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陈华 《生物学通报》2003,38(2):53-54
爱因斯坦说 :“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 ,因为解决一个问题也许仅是一个数学或实验上的技能而已。而提出新的问题 ,新的可能性 ,从新的角度去看旧的问题 ,却需要有创造性的想象力 ,而且标志着科学的真正进步。”在传统教育中 ,学生习惯于不断地去解决教师所提出的问题 ,因而也就大大束缚了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目前 ,许多学校开展研究性学习课程 ,都是教师开发课题 ,让学生去研究 ,这其实仍然走的是传统教育的老路。让学生自己通过收集资料 ,研究前人对某一问题的研究方法、方向、结果等 ,从中发现新的问题 ,再将问题转化为…  相似文献   

2.
安军 《生物学通报》2007,42(7):26-27
“人和动物体内三大营养物质代谢”是人教版高中生物教材第1册第3章的教学内容。教学中,学生经常提出许多疑问,教师如果对这些内容的生化机理认识不够,往往不能准确解答。根据自己的教学实践和对《生化》内容的学习,分析回答几个疑问。  相似文献   

3.
学生在学习中或多或少地会产生一些疑问.当他们无法解决摆脱疑问的困扰时,很自然地会求助于教师。学生的问题,展示着不同学生的思维过程,是反映教学不足的窗口,更是推动教师改进教学、汲取经验、加强业务学习的动力。把学生学习中遇到的问题收集起来,日积月累,集腋成裘,将是一份宝贵的教学资源。每当教师备课时,信手翻翻前届学生的问题.既是一种教学参考,又是避免教学失误、提高授课效果、追求课堂教学精益求精的有力保障。  相似文献   

4.
廖静 《生物学通报》2002,37(6):44-46
高中《生物》教学内容比初中《生物》复杂 ,且理论性强 ,不只停留在生物现象的表面 ,而侧重于分析现象的机理。教师在课堂教学中 ,注重引导学生思考 ,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增强学习的信心 ,更重要的是可以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1 由常见现象引入 ,诱发好奇心理 ,激发主动思维高中学生有很强的好奇心 ,在课堂教学中创设一个让学生“期待”、“好奇”、“激动”的求知意境 ,从而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 ,是课堂教学中十分重要的环节。“诸论”课中 ,生物具有的 7个基本特征是重点内容 ,而新陈代谢是最根本的特征 ,只有突破这一难点 ,…  相似文献   

5.
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不仅可以使学生在课堂上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得到充分的发挥,而且使学生自身的素质不断提高。古人云:“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疑者,觉悟之机也,一番觉悟,一番长进。”疑问是思维的“启发剂”,是培养自学能力的重要环...  相似文献   

6.
如何根据生物学科的特点,确定生物教学有效培养学生“学会学习”的突破口,并在实践运作的基础上,形成具有发展意义的理性认识,这是本课题研究的基本任务。受新教学观念的启发,生物教学培养学生“学会学习”的探究是按以下思路展开的。1 为学生学会学习奠定方法基础1.1 让学生学会通过实验掌握知识的方法 在生物教学中,实验往往是知识的来源,自然实验也就成为教学的依据,因此教师必须重视让学生学会通过实验掌握知识的方法。例如,在“植物的呼吸作用”内容的教学中,按照常规,则先由教师将呼吸作用的公式写出来,然后通过几个演示实验一一作…  相似文献   

7.
生物学教学中的探索性学习探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孔爱华 《生物学通报》2002,37(11):48-49
探究性学习最初是由美国学者施瓦布倡导的 ,他主张学生的学习过程与科学家的研究过程一样 ,遵循科学探索的一般规律。学生通过主动参与探究 ,不仅学“知”,还要学“做”,即学会科学方法。因此探究学习符合现代教育理论提出的“主体性教学原则”和“以人为本、全面发展的教育理念”,并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下面举例分别阐述两种探究性学习的基本过程。1 探究性学习的基本过程1.1 探究性讨论活动 这种方法主要适用于生物学原理的学习 ,让学生主动参与获取知识的过程。其一般步骤是 :教师提供有关知识和背景材料→提出问题→观…  相似文献   

8.
论述了在教学实践中,借助“探究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开展科学探究的学习,将提出问题的过程根植于自然中观察到的现象。在对疑问进行辨析、评价和修改的过程中,学生获得了关于有探究价值问题特点的知识,提出问题的能力得到了锻炼。从而真正理解“提出问题是科学探究的起点”,它对整个探究活动中起着重要的引领作用,而不是仅仅作为科学探究的第1个自然环节而存在。科学探究的起点和核心是“提出问题”,落实“提出问题”环节是学生理解真实的“科学探究”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广大生物教师都在致力于将“应试教育”转变为“素质教育”。并把素质教育落实到生物学科的教学活动中去 ,使学生不仅“学会” ,而且“会学”。教育心理学表明 :学生掌握知识的过程是由感知、思维、记忆及技能四种心理因素构成 ,对应于知识的摄取、理解、巩固及应用等基本环节。教师在教学中对学习的各环节加以指导 ,让学生掌握学习的规律和方法 ,是提高学生素质 ,使学生终身受益的必由之路。在近几年的教学中 ,我经常注意对学生进行以下主要学法的指导 ,收到了良好的效果。1 指导预习、鼓励自学在学生中 ,被动地依赖于教师的讲课而…  相似文献   

10.
开展研究性学习首先要求教师要学会转变角色,给自己一个准确而科学的心理定位,真正摆正师生之间的关系,在探究性活动巾努力做学生的“引路人”和“同行者”,做学生探究性学习的“引导者”和“平等中的首席”甚至是“学生探究性学习的伙伴”,镇江市第三中学全国优秀教师金燕有一句诗意充盈的话语,它贴切地形容出教师在探究性学习中的地位和作用:“我是你的引路人和旅伴。”  相似文献   

11.
谈生物课堂教学的“问题”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汪励韬 《生物学通报》1997,32(12):29-30
在生物课堂教学中,教师根据教学内容设计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问题”,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手段之一。“问题”设计要针对学生的实际,要求教师科学地运用教育学、心理学的理论分析课堂教学的各组成因素,掌握学情。“问题”的难度要恰好落脚在学生通过努力可以达到的潜在接受能力上,让学生在学习中有一种成功感,从而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所以,教师在“问题”的设计上要积极探索,勇于开拓。1“矛盾式”问题的设计“矛盾式”问题有利于学生生疑、知疑,产生强烈的探索动机,通过判断、推理获得新的、独特的认识能力,从而强化了学生思…  相似文献   

12.
唐枫 《生命世界》2009,(9):84-85
高中生物新课标已将“倡导探究式学习”作为新课程的基本理念,强调“在教学中,教师应该让学生亲历思考和探究的过程,领悟科学探究的方法。”这就要求我们转变传统的教师讲授,学生被动接受、死记硬背的教学模式,采用新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生物素养和探究能力。拓展学生学习和探究生物问题的空间。  相似文献   

13.
教改的目的在于教师如何有效地教学生学懂、学会和会学.“学懂”是指掌握基础知识,“学会”是指掌握基本技能,“会学”是指发展智力因素和掌握基本学习方法.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选择了初一新生为实验对象,两年来做了以下几件工作:指导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加强实验教学,提高学生操作技能和观察力;辅导学生掌握实验设计的方法去探索新知.  相似文献   

14.
李亚军 《生命世界》2009,(11):93-94
新课标中提出“教学过程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学是一种活动,也是一个过程,不是简单地“告诉”学生就能起效的,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先贤孔子曾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如何让同学们动起来,“好之”、“乐之”是每位教师都必须直面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针对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生物必修三关于“免疫调节”这一节涉及的知识点进行深入解读,分别概括了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的具体发生过程;并且对教师在教学和学生在学习中容易出现疑问和误区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6.
在生物学教学中如何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广大教师作了不少有益的探讨。本文拟从学生心理出发,略抒浅见。一、引起学生对学习的期待在教学中,教师如果能创设悬念,使学生对某种新知识产生一种急于了解的心情,就会引起学生对新知的学习兴趣。例如,在讲“输血和血型”时,我先叫一学生讲述“白求恩大夫的故事”,然后问学生:“为什么白求恩同志说:‘我是 O 型血,输我的。’白求恩的话里包含什么科学道理?”由于学生以前听或看白求恩的故事,都是从  相似文献   

17.
对学习困难的学生,一是在思想上、情感上、心理上与学生达到心理相融,从而产生亲其师,信其道的作用。二让学生对自己的成绩差归纳出原因,树立只要努力一样会取得好成绩。教师要培养学困生科学的学习方法,增强其自信心和正确面对困难的勇气。  相似文献   

18.
“大班授课,小班辅导”为核心的微生物学课程混合教学模式,主要目的在于落实“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是在硬件条件和师资条件欠缺时的一种平衡教学的有益尝试。“大班授课”中教师为学生讲解教学大纲所规定的教学内容,“小班辅导”则主要进行回顾性串讲、案例分析和随堂测验,为学生提供个性化学习方案,监督他们的学习过程,教师被动教转变成学生主动学,二者相辅相成。  相似文献   

19.
一节"研究性学习"课的教学组织与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高中《生物》第 1册第 2章第 3节“细胞的分化、癌变和衰老”学习完之后 ,学校备课组安排了课题为“调查组织培养技术在生产上具体应用”研究性学习活动 ,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1 研究性学习活动目标的确定研究性学习的主体是学生 ,因而要充分让学生发挥自主抉择、独立判断的学习决策者的作用 ,注重让学生通过自主的探索实践 ,获得直接经验 ,形成运用知识解决实践问题的能力 ,教师的主要职责是指导学生学习科学的研究方法 ,为学生提供研究程序和方法方面的指导 ,掌握学习的进度 ,评价其研究成果。具体地说通过这次学习活动要达到以下目…  相似文献   

20.
能量代谢在教学中是一个很抽象的概念,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适应当前高考“探究性实验”试题的需要,我们组织学生进行了“环境温度对不同动物能量代谢的影响”的探究实验,此实验是以学生为主体,在教师的指导下,由学生自己独立操作完成实验。意在通过教师的引导与点拨,让学生亲身体验探究性实验的全过程,复习已知的知识,对问题进行回答和说明,并与别人交流结果等。从而在探究实验中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现把实验设计方案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