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丹江口库区彭家河旧石器遗址发掘简报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裴树文  关莹  高星 《人类学学报》2008,27(2):95-110
丹江口库区彭家河旧石器遗址位于湖北省丹江口市土台乡彭家河村三组,埋藏于汉水右岸第三级基座阶地的红色黏土层中。2006年11月—2007年1月对该遗址进行抢救性发掘,揭露面积600m2,出土石制品184件,砾石80件。石制品类型包括石器、石核、石片和断块等。石制品总体以大型居多,但也存在少量小型石片和碎屑。古人类选择阶地底部河卵石为原料进行剥片和加工石器;石器以大型为主,手镐和砍砸器是主要类型;古人类多在砾石或石核一端采用锤击法打制石器。石器面貌具有中国南方旧石器主工业的鲜明特点。发掘显示彭家河遗址为原地埋藏,地貌和地层对比显示该遗址形成于中更新世。  相似文献   

2.
抚松新屯子西山旧石器遗址试掘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山遗址发现于2002年, 位于抚松县新屯子镇的西山上, 同年对其进行试掘, 试掘面积70m2。堆积物可划分3层; 石制品出自第2层的黄色亚黏土层内, 共30件, 类型包括石叶石核、石片、细石叶。石制品原料均为黑曜岩。通过遗存分析, 该遗迹是一个古人类临时活动场所。根据石制品出土层位以及遗址内不见任何磨制石器和陶片判断, 该遗址的年代可能属于旧石器时代晚期或稍晚。  相似文献   

3.
六合遗址位于百色盆地右江南岸第4级阶地上, 于2005年6月至11月进行了抢救性发掘, 揭露面积1000㎡。遗址地层分为5层, 其中第①、②和③层为次生堆积, 第④层为原生的网纹红土, 第⑤层为砾石层。本次发掘出土71件文化遗物, 包括磨制石器2件、打制石器69件; 此外还发现1件玻璃陨石。打制石器以大型和中型为主, 包括石核、石片、工具、断块等, 以断块居多; 工具类型有砍砸器和手镐。石制品原料采自遗址附近第4级阶地砾石层, 有石英岩、角砾岩、细砂岩、硅质岩、中砂岩和石英, 以石英岩为主。根据出土的玻璃陨石, 并结合地层、石制品特征比较, 六合遗址打制石器的年代可能为中更新世早期。  相似文献   

4.
水阳江流域是长江下游右岸的一条重要支流,以上世纪80-90年代发现“水阳江旧石器地点群”为学术界所关注。2004年,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主持对流域内宣城麻村旧石器遗址进行考古调查与发掘工作,其中调查采集石制品71件,发掘出土石制品78件。遗址埋藏于水阳江右岸第二级河流阶地的红色黏土层中;石制品原料取自河流阶地下部的河卵石且以石英岩占绝对优势。石制品制作以锤击法为主,砸击法少量;石制品类型包括打击类、剥片类、废片类和小型工具等。石核剥片程度较低,石片多为初级剥片产品,总体显示中国南方砾石工业的特点。虽然技术组合处于模式I范畴内,但部分长度超过10 cm的石片和手镐及石刀等大型切割工具的发现,表明早期人类具备生产模式II产品的能力。根据石制品埋藏于网纹红土及上部均质红土的特点以及同长江中下游相关地区的地貌和年代对比,推测麻村遗址时代为大致为中更新世晚期至晚更新世早期。  相似文献   

5.
百色田东百渡旧石器遗址发掘简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谢光茂  林强  黄鑫 《人类学学报》2010,29(4):355-371
百渡遗址位于右江南岸,广西田东县附近, 在2002年发掘了700m2, 出土约1500件石制品。石制品类型包括石器、砾石、石锤、石核、石片、断块和碎片; 原料均为砾石, 岩性以砂岩为主; 石核包括单台面、双台面和多台面三种; 打片和加工石器均以锤击法为主, 单面加工; 石器类型有砍砸器、手镐、刮削器。从石制品的特征和组合看, 该遗址既是古人类的石器制造场所, 又是生产、生活的地方。其石制品与百色盆地第4级阶地网纹红土中的石制品有一定的差别, 表现出比较进步的性质。通过地质、地貌和出土遗物的对比分析判断, 遗址的年代可能为中更新世后段。  相似文献   

6.
董哲  战世佳 《人类学学报》2022,41(2):334-341
2003-2004年,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对地处水阳江流域的宁国安友庄遗址开展野外调查及考古发掘,发掘面积250 m2,调查采集石制品3件,发掘出土石制品49件。石制品原料以中津河(水阳江一级支流)二级阶地底部砾石层中产出的石英岩砾石为主,少量为石英。石制品类型包括石核、石片和石器。石制品均为使用硬锤直接剥片。石制品主要出自中国南方地区常见的网纹红土和均质红土中,根据长江中下游地区第四纪红土风化壳的相关研究结果,初步推断安友庄遗址古人类生存与活动的年代延续中更新世中、晚期一段时间。虽然安友庄遗址发现石制品数量不多,但其中存在模式2技术产品,如剥取大石片的大石核、长度大于或等于10 cm的大石片,以及以手斧、大型石刀等为代表的大型切割石器,特别是比较典型的两面加工手斧在水阳江流域尚不多见。安友庄遗址的发现,为进一步讨论早期人类在长江下游地区的扩散与技术发展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  相似文献   

7.
福建省永安黄衣垄旧石器时代旷野遗址发现于红土台地网纹红土层下部和底部砾石透镜体中.上文化层出土石制品15件,下文化层出土石制品133件.石制品的类型有石核、断块、断片、石片、刮削器、砍砸器和手镐等;它们以砾石为原料,打片采用锤击法,不预制台面;石器加工简单,大而厚重,属南方主工业传统.据南方第四纪红土地层的对比,遗址的年代可能为旧石器早期的晚一阶段,地质时代为更新世中期.  相似文献   

8.
上湖遗址埋藏于锦江右岸第3级阶地顶部的红色黏土堆积中。2020年对上湖遗址B区进行了发掘,发现石制品3030件。石制品类型包括石核、石片、石器、断块、碎屑和未经加工的砾石;原料主要来自附近河滩的砾石,岩性以脉石英为主;石核剥片以锤击法为主,辅以砸击法,缺乏预制程序,盘状石核占有一定比例;石器类型多样,以刮削器为主,另有少量凹缺器、锯齿刃器、尖状器和钻等;石器毛坯以断块和石片为主,修理程度有限。从尺寸来看,上湖遗址石制品组合表现出明显的小型化特征。初步光释光测年结果显示,古人类在该遗址频繁活动的时间始于距今约2.6万年前,处于深海氧同位素2阶段(MIS 2阶段)的早期。上湖遗址的发掘,为认识中国南方地区小型石片石器工业的出现和发展等问题提供了重要材料。  相似文献   

9.
东坡遗址发现于泥河湾盆地中部的泥河湾层, 东距虎头梁村约800m。该遗址于2001年试掘了4㎡, 出土石制品32件和少量破碎的动物化石。石制品以小型为主; 类型包括石核、石片、工具、断块等, 以石片和断块居多。石制品原料采自遗址附近的砾石层, 主要有流纹岩、石英闪长岩、燧石、石英和板岩等, 以流纹岩和石英闪长岩居多。经ESR方法测定, 遗址的年代为321±15ka BP, 属于旧石器时代早期偏晚。该遗址是泥河湾盆地中部地区首次发现的旧石器早期文化遗址, 具有重要的科研价值。  相似文献   

10.
丹江口库区果茶场Ⅱ旧石器遗址位于汉水上游左岸第三级阶地, 海拔150-155m, 2009年4-5月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对该遗址进行了发掘,揭露面积500m2, 出土石制品132件。石制品类型有石锤、石核、石片、石器和断块, 其中石器包括刮削器、砍砸器、手镐、手斧。剥片和加工石器的原料主要为磨圆度较高的河卵石, 锤击法为主要的剥片技术, 石核和石片的尺寸以中小型居多; 石器中, 砍砸器、手镐主要以砾石为毛坯直接加工, 刮削器多采用小型石片毛坯进行加工, 而手斧则以大石片为毛坯进行两面加工。遗址上部地层为强烈氧化的红色黏土层, 含钙质结核和锰质薄膜; 下部发育网纹红土。地层沉积物性质和地貌分析表明遗址年代大致为中更新世。  相似文献   

11.
烟墩堡遗址研究   总被引:11,自引:6,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烟墩堡遗址位于三峡地区重庆市丰都县,地处长江干流的第四级阶地,出土1300余件石制品。遗址底部的似网纹红土层是石制品的原生层位;上部的粘土层和粉砂层是流水等从高处搬运、二次堆积形成的,除石制品外,还混入新石器时代的陶片。石制品应为一套文化组合,以磨圆度较高的河床砾石为原料,类型包括石锤、断块、碎屑、石核、石片和石器,以大型和中型者为主;石片占大多数;石器以刮削器和砍砸器为主,加工简单,属中国南方旧石器时代早期砾石石器工业。零台面石片的出现对“摔碰法”技术的起源提供了线索。  相似文献   

12.
经过地质调查发现,鄂尔多斯乌兰木伦遗址石制品的原料来源于遗址周边的白垩系基岩砾石层中。通过与遗址周边4个调查点样品的比较表明,这些调查点的砾石在岩性、尺寸大小及保存状况等方面区别不大,乌兰木伦的原料主要来自于距遗址约2km的白垩系基岩砾石层中,可获性较好。此外,能选择性地利用不同的原料,体现出古人类对原料开发具有一定的组织性。  相似文献   

13.
天华洞旧石器遗址是金沙江中游地区财丰河流域旧石器地点群的代表性遗址之一。本文研究的材料来源于该遗址2010、2013和2016三年度的野外调查和试掘。天华洞遗址试掘位置为洞前缓坡区域,地层堆积可划分为5层,其中2-5层为遗址文化层,属红色亚黏土沉积。遗址文化层沉积结构稳定,年代数据分布在距今9.5-5万年之间。遗址共发现石制品1122件,以玄武岩为主要原料。石制品组合的内涵丰富,剥片技术和工具类型多样,一些特殊类型的石制品标本如预制石核、长石片、似-勒瓦娄哇石片、盘状石核石片、似-基纳型刮削器等代表了天华洞遗址石工业独特的技术文化面貌,也表现出西方旧石器时代中期文化的一些技术特点和因素。  相似文献   

14.
广西百色盆地旧石器工业因含有众多的手斧且年代早到803 kaBP而闻名于世。盆地内发育有7级河流阶地,其中第IV级阶地发现有手斧和玻璃陨石。自从1973年第一个石器地点被发现,越来越多的遗址或地点被调查发现和发掘。以前研究认为,百色盆地旧石器只出自网纹红土层,年代均为803 kaBP。2013年以前,通常只在土状堆积的上部发掘,从来没有人对第IV级阶地的沉积物从地表到底部砾石层进行系统发掘,因此关于第IV级阶地的整体地层堆积情况及含石器层位很模糊。2013-2014年,广西文物保护与考古研究所会同田东县博物馆对百色盆地最重要的旧石器遗址之一——田东高岭坡遗址进行了系统的考古发掘。此次发掘从遗址的地表往下一直发掘到砾石层,揭露出厚度超过7m的完整地层序列,发现1处小型石器制造场和1处用火遗迹。在不同地层中发现石制品800多件,包括砍砸器、手镐、刮削器等。涵盖旧石器和新石器两个时代。根据地层对比和石制品的特征及测年结果,我们把旧石器时代文化遗存可分为3期:第一期的年代早于或等于803 kaBP,第二期为15 kaBP,第三期约为10 kaBP。  相似文献   

15.
东谷坨遗址是泥河湾盆地内重要的旧石器时代早期遗址,其文化层以河湖相堆积为主,大量的文化遗物在埋藏过程中会受到流水等自然作用的影响,明确遗址的形成过程、了解遗物在埋藏过程中被改造的程度是我们开展其他各项研究的基础。2016-2020年,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和河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对东谷坨遗址T1区域开展了新的发掘,通过此次发掘,我们将原6A文化层划分为2个亚层。其中6A2为粗砂砾石堆积,显示水动力较强的沉积环境,但该层出土的多数石制品表面新鲜,并未显示出受高能水流的改造或被长距离搬运的特征。鉴于此,我们以探讨搬运改造石制品所形成破损特点为目的设计并实施了模拟搬运试验,开展了遗址内沉积物、石制品特征等多指标分析探讨遗址的形成过程。结果表明,6A2层的多数石制品并非由高能水流搬运而来,而是粗砂砾石堆积在遗址形成后,古人类活动于其上所遗留,此层石制品显示了原地埋藏的特点。  相似文献   

16.
和龙大洞遗址位于吉林省和龙市崇善镇大洞村以北约500 m的图们江左岸第3级阶地,地理坐标43°5′20.4″N、128°57′20.9″E。该遗址发现于2007年,2010年发掘50 m2,出土石制品1253件、无人工痕迹砾石47件、动物骨骼3件。地层堆积包括7层,文化遗物出自第1、3、4、5层。石制品原料以黑曜岩为主,剥片以生产石叶和细石叶产品为主要技术特点,石器类型有雕刻器、端刮器、边刮器、两面尖状器等。其中,第4层石制品平面分布较为集中,应为原地埋藏,其中炭粒的14C测年数据为21350±120 BP(未校正),校正后年代处于MIS3阶段向MIS2阶段的过渡时期。  相似文献   

17.
安徽宁国毛竹山发现的旧石器早期遗存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房迎三  黄蕴平  梁任又  陈勇  彭道起 《人类学学报》2001,20(2):115-124,T001
1997年在安徽宁国毛竹山发掘的旧石器时代早期遗存 ,轮廓略呈半圆形 ,长 10m、宽 6m ,由 110 0多件砾石和石制品构成 ,中间部分是面积 4 7× 4m2 的空白区。遗存埋藏在网纹红土的底部 ,地质时代为中更新世中期 ,距今约 6 0万年。此类现象在中国旧石器时代早期尚属首次发现 ,可能属于储料场和石器制造场 ,也可能还有其他用途。  相似文献   

18.
园艺场旧石器地点发现于2016年6月,次年5月复查。文化层埋藏于蒙阴县蒙阴街道办、东汶河南岸低山冲沟西北面的阶地中,在夹杂角砾的浅黄色砂质黏土层中及地表发现石制品43件,包括石核、石片、石器、断块和残片。石料均采自附近河流阶地底部砾石层。剥片与石器修理均采用硬锤锤击法;石制品为小型和中型;石器包括刮削器和凹缺刮器2类,加工方向颇具特色,多为反向及转向;刮削器是主要类型。地貌与地层对比可知,石制品埋藏于上更新统地层中,推测遗址时代大致为晚更新世晚期。  相似文献   

19.
延边地区和龙石人沟发现的旧石器   总被引:9,自引:3,他引:6  
2004年5月初,在对延边和龙石人沟旧石器遗址的调查中,在山坡台地的黄色亚黏土和含黄色砂质土的角砾层内获得40件黑曜岩石制品,包括石核、石片、细石叶和使用石片、刮削器、雕刻器、琢背小刀等工具。遗址可能属于晚更新世的晚期,即旧石器时代晚期。  相似文献   

20.
黑土沟遗址是泥河湾盆地目前发现的时代较古老的一处早更新世旧石器时代考古遗址。根据磁性地层学资料判断,遗址位于Matsuyama反极性时的Olduvai正极性亚时阶段,其年龄为1.77-1.95Ma。2006年,在黑土沟遗址的考古地质勘探中,查明探坑文化层厚1.33m,由4个自然层组成;在大约7.6m~3的堆积中,出土遗物20585件,包括石制品20489件,哺乳动物骨牙碎片96件。石制品中,石核、石片、断块和器物分别占0.36%、97.90%、1.00%和0.74%,在石片中竟有87.74%的数量是碎屑。器物中出现旧石器晚期常见的圆盘状刮削器。石制品保存新鲜,发现拼合标本3组。石制品绝大部分属于微型和小型标本。砸击制品在地层中的密度较大,而且含有似棱柱状石核和似石叶薄长石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