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近年来相关研究显示,肠道微生态在骨质疏松症的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中医脏腑理论密切关注脏腑之间的生理病理关系,以中医经典《内经》“心与小肠相表里”理论为基础,探讨心、小肠、肠道微生态与骨质疏松症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肠道微生态可能是心系疾病导致骨质疏松症的途径之一,这一发现可能为骨质疏松症的研究与防治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本文阐述了中医"心与小肠相表里"的理论内涵。中医"心与小肠相表里"与现代医学提出的"脑-肠轴"理论是相通的,具体可理解为中枢神经系统与肠道菌群的密切关系。脑与肠道菌群是相关的,二者在生理上相互配合、在病理上互相影响。同时探讨了微生态学与中医"心与小肠相表里"的相关性,阐述了脑对肠道菌群的调控和肠道菌群对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发生、发展的影响。依据中医"心与小肠相表里"理论和微生态学的临床应用,提出了用改善肠道菌群的微生态方法治疗和预防一些神经系统疾病的新理念。  相似文献   

3.
肠道微生态是指肠道正常菌群与其宿主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统一整体[1]。生命早期一般指自母体妊娠阶段开始算起至出生后2岁内(近1 000天),这段时间的生命生长发育对于整个生命周期至关重要。随着对肠道微生态研究的不断深入,发现生命早期健康肠道微生态的建立对婴儿各系统生长发育至关重要,因各种因素导致的肠道微生态改变或结构异常与生命早期婴儿发生免疫系统、消化系统、内分泌系统等相关疾病息息相关。本研究将综述生命早期肠道微生物来源、健康肠道微生态建立的相关因素及其生理作用,以及因不健全或紊乱的肠道微生态而引起的相关疾病。  相似文献   

4.
骨质疏松症是一种骨代谢障碍所致的全身性骨骼疾病,严重威胁着老龄人群的身心健康。肠道微生态(intestinal microecology, GM)是人体内最重要且最为复杂的微生态系统,对营养吸收、免疫调节、免疫防御、生长发育等有重要作用。GM失衡与炎症性肠病、糖尿病、心血管疾病、帕金森病、骨质疏松症等疾病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肠道菌群丰度及菌群结构的改变可能与骨量减少有关,且经益生菌、益生元及天然中草药改善GM失衡后,骨质疏松症得到改善。本文就GM与骨质疏松症之间的关系、可能机制及治疗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5.
NLRP6炎症小体作为炎症反应的核心识别环节,由PRRs、ASC、Caspase三部分组成,可激活下游IL-1β、IL-18等炎症分子。肠道微生态主要由肠道内结构复杂的微生物、种类繁多的代谢物和肠道黏膜屏障组成,参与机体多种重要生命功能,与多种疾病发生发展密切相关。NLRP6炎症小体广泛分布于肠道组织中,可识别肠道内多种危险信号,进而与众多下游信号通路关联,调控肠道内微生物组成和肠道黏膜屏障,从而调控疾病进展。此外,肠道微生物菌群或其代谢产物可直接激活NLRP6炎症小体,也可通过肠-肝循环刺激肝脏内NLRP6炎症小体,对维持肠道微生态平衡及宿主-微生物相互作用至关重要。基于NLRP6炎症小体与肠道微生态之间的相互调控机制,靶向NLRP6炎症小体调节肠道微生态失衡,成为与肠道微生态失衡相关疾病治疗的新思路。文章就NLRP6炎症小体的组成、分布与激活,NLRP6炎症小体与肠道微生物、代谢产物、肠道黏膜屏障相互调控机制进行综述,为临床治疗肠道微生态失衡相关疾病提供更多研究思路。  相似文献   

6.
聂源  朱萱 《中国微生态学杂志》2021,33(8):967-970, 984
肠道微生态是由数量巨大且结构复杂的肠道菌群与肠黏膜屏障组成,参与机体多种重要生理功能,与多种疾病密切相关。由于肠道与肝脏有着密切而特殊的关系,肠道微生态可通过肠―肝循环及其与宿主的相互作用来调节肝脏疾病的进展。肠道微生态失调与肝癌进展密切相关,肠道中关键功能菌可作为肝癌早期预防、诊断和治疗的新的预测标记物与新的治疗靶点。本文将对肠道微生态在肝癌发病机制中的作用以及基于肠道微生态理论的多种肝癌防治策略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7.
肠道微生态与人体健康关系密切,婴儿期是肠道菌群定植成熟的关键时期,直接影响人体免疫系统的发育成熟,2岁之前肠道微生态失调导致的免疫功能缺陷将影响孩子终身。抗生素在我国存在过度使用现象,在婴儿及儿童中尤为严重。过度使用抗生素不仅存在多种副作用,导致细菌耐药性,还从多个方面破坏肠道微生态平衡,进而影响孩子的生长发育,并与远期多种疾病发生相关。因此,2岁之前的小儿应谨慎使用抗生素。  相似文献   

8.
人体肠道微生态系统是人体微生态系统中最大最复杂的一部分,参与机体代谢、免疫等各方面的生理作用。由于内外源性的病理因素导致肠道微生态的破坏可能会引起人体疾病。随着肠道微生态与消化道疾病研究的不断深入,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关注肠道微生态与非消化道疾病的相关性。近年来大量研究表明,肠道微生态与肥胖、神经精神病、皮肤病、心脑血管疾病、消化道外肿瘤、感染性疾病和自身免疫病等非消化系统疾病具有相关性。微生态制剂和粪菌移植可以通过调节肠道微生态平衡参与这类疾病的预防和治疗。肠道微生态系统与消化系统疾病的相关性已被广泛研究和阐述,本文侧重对肠道微生态与非消化系统疾病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9.
胆汁酸在肝脏合成,对小肠中脂类物质吸收具有重要作用,并参与调节糖脂代谢、能量消耗和炎症等。近年来,肠道微生态渐成为研究热点,胆汁酸代谢与肠道微生态之间存在着密切关系,现对肠道微生态与胆汁酸代谢之间的双向调控机制及相关疾病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0.
微生态是微生物与机体在长期进化和相互作用过程中形成的特殊生态系统,对机体健康与疾病起着重要作用。肠道菌群作为人体微生态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营养代谢、免疫调节和基因调控参与人体内一系列重要的生理和病理过程。肠道菌群失调可导致胆汁酸代谢异常、内毒素释放、肠道稳态破坏、模式识别受体激活等,这些都可直接或间接促进肝癌的发展。本文从以上因素着手,通过文献检索对肠道菌群与肝癌发生发展关系的研究作一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11.
数以万亿计的微生物生活在人类肠道中,形成了一个复杂的微生态群落。肠道微生物可为宿主提供营养和能量,并与人类疾病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肠道微生物的改变可引起性激素水平变化,进而导致一系列相关的疾病发生。本文就肠道微生物与多囊卵巢综合征、乳腺癌、卵巢癌等性激素相关疾病之间的关系进行阐述,旨在为人类疾病诊疗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2.
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 HBV)可引起人体急性或慢性感染,甚至导致肝硬化或肝癌,其作用机制目前仍未完全阐明。近年来,肠-肝轴受到广泛关注,肠道微生态的相关研究迅速发展,越来越多的实验结果表明,肠道菌群(gut microbiota, GM)与HBV相关肝病的发生和发展具有一定关联。GM可能是了解HBV感染发病机制的一个新视角,并为HBV相关疾病的治疗提供新靶点,这将对未来的治疗策略产生积极影响。本文就HBV感染者肠道菌群与乙型肝炎相关肝病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3.
刘佳  彭颖  吴春福  李晓波 《生物磁学》2009,(14):2737-2740
人类从青年到老年这个过程,随着年龄的增长,退行性和感染性疾病的易感性也增加,其可能与人体肠道菌群失衡有着密切的关系。人体肠道内生理菌群对机体健康具有重要的作用,其变化与宿主的免疫功能、食物、疾病和年龄等有关。了解老年人肠道菌群特点,且在老年人肠道菌群失调相关疾病中合理介入微生态制剂,将大大有利于老年人身体健康。本文就老年人肠道菌群失衡相关疾病以及微生态制剂在这些疾病中的应用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肠道微生态学已经成为众学者的研究热点,肠道微生态平衡影响人体健康,尤其与结直肠癌(colorectal cancer,CRC)关系密切。许多CRC患者在早期并无明显症状,在进入中晚期时才被确诊,因错过早期治疗的机会而导致治疗效果欠佳,目前亟需更新更优的CRC早期诊断方法。基于肠道微生态与CRC的密切关系,肠道微生态已成为CRC新诊断方法的主要选择之一,主要研究方向是肠道中的细菌、病毒及其代谢产物的种类与数量的检测。本文就近年来关于肠道微生态对CRC诊断作用的相关热点问题进行概述,并展望肠道微生态在CRC诊断作用研究的主要方向及预期进展,旨在为通过肠道微生态诊断CRC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
儿童难治性癫痫是一种常见的儿科神经系统疾病。许多临床前及临床证据表明儿童难治性癫痫患者体内优势菌群与健康人相比存在显著差异;抗癫痫干预后难治性癫痫儿童体内肠道菌群分布发生改变;动物粪菌移植实验进一步证实肠道菌群的改变与癫痫发病及抗癫痫疗效存在因果关系。临床上益生菌的添加可能增强抗癫痫疗效,抗生素的使用往往也影响临床的抗癫痫疗效。肠道微生态可能通过内源性机制(如改变神经递质含量等)及外源性机制(如感染和损伤等)改变儿童难治性癫痫患者的代谢、遗传、免疫和感染等。本综述通过总结近年来国内外肠道微生态与儿童癫痫发病和抗癫痫效果的相关研究,阐述肠道微生态在儿童癫痫发病及治疗中的作用并对其可能的作用机制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6.
消化道微生态参与人体多种生理及病理过程,是消化领域的研究热点。消化道微生态可能与急慢性胰腺炎和胰腺癌等胰腺疾病关系密切,但学术界很少关注。慢性胰腺炎患者存在肠道菌群结构失衡,并易伴发小肠细菌过度生长。肠道菌群可能与自身免疫性胰腺炎等IgG4相关性疾病关系密切。急性胰腺炎患者存在肠道菌群结构变化,肠道屏障功能受损和细菌移位在急性胰腺炎疾病进展中起重要作用,但不同类型和疾病程度的急性胰腺炎患者肠道菌群结构和功能特征仍不清楚。牙周疾病和口腔微生态失衡会增加罹患胰腺癌的风险,但胰腺癌时肠道菌群的具体变化及作用仍不明确。本文就各类胰腺疾病背景下的消化道微生态研究现状及未来可能的研究方向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17.
肝硬化是我国的一种常见病,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肝硬化及其并发症(如门静脉高压、自发性腹膜炎、肝性脑病及肝癌等)都与肠道菌群失衡有着密切的联系。肝脏和肠道通过"肠-肝轴"紧密联系在一起,肝硬化时因小肠细菌过度生长、肠黏膜屏障功能受损、机体免疫功能下降等因素,导致细菌移位、肠道微生态失衡。而肠道微生态失衡又会使肝功能障碍进一步发展,引起肝性脑病等并发症。本文就目前国内外对肝硬化及其并发症与肠道细菌及真菌菌群失衡的研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8.
脾虚湿盛泄泻患者肠道微生态及舌部菌群变化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通过对脾虚湿盛泄泻患者的肠道微生态以及舌象变化观察,了解舌象和舌部菌群变化及其与肠道微生态失调的相关性,从微生态学方面揭示中医舌诊的机制。方法选取脾虚湿盛泄泻的患者30例及正常健康人30例(作为对照组)为研究对象。观察舌象变化,测定粪便中4种肠道常驻菌及舌部菌群的变化情况。结果脾虚湿盛泄泻的患者粪便中双歧杆菌比正常健康人明显减少(P<0.05),并且其舌部(腻苔)的菌群构成与正常健康人(薄白苔)差异有显著性。结论脾虚湿盛泄泻患者存在明显的肠道微生态失调及舌部菌群改变,并且两者具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19.
人体微生态学是研究微生物与其宿主相互关系的科学,其中肠道微生态对于人体有最直接的作用。肠道微生态是一个被遗忘的"人体新陈代谢器官",具有维持能量稳态等重要的生理作用。肝脏是人类的重要器官,肝脏中四分之三的血液来自于肠道回流血,其中含有肠道中的细菌产物、环境毒素和食物抗原等。因此肝脏与肠道有最直接的关系。人体肠道微生态中的大量微生物不仅参与调控肠道内的免疫应答,还参与调控肝脏等器官的免疫反应,因此肠道微生态与肝脏免疫密不可分。本文就肠道微生态与肝脏免疫的相关性研究作一综述,以期为人体微生态与肝脏免疫的相关研究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0.
人体寄生的微生物与人体为共生关系,数量庞大,并形成不同的微生态系统,影响人体免疫、代谢、内分泌等生理过程。菌群失衡导致微生态紊乱,从而导致相关疾病的发生发展。呼吸系统慢性疾病患者常有肠道菌群和肺部菌群的改变,肠道菌群通过肠-肺轴影响呼吸系统免疫及呼吸系统慢性疾病,肺部菌群的改变导致肺部疾病的同时亦会通过血流引起肠道菌群的变化。近年来随着高通量测序及生物信息学技术的发展,相关研究也越发被重视,本文着重对肠道菌群、肺部菌群通过肠-肺轴或直接在肺部免疫及呼吸系统慢性疾病中所起的作用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