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本研究通过对雌雄子午沙鼠进行新物体识别和社会认知实验,运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其相关脑区合成催产素(OT)、加压素(AVP)和多巴胺(DA)能的神经元数量,采用酶联免疫试验(ELISA)方法检测了其血清中OT、AVP的水平,探究了雌雄子午沙鼠的两性认知差异及其神经内分泌水平的差异。结果表明,雌雄子午沙鼠对新物体的探究时间均要显著高于旧物体,雌雄子午沙鼠的辨别指数无显著差异(P>0.05);雄性子午沙鼠随着探究次数的增加对重复刺激鼠a的探究时间不断减少,对陌生刺激鼠b的探究时间显著高于刺激鼠a(P<0.05);雌性子午沙鼠没有此趋势。雄性子午沙鼠OT能神经元数量在下丘脑室旁核(PVN)和视上核(SON)均要显著少于雌性(P<0.05);雄性个体DA能神经元数量在黑质显著高于雌性(P<0.01);然而雄性个体DA能神经元数量在腹侧被盖区显著少于雌性(P<0.01);雌雄子午沙鼠血清OT、AVP水平均无显著差异。综上所述,雌雄子午沙鼠对新物体的识别能力无显著差异,然而雄性子午沙鼠的社会认知能力强于雌性。在神经内分泌水平上,雌雄子午沙鼠PVN和SON中OT能神经元数量、黑质和腹侧背盖区的DA能神经元数量均呈现出了两性差异。  相似文献   

2.
配偶偏好是单配制物种在配偶选择实验中偏好配偶而不是陌生异性个体的行为,配偶选择行为是检验物种婚配体系的重要行为学指标。子午沙鼠Meriones meridianus是我国西北荒漠草原地区的优势鼠种,其种群的迁徙与扩散对环境变化有良好的指示作用,但其婚配体系还不清楚。本实验系统观察了室内繁殖的F1代子午沙鼠的配偶偏好行为,结果表明雌性子午沙鼠在配对3 d后与配偶鼠的接触时间和探究频次均显著高于陌生鼠(P0.05);配对10 d后与配偶鼠的接触时间和探究频次均极显著高于陌生鼠(P0.01);与配偶鼠的接触时间在配对10 d后极显著高于配对3 d后(P0.01),而探究频次降低(P0.01);与陌生鼠的接触时间刚好相反,配对10 d后显著低于配对3 d后(P0.01)。雄性子午沙鼠在配对3 d后对配偶鼠和陌生鼠的接触时间和探究频次均没有差异,然而在配对10 d后对配偶鼠的接触时间和探究频次均极显著高于陌生鼠(P0.01);配对10 d后对配偶鼠的接触时间极显著高于配对3 d后(P0.01),配对10 d后对陌生鼠的接触时间极显著低于配对3 d后(P0.01);配对10 d后对配偶鼠和陌生鼠的探究频次均极显著低于配对3 d后(P0.01)。通过上述实验分析推断,雌雄子午沙鼠均可形成稳定的配偶偏好,具有单配制物种的行为特征。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子午沙鼠子鼠肾单位发育过程中的形态变化。方法采用光镜技术结合显微测量技术,对子午沙鼠子鼠肾小体和肾小管进行形态观察和测量。结果与1日龄相比,7日龄子午沙鼠子鼠肾髓质与皮质的厚度比增加显著(P0.01);7日龄后各日龄间无显著差异(P0.05),32日龄时达4.88;肾小体的发育经过了逗号小体、S小体、Ⅲ期和Ⅳ期肾小体4个阶段,7日龄肾小体的数目增多(P0.05),7~32日龄肾小体的数目基本稳定(P0.05);与1日龄相比,7日龄子午沙鼠肾小体和肾小球直径显著增加(P0.01),7、14、21日龄间无显著差异(P0.05),与21日龄相比,32日龄显著增加(P0.01);14日龄前,子午沙鼠子鼠各种肾小管直径逐步增加(P0.05),14~32日龄显著增加(P0.01)。结论 1日龄就有少量的Ⅲ期和Ⅳ期肾小体。7日龄肾小体数目达高峰。肾小体和肾小球直径7日龄达高峰,7~21日龄基本稳定,32日龄再次增加,可能与子午沙鼠子鼠肾小球滤过原尿功能增强以适应干旱的环境有关。14~32日龄肾小管直径增加显著,肾小体与肾小管功能进一步完善。皮质中长袢型髓旁肾单位和中间肾单位比短袢型浅表肾单位多;肾皮质肾小管断面中近曲小管数量较远曲小管的多;子午沙鼠子鼠肾髓质与皮质的厚度比较大,髓袢较长,具有较强的浓缩尿液的能力以适应其干旱的生存环境。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焦虑性抑郁模型大鼠海马、杏仁核、前额叶皮质内单胺递质的含量变化及脑内神经营养因子的表达趋势,探讨其可能的发病机制。方法 60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溶媒对照组、焦虑模型组、抑郁模型组、焦虑性抑郁模型组,每组12只。采用慢性束缚应激联合皮质酮注射的方法建立焦虑性抑郁大鼠模型,造模时间为21 d,造模结束后采用高架十字迷宫测试,旷场实验,强迫游泳实验评价大鼠的焦虑和抑郁样行为,HPLC-ECD法检测大鼠海马、杏仁核、前额叶皮质的单胺递质5-HT、NE、DA含量,蛋白印迹法检测大鼠各脑区神经营养因子BDNF、NT-3的含量。结果焦虑性抑郁模型组大鼠在进入开臂的时间、次数、旷场中自主活动次数均与焦虑组相当,与对照组及抑郁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或P0.05),在强迫游泳中的不动时间显著增加,与对照组及焦虑组对比差异有显著性(P0.01);同时,与对照组比较,焦虑性抑郁模型组大鼠海马5-HT、杏仁核及前额叶皮质区的5-HT和NE含量均显著下降(P0.01或P0.05);此外,与对照组比较,焦虑性抑郁模型组大鼠各脑区BDNF、NT-3含量显著下降(P0.01或P0.05),同时与焦虑组比较,BDNF含量显著下降(P0.05)。结论焦虑性抑郁模型组大鼠具有显著的焦虑及抑郁样行为,其发病机制可能与脑内海马、杏仁核、前额叶皮质区域的单胺递质含量降低及神经营养因子BDNF、NT-3表达下调有关。  相似文献   

5.
通过记录分析雌雄棕色田鼠同性间的社会互作并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雌激素α受体(ERα)在雌雄棕色田鼠脑内的分布进行定位,以揭示ERα在不同性别棕色田鼠社会行为中的调控作用。结果发现:雌性棕色田鼠攻击行为显著多于雄性;雌性棕色田鼠亲密行为明显少于雄性,差异极显著;此外,雌性棕色田鼠的防御行为极显著多于雄性。免疫组织化学结果显示:ERα免疫阳性细胞主要分布在弓状核(ARC)、杏仁内侧核(MeA)、杏仁中央核(Ce)、下丘脑视前区(MPOA)、下丘脑腹内侧核(VMH)和终纹床核(BST),其中ERα在BST、MPOA、MeA和Ce中的分布存在着极显著性二型性,且雌性田鼠表达的ERα较多;在ARC中的分布也存在显著性二型性,雄性田鼠表达的ERα多于雌性田鼠;ERα在VMH中的分布无明显的性二型性。结果揭示了雌雄棕色田鼠在同性间社会互作中攻击、防御以及亲密行为存在显著差异,而ERα在雌雄棕色田鼠脑内的分布模式也有显著性差异,社会互作和ERα免疫阳性细胞分布的两性差异都呈现单配制鼠类的特征,ERα在大脑分布模式的两性差别和不同种类间的差别可能是单配制啮齿类呈现相关生殖和社会行为的一个重要机制[动物学报54(6):1020-1028,2008]。  相似文献   

6.
一种复方避孕药物对三种野鼠的不育效果   总被引:30,自引:0,他引:30  
本文首次报道一种由左炔诺孕酮和雌醚配伍制成的复方避孕药物 (代号 :EP 1 )对雌性布氏田鼠、灰仓鼠和子午沙鼠的不育效果 ,目的在于检验其能否用于野鼠的生育率控制。该不育剂的适口性为对照饵料的6 1 % ,对雌性布氏田鼠的繁殖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表现在使产仔时间延迟约 3d、产仔率降低 4 0 % - 5 0 %。两次间隔给药方式比连续给药方式的效果好。该复方避孕药物可以显著降低灰仓鼠、子午沙鼠的产仔率和产仔窝数 ,也显著降低子午沙鼠的每窝产仔数 ;对灰仓鼠、子午沙鼠不育效果可达 3个月。该复方避孕药物对灰仓鼠的不育效果优于子午沙鼠 ,对子午沙鼠尚有一定的致死作用。因此 ,EP 1在野鼠生育率控制上有一定应用潜力 ,建议采用两次间歇投饵 ,或者一次饱和投饵 (影响 2 - 3个动情周期 )为佳  相似文献   

7.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和体视学半定量方法检测了水通道蛋白1、2(aquaporin 1,2)在子午沙鼠(Meriones meridianus)子鼠肾中的表达,利用IPP专业图像分析软件对其表达强度进行了定量分析。结果显示,1、7、14、21、32日龄子午沙鼠仔鼠肾均有水通道蛋白1、2的阳性表达,AQP1表达部位为肾近曲小管上皮细胞的顶质膜和基底膜、髓袢细段;AQP2的表达位于集合管主细胞的游离面细胞膜;7日龄子午沙鼠仔鼠肾AQP1阳性表达的面密度增加显著(P0.05),光密度增加极显著(P0.01),7日龄子午沙鼠仔鼠肾AQP2阳性表达的面密度和光密度增加极显著(P0.01),7日龄后无差异(P0.05)。结果表明,7日龄后子午沙鼠子鼠肾AQP1、2的表达水平增强,近曲小管与髓袢细段、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增强,以浓缩尿液,AQP1、2对子鼠尿的浓缩起重要作用,从而调节肾水的平衡。  相似文献   

8.
中枢神经递质中,5-羟色胺(5-hydroxtryptamine,5-HT)作用广泛,对情绪调节、感觉传输和认知行为等都有重要调节作用。5-HT能神经元数量较少,主要分布于脑干中线的中缝背核(dorsal raphe nucleus,DR)和中缝中核(median raphe nucleus,MR)。之前的研究主要聚焦于DR核团的功能,对MR核团5-HT能神经元的功能知之甚少。本研究以Pet1-Cre转基因小鼠作为研究对象,通过DREADDs技术特异性操控MR核团5-HT能神经元的活动,进而观察MR核团5-HT能神经元在焦虑和抑郁样行为中的作用。结果显示,在旷场实验与高架十字迷宫实验中,抑制小鼠MR核团5-HT能神经元能减轻小鼠焦虑样行为。在蔗糖偏爱实验和强迫游泳实验中,抑制小鼠MR核团5-HT能神经元能减轻小鼠抑郁样行为,激活MR核团5-HT能神经元则增强小鼠的抑郁样行为。这些结果提示MR核团5-HT能神经元在调节焦虑和抑郁样行为中发挥关键性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大豆异黄酮改善母鼠抑郁样行为的作用及其与血清雌二醇(E2)、多巴胺(DA)及脑区雌激素受体β(ERβ)关系。方法:将产后2 d的母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和长期分离模型组,对照组不给予任何刺激,长期分离模型组母鼠给予每天3 h分离建立产后抑郁母鼠模型,10 d后,将造模成功的母鼠再分为:模型组、低浓度组和高浓度组,每组10只,加上对照组,共4组。模型组、低浓度组和高浓度组分别灌胃蒸馏水、15 mg/kg·d-1和30 mg/kg·d-1大豆异黄酮10 d,之后观察强迫游泳和悬尾实验中挣扎的时间、频次和静止的时间、频次,取血检测血清E2和DA浓度,取脑免疫组化检测杏仁内侧核(MeA)、终纹床核(BNST)和中视前区(mPOA)ERβ的表达。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和低浓度组小鼠在强迫游泳和悬尾实验中的运动时间和频次明显降低,血清中的DA、ERβ浓度明显降低(P<0.05或P<0.01),模型组、低浓度和高浓度的E2均明显降低(P<0.01);与模型组比较,低浓度组小鼠在强迫游泳和悬尾实验中运动时间、mPOA内ERβ表达显著升高(P<0.05),高浓度组小鼠在强迫游泳和悬尾实验中运动时间和频次、血清DA浓度和ERβ表达均明显升高(P<0.05或P<0.01);与低浓度组比较,高浓度组在强迫游泳和悬尾实验中运动时间和频次、血清DA浓度和ERβ表达均明显升高(P<0.05或 P<0.01)。结论:大豆异黄酮可减少母鼠的抑郁样行为,尤其是较高浓度大豆异黄酮减少更为明显,而抑郁样行为的减少可能与大豆异黄酮使血清多巴胺和雌激素受体β水平升高有关。  相似文献   

10.
以两性配对共居至交配或生仔作不同熟悉处理,在Y字型选择箱中分别观察棕色田鼠、根田鼠的择偶行为和配偶识别.结果如下:(1)棕色田鼠雌雄两性均表现出对熟悉异性或配偶的喜好倾向;(2)在根田鼠中,只有雌性表现出对熟悉雄鼠或配偶的选择倾向,雄鼠无明确的选择取向;(3)每种雌性田鼠对2种熟悉性不同的同种雄性的嗅舔时间均有显著差异性,而每种雄性田鼠对2种熟悉性不同的同种雌性的嗅舔时间均无显著差异性.这些结果表明:(1)熟悉性对棕色田鼠择偶行为的影响大于对根田鼠的影响;(2)嗅舔时间差异可反映不同田鼠的配偶识别能力,熟悉性对棕色田鼠配偶识别能力的影响大于对根田鼠的影响;(3)2种田鼠配偶识别的性别差异的一致性,提示这2种田鼠的雌性配偶识别能力均强于雄性田鼠,而雌鼠的配偶识别能力可能取决于雌鼠受交配或分娩刺激的生理状态; (4)棕色田鼠室内所表现的择偶行为的两性熟悉性特征与其单配制有关,根田鼠所表现的择偶行为的雌性熟悉性特征与其一雄多雌制有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观察新型低聚半乳糖(B-GOS)对APP/PS1/tau阿尔茨海默病转基因小鼠认知行为和抑郁情绪的影响。方法: 选用5月龄雄性APP/PS1/tau AD转基因小鼠和C57BL/6J对照小鼠,分为C57+Vehicle组、C57+B-GOS组、APP/PS1/tau+Vehicle组和APP/PS1/tau+B-GOS组,每组10只。B-GOS连续给予5个月后,依次采用旷场实验、新物体识别实验、Y迷宫实验、Morris水迷宫实验、悬尾实验、强迫游泳实验和条件恐惧实验,检测各组小鼠的认知行为表现和抑郁情绪变化。结果: ① 旷场实验:APP/PS1/tau+Vehicle组小鼠在旷场中央区域的活动时间百分比显著低于C57+Vehicle组小鼠(P<0.01),经过B-GOS干预后显著升高(P<0.05)。② 新物体识别实验:APP/PS1/tau+Vehicle组小鼠的新物体识别指数(NOI)显著低于C57+Vehicle组小鼠(P<0.01), 经过B-GOS干预后显著升高(P<0.05)。③ Y迷宫实验:APP/PS1/tau+Vehicle组小鼠的自发交替正确率显著低于C57+Vehicle组小鼠(P<0.01),经过B-GOS干预后显著升高(P<0.01)。④ 经典水迷宫实验:APP/PS1/tau+Vehicle组小鼠在第4日和第5日的逃避潜伏期显著长于C57+Vehicle组小鼠(P<0.01),经过B-GOS干预后均显著缩短(P<0.05);在空间探索阶段,APP/PS1/tau+Vehicle组小鼠的目标象限游泳时间百分比和穿越平台次数均显著低于C57+Vehicle组小鼠(P<0.01),经过B-GOS干预后均显著增加(P<0.01)。⑤ 悬尾试验和强迫游泳实验:APP/PS1/tau+Vehicle组小鼠的不动时间百分比均显著高于C57+Vehicle组小鼠(P<0.01),经过B-GOS干预后均显著降低(P<0.01)。⑥ 条件恐惧实验:在条件刺激(CS)作用前,各组小鼠的僵直比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CS作用后,APP/PS1/tau+Vehicle组小鼠的僵直比率显著低于C57+Vehicle 组小鼠(P<0.01),经过B-GOS干预后均显著上升(P<0.01)。结论: B-GOS能够较大程度地逆转APP/PS1/tau小鼠的认知行为损伤,并减轻其抑郁情绪。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究不同强度的游泳训练对小鼠心肌P66shc蛋白的影响。方法:将50只昆明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C组)、负重游泳组(E组)、负重游泳+药物组(ER组)、非负重游泳组(P组)、非负重游泳+药物组(PR组),10只/组。C组不运动,E组、ER组、P组、PR组进行4周游泳训练,其中E组、ER组以体重3%负荷进行负重游泳,P组、PR组无负重游泳,60 min/d,每周6次。ER组、PR组小鼠在最后2次运动前腹腔注射PKCδ抑制剂Rottlerin(0.3 mg/kg),C组、E组、P组注射同等剂量生理盐水。在训练结束24 h后取样,Western blot测定小鼠心肌PKCδ、P-PKCδ、P66shc、P-P66shc、NOX2蛋白表达;免疫共沉淀测PKCδ和P66shc;生化分析心肌及血清丙二醛(MDA)、心肌活性氧(ROS)、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结果:与C组比较,E组的PKCδ、P-PKCδ、P66shc、P-P66shc、NOX2蛋白表达均明显增加(P<0.01),血清和心肌MDA水平、心肌ROS明显增加(P<0.05或P<0.01),心肌SOD活性降低(P<0.01),P组的PKCδ、P-PKCδ、P-P66shc和NOX2明显增加(P<0.05或P<0.01),心肌SOD活性增强(P<0.05);与E组比较,ER组PKCδ(P<0.01)、P-PKCδ(P<0.01)、P66shc(P<0.05)、P-P66shc(P<0.01)、NOX2(P<0.05)蛋白表达明显减少,P组P66shc蛋白表达显著减少(P<0.05),心肌MDA(P<0.01)和ROS(P< 0.05)减少,SOD活性增强(P<0.01);与P组比较,PR组的PKCδ、P-PKCδ、P-P66shc蛋白表达明显减少(P< 0.01),NOX2增加(P<0.05)。结论:两种强度的游泳训练均促使小鼠心肌细胞内PKCδ蛋白及其磷酸化增加;高强度游泳训练可显著增强P66shc蛋白表达及磷酸化水平,导致ROS大量生成,抗氧化酶活性下降;低强度游泳训练增强P66shc磷酸化但不促进其蛋白表达,心肌抗氧化能力增强,产生运动适应。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二甲双胍对慢性不可预测性温和应激大鼠抑郁行为的影响。方法:4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4组(n=10):对照组(CON组)、二甲双胍组(MET组)、模型组(CUMS组)、模型+二甲双胍组(CUMS+MET组),采用慢性不可预测性温和应激(CUMS)方法,用3周时间建立大鼠抑郁模型。造模完成后,两个二甲双胍组腹腔注射二甲双胍(100mg/kg),对照组和模型组注射等量的生理盐水,每天1次,连续2周。之后检测大鼠体重增长变化、糖水嗜好、强迫游泳和悬尾不动实验、旷场实验等大鼠行为学的改变,采用尼氏染色观察大鼠海马形态结构变化。结果:与对照组比较,CUMS组大鼠体重增长明显减慢(P<0.05),糖水偏爱率明显降低(P<0.05),强迫游泳和悬尾不动实验中不动时间明显延长(P<0.05),旷场实验中自发活动明显减少(P<0.05),大鼠海马的形态结构有所变化,证实CUMS抑郁模型建立成功。与CUMS组比较,二甲双胍处理后对大鼠的体重无明显影响,但能明显改善CUMS抑郁模型大鼠的糖水摄入、不动时间和自发活动(P<0.05),并能修复CUMS大鼠海马的异常形态结构变化。结论:二甲双胍对CUMS诱导的大鼠抑郁行为具有明显的改善作用,为临床糖尿病并发抑郁症的患者提供新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14.
目的: 研究Synaptotagmin 1基因敲除(Syt1+/-)对小鼠情绪行为的影响并初步探讨其可能机制。方法: 选取8周龄雄性Syt1+/-小鼠及同窝野生型(WT)小鼠各5只,采用免疫荧光染色方法观察小鼠前额叶皮层、海马、杏仁核、伏隔核、纹状体和腹侧被盖区等6个脑区中Syt1的表达;选用8周龄雄性Syt1+/-小鼠9只,以及WT小鼠10只为对照,通过旷场实验、高架十字迷宫实验和强迫游泳实验检测比较成年Syt1+/-小鼠和WT小鼠的焦虑样行为;另选用8周龄雄性Syt1+/-小鼠及WT小鼠各5只,检测小鼠前额叶皮层、海马和杏仁核的谷氨酸含量。结果: 与WT小鼠相比,Syt1+/-小鼠在前额叶皮层、海马、杏仁核、伏隔核、纹状体和腹侧被盖区Syt1阳性细胞数目显著减少(P<0.01);Syt1+/-小鼠在旷场中总移动距离显著减少(P<0.01),并更偏爱在外周区域活动(P<0.01),对中心区域的探索欲望显著下降(P<0.01);Syt1+/-小鼠更偏好待在封闭安全环境中(P<0.01),开臂探索次数(P<0.05)和在其中运动的时间显著减少(P<0.01);Syt1+/-小鼠在强迫游泳实验中不动时间明显增加(P<0.01);同时,Syt1+/-小鼠杏仁核中谷氨酸的含量显著增加(P<0.01)。结论: Syt1基因敲除可以引起小鼠显著的焦虑样行为,推测与杏仁核中谷氨酸含量增加有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 研究有氧运动联合黑果枸杞对高脂膳食大鼠心肌脂代谢某些指标的影响。方法: 55只雄性Wistar大鼠经过适应性饲养4 d后进行20 min/d的无负重游泳训练,连续3 d,筛选淘汰5只不适应游泳训练的大鼠后,按体重以数字随机分组法分为5组:普通膳食+安静组(RDC组)、高脂膳食+安静组(HDC组)、高脂膳食+黑果枸杞+安静组(HDLC组)、高脂膳食+有氧运动组(HDM组)、高脂膳食+黑果枸杞+有氧运动组(HDLM),每组10只。HDM组和HDLM组进行6周每周6次60 min/d的无负重游泳训练。RDC组大鼠以普通饲料常规喂养;其余各组以高脂饲料喂养;HDLC组和HDLM组大鼠灌胃黑果枸杞,灌胃剂量为4.48 g/(kg·d),灌胃体积为5 ml/kg,其余各组灌胃等量蒸馏水。6周后,测定大鼠Lee’s指数,取血、心肌检测相关生化指标。结果: 与RDC组比较,HDC组Lee’s指数,血清FFA、TNF-α、IL-6、TC、TG、LDL-C,心肌FFA、ICAM-1显著升高(P<0.01);血清HDL-C水平显著降低(P<0.01)。与HDC组比较,HDLC、HDM、HDLM组Lee’s指数,血清FFA、TNF-α、IL-6、TC、TG、LDL-C,心肌FFA、ICAM-1显著降低(P<0.05或P<0.01);血清HDL-C水平显著升高(P<0.05或P<0.01)。与HDLC、HDM组比较,HDLM组Lee’s指数,血清FFA、TNF-α、IL-6、TC、TG、LDL-C,心肌FFA、ICAM-1显著降低(P<0.05);血清HDL-C水平显著升高(P<0.05)。结论: 有氧运动和/或黑果枸杞干预能够不同程度改善高脂膳食大鼠脂代谢,降低肥胖引发的脂毒性。其中联合干预较单一干预更为有效。  相似文献   

16.
The neuropeptide oxytocin (OXT) is a key factor in the initiation and regulation of sociosexual behavior. The present study analyzes the effects of cohabitation and social challenge on plasma OXT concentration rates in guinea pig pairs in relation to male sociosexual behavior. The cohabitation phase lasted 3 days. On day 4, the pair was socially challenged by introducing an unfamiliar male. Displayed male sexual behavior varied significantly during cohabitation, with peaks on day 1. Sociopositive behavior, i.e., side-by-side contact, was increased on days 3 and 4. Cohabitation per se led to elevated plasma OXT concentrations only in males. In contrast, both sexes reacted with increased plasma OXT concentrations to the social challenge (day 4). At that time, male OXT was significantly correlated with sexual behavior and female OXT with sociosexual behavior received from the partner. Additionally, pairs were synchronized in their OXT release during days 3 and 4. We conclude that cohabitation causes sexually dimorphic plasma OXT concentration patterns in guinea pigs. Secondly, the conformity of OXT release in both sexes may represent an endocrine marker for long-term cohabitation, which is reflected behaviorally by increased spatial proximity.  相似文献   

17.
生殖健康是人口与健康领域的重要议题。作为全球最常见的呼吸道疾病哮喘会影响男性生殖功能,但相关机制鲜有报道。本文研究了黄酮类化合物黄芩苷(baicalin,BA)对哮喘小鼠睾丸损伤的干预作用及相关机制。选择雄性BALB/c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CK组)、卵清蛋白(ovalbumin,OVA)致敏的哮喘组(OVA组)和黄芩苷干预哮喘组(OVA+BA组)。结果发现,3组小鼠体重无明显差异。OVA组小鼠睾丸系数和精子数量显著降低(P < 0.05),精子畸形率显著增加(P < 0.05);黄芩苷干预组小鼠睾丸系数显著增加(P < 0.05),精子畸形率显著降低(P < 0.05)。HE染色观察到OVA组小鼠睾丸组织生精小管结构损伤,精子发生异常,生精细胞减少,Johnson得分显著降低;BA干预组生精小管直径及生精上皮细胞高度显著增加,生精小管基膜结构较完整,Johnson得分显著提高(P < 0.05);试剂盒法检测氧化还原指标发现,OVA组睾丸组织过氧化氢(H2O2)和丙二醛(MDA)含量显著增加(P < 0.05),总超氧化物歧化酶(T-SOD)活性和谷胱甘肽(GSH)含量显著降低(P < 0.05);OVA+BA组睾丸组织H2O2和MDA含量显著降低(P < 0.05),T-SOD活性显著增加(P < 0.05);实时荧光定量RT-PCR检测发现,OVA组睾丸组织中促凋亡基因p53、Casp-3转录上调,抗凋亡基因Bcl2转录显著下调,胱天蛋白酶3(caspase-3)活性显著增加(P < 0.05);OVA+BA组p53和Casp-3转录下调,Bcl2转录上调,胱天蛋白酶3活性显著降低(P < 0.05)。结果表明,哮喘小鼠睾丸组织发生了氧化应激和结构损伤,细胞凋亡途径被激活,BA干预可有效减轻哮喘小鼠睾丸组织的氧化胁迫,抑制凋亡通路,保护睾丸组织的功能和结构。结果提示,黄芩苷能缓解哮喘小鼠的生殖毒性,该效应与机体抗氧化能力提高、细胞凋亡途径抑制有关。  相似文献   

18.
为探究埋植外源褪黑激素(MLT)对水貂血清主要生殖激素年周期变化的影响,实验选用4月龄雌貂和雄貂各72只,分为A、B、C、D组,A组(雌貂)和C组(雄貂)不做任何处理,B组(雌貂)和D组(雄貂)于2018年7月7日至2019年7月7日埋植外源MLT。实验期间,每隔30 d每组随机选取3只水貂,心脏采血并分离血清,共12次。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法分别测定雌貂和雄貂血清中主要生殖激素含量。结果表明:(1) A组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GnRH)、催乳素(PRL)和孕酮(P)除冬季1月处于高水平,其他时间均处于较低水平;夏季在6月出现小高峰,P在7月出现小高峰;促卵泡素(FSH)和促黄体生成素(LH)在秋、冬季先下降后上升且在12月达高水平,春、夏季FSH呈逐渐下降趋势,LH呈先下降后上升趋势;雌二醇(E2)在秋、冬季逐渐上升且在1月达高水平,春、夏季逐渐下降后波动。(2) B组与A组相比较,GnRH分别在10月和1月显著升高(P ≤ 0.05),且1月极显著升高(P ≤ 0.01);PRL在1月、2月、6月降低(P ≤ 0.05);P在10月、6月升高(P ≤ 0.05),1月降低(P ≤ 0.01);FSH和LH在10月显著上升(P ≤ 0.05),且FSH极显著上升(P ≤ 0.01),但FSH在1-2月降低(P ≤ 0.05),LH在3月显著上升(P ≤ 0.05)。(3) C组睾酮(T)仅在冬季1月上升至高水平;C组与D组相比较,T仅在1月降低(P ≤ 0.01)。由此得出,外源MLT能使1月GnRH浓度提高,PRL、P、T的浓度降低,使FSH和LH浓度于10月提前达峰值,E2于11月提前达峰值。埋植MLT导致雄性和雌性水貂发情时间不一致,因而此法并不适于种貂繁殖。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评价抗逆转录病毒药对孕育期雌性大鼠心血管功能及某些生化指标的影响。方法: SD大鼠9周龄雌鼠19只、10周龄雄鼠6只,9只/10只雌鼠与3只雄鼠合1笼,共2笼,分为正常对照组(CON)、高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组(HARRT)。其中CON组雌性大鼠每天早、晚生理盐水 (10 ml/kg)灌胃,HARRT组雌性大鼠灌等容积抗逆转录病毒药(AZT 31.25 mg/kg +3TC 15.63 mg/kg +LPV/r (41.67/10.42) mg/kg),连续3个月。记录雌性大鼠体重、存活情况;检测超声心动图,多导生理记录仪检测动脉血压、心脏血流动力学参数;相应试剂盒检测血糖、血脂四项、心肌酶及肝酶;Masson染色及透射电镜分别观察心肌胶原纤维和心肌细胞超微结构。结果: CON组雌性大鼠均存活(9/9),HARRT组雌性大鼠存活6只(6/10);与CON组比较,HAART组雌性大鼠体重减少(P< 0.01);LVDd、IVST、LVPWT、LAD增加(P<0.05);动脉舒张压增加(P<0.05)、LVP +dP/dtmax减少(P<0.01);TG减少、Glu增加(P<0.05)、CK减少(P<0.01)、GOT减少(P<0.05);心肌组织胶原纤维增多,心肌细胞超微结构异常。结论: 抗逆转录病毒药可导致孕育期雌性大鼠心血管病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