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自Swinhoe的早期记录横空跨越140余年后, 2012年3月紫水鸡终于在厦门被重新发现并得以确认其繁殖群的存在。继而在检视以往文献过程中, 注意到对于紫水鸡在中国状况的认识, 无论是对其分布、还是亚种认定, 均多存疑问之处。本文对紫水鸡在中国南方各省(区)的发现和记录过程做了大致梳理, 概述了以往对中国东南沿海地区紫水鸡分布认识误区的产生原因, 并指出当今中国鸟类学界对中国紫水鸡亚种分布态势上的不同意见和看法。作者提出这些问题与同行探讨, 以期促成消弭疑问, 并希望鸟学界同仁能够关注紫水鸡在中国的动态变化与发展。  相似文献   

2.
广东海丰发现紫水鸡繁殖巢   总被引:5,自引:5,他引:0  
紫水鸡(Porphyrio porphyrio)在中国分布范围极小,至今未有繁殖记录。2006年5月,作者在广东省海丰沿海地区记录到紫水鸡繁殖巢3个,分别营巢于水葱和芦苇中。这不仅是广东,也是国内紫水鸡繁殖的首次记录。  相似文献   

3.
为了解滇西北紫水鸡的分布及其种群现状,于2008年11月和2009年11月至2010年4月采用直接计数法和样点法,对大理西湖及其邻近湖泊的紫水鸡种群数量进行了调查;同时收集以往有关紫水鸡种群数量及其分布的相关资料.结果 表明:滇西北紫水鸡的分布范围南起大理市,北至香格里拉县,共7个湖泊有紫水鸡分布的记录.其中洱源西湖和鹤庆母屯海是滇西北紫水鸡的主要栖息地,其余5个湖泊的种群数量较少.西湖冬季和春季的种群密度分别是32.67只/km2和18.33只/km2;母屯海春季的种群密度为50.77只/km2.紫水鸡分布的湖泊均存在不同程度的人为活动干扰.调查期间,紫水鸡主要见于水草丰富的浅水区域、沼泽和芦苇丛生境.针对紫水鸡保护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4.
中国南方紫水鸡(Porphyrio porphyrio)在快速扩散,探究其生态适应十分必要。2014年3月至2015年8月在云南鹤庆草海湿地的观察,得到以下结果。紫水鸡集中分布在以开阔水域为主并有足够植被覆盖的西草海,很少见于附近干扰频繁的其他湿地,其适宜的生境开阔水域约占49.6%、水生植被覆盖水面占39.3%、陆地占11.1%;紫水鸡早间(7:00~9:00时)频繁活动在开阔水域、高草丛、岸边草地,中午后逐渐远离岸边而藏掖草丛中;白天活动的紫水鸡集群大小在1~7只之间,1~2只的集群占62.0%,大的集群中常有司职警戒、领头的个体;紫水鸡用于觅食、休息、警戒的时间分别占47.8%、23.5%、15.1%,很少互动交流,但常驱赶靠近的其他鸟类以维护个体自身的"领域";紫水鸡应对干扰威胁的警戒、避让、惊飞平均距离分别是26.4 m、20.5 m和17.6 m。在鹤庆的紫水鸡集中分布于西草海湿地并避让人为干扰,说明其以避让和逃逸方式应对人为干扰和生境胁迫,应该考虑立法给予重点保护。  相似文献   

5.
广东发现紫水鸡   总被引:6,自引:6,他引:0  
作者于1997年12月27日广东省海丰县境内发现3只紫水鸡。这是一个多世纪以来首次证实Swihoe1868年前在广州和厦门发现过紫水鸡的事实,也是紫水鸡作为留鸟在广东省内的首次记录。  相似文献   

6.
关于厦门的紫水鸡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19世纪中叶,英国鸟类学家Robert Swinhoe曾两次报道紫水鸡(Porphyrio porphyrio)在福建厦门的记录:当他本人第一次看到1只饲养在他人笼舍中的个体时,即判定它肯定不是P.poliocephalus[Latham,1801]而有可能是P.smaragdinus[Temminck,1827][1];两年后,当Swinhoe得到1只活体时,他认为该鸟应当是P.smaragdinus之下的一个亚种,同时,考虑到该鸟在形态上与P.smaragdinus略有差异,Swinhoe又"试探性地"将它命名为Porphyrio coelestis sp.nov.[2]。无论Swinhoe当年的分类意见得当与否,他的这两次记录,都应当是发表于正式学术刊物上论证紫水鸡在中国有见的最初记录。  相似文献   

7.
2010年12月和2011年4月,分别在广西西北部百色市右江区和靖西县古龙山自然保护区拍摄和观察到黑冠黄鹎(Pycnonotus flaviventris)的johnsoni亚种.其喉部为红色,与中国其他记录亚种区别明显,属中国鸟类亚种的新记录.该文亦初步讨论了该亚种的分类和分布.  相似文献   

8.
关贯勋 《动物学研究》1986,7(4):391-392
红头咬鹃为典型的东洋界种类,其分布北自喜马拉雅山脉经滇西北、川南东抵福建中部,南达马来半岛及苏门答腊岛,全世界记录过的亚种超过10个,Peters(1955)归纳为10个,郑作新(1976)记录了中国有5个。笔者研究了各地标本后对一些亚种的分类(包括分布)问题提出自己一些看法。1.华南亚种H.e.yamakanensis在Peters(1955)的著作中分布点仅为粤北和闽中,郑作新(1976)把他以前定为H.e.helenae及Stresemann(1929)所定的瑶山亚种H.e.rosa并入此亚种,故分布点又包括川南及广西北部。笔者研究后发现:①华南亚种的分布点应新增加江西东南部(广东省昆虫研究所存有8—11月采自安远县的3号雄鸟标本);在广东省的分布范围应从粤北扩至东北部连平、大埔及中部龙门县一带(中山大学及省昆虫所存有  相似文献   

9.
四川首次发现紫水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84年10月5日在四川蒲江首次发现紫水鸡(Porphyrio porphyrio poliocophylus)。标本采于县城附近的稻田中。1♀。体重350克、全长480、嘴峰32、翅长230、尾长90、跗蹠85毫米。额甲后缘呈截平状。头顶灰褐染紫,至颈侧和上体转紫蓝色,而颈部色泽较浓,与肩、背有较明显的界限;肩、翼覆羽及两翼表面景泰蓝色;尾黑褐沾蓝;头侧、颏、喉至胸景泰蓝色;下体紫蓝色,但下腹及肛周较暗;尾下覆羽白色。虹膜血红色;嘴和额甲红色;跗蹠和趾橙黄色。人工喂养可食菜叶、谷物、鱼、肉等。紫水鸡广泛分布于旧大陆热带地区。在亚洲,其最北分布区曾记于巴基斯坦…  相似文献   

10.
邹武  曾菊平  姜梦娜  王渌  周善义  张江涛 《昆虫学报》2021,64(11):1338-1349
亚种是种的一个亚单位,由于分类学上的不同定义和主观性而受到质疑。然而,在分类学实践中,所有试图用不同的术语取代亚种或完全放弃亚种的尝试都是不可接受的。亚种同样是生物多样性的重要组成,有一定独特性,为自然进程的一部分,具有保护研究价值。本文基于亚种概念、特征认为亚种分类需参考地理隔离(如异域分布)与表型差异2个原则。我们以珍稀喙凤蝶属Teinopalpus为例,系统收集亚种分类文献,采集该属亚种的地理分布、形态描述与差异等信息,综合分析该属蝶类的亚种分类现状、问题与原因。1843-2007年喙凤蝶属金带喙凤蝶T. imperialis及其姊妹种金斑喙凤蝶T. aureus各自记录了8个亚种。然而,部分亚种记录于同一行政区,如金带喙凤蝶T. i. imperialis, T. i. himalaicus与T. i. behludinii 均在中国四川有记录,而金斑喙凤蝶在中国浙江有2个亚种记录,这显示名称应用的不确定性。考虑到两姊妹种同域分布在亚洲东南部,通过比对亚种正模所在地植被群落(biome)、生态区(ecoregion)的一致性判定地理隔离,发现金带喙凤蝶(覆盖3个植被群落)比金斑喙凤蝶(仅覆盖1个)的种下生态位分化程度更高。而据所处生态区的一致性,建议将金带喙凤蝶亚种分类修订为T. i. imperialis, T. i. himalaicus, T. i. miecoae, T. i. behludinii, T. i. imperatrix(含T. i. bhumipholi), T. i.gillesi和T. i. gerritesi 7个;金斑喙凤蝶亚种分类修订为T. a. aureus(含T. a. wuyiensis, T. a. guangxiensis与T. a. nagaoi), T. a. eminens(含T. a. laotiana), T. a. shinkaii与T. a. hainani 4个。由于可参考标本少,喙凤蝶属亚种确立时可用形态比对信息有限、不完整(如只依据单性的形态比对结果等),易“过度亚种化”。珍稀亚种分类问题(如“过度亚种化”、信息不确定性等)影响其保护措施,因为管理者常需权衡投入成本与成效、明确优先保护区域或对象,并以此做出决策。因此,在更多确定信息未获得前,不建议进行亚种分类。  相似文献   

11.
2005年4月7日在广州中山大学康乐园校区竹园内观测到一只黄眉姬鹟琉球亚种Ficedula narcissina owstoni的first-spring雄性个体,并以照片记录了该种,是中国大陆的鸟类亚种新纪录.本文对比了该亚种与指名亚种first-spring雄鸟的外形特征,并对该亚种的分布进行了简要讨论.  相似文献   

12.
紫水鸡冬季觅食地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6年11月-2007年2月,在广东海丰鸟类自然保护区采用样方法研究了紫水鸡(Porphyrio porphyrio)的冬季觅食地选择。研究结果显示,紫水鸡在冬季对觅食地植被具有明显的选择性,偏爱水葱(Scirpus tabernaemontani)。对62个觅食地样方18个因子的主成分分析表明,草本密度、草本均高、草本盖度、灌木种类、水质和水位这6个因子是冬季觅食地选择的主要因子。判别分析结果表明,枯高、动物性食物丰富度、距大道距离、草本种类、距小道距离、距所处水面边缘距离是区别冬季觅食地和对照地样方的主要参数,判别准确率可达78.1%。紫水鸡冬季多选择在水葱或芦苇(Phragmites communis)等草本植被生长良好、具有特定水位或水质及中等程度的人为干扰的地方觅食。因此,该地区冬季觅食地的恢复和保护对紫水鸡的保护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新疆鸟类分布名录著译者马鸣ISBN 978-7-03-030046-1定价$66.00开本B5装帧平装营销分类生物分类出版时间2011年1月本书是一部新疆鸟类种和亚种分类与分布的专著。编写过程参考了30多年来的考察成果和近10年的观鸟记录。书中共收录鸟类453种(约598种及亚种),隶属于21目,65科,196属,占中国鸟类种数的34%。另外,对于有疑问的94种鸟类单独列在正文之后,以备参考。正文给出每个种的中文名、拉丁名(学名)、英文名、地理分布(至县级地名及主要地理单元)、生态习性等。每科附有形态  相似文献   

14.
斑背大尾莺鄱阳湖繁殖亚群初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斑背大尾莺(Locustella pryeri)为远东鸟种,主要分布于日本和中国,零星见于俄罗斯极东部、蒙古国东部、朝鲜和韩国,被视为易危鸟种(VU)[1~3]。以往中国鸟类学界多以种名Megalurus pryeri称之,并将该种的中国种群全部视作汉口亚种(sinensis)[4~10]。据记载,斑背大尾莺在我国东北  相似文献   

15.
掘步甲属Scalidion Schmidt-Gbel,1846 为步甲科壶步甲族(Carabidae, Lebiini) 中的1个小属,分布于中国、印度、缅甸和越南。通过观察巴黎自然博物馆和华南农业大学馆藏标本,本文对该属进行简要的分类研究,提供了分种(亚种)检索表、照片并附形态特征图。该属目前仅记录2种,即喜掘步甲S. hilare Schmidt-G?bel 和黄掘步甲S. xanthophanum (Bates),2种均在中国有分布,其中后者包括2个亚种。喜掘步甲为贵州新记录,黄掘步甲指名亚种为广东、贵州和越南新记录,黑色亚种S. xanthophanum nigrans (Bates)为贵州新记录。  相似文献   

16.
何芬奇  林植 《动物学杂志》2010,45(3):109-109,182
<正>游隼(Falco peregrinus)在全球广泛分布,亚种分化多达16个[1]。综合以往文献,在中国记录到的游隼亚种有calidus,japonensis,peregrinator,peregrinus[2-4]。2010年2月25日上午,我们在云南普洱市(原思茅市)市郊石头山(22°47′34″N,100°57′11″E;1349m)一棵  相似文献   

17.
2006年1月1日15:00时左右,在河南黄河湿地自然保护区孟津老城黄河高速桥东约50m(34°51′6″N,112°38′8″E)黄河南岸的芦苇丛中,发现5只震旦鸦雀(Parsdoxornis heudei).震旦鸦雀属雀形目(Passeriformes)鸦雀科(Parsdoxornithidae)鸦雀属,共有2个亚种,指名亚种(P.h.heudei)分布于湖北、江西西北部、江苏、上海、浙江,黑龙江亚种(P.h.polivanovi)分布于黑龙江、辽宁、河北、天津、内蒙古东北部(郑光美,2005).震旦鸦雀被<中国物种红色名录>列为近危(NT)物种(汪松,解焱,2004),在绝大多数分布区并不常见.在分布地为留鸟.这是首次在河南省被记录.  相似文献   

18.
研究了中国线波纹蛾属Wernya Yoshimoto,1987,记述2新种,巨钩线波纹蛾W.hamigigantea sp.nov.,曲线波纹蛾W.cyrloma sp.nov.,中国1新纪录种及其1新亚种,灰褐线波纹蛾海南亚种W.griseoxchrysa hainanensissubsp.nov.;修订了纽线波纹蛾W.thailandica Yoshimoto,1987在中国分布的亚种;取消了W.solena (Swinhoe,1894)和W.punctata Yoshimoto,1987在中国的分布记录.给山中国线波纹蛾属7种2亚种的检索表.  相似文献   

19.
研究了中国线波纹蛾属Wernya Yoshimoto,1987,记述2新种,巨钩线波纹蛾W.hamigigantea sp.nov.,曲线波纹蛾W.cyrtoma sp.nov.,中国1新纪录种及其1新亚种,灰褐线波纹蛾海南亚种W.griseochrysa hainanensis subsp.nov.;修订了纽线波纹蛾W.thailandica Yoshimoto,1987在中国分布的亚种;取消了W.solena(Swinhoe,1894)和W.punctata Yoshimoto,1987在中国的分布记录。给出中国线波纹蛾属7种2亚种的检索表。  相似文献   

20.
综合运用孢粉学、细胞学、生态学和形态学的证据,处理了中国产铁角蕨Asplenium trichomanes L. 的种下分类问题,将其划分为4个亚种和1个变种:原亚种A.trichomanes L.ssp.trichomanes,喜钙亚种 A.trichomanes L. ssp.inexpectans Lovis,四倍亚种A.trichomanes L.ssp. quadrivalens D.E.Meyer emend. Lovis,粗轴亚种A.trichomanes L.ssp.pachyrachis(Christ)Lovis et Reichst.和哈如变种A.trichomanes L. var.harovii Moore emend.Midle,并提供了它们在中国的分布情况。查阅研究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 (PE)的标本时发现,一些定名为A.trichomanes L.var.centrochinense Christ(华中变种)的模式标本碎片在形态上和倍性上均不同于已知分类群,认为应给予其新种的分类地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