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蓑蛾科为害茶树的种类甚多,其中分布较普遍,为害较重的有如下四种: 1.茶蓑蛾Mahasena minuscula Butler 2.褐蓑蛾Mahasena colona Sonan 3.茶小蓑蛾Acanthopsyche sp. 4.大蓑蛾Claina pryeri Leech 茶蓑蛾是杂食性害虫,除为害茶外,桃、李、柑桔、枇杷、梅以及侧柏、紫荆等也会被害,在我国茶区中是一种较重要的局部为害的害虫,被害茶园茶树几乎没  相似文献   

2.
<正> 云尺蛾Buzura thibetaria Oberthur和木橑尺蠖Culcula panterinaria Bremer et Grey属尺蛾科,枝尺蛾亚科(Ennominae)。近年在我茶场为害严重。云尺蛾数量最多,而木橑尺蠖仅及五分之一左右。 一、形态特征 成虫 云民蛾翅底白色,前后翅具黑色粗条纹,外缘有淡黄褐色带状斑;雄蛾触角纤毛状,雌蛾丝状,腹部有黑色横纹,腹末有黄色毛丛。 木橑尺蠖翅底白色,上有灰斑,外线上有一串橙色和深褐色斑,前翅基部有一圆橙斑,斑点隐显变异很大。  相似文献   

3.
朱红毛斑蛾嗜食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野外调查和室内选择实验,研究了朱红毛斑蛾的食性。自然条件下,朱红毛斑蛾为害榕属植物中的小叶榕和垂叶榕,为害率分别为67.39%和47.61%。在T50时,朱红毛斑蛾对印度榕、对叶榕、无花果、黄葛树、高山榕、小叶榕和垂叶榕的平均取食量分别为0、0、0、0、0、8.62±1.6 cm2和3.79±1.8 cm2;平均取食选择指数分别为0、0、0、0、0、0.69和0.31,说明朱红毛斑蛾仅为害小叶榕和垂叶榕,且对小叶榕有明显偏好性。研究结果证明朱红毛斑蛾为寡食性害虫,提示在园林绿化过程中应尽可能避免选择易受害的单一树种大面积栽种。  相似文献   

4.
<正> 纵褶竹舟蛾Besaia goddrica(Schaus)又称竹篱舟蛾,分布在浙江、江苏、江西、湖南、湖北、安徽等省。主要为害毛竹,亦为害水竹等,是竹林暴食性大害虫。  相似文献   

5.
在韩国己记述的斑蛾科昆虫有17种,这些斑蛾的幼虫主要食叶或卷叶,多数为害果树和林木等。幼虫身体短粗,头缩于前胸内,体上常有毛瘤或毛簇,腹足趾钩为单序中带。本文详细地记述了韩国斑蛾科Illiberis tenuis(Butler),Chalcosia remota(Walker)和Pryeria sinica Moore老熟幼虫的形态特征,并提供了形态特征图。  相似文献   

6.
条纹小斑蛾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正> 条纹小斑蛾Artona zebraia Butler在南昌梅岭一带为害乌蔹莓Cayratia japonica Ga-gn.、葛藟Vitis flexuosa Thunb.,虫口密度大的,每株可达百头以上。笔者于1980、1981、1984年,对该种斑蛾的生物学特性进行了初步研究,现将结果报道于下。  相似文献   

7.
朱红毛斑蛾(Phauda flammans)是榕属(Ficus)植物重要的食叶害虫。调查发现,朱红毛斑蛾在厦门市辖区内已广泛分布,主要为害小叶榕(Ficus microcarpa)和垂榕(F. benjamina),对高山榕(F. altissima)和黄金榕(F. microcarpa ‘Golden Leaves’)也有少量为害。朱红毛斑蛾在厦门一年发生3代,1、2、3代低龄幼虫施药防治适期分别是5月上旬、7月中旬和10月中旬。  相似文献   

8.
尾小卷蛾亚族Sorolophae属于卷蛾科、新小卷蛾族Olethreutini。这一亚族包括3个属:圆斑小卷蛾属Eudemopsis,圆点小卷蛾属Eudemis和尾小卷蛾属Sorolopha。作者曾对其中圆斑小卷蛾属在中国的8种进行了研究。现在又对其他两属进行了研究,发现圆点小卷蛾属有3种,其中有一新种;尾小卷蛾属有5种,其中有二新种,它们是: 1.栋圆点小卷蛾Eudemis porphyrana Hübner:黑龙江伊春、四川卧龙、江西井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由于杉梢小卷蛾在福建、江西、浙江、江苏、湖南、湖北、安徽、广东、广西等省(区)的为害,严重地影响了杉木的成长。现经研究鉴定为一新种,属鳞翅目、卷蛾科(Tortricidae)、小卷蛾亚科(Olethreutinae)、新小卷蛾族(Olethreutini)、Polychrosis属,订名为 Polychrosis cunninghamiacola。  相似文献   

10.
【背景】豚草是一种世界性的重要害草,在江西南昌地区普遍发生。广聚萤叶甲和豚草卷蛾是很有利用前景的豚草天敌,而有关这2种天敌在江西南昌地区田间对豚草的联合控制效果尚不明确。【方法】2009年6月25日分别按广聚萤叶甲0.7头.株-1和豚草卷蛾0.4头.株-1的密度在江西南昌豚草入侵地同时释放2种天敌,并于8月4日~9月13日,每隔10d调查广聚萤叶甲各虫态的数量、豚草卷蛾虫瘿数、豚草的株高和死亡株数。【结果】释放前期广聚萤叶甲和豚草卷蛾种群数量增长较快,但释放70d后,豚草植株死亡率达90.14%,天敌种群数量急剧下降;释放80d后,豚草植株死亡率达到100%。此外,在整个调查期间,天敌释放区豚草株高增长缓慢,均极显著低于对照区。【结论与意义】广聚萤叶甲和豚草卷蛾在江西南昌地区田间对豚草的联合控制效果显著,宜在江西大规模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本研究旨在揭示印度查谟柑桔潜叶蛾Phyllocnistis citrella Stainton为害甜橙Citrus sinensis的季节性变化,以及降雨量、相对湿度和温度等重要的气候因子对其种群的影响。本文对不同季节印度查谟的一个甜橙园里的柑桔潜叶蛾丰度进行了调查, 从2005年3月到2008年2月每两周调查一次。柑桔潜叶蛾在一年内有3个为害高峰,分别是4月中旬、7月中旬和9月中旬,这与甜橙新营养梢的生长期相吻合。相关分析表明,上午和下午的相对湿度和平均相对湿度与柑桔潜叶蛾的数量呈负相关;然而,平均降雨量、最高气温、最低气温和平均气温与柑桔潜叶蛾的数量呈正相关。降雨量和温度与柑桔潜叶蛾为害程度呈显著正相关。总之,柑桔潜叶蛾的数量不能简单地通过观察某一特殊地区的相对湿度来预测,而降雨量和温度在影响虫害方面均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眼斑钩蛾Pseudalbara parvula(Leech)的幼虫为害核桃树的叶片,直接影响树势生长。由于眼斑钩蛾的各虫态体型较小,幼虫行动迟缓,且多在叶背为害,过去很少引起人们的注意,为此现将其形态、习性进行  相似文献   

13.
张含藻  胡国强 《昆虫知识》1990,27(4):228-230
大斑芫菁、眼斑芫菁为药用昆虫,是蝗虫的天敌,但为害豆类作物,每年发生1代。前者以幼虫越冬而后者以卵。二者各有所属栖息地,互不干扰。在室温和湿度相同情况下,卵的孵化时间眼斑比大斑芫菁长的多。在蝗虫密度较大时必有斑蟊分布,二者呈正相关。另外,斑蟊与豆类作物的种类及种植数量亦呈正相关。斑蟊繁衍较难,其种群数量有下降趋势,应加以保护。  相似文献   

14.
为害荔枝和龙眼的两种细蛾科昆虫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本文首次报道荔枝蒂蛀虫Conopomorpha sinensis和荔枝尖细蛾C.litchiclla在广东和福建省为害荔枝,并发现龙眼也是荔枝尖细蛾的寄主。订正了过去一直将这两个近缘种混淆起来误以为可可细蛾(国内称荔枝爻纹细蛾)Acrocercops cramerella的这一错误。事实上,国内迄今仍未发现可可细蛾的分布。本文详细地描述和比较了这两种细蛾各虫态的态,并简要地描述了它们的生物学特性。在食性方面首次发现荔枝蒂蛀虫既为害果又为害叶梢、花穗,而荔枝尖细蛾只为害叶梢。花穗而不取食果。  相似文献   

15.
对我国不同地区和不同植物上所采集的棉褐带卷蛾3个属群进行形态分类研究,发现茶叶、棉花上的2个属群幼虫上颚第5齿、蛹下唇基毛、雄虫前翅基斑、中带、雄性爪型突和雌性囊导管长度等与苹果、桃树上的属群均存在较大差异。结合性信息素、杂交等研究,认为我国的棉褐带卷蛾已发生了种下分化,应分为两个亚种,即为害苹果、桃树的种为苹褐带卷蛾AdoxophyesoranabeijingensisZhouetFu,而在棉花、茶树上为害的种是棉褐带卷蛾AdoxophyesoranaoranaFischervonRoslerstamm。  相似文献   

16.
为害荔枝和龙眼的两种细蛾科昆虫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姚振威  刘秀琼 《昆虫学报》1990,33(2):207-212
本文首次报道荔枝蒂蛀虫Conopomorpha sinensis和荔枝尖细蛾C. litchiclla在广东和福建省为害荔枝,并发现龙眼也是荔枝尖细蛾的寄主.订正了过去一直将这两个近缘种混淆起来误以为可可细蛾(国内称荔枝爻纹细蛾)Acrocercops cramerella的这一错误.事实上,国内迄今仍未发现可可细蛾的分布.本文详细地描述和比较了这两种细蛾各虫态的态,并简要地描述了它们的生物学特性.在食性方面首次发现荔枝蒂蛀虫既为害果又为害叶梢、花穗,而荔枝尖细蛾只为害叶梢.花穗而不取食果.  相似文献   

17.
<正> 桐黑异丽蛾Anomala antiqua(Gyllenhal)属鞘翅目、丽金龟科、异丽蛾属。是泡桐的大害虫,也为害女贞、悬铃木、桃、杜仲、樟、梓树、无花果等。浙江、江西、福建、河南等省均有分布,泡桐种植地区发生更为普遍。1982年以来,我们在兰溪对此虫进行了饲养观察,现整理如下。  相似文献   

18.
基于MaxEnt模型的朱红毛斑蛾在我国的潜在地理分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红毛斑蛾Phauda flammans Walker是榕树上的一种重要的寡食性食叶害虫,近年在我国南方部分省区逐步扩散,并在局部地区暴发成灾。本研究根据朱红毛斑蛾在全球的已知地理分布点,结合环境气候数据,运用MaxEnt模型对朱红毛斑蛾在当前和未来的潜在地理分布进行了预测。结果显示,朱红毛斑蛾潜在地理分布区主要在我国南部,占全国总面积的18.96%,其中高、中、低度适生区分别占全国总面积的3.89%、4.9%和10.17%。高度适生区主要分布于海南、广西、广东、香港、澳门、福建南部、台湾西北部、云南局部、江西局部和四川局部等地区。2050年RCP 8.5场景下,潜在地理分布区面积扩大至全国总面积的21.48%,适生程度也有所增加。因此,适生范围内的地区应开展监测预警工作,并有重点的实施预防控制措施,保护城市景观和生态安全。  相似文献   

19.
汪广  章士美 《昆虫学报》1956,(2):247-251
白杨天社蛾学名Melalopha anachoretaFab。属鳞翅目天社蛾科,为杨柳科树木的大害虫,特别对於白杨,更喜取食。国内分布地区,经查悉的有云南、四川、湖南、江西、浙江、江苏、河南、河北、辽宁、吉林、黑龙江等省,面积是相当广阔的。树木经其为害後,叶片捲缩,凋落,甚而形成光桿,影响树势生长很大。按该科植物,多数为  相似文献   

20.
柑橘潜叶蛾Phyllocnistis citrlla Stainton在柑橘产区为害晚夏梢和秋梢普遍,对苗木和幼树的为害更为严重,影响生长和结果。受害叶片又常是柑橘红蜘蛛、卷叶蛾等害虫的重要越冬场所。由于潜叶蛾为害叶片和枝条造成的伤口,溃疡病容易侵染。 柑橘潜叶蛾除为害柑橘和枳壳外,还未发现为害其他寄主植物。它的发生与营养条件有密切关系,由于柑橘夏梢零星陆续抽发,潜叶蛾在不间断的营养条件下,每年秋季常猖獗成灾。秋梢是柑橘翌年结果可靠母枝,保护秋梢不受潜叶蛾为害,是夺取柑橘次年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