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2 毫秒
1.
目的:探究血清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与可溶性人髓系细胞触发受体-1(sTREM-1)在肺癌患者术后肺部感染中表达及其诊断价值。方法:选择2016年2月至2019年10月期间在我院行肺癌根治术的420例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术后患者是否发生肺部感染进一步划分为380例未感染组和40例感染组。感染组根据治疗结局进一步划分为29例治疗好转亚组与11例未好转亚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各组的血清PCT、CRP与s TREM-1水平,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血清PCT、CRP和s TREM-1对肺癌患者术后肺部感染的预测价值。结果:与未感染组相比,感染组手术后血清PCT、CRP和s TREM-1水平均明显升高(P0.05)。与治疗好转亚组相比较,治疗未好转亚组手术后以及感染后血清PCT、CRP和s TREM-1水平均明显升高(P0.05)。ROC曲线显示,PCT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713,最佳截断值为1.23 ng/mL,灵敏度、特异度分别为0.81、0.79,准确度为0.82;CRP的AUC为0.752,最佳截断值为36.07 mg/L,灵敏度、特异度分别为0.83、0.81,准确度为0.83;s TREM-1的AUC为0.792,最佳截断值为20.58 pg/mL,灵敏度、特异度分别为0.86、0.84,准确度为0.85;PCT、CRP联合s TREM-1预测肺癌患者术后肺部感染的AUC为0.884,灵敏度、特异度分别为0.89、0.91,准确度为0.92。结论:肺癌根治术后肺部感染发生与患者血清PCT、CRP和s TREM-1水平相关,早期联合检测血清PCT、CRP和s TREM-1有助于预测肺癌根治术患者肺部感染发生风险,在肺癌根治术后肺部感染的预测和诊断中具有一定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2.
摘要 目的:分析肺癌胸腔镜术后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并探讨术前C反应蛋白/白蛋白比值(CRP/Alb)、降钙素原(PCT)、血清淀粉样蛋白A(SAA)对感染风险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3月~2021年10月在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接受胸腔镜手术治疗的360例肺癌患者,根据肺癌胸腔镜术后72 h是否发生肺部感染分为肺部感染组57例和非肺部感染组303例。收集患者临床资料,术前1d检测患者血清CRP/Alb、PCT、SAA水平。通过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肺癌胸腔镜术后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术前血清CRP/Alb、PCT、SAA水平对肺癌胸腔镜术后肺部感染的预测价值。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肺部感染组年龄≥60岁、吸烟史、糖尿病、手术时间≥3 h、术中出血量≥200 mL、机械通气时间≥12 h、胸腔引流时间≥5 d比例和血清CRP/Alb、PCT、SAA水平高于非肺部感染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60岁、吸烟史、糖尿病、手术时间≥3 h、机械通气时间≥12 h、胸腔引流时间≥5 d和血清CRP/Alb、PCT、SAA升高为肺癌胸腔镜术后肺部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术前血清CRP/Alb、PCT、SAA水平联合预测肺癌胸腔镜术后肺部感染的曲线下面积大于各指标单独预测。结论:年龄、吸烟史、糖尿病、手术时间、机械通气时间、胸腔引流时间和CRP/Alb、PCT、SAA升高为肺癌胸腔镜术后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术前血清CRP/Alb、PCT、SAA联合预测肺癌胸腔镜术后肺部感染的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血清降钙素原(PCT)和C反应蛋白(CRP)以及T淋巴细胞亚群的动态变化及与胃癌患者术后感染性并发症的关系。方法:选取2014年1月到2017年10月期间在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967医院接受治疗的胃癌患者163例,根据患者术后是否出现感染性并发症将其分为感染组和未感染组,其中感染组83例,未感染组80例,计算感染组患者各种术后感染性并发症的构成比例,检测术前、术后1d、术后3d血清PCT、CRP以及T淋巴细胞亚群的动态变化。采用ROC曲线分析PCT、CRP对感染性并发症的预测价值。结果:胃癌患者术后感染性并发症种类主要为肺部感染和手术部位感染,其次为腹腔感染和十二指肠残端瘘。术后1d、术后3d两组患者血清中PCT、CRP的水平明显高于术前(P0.05),术后1d、术后3d感染组患者血清中PCT的水平高于未感染组(P0.05),术后3d感染组血清中CRP的水平较未感染组升高(P0.05);经ROC曲线分析显示,术后3d血清PCT对胃癌患者术后感染性并发症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90,高于CRP的0.81;术后1d、术后3d两组患者的CD3~+、CD4~+、CD4~+/CD8~+均明显低于术前,术后1d、术后3d感染组患者的CD8~+明显高于术前(P0.05);术后3d感染组患者的CD3~+、CD4~+、CD4~+/CD8~+均明显低于未感染组(P0.05)。结论:血清PCT、CRP以及T淋巴细胞亚群的动态变化与胃癌患者术后感染性并发症密切相关,且PCT对胃癌患者术后感染性并发症的预测价值高于CRP。  相似文献   

4.
摘要 目的:探讨CD64指数、可溶性白细胞分化抗原14(sCD14)、可溶性白细胞分化抗原163(sCD163)与胸腔镜肺癌根治术后并发重症肺部感染的关系。方法:选择2020年1月至2023年1月南通市肿瘤医院收治的行胸腔镜肺癌根治术治疗的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共415例。根据术后是否并发重症肺部感染将患者分为感染组(21例)和未感染组(394例)。检测外周血CD64指数和血清sCD14、sCD163水平。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胸腔镜肺癌根治术后并发重症肺部感染的因素。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CD64指数、sCD14、sCD163预测胸腔镜肺癌根治术后并发重症肺部感染的价值。结果:感染组外周血CD64指数、血清sCD14、sCD163水平高于未感染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高CD64指数、sCD14、sCD163、降钙素原(PCT)是胸腔镜肺癌根治术后并发重症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P<0.05),高呼气峰值流量(PEF)是保护因素(P<0.05)。CD64指数、sCD14、sCD163、PCT预测胸腔镜肺癌根治术后并发重症肺部感染的曲线下面积为0.834、0.815、0.842、0.784,联合预测曲线下面积为0.928,高于单独预测。结论:血清CD64指数、sCD14、sCD163、PCT水平升高是胸腔镜肺癌根治术后并发重症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联合CD64指数、sCD14、sCD163、PCT可较好地预测术后重症肺部感染的风险。  相似文献   

5.
本研究旨在探讨外伤术后腹腔感染患者血清降钙素原(PCT)、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C-反应蛋白(CRP)和白细胞介素6 (IL-6)的水平变化与感染程度的相关性,为外伤术后腹腔感染临床治疗、抗菌药物应用提供依据。本研究选取我院2015年1月至2017年5月收治的腹部外伤手术患者150例,其中术后发生感染患者83例,未感染组,未发生感染患者67例,为非感染组。通过检测其术前术后及进行抗感染治疗后的PCT、TNF-α、CRP、IL-6水平,对腹腔感染标本进行菌种鉴定,并分析PCT、TNF-α、CRP、IL-6水平变化与腹腔感染的相关性,本研究发现,感染组患者术后各时间段血清PCT、TNF-α、CRP、IL-6水平明显较术前升高(p<0.05);且在术后12 h、24 h、72 h的PCT、TNF-α、CRP、IL-6水平明显高于未感染组(p<0.05);感染患者标本共检出76株不同的菌株,革兰阴性杆菌45株,革兰阳性菌22株,真菌9株;PCT、TNF-α、CRP在术后12 h、24 h、72 h检出感染的阳性率与病原学诊断结果相关性较高,血清IL-6则在术后72 h检出感染的阳性与病原学诊断相关性较高。本研究初步得出结论,临床检测血清PCT、TNF-α、CRP和IL-6均有助于鉴别是否存在外科腹腔感染,对抗菌药物的应用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6.
陈亮  蔡业平  张圣岸 《蛇志》2015,(2):145-147
目的探讨血清降钙素原测定在ICU患者感染诊断及预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我院ICU 2011年1月~2012年12月收治的102例患者进行病原学检查,并根据诊断结果,将患者分为感染组和非感染组,同时检测两组患者的血清PCT水平,并比较分析。另外,分别以0.5μg/L和0.2μg/L为阀值,观察不同阀值下血清PCT预测感染发生的灵敏度、特异性、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以期探寻降钙素原预测细菌感染发生的准确阀值。结果 102例患者中,感染组患者62例,平均血清PCT水平为(4.35±2.33)μg/L;未感染组患者40例,平均血清PCT水平为(1.22±1.02)μg/L。两组患者的血清PCT水平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当阀值为0.2μg/L时,血清PCT预测感染发生的灵敏度、特异性、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77.42%、60%、75%、63.16%;当阀值为0.5μg/L时,依次为95.16%、85%、90.77%、91.89%。两个阈值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血清降钙素原水平升高可作为诊断ICU感染的重要敏感指标,当血清降钙素原阀值为0.5μg/L左右时,可提高血清PCT预测细菌感染发生的灵敏度、特异性。  相似文献   

7.
动态监测降钙素原对肝移植患者感染及预后判断的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动态监测降钙素原(PCT)对肝移植患者感染及预后判断的临床意义。方法:对33例肝移植患者在术后第1、3、5、7天分别采集静脉血标本检测血清PCT值,并同时测定C反应蛋白(CRP)和白细胞(WBC)计数,以判断PCT水平变化与肝移植感染及预后之间的关系。结果:肝移植组术后第1天的血清PCT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而血清CRP水平、WBC计数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合并感染组与非感染组相比各时段血清PCT明显升高,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PCT水平可以有效判断肝移植术后感染的严重程度;PCT的动态变化能有效预测肝移植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8.
摘要 目的:探讨血清降钙素原(PCT)、可溶性细胞间粘附分子-1(sICAM-1)联合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预测急性阑尾炎(AA)患儿手术切口感染风险的价值。方法:前瞻性选取2020年1月~2022年7月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小儿外科收治的536例接受腹腔镜手术的AA患儿,根据术后是否发生手术切口感染分为感染组和未感染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PCT、sICAM-1、HMGB1水平。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AA患儿手术切口感染的影响因素,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血清PCT、sICAM-1、HMGB1水平对AA患儿手术切口感染的预测价值。结果:536例AA患儿腹腔镜手术后手术切口感染发生率为11.94%(64/536)。与未感染组比较,感染组血清PCT、sICAM-1、HMGB1水平升高(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病程>24 h、阑尾穿孔、手术操作时间>60 min、留置腹腔引流和PCT、sICAM-1、HMGB1水平升高为AA患儿手术切口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血清PCT、sICAM-1联合HMGB1预测AA患儿手术切口感染的曲线下面积(AUC)大于PCT、sICAM-1、HMGB1单独预测。结论:血清PCT、sICAM-1、HMGB1水平升高与AA患儿手术切口感染密切相关,血清PCT、sICAM-1联合HMGB1预测AA患儿手术切口感染的价值较高,可能成为AA患儿手术切口感染的辅助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患者血清降钙素原(PCT)、超敏C反应蛋白(hs-CRP)、D-二聚体(D-D)和纤维蛋白原(FIB)与肺功能和预后的关系。方法:选择2017年8月至2019年8月期间我院诊治的88例AECOPD患者作为观察组,根据患者生存情况将患者进一步分为85例存活组和3例死亡组。同时选择同期在我院进行健康体检的50名志愿者作为对照组。检测各组患者的血清PCT、hs-CRP、D-D和FIB水平,采用肺功能检测仪检测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占用力肺活量比值(FEV1/FVC)和最大通气量(MVV)肺功能指标,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进行各指标的相关性分析。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的血清PCT、hs-CRP、D-D和FIB水平均明显升高(P0.05)。与存活组相比,死亡组的血清PCT、hs-CRP、D-D和FIB水平均明显升高(P0.05),FEV1%、FEV1/FVC和MVV指标均明显下降(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血清PCT、hs-CRP、D-D和FIB水平均与FEV1%、FEV1/FVC和MVV肺功能指标呈负相关(P0.05)。结论:AECOPD患者肺功能下降和不良预后与血清PCT、hs-CRP、D-D和FIB水平升高密切相关,在AECOPD患者的预后预测中具有一定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学龄前儿童细菌性腹泻的病原学特征及血清中降钙素原(PCT)、中性粒细胞分化群64(CD64)和髓样细胞触发受体-1(s TREM-1)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017年1月~2018年3月南方医科大学附属东莞市人民医院收治的214例学龄前感染性腹泻患儿为研究对象,包括细菌性腹泻(细菌组,n=101)和病毒性腹泻(病毒组,n=113),以同期入院行儿童保健的113例健康学龄前儿童为对照组。统计细菌组患儿的病原菌种类,比较两组腹泻患儿与对照组儿童血清PCT、CD64和s TREM-1水平的差异、三种血清学指标的阳性率及三种指标对细菌性腹泻患儿的诊断效能。结果:101例细菌性腹泻患儿粪便培养的细菌菌株中,共培养菌株213株,大肠埃希菌、志贺菌属和沙门菌属阳性率最高,分别占41.78%、23.01%和15.96%;细菌组的血清PCT、CD64和s TREM-1水平及阳性率均高于病毒组和对照组,且病毒组的s TREM-1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三种指标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学龄前儿童细菌性腹泻的致病菌主要为革兰阴性菌,PCT、CD64和s TREM-1均可作为判断细菌性腹泻的早期敏感指标。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胸腔镜食管癌切除术后肺部感染患者肺功能和炎症因子水平的关系。方法:选取2015年3月~2018年7月我院收治的食管癌患者120例为研究对象,将其以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予以传统开胸手术治疗,观察组则予以胸腔镜食管切除术治疗。分别比较两组术后肺部感染发生情况、手术前后肺功能以及炎症因子水平变化情况,并分析胸腔镜食管癌切除术后肺部感染患者肺功能与炎症因子的关系。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肺部感染发生率为13.33%(8/60),低于对照组的36.67%(22/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观察组用力肺活量(FVC)、第1秒用力呼气量(FEV1)、FEV1/FVC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1 d、术后5 d观察组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0(IL-10)以及C反应蛋白(CRP)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经Pearson相关性分析可得:胸腔镜食管癌切除术后肺部感染患者FVC、FEV1、FEV1/FVC与IL-6、IL-10、CRP均呈负相关性(均P0.05)。结论:胸腔镜食管癌切除术可显著降低患者肺部感染发生风险,且术后肺部感染患者肺功能与炎症反应存在密切相关,降低术后肺部感染发生率的机制可能与减轻机体炎症反应有关。  相似文献   

12.
摘要 目的:探讨胸腹腔镜下进行食管癌切除术对患者肺功能、免疫功能的影响,并分析颈部吻合口瘘的影响因素。方法:选择2016年8月至2021年8月期间我院收治的130例食管癌患者,均成功实施胸腹腔镜联合食管癌切除术,观察手术前后肺功能、免疫功能的变化情况。观察130例患者术后颈部吻合口瘘发生率,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颈部吻合口瘘的影响因素。结果:术后7d,患者的第1s用力呼气量(FEV1)、用力肺活量(FVC)、呼气流量峰值(PEF)较术前下降(P<0.05)。术后当天、术后7天,患者的CD3+、CD4+、CD4+ /CD8+较术前下降后升高,CD8+较术前升高后下降(P<0.05)。130例患者术后有28例发生颈部吻合口瘘,发生率为21.54%。均为术后3~18 d内确诊为颈部吻合口瘘,按照是否发生颈部吻合口瘘将患者分为有吻合口瘘组(n=28)和无吻合口瘘组(n=102)。颈部吻合口瘘的发生与术前白蛋白、体质量指数(BMI)、糖尿病史、病变位置、吻合方式、手术时间、术中出血总量、重症呼吸室(ICU)时间、呼吸机使用时间、纤支镜吸痰次数、术后出现肺部感染、住院时间有关(P<0.05)。多因素Logisi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术前白蛋白偏低、病变位置位于上段、术后出现肺部感染、糖尿病史、吻合方式为手工吻合、住院时间偏长是食管癌患者术后发生颈部吻合口瘘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胸腹腔镜联合食管癌切除术治疗食管癌患者,可有效减轻免疫抑制,但不可避免的会影响机体的肺功能,且颈部吻合口瘘的发生受到术前白蛋白、病变位置、术后出现肺部感染等多方面的影响,应着重关注此类患者,以防吻合口瘘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摘要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患者超声监测膈肌增厚率与肺功能的相关性。方法:2019年1月到2020年12月选择在本院诊治的COPD患者72例作为COPD组,同期选择在本院体检的健康人72例作为对照组。采用超声监测两组入选者的膈肌增厚率,使用肺功能测定仪测定呼气流量峰值(peak expiratory flow,PEF)、第1 秒用力呼气容积占预计值百分比(Forced Expiratory Volume in the first second,FEV1)、肺活量25 %时用力呼气流速(Vmax25%,V25)、肺活量50 %时用力呼气流速(Vmax50%,V50)、肺活量75 %时用力呼气流速(Vmax75%,V75)等指标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COPD组的膈肌增厚率低于对照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OPD组的FEV1、PEF、V25、V50、V75值都低于对照组,对比差异都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COPD组患者中,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膈肌增厚率与FEV1、PEF、V25、V50、V75都存在正相关性(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FEV1、PEF、V25、V50、V75为影响膈肌增厚率的重要影响因素P<0.05)。结论:COPD患者超声监测可显示膈肌增厚率与肺功能降低,两者存在相关性,肺功能下降也是导致患者膈肌增厚率降低的重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顺铂联合立体定向体部放疗治疗晚期肺癌的疗效及对患者血清角质蛋白21-1(CYFRA21-1)、DR70和肺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16年2月到2018年2月在我院诊治的晚期肺癌患者110例,并根据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n=58)和对照组(n=52)。对照组使用常规化疗,观察组采用顺铂联合立体定向体部放疗。比较两组治疗后的疗效、治疗前后血清CYFRA21-1、DR70、第一秒最大呼气量(FEV1)、一秒用力呼气容积/用力肺活量(FEV1/FVC)、最大呼气流速峰值(PEF)及生活质量评分的变化。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总有效率分别为86.21%、59.62%,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血清CYFRA21-1、DR70水平较治疗前均显著降低(P0.05),且观察组以上指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FEV1、FEV1/FVC、PEF较治疗前均显著升高(P0.05),且观察组以上指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生活质量各项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升高,且观察组患者生活质量各项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顺铂联合立体定向体部放疗治疗晚期肺癌的临床疗效显著优于单用常规化疗,其可有效改善患者血清CYFRA21-1、DR70水平和肺功能。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肺炎支原体肺炎伴喘息儿童血清25羟基维生素D3[25(OH)D_3]、辅助性17细胞/调节性T细胞(Th17/Treg)表达水平与肺功能的关系。方法:将新疆医科大学第五附属医院收治的肺炎支原体肺炎伴喘息患儿26例作为肺炎伴喘息组,肺炎支原体肺炎不伴有喘息患儿54例作为肺炎不伴喘息组,另选取健康儿童30例作为对照组,比较各组血清25(OH)D_3、白细胞介素(IL)-10、IL-17、Th17细胞及Treg细胞占CD4+T细胞比例及肺功能,并分析其相关性。结果:肺炎伴喘息组血清25(OH)D_3、IL-10、Treg细胞占CD4+T细胞比例低于肺炎不伴喘息组、对照组,Th17细胞占CD4+T细胞比例、Th17/Treg、IL-17高于肺炎不伴喘息组、对照组(P0.05)。各组第一秒最大呼气量占用力肺活量百分比(FEV1/FVC)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肺炎伴喘息组FEV1占预计值百分比(FEV1%pred)、峰值呼气流量(PEF)低于肺炎不伴喘息组、对照组(P0.05),肺炎不伴喘息组与对照组FEV1%pred、PEF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肺炎伴喘息组患儿血清25 (OH)D_3与Th17/Treg、IL-17呈负相关(P0.05),与IL-10、FEV1%pred、PEF呈正相关(P0.05),血清Th17/Treg与IL-10、FEV1%pred、PEF呈负相关(P0.05),与IL-17呈正相关(P0.05)。结论:肺炎支原体肺炎伴喘息儿童血清25(OH)D_3、Th17/Treg表达水平异常,肺功能下降,且25(OH)D_3、Th17/Treg表达水平与肺功能相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肺通气功能程度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夜间低氧发生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2年1月至2013年6月我院治疗的60例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按肺通气功能分为轻度、中度、重度、极重度4组,每组15例,监测记录研究对象肺通气功能指标及夜间血氧指标,比较各组监测指标的差异,并分析其相关性。结果:不同病情程度COPD患者FEV1/FVC、FEV1、FVC、PEF、RV、RV/TLC、MsaO2、ODI、WsaO2、LsaO2、SIT90%有差异(P0.05);极重度和重度比较FEV1/FVC、FEV1、RV、MsaO2、ODI、WsaO2、LsaO2、SIT90%有差异(P0.05);极重度和中度比较FEV1/FVC、FEV1、FVC、PEF、RV、RV/TLC、MsaO2、ODI、WsaO2、LsaO2、SIT90%有差异(P0.05);极重度和轻度比较FEV1/FVC、FEV1、FVC、PEF、RV、RV/TLC、MsaO2、ODI、WsaO2、LsaO2、SIT90%有差异(P0.05);重度和中度比较FEV1/FVC、FEV1、FVC、PEF、RV/TLC、MsaO2有差异(P0.05);重度和轻度比较FEV1/FVC、FEV1、FVC、PEF、RV/TLC、MsaO2、ODI、LsaO2有差异(P0.05);中度和轻度比较FEV1/FVC、FEV1、FVC、PEF、ODI有差异(P0.05)。COPD患者的肺通气功能FEV1与MsaO2呈正相关(r=0.683,P0.05)。结论:肺通气功能程度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夜间低氧发生具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单操作孔电视胸腔镜手术(VATS)对老年孤立性肺结节(SPN)患者肺功能和免疫球蛋白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2月~2019年1月期间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无锡人民医院收治的78例老年SPN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式的不同将患者分为对照组(n=43)和研究组(n=35),对照组给予传统多孔VATS肺结节切除术治疗,研究组给予单操作孔VATS肺结节切除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指标、肺功能、免疫球蛋白、视觉疼痛模拟评分量表(VAS)、并发症以及复发情况。结果:两组手术时间比较无差异(P0.05),研究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术后引流量、住院费用、术中出血量均少于对照组(P0.05)。两组均未见严重的并发症,且两组均无复发病例。两组术后1个月第1 s用力呼气容积(FEV1)、每分钟最大通气量(MVV)、用力肺活量(FVC)均下降,但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后3 d免疫球蛋白A(Ig A)、免疫球蛋白M(Ig M)、免疫球蛋白G(Ig G)均下降,但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1 d、3 d、5 d研究组VAS评分较对照组降低(P0.05)。结论:单操作孔VATS治疗老年SPN,可有效改善围术期指标,提高免疫力,减轻肺功能损伤,且安全性较好,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酮替芬联合沙丁胺醇气雾剂喷吸对咳嗽变异性哮喘患者嗜酸性粒细胞趋化因子与肺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15年3月到2016年4月我院接诊的98例咳嗽变异性哮喘患者研究,按抽签法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9例。对照组患者给予沙丁胺醇气雾剂、氨茶碱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酮替芬治疗。观察比较治疗前后两组临床疗效;白天及夜间咳嗽症状评分;嗜酸性粒细胞(EOS)计数和嗜酸性粒细胞趋化因子(Eotaxin)水平;肺功能相关评价指标(FVC、FEV1、PEF)。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有效率(93.88%)高于对照组(79.5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白天及夜间咳嗽症状评分均显著下降,观察组下降更为明显[(0.77±0.39)VS(0.99±0.52)、(0.87±0.32)VS(1.07±0.3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EOS计数和Eotaxin水平均明显下降,观察组下降更为显著[(188.47±30.39)VS (232.59±30.52)、(169.44±27.79)VS (191.07±34.3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相关评价指标(FVC、FEV1、PEF)均明显提高,观察组相关指标值提高更为显著[(3.99±0.39)VS(3.87±0.12)、(3.87±0.79)VS(3.52±0.39)、(7.99±1.98)VS(7.34±1.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酮替芬联合沙丁胺醇气雾剂喷吸对咳嗽变异性哮喘的疗效显著,能明显降低患者嗜酸性粒细胞趋化因子的水平,显著改善患者的肺功能,值得临床推广运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