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内啡素的生成释放和降解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自从1975年Hughes等发现两种脑啡肽(甲啡肽,MEK;亮啡肽,LEK)以来,陆续发现存在于体内具有阿片样作用的肽类物质不下20余种。Simon曾建议用endorphins一词泛指内源性吗啡样肽,中文译为内啡肽。但以后此名称多用作β-趋脂素(β-LPH)分子中的特定片断如β-内啡肽(31肽,β-EP)、δ-内啡肽(19肽)、γ-内啡肽(17肽)、α-内啡肽(16肽)等的总称,而不包括脑啡肽、强啡肽等在内。看来,内源性阿片(吗啡)样  相似文献   

2.
自从1975年Hughes从脑内发现有内源性鸦片样物质以来,有许多作者相继报道从体内分离出许多具有吗啡或鸦片样活性的物质,主要有亮啡肽、甲啡肽,β-内啡肽,α-内啡肽,γ-内啡肽、垂体吗啡样物质,快泳动性吗啡样物质和非肽类的吗啡样物质等近10种。它们总称为内啡素(endorphins)或内源性鸦片样物质(endogenous opiate like substances,OLS)。  相似文献   

3.
内源性鸦片样物质(endogenous opiate like substances)包括甲啡肽、亮啡肽、β-内啡肽、γ-内啡肽、α-内啡肽等多种。它们是体内存在的一类具有鸦片样活性的物质,在体内起着神经介质或激素的作用。内源性鸦片样物质不仅在痛觉调制机制中具有重要作用,而且对体内激素分泌、体温调节、消化活动、睡眠、精神、运动等生理功能亦都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大鼠侧脑室注射(icv)可乐宁和去甲肾上腺素(NE)引起血压降低和心率减慢。此效应可被α受体阻断剂酚妥拉明对抗。icvβ-内啡肽抗体、强啡肽抗体或大剂量阿片受体阻断剂纳洛酮也可防止可乐宁和 NE 降压效应的出现;而甲啡肽抗体、亮啡肽抗体或小剂量纳洛酮均无拮抗作用。以上结果表明,内源性β-内啡肽和强啡肽参与可乐宁和 NE 脑室注射所引起的降压效应。  相似文献   

5.
家兔伏核—杏仁核神经通路在吗啡镇痛中的作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于龙川  韩济生 《生理学报》1990,42(3):277-283
用辐射热照射家兔鼻嘴侧部皮肤,测量其躲避反应潜伏期作为痛反应阈,简称痛阈。通过预先埋植的慢性套管向伏核或杏仁核内进行注射,结果表明:(1)在家兔的伏核内微量注射吗啡可产生镇痛作用,该作用可被杏仁核内注射纳洛酮所削弱,并有量效依从关系;在杏仁核内注射甲啡肽抗血清(ME AS)或β-內啡肽抗血清(β-EP AS)亦可削弱上述镇痛作用;(2)在杏仁核内微量注射吗啡可产生镇痛作用,此作用不能被伏核内注射纳洛酮所阻断;(3)在伏核内注射吗啡所产生的镇痛作用可被同一部位注射γ-氨基丁酸(GAEA)受体阻断剂氯甲基荷包牡丹碱所增强,被 GABA 受体激动剂异鹅羔胺所削弱。上述结果提示:在家兔脑内从伏核到杏仁核可能存在一条与镇痛有关的神经通路,伏核内的阿片样物质及杏仁核内的甲啡肽,β-内啡肽可能参与镇痛信息的传递,而伏核内的 GABA 可能有对抗吗啡镇痛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最近发现,在哺乳动物,不仅在肌间神经丛,而且在游离的胃平滑肌细胞上,也存在特异性的有高度亲和力的鸦片受体。最近美国Bitar和Makhlouf发现,将新鲜分散的豚鼠胃平滑肌细胞分别置于几种一定浓度的鸦片肽类及吗啡溶液中,可引起平滑肌细胞收缩,与乙酰胆硷、八肽胆囊收缩素和胃泌素引起的收缩现象很相似,其最大收缩反应为30~34%。按照D_(50),五种鸦片肽类的作用强度顺序为:强啡肽>甲硫脑啡肽>D-丙氨酸~2-甲硫脑啡肽(D-ala~2-Met-Eukephalin)>吗啡>亮啡肽。纳络酮可使鸦片肽类引起平滑肌细胞收缩的剂量  相似文献   

7.
在各种应激情况下,体内释放的内源性鸦片样物质增多。已知它们参与某些应激引起的镇痛和摄食活动,并与内毒素休克的病理发展有关。最近,美国明尼苏达州的Morley等人报道,内源性鸦片样物质也参与应激性溃疡的形成。他们应用冷冻束缚法制备应激性溃疡的模型,即将大鼠放入特制的笼内束缚,在4℃环境中放置2小时。在束缚前分别向脑室内或静脉内注射2-丙氨酸甲啡肽或纳曲酮,观察这两种药物对溃疡形成的影响。结果,静脉内注射纳曲酮(20mg/kg)可明显减低溃疡指数,而脑室内注射(20μg)却无效;另一方面,静脉内注射2-丙氨酸甲啡肽(20μg)引起溃疡指数增加,而脑室内注射(20μg)却有相反的作用。作者注意到,上述外周注射的纳曲酮和2-丙氨酸甲啡肽虽然对溃疡指数有影响,却不影响胃酸的分泌量,可是脑室内注射2-丙氨酸甲啡肽却明显减少胃酸的分泌,这说明脑室内注射2-丙氨酸甲啡肽减少溃疡指数是由于减少了胃酸分泌的继发性结果。  相似文献   

8.
纳洛酮和内毒素性休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从1973年发现特异性阿片受体以后,又相继在哺乳动物脑组织内发现和分离出5肽的脑啡肽和31肽的内啡肽。近年来,又相继在脑和外周组织中发现其它内源性阿片样物质。虽然对内源性阿片样物质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痛的调节方面,但近年来已有越来越多的研究揭示内源性阿片样物质可能是一种重要的神经调质(neuromodulator),它在调节神经、精神、内分泌活动、癫痫、学习记忆、性行为、睡眠觉醒以及呼吸和心血管等生理病理活动中有重要作用。纳洛酮作为阿片受体的特异性拮抗剂,在研究内源性阿片样物质作用中是不可缺少的工具。  相似文献   

9.
内源性吗啡样多肽和镇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内源性吗啡样多肽(简称内啡肽)是近年来从脑、垂体、肠分离出来的一类具有吗啡样活性的神经多肽,目前已达8种,它们可能是一类新的神经递质或神经调节物质。其中脑啡肽是两个5肽:亮-脑啡肽及甲硫-脑啡肽,其脑内分布与(阿片)受体有相当显著的平行关系。β-内啡肽首先发现于垂体,然后亦在脑内找到。在脑内给药时其镇痛作用比脑啡肽强而持久。最近有许多资料提示脑刺激或针剌引起的镇痛都可能是由于激活了脑内的内啡肽能神经原使之释放内啡肽。本文讨论了有关的进展。  相似文献   

10.
给戊巴比妥钠麻醉大鼠脊髓蛛网膜下腔注射(1)~δ受体激动剂[D-丙~2)-甲硫脑啡肽酰胺(40,80nmo1),[D-丙~2]-亮脑啡肽(50,100nmol),[D-丙~2,D-亮~5]-脑啡肽酰胺(2.5,10,40nmol)均可使大鼠动脉血压下降,心率减慢,具有剂量-效应关系,并可为阿片受体阻断剂纳洛酮所对抗。(2)k 受体激动剂乙基环唑新(100,500nmol)及中等剂量强啡肽(5nmol)对心血管活动无明显影响,大剂量强啡肽(10nmol)使血压下降,心率无明显改变。(3)μ受体激动剂吗啡(150nmol)和双氢埃托菲(0.1,0.5nmol)对血压和心率均无明显作用。以上结果提示在脊髓水平,内源性阿片样物质的心血管作用主要是通过δ受体实现的,激动δ受体对心血管活动产生抑制性影响。  相似文献   

11.
1.给大鼠脊髓蛛网膜下腔注射甲啡肽200—800nmol引起与剂量相关的镇痛效应。注射脑啡肽降解酶抑制剂Thiorphan 50nmol或Benatin 300nmol可加强电针镇痛,注射甲啡肽抗体则可对抗电针镇痛。这些资料说明内源性甲啡肽确实在痛觉调制系统中起着重要作用。 2.脊髓蛛网膜下腔注射亮啡肽800nmol使痛阈升高44%,其镇痛效应尚不及200nmol甲啡肽的作用(痛闻升高61%);注射甲七肽10-200nmol未见痛阈明显改变。注射亮啡肽或甲七肽抗体并不能对抗电针镇痛;注射甲七肽降解酶抑制剂Captopril 1000nmol也不能加强电针镇痛。这些资料说明,脊髓中的亮啡肽和甲七肽存痛觉调制中可能不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2.
童国遐  赵白鸽 《生理学报》1992,44(3):269-274
本文观察了外源性阿片肽对大鼠离体黄体细胞孕酮生成的影响,结果表明:β-内啡肽以剂量-反应依赖方式促进黄体细胞孕酮生成,有效浓度范围是10~(-8)-10~(-6) mol/L;强啡肽仅在浓度为10~(-6)mol/L时才显示刺激孕酮生成的作用;而甲硫-脑啡肽无明显作用。μ-阿片受体激动剂DAGO和乙基吗啡也能明显促进孕酮的生成。纳洛酮可完全阻断β-内啡肽,DAGO和乙基吗啡的作用。由于大鼠血液中β-内啡肽含量较低,而卵巢局部具有较高浓度的β-内啡肽。因此,我们认为,β-内啡肽可能在卵巢局部参与黄体细胞孕酮生成的调节,是卵巢内促黄体因子之一,这种作用可能是由μ-型阿片受体介导的。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阿魏酸(ferulic acid,FA)在缺氧条件下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man umbilical vein endothelial cells,HUVECs)增殖、迁移和管腔样结构形成的影响。方法:原代培养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在缺氧实验条件下,细胞被分为7组,即1个对照组和6个实验组。对照组采用1%酒精处理,实验组用不同浓度(1×10~(-8)、1×10~(-7)、1×10~(-6)、1×10~(-5)、1×10~(-4)及1×10~(-3) mol/L)的阿魏酸处理。分别采用MTS法、划痕法、Matrigel法分析不同浓度阿魏酸处理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的增殖、迁移和管腔样结构形成的影响。结果:缺氧条件下,浓度为1×10~(-6)~1×10~(-4)mol/L的阿魏酸处理能明显促进HUVECs的增殖(P0.05),以1×10~(-5) mol/L处理的效果最好(P0.01);与对照组相比,1×10~(-6)mol/L(P0.05)、1×10~(-5) mol/L(P0.01)及1×10~(-4) mol/L(P0.01)阿魏酸处理均能明显促进HUVECs横向迁移,以1×10~(-5) mol/L处理迁移的细胞数量最多;1×10~(-8)~1×10~(-4) mol/L阿魏酸处理能不同程度地促进HUVECs管腔样结构的形成,以1×10~(-5) mol/L处理形成管腔样结构的数量最多(P0.01)。结论:阿魏酸在缺氧条件下能促进人脐静脉内皮细胞的增殖、迁移和管腔样结构形成。  相似文献   

14.
应澄清两个β-内啡肽的错误概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最近几年,对内啡肽和脑啡肽虽做了大量研究,但仍有些错误概念未予澄清。第一、内啡肽和脑啡肽在血中或组织中受氨基肽酶迅速作用,立刻转变为无活性的去酪化合物。实验证明,这一概念有两方面错误:(1)去酪~1—甲啡肽和去酪~1—内啡肽并不是无活性化合物,它们不作用于阿片受体,但却有强烈的行为效应。(2)β-内啡肽能在血液中循环而不被立即破坏。大鼠注射~3H标记的人β-内啡肽后45分钟,血浆中50%的放射性仍来自于完整的β-内啡肽。据认为,β-内啡肽N-端的裂解是产生行为活性衍生物的一个选择性代谢途径的开始。  相似文献   

15.
本实验在离体的豚鼠回肠肌间神经丛一纵肌上进行。实验表明,10Hz 电场刺激产生的抑制效应与刺激时间相关非常显著。此抑制效应可被阿片受体阻断剂纳洛酮拮抗。α-肾上腺素能受体阻断剂酚妥拉明,β-肾上腺素能受体阻断剂心得安及去甲肾上腺素的膜摄取抑制剂可卡因均不能显著地改变此抑制效应。化学切割剂6-羟多巴胺损毁纵肌标本内肾上腺素能神经末梢后,该抑制效应无明显变化,且仍可被纳洛酮所拮抗。这些结果说明,肾上腺素能神经可能不参与由10Hz 电场刺激所诱发的抑制效应。  相似文献   

16.
自从在脑内发现阿片肽以来,有人曾在脑内寻找是否存在着内源性的抗阿片物质。目前知道,促黑激素释放抑制因子、ACTH、β-内啡肽片断及八肽胆囊收缩素等均具有对抗阿片物质的作用。但实际上,这些肽都不是以抗阿片物质的形式真正从脑组织中分离提取出来。本文作者用100只牛脑(40kg),先经丙酮提取得到7.5kg干粉。然后,经分子筛、离子交换以及高压液相层析等步骤多次分离纯化,最终得到两个活性峰A和B。活性峰B已纯化为单一肽,并经氨基酸成分分析与[缬~5]-血管紧张肽Ⅰ(十肽)一致。在高压液相中该肽与合成的[缬~5]-血管紧张肽Ⅰ具有相同的保留时间(Rt)。A峰尚未完全纯化,但在四种不同流洗系统高压液相上的Rt与合成的[缬~5]-血管紧张肽Ⅱ  相似文献   

17.
以逆行追踪与免疫细胞化学相结合法,探讨了大鼠提睾肌、盲肠系膜和耳廓等微循环研究常用部位的神经肽Y(NPY)、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甲啡吠(M-END)和5-羟色胺(5-HT)等肽能和胺能神经的支配。结果表明:支配提睾肌的运动和感觉神经元分别含有5-HT和CGRP。支配提睾肌血管、盲肠系膜及其血管的交感神经元,一部分含有NPY,一部分含有M-ENK;支配耳廓局部的运动和感觉神经元均含有CGR  相似文献   

18.
人们早已发现,下丘脑控制摄食行为.近年来的研究结果表明,存在于中枢神经系统,特别是下丘脑的一些单胺和神经肽类,参与摄食活动的调节,内源性阿片样物质(endogenous opiate like substance),亦称内啡素(endorphins)便是其中的一种.一、脑内注射吗啡或内啡素可增加摄食β-内啡肽被发现不久,有人发现将它注入大鼠下丘脑的腹内侧核引起摄食增加,并持续1.5小时以~[1].后来,Tepperman~[2]等和Reid~[3]等又证明,向该部位注射吗啡(2.7~10.6nMol)也有同样的效应,注射后3小时最明显.Morley~[4]等向大鼠侧脑室内注射强啡肽(1~10μg),间隔20分钟后摄食增加;人工合成的脑啡肽类似物——2-丙氨酸甲硫脑啡肽(dalamet)亦有这种作用.在上述实验中,预先或同时中枢或外周给予纳洛酮,则可减弱  相似文献   

19.
吗啡对于蟾蜍离体脊髓的兴奋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蟾蜍离体脊髓标本上,吗啡10~(-5)—10~(-3)M 能增大背根-腹根反射(DR-VRR),此增大作用不被纳洛酮拮抗,但10~(-4)M 的纳洛酮可轻度增大 DR-VRR。含菲核结构的阿片生物碱蒂巴因、可待因的兴奋作用强于吗啡,这三种药物在更高浓度时则抑制、甚至取消 DR-VRR。不含菲核结构的合成镇痛药美沙酮、哌替啶及脑啡肽类似物 FK33-824对 DR-VRR只起抑制作用。虽然吗啡能阻滞脊髓突触前抑制,并以可被纳洛酮逆转的方式取消刺激腹根诱发的背根电位(VR-DDRP),吗啡增大 DR-VRR 并非由于它的去抑制作用。本文结果提示,吗啡的兴奋作用与阿片受体无关,并为含菲核结构的阿片生物碱所特有。  相似文献   

20.
心脏内含有阿片样肽及阿片受体,阿片受体的活动参与心脏调节。在离体灌流的心脏加入外源性阿片样肽,和缺血—再灌流的心脏一样,均可导致 cAMP 含量增加,并伴有心律失常。根据以上结果可推测:缺血—再灌流导致心脏内阿片样肽的释放增加,引起心脏 cAMP水平增高,激活钙通道而引致心律失常。一、心脏内的阿片样肽Hughes 等用小自鼠输精管生物检定法,首先在兔及大白鼠的心房提取物中发现心内源性阿片样肽。Weihe 等和 Lang 用高效液相色谱披术(HPLC),放射免疫法和大鼠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