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正古人早就擅长从动植物交配、繁殖、迁徙行为等来查看、勘定时节。《吕氏春秋》说:"小暑至,螳螂生。"说小暑是螳螂繁殖的季节,反之,从螳螂繁殖时间也可以知道当前季节。《逸周书·时训》又说:"芒种之日,螳螂生。不生,是谓阴息。"螳螂又写作螳蜋,它别名天马、龁疣、石蜋、斫父等。一些方言叫作??,古代山东兖州地区唤作拒斧。螳螂因  相似文献   

2.
蝰蟷是我国文字记载最早的蜘蛛之一。《尔雅》(公元前5世纪到公元前2世纪成书)中的《释虫》,就有关于蝰蟷的记载。作为药用动物,古代文献中也多次涉及蝰蟷。如“蝰蟷者音窒当,尔雅作跌蜴,音迭当,今转为颠当虫”,“蝰蟷是处有之,形似蜘蛛,穴土为窝,穴上有盖覆穴口”(唐陈藏器所撰《本草拾遗》);“跌蜴既尔雅土蜘蛛也,土中有网”(明李时珍所撰《本草纲目》)。  相似文献   

3.
我国在西汉以前所倡导的动物分类法共有五种。我们可以将此五种大别之为两部分。一部分是“尔雅”的虫、鱼、鸟、兽分类法。“尔雅”有释虫、释鱼、释鸟、释兽、释畜五篇,每篇都有详细的真实的内容,事实上是用虫、鱼、鸟、兽四大类包括一切动物。另一部分是“礼记”月令有虫鳞、虫羽、虫倮、虫毛、虫介五大类,包括一切动物,都名之为虫,我们简称之为五虫分类法。“周礼”地官土会有毛、鳞、羽、介、裸五物而另有五种其民。“考工记”梓人将动物分为大兽与小虫,又将大兽分为脂、膏、裸、羽、鳞五者。此外“吕氏春秋”观表篇有毛、羽、裸、鳞四种名称,虽然前人没有  相似文献   

4.
中国水生昆虫研究史梗概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杨莲芳  田立新 《昆虫知识》1994,31(5):308-311
早在3000多年前,中国殷墟甲骨文中就记载有错蜒。见于公元前六世纪的《诗经》有对蚌蟒主动形象的描述:“蚌蟒之羽,衣裳楚楚。蜉蝣之翼,来采衣服。好蟒掘阅,麻衣如雪。”西晋人郭璞(公元276~324)所注《尔雅音图》中的“负劳”一图更是以生动的画面表达了古代人对精蜒及其生态环境的认识。至明代,李时澎(公元1368~1644)在《本草纲目》中记录人们利用好岭、水色、鼓虫等水生昆虫入药治病时,我国劳动人民对水生昆虫的认识已有几千年的历史。然而,对水生昆虫较有系统的科学研究始于个世纪20年代。本文就近周年来,我国水生昆虫的研…  相似文献   

5.
我国古代学者早已认识到,菌类不同于一般植物,而是一个独立的生物类群。《礼记·内则》庚蔚注云:“无华而生者曰芝栭”;宋、苏颂《图经本草》中说:“(茯苓)附根而生,无苗叶花实”;宋、罗愿《尔雅翼》也说:“芝,瑞草,一岁三华,无根而生”。都说明菌  相似文献   

6.
葵,揆字转。《尔雅翼》释曰:“葵者,揆也。葵叶倾日,不使照其根,乃智以揆之也”。葵类植物并非一个分类学范畴,但因具有相同的特性而以葵名之。《植物名实图考》云:“古代于菜之滑者多曰葵。如落葵,《本草纲目》云:“落葵冷滑如葵,故得葵名”。又如龙葵,曰:“言其性滑如葵也”。葵类植物很多,大多可供蔬食。  相似文献   

7.
苹、萍及蘋在我国最早解释词义的专著《尔雅》中即已收载,且字义分明。《本草纲目》、《植物名实图考长编》也广征博引,作了详细论述。但由于三字发音相近兼之通假和简化的原因,以致在一些书刊中苹、萍不分,蘋(Pín)、苹互用,十分混乱。兹辨析如下: 苹 Píng,《诗经·小雅·鹿鸣》有“呦呦鹿鸣,食野之苹”句。《尔雅》释草第十三注:“苹,蔌萧。”三国时陆玑诗疏称:“苹,叶青白色,茎似箸而轻脆,始生香可生食,又可蒸食。”据《辞源(修订1版),蔌萧即藾蒿,为  相似文献   

8.
《蛇志》1996,(3)
蛇的“成语”解释姜成玉①〔龙蛇飞动〕形容书法笔势的劲健生动。宋·苏轼《西江月·平山堂》词:“十年不见老仙翁,壁上龙蛇飞动。”②〔龙蛇混杂〕比喻坏人同好人混在一起。宋·释·道原《景德传灯录·文殊》:“凡圣同居,龙蛇混杂。”③〔打草惊蛇〕原来比喻惩治某甲...  相似文献   

9.
邹树文 《昆虫学报》1976,(3):325-334
我国古代动物分类法有好几种,而都不外乎唯物与唯心两个观点、两种方法的斗争。《尔雅》动物五篇所体现的虫鱼鸟兽分类法,是古代劳动人民接触大自然总结经验而成,是一种朴素唯物的动物分类法。《礼记·月令》所包含的鳞羽倮毛介五虫分类法,是五行家言,欲夺《尔雅》分类的地位,逐渐转变而成为与其他事物一同纳入五行的唯心的动物分类  相似文献   

10.
举世闻名的大熊猫是我国独有的奇珍异宝。我国早在公元前1200年就有记载。《尔雅、释兽》中记述“似熊,小头瘪足,黑白驳,喜吃箭竹”。《说文》、《本草纲目》也有详细记述。1869年被西方学者发现记述,才作为一个生物种编入动物分类学,轰动了全世界。  相似文献   

11.
远在殷商时代(公元前11—15世纪),甲骨文中已见有鸟名。东周春秋的《诗经》(距今约3千年)提到各种禽鸟,前后约70次。汉朝许慎《说文解字》列有鸟名,约40之多。《尔雅》(公元前二世纪,作者不详),内列鸟类计78项,每项一般为一种鸟,但也有一项泛指好几种鸟;另方面,还有几项均属单一种鸟,甚至纯属杜撰。《尔雅》之后,还有《广雅》(魏朝张揖)、宋朝《埤雅》(陆佃)、尔雅翼(罗愿)《疏尔雅》(邢  相似文献   

12.
《本草纲目》把鸟类分为水禽类(27种)、原禽类(23种)、林禽类(20种)和山禽类(15种),共计85种。其中对鸟类繁殖的记载可列举如下:繁殖时间“燕,春社来,秋社去”。(注:社,祭神日;即立春和立秋后第五日)。燕,指家燕(H.rustica)和金腰燕(H.daurica)。“鹜,清明后生卵”。鹜,指家鸭(见《尔雅说诗》和《尔雅义疏》)。营巢场所“鹳,多巢于高木”。鹳,泛指鹳类,我国以黑鹳(Ciconianigra)为常见。“鸜鹆,巢于鹊巢,及人家屋脊中”。鸜鹆,即八哥(Acridotherescristatellus)。“翡翠,穴居生子,亦巢于木”。翡翠,古释不一,包括现代翠鸟和翡翠属。“巢于…  相似文献   

13.
我国古籍中记载着一种名叫“玃”的动物。“玃”是什么动物?众说纷纭,并无定论。据笔者所知,大致有五种说法。(一)“老猕猴”说。陆玑《诗疏》云:“猕猴,楚人谓之沐猴,老者为玃。”(二)“大猕猴”说。《说文解字》云:“玃,大母猴也。”《辞海》(修订本)亦云:“玃,大母猴。”古人所说的“母猴”并不是指的“雌猴”,而是指一  相似文献   

14.
董杨 《生命世界》2008,(6):42-45
我国自古以来便是珍珠养殖大国,早在大约1000年前就有养殖珍珠的记录。宋代的庞元英曾在《文昌杂录》(1082年)中记载:“礼部侍郎谢景温云:有一养珠法,以今所作假珠,择光莹圆润者,取稍大蚌蛤,以清水浸之,伺其开口,急以珠投之,频换清水,夜置月中,蚌蛤采玩月华,此经两秋即成珠矣”。可见当时的中国人已经对珍珠养殖技术有了最初步的认识,并且一直领先于世界。  相似文献   

15.
昆虫的保健和药用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昆虫种类繁多,约占整个动物界的四分之三,其中有的种类及其产品不仅是营养丰富的食品源,而且还能健身及防治多种疾病。1食疗保健作用人类食用昆虫并非奇事,早在古代昆虫就已成为餐桌上的美食。我国将昆虫及其产品作医药、保健、治疗之用,历史悠久。早在公元二世纪前后问世的《神农本草经》上就已记载了20多种虫类药材,如石蜜、蜂子、桑嫖峭、蚌蝉、锐螂、地胆等,并指出蜂蜜有“益气补中,止痛解毒,除众病和百病,久服强志轻身,不饥不老”,又记述蝉衣性味“咸、甘、寒”,“治疗头痛眩晕,皮肤风热,痘疹作痒,大人失音,小儿禁风…  相似文献   

16.
我们从1972年开始人工繁殖褶纹冠蚌,通过两年的工作认识到褶纹冠蚌的人工繁殖较三角帆蚌要容易得多。但在采集钩介蚴虫的过程中,往往遇到的困难,就是成熟的褶纹冠蚌母体在拿进室内放入盛水的容器中,排蚴的速度极其缓慢,有的母蚌由于长期不排蚴而引起外鳃瓣中钩介蚴虫的萎缩、退化现象,因此采取杀蚌取蚴的方法。我场在1972年初也曾采用此法,后来我们遵照毛主席关于“要认真总结经验”的教导反复实践;不断总结,发现同日成熟的母蚌,当所处的环境条  相似文献   

17.
我国山河似锦,气候宜人,“从很早的古代起,我们中华民族的祖先就劳动、生息、繁殖在这块广大的土地之上”。在基本建设、野外考察、旅行中,有时能见到石斧或其他远古人类的遗物和遗迹,这就是他们劳动、战斗、生活的实证。石斧或其他磨光石器是几千年前人们制造和使用的劳动工具,基本上属于新石器时代。然而,在我国南方人们曾相当普遍地把石斧叫做“雷公斧”。在外国,也有类似的称呼,如把石斧和石制的武器名为“Ceraunies”,这个词在希腊文里的意思是“雷”,可见类似的传说在世界上流传的很广。一般说来,“雷公斧”是指石斧,有时也泛指别的磨光的石器,据古书记载,有石、石凿和石刀等。关于“雷公斧”的传说已相当久远,如《旧唐书·高宗本纪》里就记载着楚州某刺  相似文献   

18.
关于亚种下名称的可用性问题:实例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整理一种斧须隐翅虫Oxyporus proximus Cameron异名录时,作者发现,以前在“var.”(v.,varietas,variety)或“form”(f.,forma)标示下发表的一些物种名称,难于确定其可用性(availability)。根据新版《国际动物命名法规》(简称《法规》),1960年以后不再承认这类名称。对于1961年以前发表的这类名称,如果原始作者没有清楚说明是亚种以下的,则该名称就是可用的,否则就是不可用的。在动物分类学历史的早期,以“var.”、“form”诸如此类标示发表新学名是一种常见的做法,随后的分类学家们也多将这类名称收在相关著作的异名录中,这也意味着,直到《法规》有相关规定之前,专家们承认这类名称的分类命名地位。通过讨论《法规》有关条款,分析隐翅虫科和阎甲科若干亚科数据,作者发现,《法规》第45.6.4条规定在实际使用中有困难,加上历史原因,在判断亚种下名称的可用性时容易产生混乱。  相似文献   

19.
邓沫南 《生命世界》2013,(11):86-91
龙,在中国文化里历来是吉祥的象征。龙作为十二生肖中唯一一个具有神异色彩的动物,自古以来占有着极为重要的文化地位。汉代许慎的《说文解字》里这样描绘龙:“龙,鳞虫之长。能幽能明,能细能巨,能短能长,春分而登天,秋分而潜渊。”而在《管子·水地篇》中有关于龙的习性和本领的进一步描绘:  相似文献   

20.
鳜亚科鱼类地理分布的研究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4  
(一)鳜类鱼在中国古文献中的记载 鳜音gui(集韵),亦音jue(广韵,集韵),今通读gui.亦名罽(ji)、石桂鱼、水豚、(鱼季)花鱼、鳌花鱼。鳜字最早见于公元2200年前的《山海经》,称“洛水多鰧鱼,状如鳜”及《尔雅·释鱼》“(鱼矞)(yu)(鱼夸)(bu)鳜(鱼帚)(zhou)”;但尔雅中的鳜郭璞注音厥(iue),指(鱼旁)鮍鱼类而言。以后记载甚多,如梁顾野王(公元519—581)《玉篇》称鳜“鱼,大口,细鳞,斑彩”。唐、宋各家本草内常有记述。明张自烈《正字通》称“鱼,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