手段,为后续进一步研究豚鼠体细胞重编程提供了技术基础。  相似文献   

14.
不同灌溉模式对稻田土壤及糙米重金属积累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降低土壤和糙米重金属的灌溉模式, 选取江西省萍乡地区的中度重金属污染稻田, 研究了灌浆期习惯性灌溉(间歇性灌溉)和长期淹水灌溉2种灌溉模式对水稻产量、糙米重金属及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 与习惯性灌溉相比, 长期淹水灌溉条件下的水稻产量降低1.25%; 糙米Cd和Pb含量分别降低42.79%和3.70%, 其中糙米Cr含量显著降低44.81%, 但糙米Hg含量显著增加200%, 糙米无机As含量增加3.29%; 土壤Cd含量降低38.77%, 其中土壤有效态Cd含量和阳离子交换量显著降低72.08%和36.71%, 但土壤pH和有机质增加0.97%和6.32%; 同时相关性分析发现糙米Cr含量与土壤有机质呈显著负相关, 与阳离子交换量呈显著正相关, 糙米Hg含量与土壤有效态Cd含量和阳离子交换量呈极显著负相关。长期淹水灌溉可有效降低污染稻田土壤Cd进入水稻, 实现水稻安全生产, 但会增加糙米Hg积累和减产。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桦褐孔菌乙酸乙酯提取物对食管癌细胞EC-109、EC-9706增殖、凋亡和细胞周期等表型的影响。方法:用桦褐孔菌乙酸乙酯提取物处理食管癌细胞株EC-109、EC-9706,采用MTT法、流式细胞术、平板克隆实验分析桦褐孔菌乙酸乙酯提取物对食管癌细胞增殖、凋亡和细胞周期的影响。结果:桦褐孔菌乙酸乙酯提取物可显著抑制食管癌细胞的增殖,并降低肿瘤细胞的克隆形成能力。流式细胞术显示,桦褐孔菌提取物可将食管癌细胞周期阻滞在G1期,并促进肿瘤细胞的凋亡。结论:桦褐孔菌乙酸乙酯提取物可抑制人食管癌细胞株的增殖和克隆形成,阻滞细胞周期并诱导肿瘤细胞凋亡,具有一定的抗食管癌活性。  相似文献   

16.
目的:以非小细胞肺癌A549细胞为模型,探讨miR-490-3p在肺癌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及其调控机制。方法:通过miRBase数据库获得miR-490-3p序列,设计miR-490-3pmimics并转染A549细胞,CCK8、细胞划痕及Transwell实验分别检测miR-490-3p过表达对A549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能力的影响;使用miRwalk在线工具预测miR-490-3p可能的调控基因,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及Western印迹对候选调控基因进行筛选,最后通过双萤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验证miR-490-3p与调控基因之间的靶向关系。结果:过表达miR-490-3p可显著抑制A549细胞的增殖、侵袭和迁移能力;在预测的miR-490-3p候选靶基因中,选择与细胞增殖、迁移等表型相关的RASAL2、TGFBR1、PAPPA、HMGA2、TGFA靶基因进行实时荧光定量PCR及Western印迹筛选,结果仅TGFBR1基因在mRNA和蛋白水平的表达与miR-490-3p水平呈负相关,且双萤光素酶报告实验证实miR-490-3p可直接与TGFBR1的3'-UTR结合并抑制其表达。结论:miR-490-3p通过靶向调控TGFBR1的表达抑制非小细胞肺癌A549细胞的增殖和侵袭。  相似文献   

17.
玉米SAUR基因家族的鉴定与生物信息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玉米早期应答生长素基因SAUR(Small auxin-up RNA)家族,本研究采用全基因组信息鉴定出91个玉米SAUR基因,命名为ZmSAUR。SAUR家族成员基因结构、氨基酸特点、染色体定位及基因进化分析表明,SAUR基因家族在染色体上呈现不均匀分布,其中2号染色体上数量最多为22个,基因的扩增模式为分散复制与片段复制。SAUR基因家族具有相对保守的结构,即包含1个保守的Rna DNA结构,SAUR蛋白的3D结构含有3个α螺旋和3个β折叠。根据多物种SAUR蛋白进化树分析将其分为9个分支,并分析发现玉米与物种相近的谷子聚在一起。这些信息为玉米SAUR基因家族功能分析奠定了一定的工作基础。  相似文献   

18.
目的构建范可尼贫血通路Fancm基因敲除小鼠,研究Fancm基因缺失对小鼠生理功能,特别是雄性生殖器官的影响。方法采用CRISPR/Cas9技术,获得Fancm基因敲除小鼠。分析FANCM蛋白在野生型和Fancm^-/-小鼠睾丸组织中的表达。统计Fancm^-/-小鼠的出生率、体重、性别比例及子代生育情况,分析血液常规指标。组织形态学研究雄性Fancm^-/-小鼠睾丸生理病理表型。结果敲除Fancm基因ATG区域,获得稳定遗传的C57BL/6背景Fancm^-/-小鼠。Fancm^-/-小鼠睾丸中FANCM蛋白表达完全丢失。Fancm^-/-小鼠无明显的胚胎致死现象,但雌性Fancm-/-小鼠数目显著少于雄性Fancm^-/-小鼠。同窝Fancm^-/-小鼠比较野生型体重无明显区别,部分血常规指标有显著性差异。Fancm^-/-小鼠有明显的生殖能力缺陷。雄性Fancm^-/-小鼠睾丸有显著的发育缺陷,其生精细胞凋亡增加、细胞周期阻滞,影响睾丸发育与精子的生成。结论成功获得稳定遗传C57BL/6背景Fancm^-/-小鼠,Fancm基因参与小鼠的生长发育,特别是雄性生殖器官功能的维持及调控。  相似文献   

19.
FTL(F-box Triple LRR protein)是F-box蛋白家族的成员,具有F-box保守结构域,在植物抵御逆境胁迫过程中起重要作用。本研究参考低温胁迫下紫花苜蓿转录组数据设计引物,通过RT-PCR克隆获得紫花苜蓿MsFTL基因,该基因的全长1422 bp,编码473个氨基酸。该蛋白含有1个F-box结构域及3个LRR重复。系统进化分析表明,MsFTL与蒺藜苜蓿XP_003626345.1 F-box/FBD/LRR-repeat protein亲缘关系最近。两者蛋白序列比对发现共有11个差异位点。在低温、盐、干旱以及外源ABA处理下,MsFTL基因受到诱导,表达量上调。构建植物过表达载体pCBM-MsFTL,通过农杆菌介导法转化烟草。对经过抗性筛选、PCR和Real-time PCR验证的转基因植株进行低温抗性鉴定。在-4℃低温胁迫下,野生型烟草叶片出现了明显的萎蔫失水现象,而转基因烟草萎蔫程度相对较轻。生理检测结果表明,4℃处理24 h之后,转基因烟草的可溶性蛋白含量、可溶性糖含量、SOD活性,CAT活性高于野生型,MDA含量低于野生型。本研究表明,MsFTL基因在提高植物对低温胁迫的抗性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孤独症谱系障碍(austim spectrum disorder,ASD)近来全球发病率不断升高,但该病的病因及发病机制尚未明确,从动物模型出发探索疾病的病因及发病机制是必然趋势。国内对本病的认识及动物模型研究相对滞后,国际上ASD动物模型可大概分为基因遗传模型、特发性动物模型及调控环境因素动物模型三大类,其中基因遗传模型较多,但研究针对性过强;特发性模型中的BTBR模型及调控环境因素模型中的丙戊酸诱导模型能够较好地呈现ASD典型临床症状及部分病理学特征,为当前主要应用模型。ASD的研究尚缺乏完整符合结构有效性、表面有效性、预测有效性的理想动物模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