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的就地保护现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就地保护即建立自然保护区是保护珍稀濒危野生植物的最佳手段。本研究以文献资料为基础, 分析了截至2008年我国建立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对已正式颁布的《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名录(第一批)》中所列物种的就地保护状况。在全国尺度上, 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共保护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237种(含变种), 占总数的80.07%。其中I级保护植物56种。在省级尺度上, 云南、广西、四川、贵州、湖南5省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分布的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数量最多。通过分析各省区未受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保护的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分布状况, 提出了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就地保护的热点地区。  相似文献   

2.
为制定江西庐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珍稀濒危植物的保护策略,采用濒危系数、遗传系数及物种价值系数等评价指标对58种珍稀植物的濒危程度和优先保护顺序进行评估。结果表明,自然保护区珍稀植物的综合评价值(VS)为0.153~0.742,濒危等级为安全的11种,占该区珍稀保护植物总数的19%;稀有的28种(48%);渐危的18种(31%);濒危的1种(2%)。优先保护顺序为Ⅰ级的8种,占该区珍稀保护植物总数的14%,急需保护;Ⅱ级的22种(38%),需要保护;Ⅲ级的23种(40%),可以一般保护;IV级的5种(8%),较为安全。生境破坏和人为干扰是该区珍稀植物保护面临的主要威胁。  相似文献   

3.
我国西南地区物种多样性保护效果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通过选取比较重要的40处自然保护区,对我国西南地区自然保护区的物种保护效果进行了研究,以期对自然保护区的规划与管理提供一些依据.研究结果如下:通过回归分析发现,随着自然保护区的增加,受保护的野生动物(植物)物种总数呈现对数增长的趋势,由此得到西南地区受保护的野生脊椎动物物种总数为2426种,为我国野生脊椎动物物种总数6347种的38.2%;西南地区受保护的野生高等植物物种总数为20965种,是我国野生高等植物物种总数30000多种的近70%.我国西南地区在自然保护区的总面积为150万hm2以下时,受保护的动物(植物)物种总数与自然保护区的总面积呈现显著直线正相关关系,当总面积大于150万hm2时,受保护的动物(植物)物种总数增加不明显,因此要增建扩建自然保护区,应从保护珍稀濒危野生物种的角度考虑.在我国西南地区自然保护区中,得到保护的国家重点保护动物共119种,是国家重点保护动物总数的46.3%,其中保护的1级保护动物42种,保护比例为43.8%,保护的2级保护动物77种,保护比例为47.8%;得到保护的国家重点保护植物共138种,为国家重点保护植物总数的54.3%,其中保护的1级保护植物29种,保护比例为56.9%,保护的2级保护植物109种,保护比例为53.7%.  相似文献   

4.
浙江省国家重点保护野生珍稀濒危植物51种,占全国珍稀濒危总数419种的12.2%,本文报道了浙江珍稀濒危植物资源的基本概况和自然保护区的分布。并对其保护对策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5.
崔艳  戚鹏程  陈学林   《广西植物》2006,26(6):660-664,659
白水江自然保护区有各类珍稀濒危植物104种,占该区总种数的5.28%。其中划归《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名录(第一批)》的有20种,划归《中国珍稀濒危保护植物名录》的有37种,划归《国家珍贵树种名录》的有18种。该区在整个海拔梯度上均有珍稀植物分布,但很不均匀。根据珍稀植物物种丰富度的高低,大体可分为“极丰富段”“较丰富段”“丰富段”“稀少段”4段。不同类型的珍稀植物的垂直分布也有差异。根据白水江珍稀濒危植物的垂直分布格局和保护现状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6.
通过设置样方和路线踏查,对米林县的野生药用植物资源进行调查,并利用多个指标定量计算各濒危植物的优先保护值,确定其珍稀濒危物种优先保护序列,对珍稀濒危药用植物的种类、药效和入药部位多样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米林县共有药用保护植物37科72属97种,分别占药用植物总科数、总属数、总种数的48.05%、32.00%、30.70%。其中,被子植物有35科69属95种,裸子植物有2科2属2种。97种珍稀濒危药用植物中,处于Ⅰ级保护的药用植物有9科11属11种,处于Ⅱ级保护的药用植物有18科25属27种,处于Ⅲ级保护的药用植物有28科46属59种。从珍稀濒危药用植物的药效来看,清热功效和补虚功效的药用植物较多,分别有32种和20种,各占濒危药用植物总种数的32.99%、20.62%;从药用部位统计,根与根茎类和全草类的药用植物分别有34种和26种,占珍稀濒危药用植物总数比例较大,分别为35.05%、26.80%。该区评估的优先保护等级和濒危等级与保护植物名录有一定差异,桃儿七在本区的保护等级由Ⅲ级升为Ⅰ级,另外有7种植物的濒危程度在本区加强。基于调查和研究结果分析了米林县珍稀濒危药用植物的致濒原因,并就此提出了一些具体的保护建议和措施。  相似文献   

7.
实地调查表明,湖北省三峡库区宜昌、兴山、秭归和巴东4县分布有珍稀濒危野生植物39种,分别占三峡库区、湖北省和全国总数的907%、629%和1005%;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132种,分别占湖北省及全国总数的6408%及776%。其中,国家一级保护植物有红豆杉、南方红豆杉、珙桐、光叶珙桐等4种,二级保护植物有金毛狗等128种。在国家重点保护植物中,湖北省新记录种3种,县级新分布种3种。研究结果证明,湖北省三峡库区是三峡库区和湖北省珍稀濒危及国家重点保护植物物种多样性中心。  相似文献   

8.
广东深圳塘朗山郊野公园共有野生维管植物144科423属611种,分别占广东省维管植物280科1589属5737种的51.4%、26.7%和10.65%;其中蕨类省植物21科29属33种,裸子植物3科3属4种,被子植物120科391属574种,被子植物占绝对优势。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共计7科7属7种,占广东省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的10.9%;珍稀濒危植物有4科5属5种,占广东省珍稀濒危植物67种的7%。公园中经济植物可分为12类,分别是药用植物321种,用材树种65种,观赏植物60种,纤维植物41种,野生水果33种,油脂植物38种,饲料植物42种,鞣料植物42种,野菜植物25种,农药植物27种,芳香植物26种,淀粉植物23种,保健植物19种,染料植物13种,有毒植物10种,蜜源植物5种。  相似文献   

9.
七姊妹山自然保护区野生保护植物优先保护定量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在野外调查和查阅文献资料的基础上,研究了七姊妹山自然保护区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的分布情况,并运用濒危系数、遗传价值系数和物种价值系数对其优先保护顺序进行了定量分析.结果表明:(1)七姊妹山自然保护区共有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28种,其中Ⅰ级7种,Ⅱ级21种,分别占湖北省分布的60.9%、87.5%和55.30%;(2)采用优先保护评价体系对28种国家重点保护植物进行排序,其结果与《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名录(第一批)》结果有所不同,属一级保护的有银杏和伯乐树2种,占总数的7.14%;属二级保护的有桢楠、连香树、光叶珙桐、红豆杉、珙桐、黄杉、花榈木、篦子三尖杉、毛红椿、巴山榧树、水青树、红豆树、闽楠、南方红豆杉、莼菜、红椿和川黄檗17种,占总数的60.71%;属三级保护的有喜树、香果树、鹅掌楸、榉树、厚朴和凹叶厚朴6种,占总数的21.43%;属四级保护的有金荞麦、樟树和野大豆3种,占总数的10.71%;(3)该评价体系对28种植物的评价与分级结果更真实地反映了它们在该区域受威胁状态和优先保护顺序,对该区野生重点保护植物的优先保护工作具有一定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
湖北省珍稀濒危植物现状及其就地保护   总被引:21,自引:1,他引:20  
本文论述了湖北省珍稀濒危植物的数量、分布及就地保护现状,并提出了保护的建议和措施。经调查研究,湖北省天然分布有62种珍稀濒危植物,占全国同类总数的15.97%;鄂西南和鄂西北为珍稀濒危植物的分布中心; 全省22个野生植物和森林生态系统自然保护区(点)现已就地保护55种,占总数的88.7%;在评价就地保护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了合理调整和布局自然保护区、大力发展自然保护小区、自然保护点和禁伐区以及将就地保护和其它手段相结合等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