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石纹螳螂属 Humbertiella由Saussure氏建立于1869年,模式种是H.ceylonicaSauss.,属于方额螳螂亚科 Eremiaphilinae石纹螳螂族 Humbertiellae。方额螳螂亚科在我国曾记载1属1种,即方额螳螂 Theopompula ocularsi(Sauss.)(Tinkham.1937)。石纹螳螂属全世界已记载的有7种,多分布于斯里兰卡,印度、缅甸、尼泊尔、老挝等地。我国尚首次记录,今所搜集的种经鉴定为一新种。模式标本保存在南京林学院昆虫标本室。  相似文献   

2.
王江 《生命世界》2007,(5):81-87
螳螂在有的地区也叫刀螂,属于动物界肢节动物门昆虫纲螳螂目。螳螂的家族很庞大,目前,全世界共有约2000种,分布于热带、亚热带和温带大部分地区。在我国,螳螂的种类也很多,蜚声江湖的有丽眼斑螳、广腹螳、中华大刀螳等等。  相似文献   

3.
本文记述了隶属于螳螂目、花螳螂亚科的大齿螳属 Odontomantis Saussure 1871三新种。1.短翅大齿螳 O.brachyptera sp.nov;2.长翅大齿螳 O.longipennis sp.nov.;3.西藏大齿螳O.rizangensis sp.nov.文中描述了各新种的形态特征并与近似种作了比较。  相似文献   

4.
中国广腹螳螂属一新种记述(螳螂目:螳螂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报导螳螂亚科1新种,属于广腹螳螂属Hierodula的菱背螳螂亚属Rhombodera。该亚属由Burmeister于1838年建立,至今全世界已知32种,多分布于印度尼西亚、印度、新加坡、菲律宾、斯里兰卡、新几内亚、以及所罗门群岛等地。据Giglio-Tos(1927)报导,我国有2种,其中H.(R.)javana Giglio—Tos分布于印度尼西亚和中国,H.(R.)valida(Burm.)分布于马来半岛、婆罗洲、中国、印度尼西亚,但Tinkham(1937)在“中国螳螂科的研究”一文中未列入前一种。今从云南采得该亚属的标本1头,经鉴定系一新种。模式标本保存于南京林业大学昆虫标本室。  相似文献   

5.
妙趣螳螂     
康宁  康鸣 《生命世界》2008,(10):108-109
螳螂,亦称刀螂,属无脊椎动物,是昆虫纲螳螂目的通称。其头部三角形,有一对复眼、细长触角和自由转动的颈项;前足腿呈现大刀状,呵以灵活捕捉猎物。目前地球上已知1000多种螳螂,遍布世界各地,国内业已发现120~150种。螳螂有很高的经济效益,可捕食多种害虫,其中,中华大刀螳、广斧螳等是中国农业和观赏植物害虫的莆要天敌;螳螂的卵鞘称为螵鞘,有较高药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中国花螳属一新种记述(螳螂目:花螳科:花螳亚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花螳属一新种记述(螳螂目:花螳科:花螳亚科)王天齐,刘宪伟,殷海生(中国科学院上海昆虫研究所,上海市200025)关键词中国,螳螂目,花螳科,花螳属,新种花螳属Hymenopus由Serville建立于1831年,隶属于花螳科Hymenopodi...  相似文献   

7.
本文记述花螳螂亚科巨腿花螳属二新种:半黑巨腿花螳 Hestiasula seminigra Zhang sp.nov.基黑巨腿花螳H.basinigra Zhang sp.nov.模式标本保存于南京林业大学昆虫标本室。  相似文献   

8.
螳螂掇趣     
螳螂是节肢动物门、昆虫纲、螳螂目一类动物的总称,共有一千八百多种。身体中型或大型,前胸甚长,前足为捕攫足;口器咀嚼式;头三角形,颈可自由转动;前翅革质,后翅膜质;渐变态。在数百万年的进化过程中,螳  相似文献   

9.
角胸螳螂属 Ceratomantis W.-Mas.属阔斧螳螂亚科 Oxypilinae阔斧螳螂族Oxypili。该亚科我国尚首次记录。角胸螳螂属全世界仅有一种Ceratomantis saussu-rii W.-Mas。分布于泰国,婆罗洲。今在云南采到的经鉴定为一新种。本文除详细记述新种云南角胸螳螂外,并把它和近缘种C.saussurii W.-Was.做一对比,以便区别。  相似文献   

10.
屏顶螳螂属一新种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屏顶螳螂属Kishinouyeum系长颈螳螂亚科Vatinae中分布于我国的特有属,该属由Ouchi氏建立于1938年,模式种天目屏顶螳螂Kishinouyeum sinensis Ouchi系1936年采自浙江天目山。 1981年6月28日,笔者在海南尖峰岭热带林自然保护区采得屏顶螳螂雌虫一头,经鉴定系一新种。记述于下:  相似文献   

11.
本文报道采自我国云南省的螳螂3新种,即张氏斧螳 Hierodula zhangi,sp.nov.、 短背斧螳H.brachynota ,sp.nov.和云南始螳E.yunnanensis,sp.nov.。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于调查我国螳螂种类中,发现三种新记录,隶属三亚科。现报导如下: 广额螳螂亚科Photininac芸芝虹螳螂Iris polystictica(Fischer De Waldheim)1913 绿色,前胸背板细长,扩大部长椭圆形,沟后区边缘无细齿,具细齿;前翅绿色,长于腹端,前半部不透明,后半部透明,前翅不透明,其长不及腹端,腹后方6节背板外露;后翅基节微呈橙色,中域有少许黑斑,臂域中央有一紫黑色大斑,外侧具同心圆黑色横纹,无透明斑。前足基节具8—9个齿,近前缘有一列小颗粒,前足腿节所有的刺仅顶端黑褐色;拟阳茎圆锥形具大的侧齿。  相似文献   

13.
本文报道采自我国云南省的螳螂3新种,即张氏斧螳Hierodula zhangi,sp.nov.、短背斧螳H.brachynota,sp.nov.和云南省螳E.yunnanensis,sp.nov.。  相似文献   

14.
眼斑螳属Creobroter Serville,1839隶属于花螳螂亚科Hymenopodinae。迄今已知19种,主要分布于印度、锡金、泰国、菲律宾、斯里兰卡,印度尼西亚和爪哇,我国已记载2种,分布于四川和广东(梅县)。我们在整理本属标本时,发现二新种及一新记录。新种、新记录记述如后,并列出种检索表。 模式标本均保存在中国科学院上海昆虫研究所。  相似文献   

15.
螳螂别名考     
螳螂的别名有“不过、不、莫、螳、突郎、螂、食庞、髦、钉、蛑蛑、织绢娘、刀螂、螳斧、斧虫、拒斧、杀虫、斫父、斫郎、当郎、勇虫、天马、蚀、敷常”等,现根据其出处及得名的原因略加考释如下。约成书于秦汉时的我国第一部词典《尔雅》称螳螂为“不过”、“莫貌”。《尔雅·释由》云:“不过,摆螂/邢急疏:“不过,一名健螂。”忻L记·月令》疏写作“不附’。《尔雅·释虫》云:“莫貌,档螂,蚌。”清郝前行《尔雅义疏\)云:“貌,本又作貉,……莫籍合声亦为髦。蚌蚌又与髦声相转。”螳螂省称为“螳”。古代有“螳臂当车”之说(…  相似文献   

16.
屏顶螳螂属Kishinouyeum隶属于长颈螳螂亚科Vatinae,仅分布于我国,已知2种:天目屏顶螳螂K.sinensis Ouchi,尖峰屏顶螳螂K.jianfenglingensis Hua。 1981年长乐林场采得天目屏顶螳螂的雄性,1985年9月福建武夷山自然保护区采得雄性2种,经鉴定系新种。至此本属记录增至4种,现与天目屏顶螳螂的雄性一并记述于下。模式标本等均存放在南京林业大学昆虫标本室。  相似文献   

17.
王天齐 《昆虫学报》1995,38(2):191-195
中国大刀螳属研究(螳螂目:螳科)王天齐(中国科学院上海昆虫研究所上海200025)大刀瞠属Ten。Jera是较常见的一类螳螂,种类虽少,但种群数量较大,分布较广,是生物防治很有潜力的类群之一,目前在种的鉴定方面存在许多困难和混淆之处。长期以来,由于种...  相似文献   

18.
屏顶螳属Kishinouyeum由Ouchi氏建立于1938年,隶属于长颈螳科Vatidae,长颈螳亚科Vatinac.本记述采自云南西双版纳的屏顶螳属一个新种,短屏顶螳Klshinouyeum breve,sp.nov新种模式标本保存于中国科学院上海昆虫研究所.  相似文献   

19.
<正>"螳"如其名,巨腿螳的前腿长得很巨大,几乎接近圆形,看起来蛮像两肥扁扁的蒲扇。它可不是"头脑简单,四肢发达"的家伙,它可以通过不断展示前足内侧的色斑和对方交流,从而避免发生同类相残的悲剧。因为这个动作和咱们中国的太极拳套路十分相似,所以巨腿螳又被俗称为"太极螳"。而在国外,人们则更多地称它为"拳击螳"。  相似文献   

20.
原螳螂属Anaxarcha Stal(1877)隶属于螳螂科Mantidae姬螳螂亚科Acromantinae.模式种是A.graminea Stal。全世界已知4种:A.sinensis Beier(1932)分布于我国广东;A.limbata Giglio-Tos(1915)分布于婆罗洲;A.graminea Stal(1877)和A.acuta Beier(1963)分布于印度。作者收集2种:中华原螳螂A.sinensis Beier及—个新种,至此本属增至5种,现记述于下。模式标本保存于南京林业大学昆虫标本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