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用蛇毒制剂治疗血栓病中几个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杨靖华 《蛇志》2002,14(3):28-31
脑、心血管病是我国的多发病 ,有较高的病死率和致残率。据中国高血压联盟公布资料 :我国高血压病人近 l亿人 ,脑血管病现患 450万人 ,每年新发生 1 50万人 ,其中 70 %是缺血性脑血管病。心肌梗死、心绞痛患者也有数百万人 ,还有大量的脑、心血管供血不足患者 ,四肢动、静脉血栓 ,眼底及内听动脉血管闭塞患者也需要抗凝和活血化瘀治疗。因此 ,血栓病的研究治疗 ,特别是脑、心血管病的治疗 ,一直是我国第八、九、十个五年卫生规划的重要课题 ,也是临床医生经常遇到的问题。1 急性血栓病治疗越早 ,效果越好  无论是脑梗死还是心肌梗死 ,治…  相似文献   

2.
心力衰竭是指心肌梗死、心瓣膜病、心肌病等最终导致的一系列病症和综合征,该病是世界上发病率增速最快的心血管疾病。据推算.日本国内心力衰竭患者250多万人.世界上有1700万人。目前.世界上每年有730万人因心脏病发作而死亡。心力衰竭的定义为:心脏功能低下导致的不能充分发挥泵血作用的状态。发病时.由于心脏不能向全身器官输送血液.表现出心动过速、呼吸困难等运动应对能力下降症状。  相似文献   

3.
张静 《生物学杂志》2005,22(4):64-64
近年来干细胞移植治疗心肌损伤、脑损伤和肝硬化等疾病已经成为研究热点,其成果令人鼓舞。胚胎干细胞(ESC)虽然具有无可非议的多向分化潜能,但如何使移植ESC在增殖能力、无致瘤性和分化潜能之间保持微妙的平衡,以及如何处理医学伦理、移植物排斥等问题都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与ESC相比,从临床的角度成体干细胞(adult stem cell,ASC)更为大家所关注,ASC存在于骨髓、肌肉等多种器官、组织中,在器官和组织的自我修复和再生活动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采用自身ASC进行移植,更可完全避免移植后的免疫排斥反应。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移植对脑梗死大鼠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并对其相关机制进行探讨。方法:90只大鼠随机分为3组:假手术组、对照组、BMSC移植组,每组30只。对照组和BMSC移植组建立大鼠大脑中动脉阻塞(MCAO)模型,假手术组只需要分离大鼠颈部组织,而不造MCAO模型。BMSC移植组在MCAO模型术后1天经尾静脉注射1 mL/3×10~6 BMSC,对照组注射同剂量的生理盐水,于MCAO术后1 d、3 d、7 d、14 d、21 d、28 d、35 d、42 d、49 d分别对各组大鼠进行神经功能评分(mNSS),术后2个月对BMSC移植组及对照组大鼠脑组织进行免疫组化染色,检测MAP2、TUJ1、Ⅷ因子、GFAP的表达情况。结果:在治疗后的第7天至第35天,BMSC移植组mNSS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2个月,BMSC移植组MAP2、TUJ1、Ⅷ因子表达量显著高于对照组,而GFAP表达量显著低于于BMSC对照组(P0.01)。结论:BMSC移植可以促进脑梗死神经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5.
心血管疾病已逐渐升级为威胁人类健康的"第一杀手"。心力衰竭是心血管病中最常见、危害最大的疾病之一,并成为众多其他类型心血管疾病殊途同归的终末期表现。截至2015年5月10日,全球各医药企业和研究机构至少已经针对近285个靶标的671种抗心力衰竭治疗用药进行研发,文章就其中抗心力衰竭药物的主要靶标、开发企业及市场前景等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6.
慢性心力衰竭(chronic heart failure,CHF)是由于各种心脏疾病使心脏或射血能力受损[1],而循环血量不能满足全身需求的病理生理综合征[2]。在美国,心力衰竭居心血管疾病患病率的第三位,亦是心血管性死亡的第三大病因[3]。在我国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及生活水平的提高及人口老龄化的加速,冠心病及高血压的发病率在逐年升高,心衰的患病率在逐年增加,严重影响了人类健康。总结既往及研究学术文献,能量缺乏及代谢障碍是心衰发生、发展和恶化的重要因素,是心衰的主要标志之一。补气中药及其相关复方制剂在慢性心衰治疗中具有一定的作用,参附益心颗粒可通过改善心肌能量代谢对心衰的治疗起到良好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选用Wistar大鼠分离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作体外培养及鉴定其表达抗原CD44、CDw90;采用10μmol/L 5-氮胞苷诱导第1代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于诱导后2、4周进行免疫细胞化学反应检测α-横纹肌肌动蛋白、肌钙蛋白T。证实体外培养的第1代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经5-氮胞苷诱导可分化为心肌样细胞,为指导体外诱导的心肌细胞应用于。临床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和技术手段。  相似文献   

8.
刘国权 《蛇志》2015,(2):196-199
<正>急性脑梗死是神经内科常见病,约占急性脑血管病的70%,好发于中老年人[1]。在我国每年发病率达120/10万~180/10万,病死率达60/10万~120/10万,已成为继恶性肿瘤后的第2位死亡和主要病残原因,严重威胁人类健康[1]。其临床治疗的主要手段包括卒中单元(SU)的全面及综合治疗、溶栓治疗、抗血小板聚集治疗和其他治疗(康复、  相似文献   

9.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对心衰大鼠心肌结构和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研究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移植对心力衰竭(简称心衰)大鼠心肌结构和功能的影响以及在病损心肌体内分化为心肌细胞的情况。将96只Wistar大鼠,用阿霉素成功诱导了54只心衰模型,随机分成3组,移植组为左室前壁注射MSC,对照组注射培养基,心衰组不给予任何干预措施。由彩色超声心动图(TTE)监测左室心功能参数。8周检测完成后取出心脏标本,做冰冻切片脏染色观察病损心肌结构的变化及免疫荧光检查植入MSC心肌肌球蛋白重链(MHC)及心肌特有的连接蛋白(Cx43)表达情况。结果表明植入的MSC存活并表达了MHC及Cx43,其周围宿主心肌细胞肿胀明显减轻。在移植MSC2周后,心功能开始改善,至8周时,心功改善能更明显。由此得出结论:MSC在病损心肌体内不仅能存活、分化为心肌细胞,使病损心肌组织病变减轻。而且可显著改善心衰大鼠的心功能。  相似文献   

10.
由于心肌梗死发作等原因可造成心肌受损、心力衰竭。干细胞可以向心肌细胞定向分化,这使得通过细胞移植治疗心力衰竭成为可能。简要综述了有望用于移植的干细胞,以及目前实验与临床研究进展和面临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目的:通过对比观察不同年龄鼠骨髓干细胞在体外的生长状态和移入受损心肌后对心肌梗死大鼠心功能的影响,说明年龄对骨髓干细胞的增殖能力和对移植效果的影响。方法:分别分离培养3日龄,1月龄,6月龄,12月龄Wister雄鼠骨髓干细胞,观察细胞生长状态,描记生长曲线。将60只大鼠用结扎冠状动脉前降支的方法制成心肌梗死模型后两周,随机分为三组:Ⅰ组:3日龄组(n=20只):给予3日龄的5-溴脱氧尿嘧啶(Brdu)标记的鼠骨髓干细胞;Ⅱ组:6月龄组(n=20只):给予6月龄的Brdu标记的鼠骨髓干细胞;Ⅲ组:对照组(n=20只):给予培养液。各组均于治疗前及治疗后4周进行心脏超声检查评价心功能改善情况。处死动物取出心脏,进行直接测量后取左心室作石蜡切片,行苏木素-伊红(HE)染色及免疫组化检测,鉴定植入的细胞和心肌、毛细血管再生情况。结果:不同年龄鼠骨髓干细胞培养结果示3日龄及1月龄组增殖能力均高于6月龄及12月龄组,但3日龄与1月龄组之间无统计学差异,12月龄组在原代培养后期即死亡。治疗前超声心动图显示Ⅰ、Ⅱ、Ⅲ组心功能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之后四周超声心动图检查结果示:Ⅰ、Ⅱ组LVEF、FS、IVST、LVPW和LVESD较治疗前均有明显提高,且显著高于Ⅲ组;Ⅰ组LVEF、FS、IVST、LVPWs和LVESD又明显高于Ⅱ组;Ⅰ、Ⅱ、Ⅲ组LVEDD与治疗前比较无统计学意义。心脏直测结果显示Ⅰ、Ⅱ组的Wh、Wh、Wb、L、I度均较第Ⅲ组有所增加,其中Ⅰ组又明显高于Ⅱ组。免疫组化结果显示:Ⅰ、Ⅱ组于梗死周边均发现Brdu(+)细胞存在,心肌特异性抗体阳性,且Ⅰ组阳性率明显高于Ⅱ组。毛细血管密度检测结果显示Ⅰ组毛细血管增生情况明显优于Ⅱ组。结论:不同年龄鼠骨髓干细胞的体外增殖能力不同,年龄越小,增殖能力越强。骨髓干细胞移植可以改善心肌梗死后大鼠的心脏功能,增加梗死区毛细血管密度,抑制心室重构,且年龄与移植效果成反比。  相似文献   

12.
摘要目的:观察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移植对异丙基肾上腺素(ISO)致心力衰竭大鼠心脏功能和炎性细胞因子(TNF-琢、 IL-1茁和IL-6)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全骨髓培养方法分离培养大鼠的MSCs;雄性Wistar 大鼠45 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 (n=15)、模型组(n=30)。正常对照组给予生理盐水皮下注射、模型组采用170 mg/kg的剂量皮下注射ISO,连续4 天给药;各组动 物末次皮下注射4 周后,行超声心动图检查,将模型组LVEF<70 %的大鼠(n=20)随机分为细胞移植组(n=10)和培养液组(n=10), 后大鼠开胸,细胞移植组将150 滋L(3× 106MSCs)用微注射器分4 点注射到左心室前壁,培养液组和正常对照组给与心肌内注射 等量细胞培养液。移植后4 周用超声心动图检测大鼠的心功能,并取心脏组织行免疫组化染色。结果:移植后4 周,与正常对照组 比较,细胞移植组和培养液组LVDs明显增加,EF 和FS明显下降(P<0.01);而和培养液组相比,细胞移植组LVDs 明显下降、EF 和FS 明显升高(P<0.05);免疫组化染色结果显示,与培养液组比较,细胞移植组TNF-琢、IL-1茁和IL-6 阳性表达细胞明显降低 (P<0.05,P<0.01,P<0.01)。结论:MSCs 移植可以改善心衰大鼠的心脏功能,同时下调心衰大鼠心脏炎性细胞因子TNF-琢、IL-1茁和 IL-6的表达。  相似文献   

13.
肝硬化是一种临床常见的肝病良性终末期表现。目前临床上尚缺乏有效的治疗措施。肝脏移植是最理想的治疗方法,但受供体肝脏来源限制,且费用昂贵。近年来开展的自体骨髓干细胞(BMSCs)移植治疗,为肝硬化的治疗带来了新的希望。BMSCs主要包括造型血干细胞和间充质干细胞,其具有可塑性,体外通过生长因子,体内利用特定微环境均可诱导BMSCs分化为肝前体细胞和成熟肝细胞,并明显改善肝功能。从动物实验到临床研究亦表明,BMSCs具有来源丰富、费用低廉、损伤小、自体移植不栓塞、无排斥反应等优点,为治疗肝病带来了新思路,有望成为生物人工肝的细胞来源。本文就BMSCs移植治疗肝硬化的研究现状,尤其是移植途径以及在肝脏内定居、迁移和分化机制的示踪观察方法和存在的问题作一综述,以期为从事肝病研究的同仁提供参考依据。通过对BMSCs移植从基础研究及临床应用的最新进展的描述,展示BMSCs在肝硬化治疗方面良好的治疗前景。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移植对异丙基肾上腺素(ISO)致心力衰竭大鼠心脏功能和炎性细胞因子(TNF—α、IL-1β和IL-6)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全骨髓培养方法分离培养大鼠的MSCs;雄性Wistar大鼠45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n=15)、模型组(n=30)。正常对照组给予生理盐水皮下注射、模型组采用170mg/kg的剂量皮下注射ISO,连续4天给药;各组动物末次皮下注射4周后,行超声心动图检查,将模型组LVEF〈70%的大鼠(n=20)随机分为细胞移植组(n=10)和培养液组(n=10),后大鼠开胸,细胞移植组将150μL(3×10^6MSCs)用微注射器分4点注射到左心室前壁,培养液组和正常对照组给与心肌内注射等量细胞培养液。移植后4周用超声心动图检测大鼠的心功能,并取心脏组织行免疫组化染色。结果:移植后4周,与正常对照组比较,细胞移植组和培养液组LVDs明显增加,EF和FS明显下降(P〈0.01);而和培养液组相比,细胞移植组LVDs明显下降、EF和FS明显升高(P〈0.05);免疫组化染色结果显示,与培养液组比较,细胞移植组TNF—α、IL-1β和IL-6阳性表达细胞明显降低(P〈0.05,P〈0.01,P〈0.01)。结论:MSCs移植可以改善心衰大鼠的心脏功能,同时下调心衰大鼠心脏炎性细胞因子TNF—α、IL-1β和IL-6的表达。  相似文献   

15.
目的 研究自体骨髓单个核细胞移植对股骨头坏死患者缺血状态的改善程度和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2004 年7 月至2010 年11 月期间187 例252 髋股骨头坏死患者,应用自体骨髓单个核细胞移植治疗,分别采集 187 例患者骨髓200 -360 ml,采用 Ficoll 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单个核细胞,单个核细胞总数为(2.4 ~ 7.8)× 108 个,流式细胞仪检测 CD34+ 细胞和 CD133+ 细胞在所分离出的干细胞悬液中的含量分别为2.47﹪± 0.58﹪和1.29﹪± 0.35﹪,然后将单个核细胞用生理盐水制备成细胞悬液 20 - 30 ml,使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技术(DSA)行超选择性股骨头供血动脉内干细胞移植术.按世界骨循环研究学会(ARCO)对骨坏死分期,设自身前后对照观察疗效.移植术后第 3、6、12、24、36 和48 个月,根据髋关节 Harris 评分评价疗效,移植术后6 个月通过复查患者股骨头供血动脉 DSA,观察其新生血管形成情况,以后每隔 6 个月采用影像学方法观察股骨头形态学变化.结果 (1)临床疗效:对接受自体骨髓单个核细胞移植治疗的187 例患者随访 3 ~ 48(24.2 ± 4.5)个月,其中髋关节疼痛缓解者 158 例(占患者总数的 84.5﹪),髋关节功能改善者 146 例(占患者总数的 78.1﹪),行走间距延长者 149 例(占患者总数的 79.7﹪);(2)影像学检查:干细胞移植术后 6 个月187 例患者中54 例行股骨头供血动脉 DSA 检查,48 例显示供血动脉较移植术前明显增多、增粗,血流速度增快,12 ~ 24个月后 72 例患者股骨头区骨质病变获得改善.结论 超选择性动脉内骨髓单个核细胞移植方法简便、安全有效,对因缺血导致坏死的股骨头无再次损伤,能够有效治疗缺血性股骨头坏死.  相似文献   

16.
心力衰竭是目前全球共同面对的公共卫生问题之一,是各种心血管疾病发展的最终阶段。传统的强心、利尿、扩张外周血管等治疗措施仅能缓解心力衰竭的症状,但无法逆转在心肌细胞中发生的分子变化。心力衰竭发生、发展的病理生理机制是复杂的、多方面的,包括神经-体液的调节、炎症反应、细胞的肥大及凋亡等机制,其中线粒体的功能障碍是心力衰竭进展中的关键因素之一。心力衰竭中心肌细胞虽然发生代谢障碍,但仍然保持活性,且存在逆转的可能性。因此,在心力衰竭的治疗上不能局限在缓解症状,而应针对心力衰竭中潜在的分子机制,逆转损伤的心肌。研究线粒体在衰竭心肌中发生的病理生理变化,对于逆转心肌的收缩功能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就线粒体的生物起源及其针对其起源在心力衰竭中的治疗措施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7.
由上海市医学会心血管病专科委员会主办,上海市十八家医院共同承办的2012年第六届东方心脏病学会议(OCC)于2012年5月24-27日在上海国际会议中心顺利召开。15个国家和地区的近5000位心血管和相关领域的专家、学者齐聚一堂,共同探讨心血管疾病预防和治疗的各方面问题,演绎并交流世界心血管领域的最新进展。  相似文献   

18.
目的建立四氯化碳诱导的兔肝纤维化动物模型,观察体外分离标记的自体骨髓单核细胞(ABM-MNCs)经肠系膜上静脉自体移植至肝纤维化区及周边区后的存活、定植状况。方法将40只普通级日本大耳家兔随机分为细胞移植组和对照组各20只,实验组腹腔注射40%CCl4橄榄油溶液建立肝纤维化模型,对照组腹腔注射等量生理盐水。细胞移植组于模型稳定后自体髂骨处抽取骨髓,采用氯化氨红细胞溶解法分离得到单核细胞,以5溴-2脱氧尿嘧啶核苷(BrdU)标记体外ABM-MNCs及鉴定;分离培养ABM-MNCs,将3×10^9个ABM-MNCs经肠系膜上静脉回输体内,对照组回输等量生理盐水,移植前、移植后3、7、14、21 d分别取肝组织固定,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检测。结果BrdU体外标记ABM-MNCs的免疫组织化学表现示:20μmol/L BrdU孵育ABM-MNCs 72 h的阳性标记率达95%;肝组织20μmol/L BrdU免疫组化染色切片显示:自体骨髓单核细胞移植后第3天,肝小叶中央静脉周围BrdU染色阳性,随着时间的推移,阳性染色逐渐增强,并逐步向肝组织内部延伸。阳性染色主要分布于肝组织汇管区周围组织,而对照组BrdU染色则阴性。结论ABM-MNCs经肠系膜上静脉移植后,可在纤维化区及周边区存活,定植。  相似文献   

19.
目的评价供体骨髓干细胞输注联合肝移植治疗终末期肝病的近期效果。方法2008年3月至2009年1月本中心30例肝移植受者分为两组,实验组8例,行同期供体骨髓干细胞联合肝脏移植;对照组22例,仅行肝脏移植,不行骨髓干细胞输注。观察两组受者术后免疫抑制剂(甲基强的松龙、他克莫司)用量、肝功能(谷氨酸转氨酶、天冬氨酸转氨酶等)变化、急性排斥反应和感染并发症发生情况,以及术后住院时间和费用。采用,检验、方差分析及确切概率法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实验组术后甲基强的松龙总用量和出院时每日他克莫司用量显著低于对照组[甲基强的松龙分别为(1314±105)mg,(1884±256)mg,t=6.060,P=0.000;他克莫司分别为(3.73±0.35)mg/d,(4.93±0.62)mg/d,,=5.147,P=0.000]。术后第1天实验组血清谷氨酸转氨酶、天冬氨酸转氨酶均显著低于对照组[谷氨酸转氨酶分别为(875.2±325.5)IU/L,(1350.4±482.7)IU/L,t=2.543,P=0.016,天冬氨酸转氨酶分别为(646.2±184.9)IU/L,(1021.8±325.4)IU/L,t=3.067,P=0.005]。术后第3天也低于对照组[谷氨酸转氨酶分别为(252.9±35.8)IU/L,(343.5±47.8)IU/L,f=4.866,P=0.000,天冬氨酸转氨酶分别为(227.8±38.0)IU/L,(310.8±61.7)IU/L,t=3.545,P=0.001]。结论同期供体骨髓干细胞联合肝脏移植可以降低术后免疫抑制剂用量,减轻术后早期肝脏损伤,不增加治疗风险,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20.
高血压在治疗方面,中西药在治疗高血压上有不同的见解。高血压是一种以动脉血压持续升高为主要表现的慢性疾病,常引起严重的心、脑、肾并发症。高血压是最常见的心血管病,是全球范围内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2014年的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现状调查结果显示,我国18岁及以上居民高血压占慢性病门诊就诊人数的41%,居首位。全国患病人数超过2亿。我国每年300万人死于心血管病,其中一半与高血压有关,亚太队列研究表明66%心脑血管病发生与高血压有关。同时,血压升高还是多种疾病的导火索,会使冠心病、心力衰竭及肾脏疾患等疾病的发病风险增高。由于部分高血压患者并无明显的临床症状,高血压又被称为人类健康的"无形杀手"。因此提高对高血压病的认识,对早期预防、及时治疗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