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凤仙花的花粉粒是在人工培养条件下比较容易萌发的材料,在显微镜下凤仙花的花粉粒是呈长方形,角部具有萌发孔,萌发管自萌发孔生出后,逐渐延长(似黄豆芽)。如用醋酸洋红染色,可以在萌发花粉不同时期的花粉管中找到营养核(花粉管的顶端),生殖核或由生殖核分裂产生精子的现象。一、使花粉粒萌发和花粉管形成的方法步骤1、培养液配制:葡萄糖 10克蒸馏水 100毫升  相似文献   

2.
水金凤 Impatiensnoli-tangere为凤仙花科凤仙花属一年生草本植物。我国从南到北大部分地区有分布 ,有些地方入草药 ,认为全草有理气和血、舒筋活络之功效。近年来 ,我们在上实验课时发现 ,该植物成熟的花粉粒 ,用于植物生理学“花粉管生长测定”的实验中 ,效果非常好 ,是一种值得推广的实验好材料。1 实验材料的优越性1 )花粉萌发率高 ,花粉粒萌发快 ,花粉管生长迅速 ,实验效果非常明显。水金凤在 1 6~ 2 7℃ ,有水条件下( p H自然 ) ,花粉粒的萌发率在 76%~ 98%左右 ,成熟的花粉粒在 0 .5~ 2 min即可萌发 ,花粉管在 1~ 5min内可迅速…  相似文献   

3.
花粉粒的大小形态,因植物种类而不同,一般为15-20微米,有圆形、椭圆形、三角形、四角形等形状,有的还具有气囊。并且具有不同的纹饰和突起外,还有一个或数个小孔,叫萌发孔,萌发孔处只有内壁,没有外壁。 (一)花粉粒的培养取10克葡萄糖或蔗糖溶解于100毫升蒸馏水中,将此溶液倒入培养皿中,只需一薄层即可。取凤仙花,用镊子轻轻拔动花朵,使花粉散落在液面上,静置,切不可摇动。将上述材料小心地放在25-30℃的条件下,静置培养,半小时后,即可出现呈豆芽状的花粉粒萌发形状,1小时后可大量出现。观  相似文献   

4.
用非固定荧光标记的鬼笔环肽作为肌动蛋白探针观察并证明了丝瓜未萌发的花粉粒和不同生长时期花粉管中肌动蛋白纤丝的分布及其形态变化。又用细胞松弛素B(CB)、氯两嗪(CPZ)及N-乙酰马来酰胺(NEM)证明了丝瓜花粉管伸长与肌动蛋白既有密切的关系,也受Ca2 的调节。  相似文献   

5.
采用扫描电镜观察了中国四川雅安地区13种凤仙花属植物的花粉形态,并对其花粉形态进行了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基于孢粉学和SRAP聚类结果的比较,讨论不同孢粉学特征对分类结果的影响。结果显示:(1)雅安地区13种凤仙花属植物花粉粒均为中等大小,花粉粒形状从超扁到扁球形变化,花粉粒极面观形状从矩形和椭圆形到四边形、圆形、三角型变化,且只有湖北凤仙、峨眉凤仙和匙叶凤仙是三沟花粉粒,其余种均为四沟花粉粒;外壁纹饰仅扭萼凤仙和齿萼凤仙为细小网状,其余均为网状纹饰。(2)依据不同指标进行的孢粉学聚类均将13种凤仙花属植物划分为3个类群,而SRAP聚类结果则将13种凤仙花属植物划分为5个类群;不同孢粉学聚类结果的相似率只有30.77%。(3)孢粉学聚类并未与分子聚类显示严格的对应关系,以花粉大小和形状、外壁纹饰为指标进行的孢粉学分类与SRAP分类的相似率最高(69.23%)。研究认为,选择不同的花粉形态特征作指标对分类的准确性影响较大,花粉大小和形状、外壁纹饰这2个指标对凤仙花属植物分类具有意义,而萌发沟的特征则很难作为分类的依据,花粉形态特征在分类上有局限性;进行该属植物孢粉学分类需要选择有价值的分类指标,并结合形态学、分子生物学等综合研究。  相似文献   

6.
肌动蛋白在丝瓜花粉管顶端生长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非固定荧光标记的鬼笔环肽作为肌动蛋白探针观察并证明了丝瓜未萌发的花粉粒和不同生长时期花粉管中肌动蛋白纤丝的分布及其形态变化。又用细胞松弛素B(CB)、氯丙嗪(CPZ)及N-乙酰马来酰胺(NEM)证明了丝瓜花粉管伸长与肌动蛋白暨有密切的关系,也受Ca^2+的调节。  相似文献   

7.
利用荧光显微镜观察油菜花粉粒的萌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植物开花传粉后 ,落在柱头上的花粉粒经识别 ,亲和的则吸收柱头上的水分和分泌物开始萌发 ,内壁从萌发孔突出 ,继续伸长 ,形成花粉管。为观察花粉粒的萌发 ,现在植物学实验多数是采集花粉粒 ,在含有蔗糖、硼酸、琼脂的培养基上培养几十分钟 ,使其萌发 ,然后制片置于显微镜下观察。此方法花粉粒的萌发是人工培养的 ,不能显示其在花柱上的实际萌发情况。花粉粒在柱头上萌发及在花柱中伸长的真实情况 ,一般采用石蜡切片观察 ,这种方法费时、费工 ,效果不好。而利用荧光染料及荧光显微镜可弥补上面两种方法的不足 ,操作简单 ,效果显著。其实验方…  相似文献   

8.
广西野生毛葡萄雌雄株花粉形态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电镜扫描,对原产于广西石山地区的野生毛葡萄雌、雄株花粉形态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野生毛葡萄花粉粒为小型花粉粒,雌、雄株花粉粒形状及纹饰、萌发孔特征均有较大差异:雄株花粉粒萌发孔为三孔沟类型,长球形,花粉粒P/E=1.20(P极轴值,E赤道轴值);雌株花粉粒无萌发孔,近球形,花粉粒P/E=1.12。  相似文献   

9.
总状花序组隶属于凤仙花亚属凤仙花属,以具多花的总状花序、侧生萼片2枚、子房5室、果实为线状圆柱形、种子多数、迈卵形、种皮表面具指状突起等特征区别于该亚属的其他类群。前人对凤仙花花粉形态的研究表明凤仙花属的花粉形态对于属下分类及种间界定具有重要的分类学价值。而对于总状花序组来说,有关花粉形态方面的研究少有报道,为了进一步探讨该组花粉S的形态特征及其分类学意义,该研究应用扫描电镜技术对总状花序组的21种植物的花粉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总状花序组植物的花粉粒均具4条萌发沟,两侧对称,极面观为矩圆形、长矩圆形或近方形;长赤道面观多为椭圆形至矩圆形,短赤道面观为椭圆形;长、短赤道轴比值多在1.4~2.4范围内;表面具网状纹饰,网眼在花粉粒表面均匀分布或赤道面的网眼较极面观的小,网脊边缘光滑或具波状突起,网眼内具不同密度的颗粒状突起。该组的花粉形态与宏观形态性状相关性较小,但花粉极面观形状、长短赤道轴的比值、网眼的分布、网脊边缘形状、网眼内颗粒物密度等特征具有种水平上的稳定性和特异性,对该组植物种间界定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葫芦科8属11种植物花粉形态的扫描电镜观察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对葫芦科8属10种1变种植物的花粉形态进行观察研究。结果显示:冬瓜属、葫芦属和栝楼属的花粉粒为近球形,具3孔沟;苦瓜属、西瓜属和丝瓜属的花粉粒为长球形,具3沟;黄瓜属的花粉粒为近球形,具3孔;南瓜属的花粉粒为球形,具散孔。花粉粒大小、形状和外壁雕纹属、种间差异显著。  相似文献   

11.
玉蕊(玉蕊科)是组成海岸红树林的半红树植物之一。3合沟(3条萌发沟在两极处相汇合),萌发沟区具有穴状结构,花粉表面光滑。图中花粉粒长轴为42.5微米(花粉粒比例尺10微米,观察倍数2500倍)。  相似文献   

12.
豚草是一种一年生疫病杂草,其花粉(花粉粒直径约15-20微米,外壁具刺)是“枯草热”症的主要致病因子,人称豚草花粉症。本页图象显示了豚草花粉的形态特征。1.花粉粒各面观及形状,880X;2.3.花粉粒极面观(箭头示萌发孔,2.4700X,3.3927X);图4-6.花粉粒赤道面观(4.5000X,5.5000X,6.4023X);7.萌发孔 10000X):8.花粉粒之间相连的分泌物“胞问连丝”,5000X);9.外壁刺  相似文献   

13.
凤仙花属(Impatiens L.)10种植物花粉形态的扫描电镜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扫描电镜观察了10种凤仙花属(Impatiens L.)植物的花粉形态。结果表明:本属花粉为单粒花粉,呈长圆形至长矩圆形,大小为20.3~46.7 μm,具角萌发孔,网状纹饰,网眼明显;根据花粉网状纹饰中网眼内是否具颗粒状突起可将其分为2类:(1)网眼内无或近无颗粒状突起,黄金凤(I. siculifer)和婺源凤仙花(I. wuyuanensis)的花粉纹饰属于这一类型;(2)网眼内有明显颗粒状突起,其余8个种的花粉纹饰均属于该类型。研究表明,花粉特征,特别是花粉粒网状纹饰中网眼内有无颗粒状突起及颗粒状突起的形态等特征,在凤仙花属内常具种水平上的可见变异,因而可作为种类划分的依据,它们在分类学上的价值应予以关注。  相似文献   

14.
《植物杂志》2009,(3):7-7
为了解花粉萌发的详细细节,中国科学家利用拟南芥基因组芯片,首次发现从脱水成熟花粉粒,到含水花粉粒,再到拟南芥的花粉管的转录组变化。在花粉萌发和花粉管生长过程中,与细胞存活、转录、信号传导和细胞转运有关的表达基因发生了很大变化,尤其是那些正调控的基因。此外,类钙调蛋白、阳离子交换因子、以及热激蛋白家族在花粉萌发和花粉管生长过程中变化较大,  相似文献   

15.
花粉的萌发,是植物学实验的一项基本内容。教科书一般介绍以黄瓜、豌豆为材料进行实验,但往往由于实验材料较难找而影响实验的顺利进行。我校根据本地区的实际情况,以往均以野生猪屎豆(Crotalariamu.cronataDesv.)的花粉粒作为实验材料,在室温20~25C的条件下,用10/~15%的蔗糖溶液培养30min,然后镜检。但是这种材料的花粉萌发率偏低,有些学生培养的材料甚至见不到萌发的花粉粒。后来,我们经过大量的实验筛选,发现校园里引种的豆科牧草大翼豆[Macroptll。urnatropurpur。urn(D.C.)urb.j的花粉粒极容易萌发。不同浓…  相似文献   

16.
在当前的植物生理学实验教材中,微量元素硼对花粉管生长影响一节所用的花粉实验材料,通常有梨、烟草、凤仙花、甜瓜、丝瓜和南瓜等,由于这些植物的花粉粒较小,或在室内不便栽培,或其开花期与实验教学进度难以一致,故使实验教学常常受到一定的影响。近年来,我们选用朱顶兰的花粉作实验材料,已取得较为满意的实验效果。朱顶兰为石蒜科多年生球根花卉,原产南美洲,我国南北各地庭园常见栽培。用作实验材料时,可提前一年在学校内进行栽培,也可直接盆栽于实验室的向阳处,以上均能正常开花。朱顶兰具发达的鳞茎,球形,叶宽带状,花葶粗壮,花大型,漏斗…  相似文献   

17.
运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对陕西省境内30种常见蜜源植物的花粉粒进行了观察研究,描述了花粉粒的大小、萌发孔类型及其表面纹饰等形态特征。结果表明:绝大多数种的蜜源植物,其花粉粒的形态特征明显不同。本文还就花粉粒形态特征,在鉴定蜜源植物花粉的属种,确定蜂蜜的产地、评价蜂蜜的品质等方面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8.
采用非固定、DMSO渗透和异硫氰酸标记的鬼笔环肽(FITC—Ph)染色方法,观察水稻花粉离体萌发过程中花粉管内肌动蛋白微丝的形态和分布。结果表明:(1)水稻花粉水合2min后即可萌发,花粉管生长速度在600~1500μm/h之间。(2)水合而未萌发的花粉粒中,大量较短的梭形微丝束构成微丝网络结构,萌发过程中花粉粒内的梭形微丝束松解,部分微丝转移至萌发的花粉管内沿花粉管纵轴呈束状结构;随着花粉管的伸长,微丝束主要分布在花粉管中前端,但在花粉管顶端区域始终未见明显的微丝束。(3)水合后不能正常萌发的花粉粒内肌动蛋白微丝呈弥散不规则分布,在相同萌发时间生长迟缓的花粉管中,微丝束较少,且主要位于花粉管近萌发孔的部位。表明微丝骨架的形态和分布影响水稻花粉管的萌发和生长。  相似文献   

19.
为了研究沉水植物特殊的生物学特性,观察了水鳖科黑藻(Hydrilla verticillata)花粉粒的光学显微镜和电子显微镜的形态与结构,其花粉粒的壁极薄且极易破裂,无萌发孔,内含许多淀粉粒。在自然状态下,无法完整保存其干燥的花粉粒。  相似文献   

20.
为了研究沉水植物特殊的生物学特性 ,观察了水鳖科黑藻 (Hydrillaverticillata)花粉粒的光学显微镜和电子显微镜的形态与结构 ,其花粉粒的壁极薄且极易破裂 ,无萌发孔 ,内含许多淀粉粒。在自然状态下 ,无法完整保存其干燥的花粉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