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6 毫秒
1.
目的分析药物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特点与规律,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12月我院上报的401份ADR报告,按患者年龄、性别、给药途径、引起ADR的药品种类、涉及器官或系统以及临床表现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静脉给药较其他给药途径更易发生ADR(336例,占83.89%);抗感染药物引发ADR的比例最高(159例,占39.65%),其次为营养药、消化系统药物及抗肿瘤药物;头孢菌素类药物是引发ADR的主要抗菌药物(15种,28.85%),其次为青霉素类(10种,19.23%)。ADR主要累及皮肤及附件损害为主,其次涉及到消化系统以及神经系统损害。结论临床科室应重视ADR监测,减少ADR的发生,提高合理用药水平。  相似文献   

2.
刘丹  张治然  王世冬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11,11(22):4374-4377,4358
目的:分析我院2009和2010年收集的154例药品不良反应(ADR)报告,以期了解不良反应发生的特点和规律,减少或避免不良反应的重复发生,为临床科室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回顾性分类统计方法,对我院2009和2010两年上报的154例报告就ADR分布与年龄、给药途径、药物分类、累及系统及器官等方面的关系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54例不良反应报告中以抗微生物药物和中药注射剂为主,分别占44.81%和20.78%。ADR临床表现以变态反应为主,其中儿童和老年患者居多(33.12%和48.05%),以静脉滴注方式为主(91.55%),临床表现主要以皮肤及其附件损伤最常见(75.97%)。结论:应加强ADR监测上报工作,并及时向临床科室反馈,提高临床安全用药意识,确保临床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3.
217例药物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了解我院药物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特点,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对我院收集到的217例ADR报告,按患者年龄、性别、给药途径、ADR程度、药物类型、ADR涉及器官或系统及临床表现等进行分类统计与分析.结果:涉及ADR的药物共有217种,抗微生物类药物居首位,其次为中成药;静脉注射引发的ADR为151例(占69.59%);ADR可发生于人体各个系统,但主要为变态反应,以皮肤及其附件损害最为严重,皮肤反应的ADR为总报告例数的67.74%.结论:临床应重视ADR的报告和监测工作,以减少或避免ADR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154例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报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丹  张治然  王世冬 《生物磁学》2011,(22):4374-4377,4358
目的:分析我院2009和2010年收集的154例药品不良反应(ADR)报告,以期了解不良反应发生的特点和规律,减少或避免不良反应的重复发生,为临床科室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回顾性分类统计方法,对我院2009和2010两年上报的154例报告就ADR分布与年龄、给药途径、药物分类、累及系统及器官等方面的关系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54例不良反应报告中以抗微生物药物和中药注射剂为主,分别占44.81%和20.78%。ADR临床表现以变态反应为主,其中儿童和老年患者居多(33.12%和48.05%),以静脉滴注方式为主(91.55%),临床表现主要以皮肤及其附件损伤最常见(75.97%)。结论:应加强ADR监测上报工作,并及时向临床科室反馈,提高临床安全用药意识,确保临床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5.
梁汉钦  谢伟乾 《蛇志》2009,21(2):137-139
目的研究我院ADR发生情况,促进安全用药。方法对我院135例ADR作回顾性分析.结果ADR涉及的药品种类及例次中,以抗菌药物为首,其次为中药注射制剂,主要的ADR类型为皮肤及附件损害,其次为引发全身症状。结论加强ADR监测工作,保障人民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我国当前检验后阶段的质量指标及其质量规范,为临床实验室建立QI体系提供参考。 方法 采用卫生部临床检验中心和北京科临易检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共同设计开发的网络平台,向参加中心2015年全国临床检验专业质量指标调查的所有实验室发放调查表按照不同专业和不同医院等级进行分组,采用Kolmogorov-Smirnov检验判断数据正态性,Kruskal-Wallis检验和Mann-Whitney检验分别进行多组和两组间的比较。结果 分别有5 229家、4 643家和4 421家实验室上报了检验报告不正确率、危急值通报率和危急值通报及时率的相关数据。各指标均有超过95%的实验室、σ水平≥3 σ和≥6 σ的实验室则分别占47.87%、91.17%、85.95%。各指标在不同专业之间存在显著差异;除危急值通报率以外,其余2项指标在不同等级医院之间也存在显著差异。结论 我国临床实验室检验后阶段3项QI的差错率相对较低,多数实验室危急值通报率和危急值通报及时率达到了100%。临床实验室应基于此调查,进一步监测3项指标,同时正确有效地识别检验后阶段的薄弱环节,建立更多合适的QI并基于当前技术水平确定相应的质量规范。  相似文献   

7.
目的 尝试初步构建一套适用于临床检验危急值运行质量评价的科学、合理、可靠、可行的指标体系。方法 借鉴全面质量管理的思路,依托指标体系构建的理论,采用文献系统分析、规范的选题小组法、专家咨询等研究方法,结合案例实证分析,通过检验、临床、护理、管理、科研等多学科合作,全面地收集整理临床检验危急值运行质量相关指标,初步构建出一套临床检验危急值运行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结果 初步构建的临床检验危急值运行质量评价指标分三级:一级指标3个,二级指标9个,三级指标55个。结论(1)本研究初步构建的临床检验危急值运行质量评价指标的相关内容能全面反映临床检验危急值运行质量情况,适合临床检验危急值运行质量的综合评价。(2) 初步构建的评价指标需要继续通过德尔菲法、数理统计、文献法等方法进一步精选、量化及确定权重。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广东省清远市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AEFI)的发生特征,评价AEFI信息管理系统运转情况及预防接种安全性。方法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清远市2009—2012年报告的AEFI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09—2012年清远市共报告AEFI 553例,年均发生率为7.6/10万,以一般反应为主(72.33%);AEFI监测县区覆盖率、48 h内及时报告率和调查率、个案调查表完整率等运转指标均明显提高;发生时间以3、9、11月份居多(占40.87%),人群以≤2岁婴幼儿为主(占60.58%),接种后1 d内发生AEFI占85.90%;发生率较高的疫苗主要为23价肺炎球菌多糖疫苗、甲型H1N1流感病毒裂解疫苗、b型流感嗜血杆菌结合疫苗、麻疹风疹联合减毒活疫苗、吸附白破联合疫苗、吸附百白破联合疫苗(占46.84%)。结论清远市AEFI集中在小年龄组及接种早期。疫苗的安全性和预防接种服务质量良好。AEFI监测的完整性和敏感性逐年提高。为减少预防接种后不良事件的发生,提高AEFI监测敏感性,须进一步规范预防接种工作,提高预防接种质量,加强AEFI监测。  相似文献   

9.
目的:验证microRNA-3163(miR-3163)在肺癌细胞中是否靶向乳腺癌耐药蛋白(BCRP),探索逆转肺癌细胞抗肿瘤药物多药耐药(MDR)的干预策略。方法:检测BCRP在肺癌细胞A549和耐药细胞系A549/ADR中的表达,利用系列浓度梯度的抗肿瘤药物处理细胞,计算其作用的IC50值;在A549/ADR细胞中转染miR-3163的模拟物或抑制剂,用Western印迹检测BCRP的表达水平;在此基础上检测miR-3163对抗肿瘤药物杀伤A549/ADR细胞的影响。结果:与A549细胞相比,A549/ADR细胞具有对抗肿瘤药物的MDR特性,BCRP在A549/ADR细胞中的表达显著上调。转染miR-3163的模拟物能够上调A549/ADR细胞对抗肿瘤药物阿霉素、紫杉醇、吉西他滨和吉非替尼的敏感性,逆转其MDR作用。这些抗肿瘤药物作用的IC50值分别从4.86±0.33、0.41±0.05、3.79±0.26和5.51±0.25μmol/L下调至0.30±0.05、0.07±0.01、0.67±0.10和1.58±0.42μmol/L。特异性实验结果表明,miR-3163的模拟物能够在A549/ADR细胞中下调BCRP的表达水平,转染miR-3163的抑制剂能够阻断miR-3163模拟物的作用。结论:miR-3163有可能通过靶向耐药蛋白BCRP逆转肺癌细胞的MDR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滨州市2008—2016年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adverse events following immunization,AEFI)的发生特征,评价AEFI监测系统的运转情况,为进一步完善AEFI监测工作提供依据。方法通过中国AEFI信息管理系统,收集滨州市2008—2016年报告的AEFI个案数据,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其进行分析。结果滨州市2008—2016年共报告AEFI 3 052例,报告发生率为35.07/10万剂次,全市所辖7个县(区)均有AEFI数据报告;其中一般反应报告占94.20%、异常反应报告占4.59%、偶合症报告占1.21%,无疫苗质量事故和接种事故报告。48 h内报告率为98.39%,48 h内调查率为94.29%。各月均有AEFI报告,邹平县位居报告例数首位占18.12%。男女性别比为1.32∶1,且病例主要集中在≤1岁儿童,占48.92%;87.75%发生在接种后≤1 d。所涉及的34种疫苗中,无细胞百白破疫苗AEFI发生率最高;有95.31%的AEFI病例均治愈。结论滨州市2008—2016年AEFI监测系统运转良好,及时报告率与调查率均较高;一类疫苗不良反应报告发生率均在预期范围内,安全性良好。今后应提高AEFI监测和处置能力,加强督导,确保AEFI监测质量。  相似文献   

11.
周庆  张东  徐杰  周丽  李明阳 《生物磁学》2014,(1):123-125
目的:观察并分析奥关拉唑联合法莫替丁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08年5月至2012年5月在本院确诊并治疗的反流性食管炎患者45例,随机平均分为三组。联合用药组(15例):每日早餐前口服20mg奥关拉唑,睡前口服20mg法莫替丁;奥关拉唑组(15例):每日口服两次奥美拉唑,每次20mg;法莫替丁组(15例):每日口服两次法莫替丁,每次20mg。每组的治疗时间均为8周。在内镜指导下观察并比较三组患者的胸痛、反酸和烧心等主要病征的改善情况,综合评价三种治疗方法的临床疗效。结果:联合用药组较其他两组获得的疗效更明显,患者的症状得到较好的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奥美拉唑联合法莫替丁能够有效地抑制胃酸的分泌,对于反流性食管炎的,临床治疗具有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血浆D-二聚体在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中的诊疗价值。方法:用SYSMEXCA21500全自动血凝分析仪检测185例可疑为DVT患者及60例健康体检者血浆中纤维蛋白降解产物D-二聚体水平,比较其D-二聚体水平与健康体检组的差别。结果:60例健康体检者及185例疑似DVT患者中18例患者血浆D-二聚体含量〈临界值,经下肢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证实无一例患有DVT;167例患者血浆D-二聚体含量≥临界值,经下肢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证实DVT患者150例,D-二聚体检测DVT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期值、阴性预期值分别为100%、51.43%、89.82%、100%。结论:血浆D-二聚体检测具有快速、经济、无创-可动态监测等优点。可以作为DVT诊断的排除试验,值得在临床检验诊断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药物性肝衰竭的病因、临床特征及预后相关因素,提高对药物性肝衰竭的认识,减少不良事件发生的几率。方法:对2007年1月至2011年12月我院56例药物性肝衰竭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对患者用药情况、临床表现、肝衰竭的分型、并发症的发生、生化指标的特点及治疗与预后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导致肝衰竭前三位的药物分别是中药占30.3%、抗结核药占26.8%和非甾体类抗炎药占23.2%。发病时常见的临床表现为乏力64.2%、纳差60.7%、尿黄60.7%。并发症发生率最高的是感染73.2%、其次为肝性脑病66.1%、腹水64.3%。感染部位以腹腔最常见,占46.4%,其次为肺部41%。治愈好转者为18例(26.2%),治疗无效者14例(25.0%);死亡者为24例(42.9%)。从患者发病到死亡的中位时间为35天。治愈好转组的肝性脑病和消化道出血的发生率明显低于无效死亡组,激素治疗与好的预后密切相关(P〈0.05)。结论:药物性肝衰竭的主要致病药物有中药、抗结核药和解热镇痛药。患者的临床表现无明显特异性,肝性脑病和消化道出血一旦出现提示预后差。在疾病早期采用适当的激素治疗,可以明显改善肝衰竭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14.
目的:总结急性肠系膜缺血(AMI)的临床资料及CT影像特征并探讨多层螺旋CT(multi-slice spiral computed tomography,MSCT)对该病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临床或手术证实的54例AMI患者的CT和临床资料,包括其发病时间、主要症状、体征、相关实验室检查指标,评价并分析异常的MSCT表现。结果:54例均以非特异性腹痛为首发症状,其中肠系膜上静脉血栓形成(SMVT)38例,肠系膜上动脉栓塞(SMAE)12例,肠系膜上动脉血栓形成(SMAT)4例。MSCT诊断AMI的直接征象为血管内充盈缺损(43例),间接征象包括:肠壁增厚35例,"靶征"16例,肠管扩张20例,"缆绳征"22例,肠壁积气征13例,"薄壁样征"12例,腹腔积液34例。结论:AMI的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MSCT检查可准确诊断AMI并明确缺血程度、范围,对指导治疗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并探讨曲妥珠单抗(herceptin,HCP)联合常规化疗治疗HER-2过度表达晚期贲门癌患者的临床疗效与药物安全性分析并化疗后2年内随访结果。方法:将我院2008年11月-2009年10月间入选的HER-2表达"++"及以上的72例晚期贲门癌患者随机单盲分为观察组(37例)与对照组(35例),对照组患者采用DCF(多西紫杉醇、顺铂、5-氟尿嘧啶)动脉灌注化疗方案,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联合使用靶向药物HCP,对比两组化疗结束后临床效果、生活质量改善情况、化疗中药物不良反应及2年内生存率。结果:①观察组与对照组化疗效果与生活质量改善情况构成不同(P〈0.05),观察组部分缓解比例(62.2%)、总有效率(64.9%)及生活质量改善比例(64.9%)均高于对照组水平(42.9%、42.9%、42.9%);②两组不良发生情况相仿,观察组出现Ⅱ度及以发热(52.8%)、寒战(45.9%)比例与出现心功能障碍的比例(10.8%)高于对照组比例(22.9%、17.1%、0.0%);③观察组与对照组24个月生存率分别为43.2%、20.0%,死亡者平均存活时间分别为(14.7±2.8)m、(12.5±2.1)m,两指标差别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CP联合DCF化疗方案能明显改善HER-2过度表达晚期贲门癌患者疗效与生活质量,并延长患者生存时间,但应警惕联合用药中的心血管毒性。  相似文献   

16.
目的:通过与常规x线胸片比较,探讨胸部x线断层容积成像技术在肺动脉畸形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20例临床及x线平片怀疑肺动脉畸形者,进一步进行胸部x线断层容积成像检查。其中11例被明确诊断为肺动脉畸形。以CT或超声心动结果为标准,对比两种图像对肺动脉畸形的明确诊断率,分析对比该11例患者的胸部x线断层容积成像图片和普通x线胸片,评价两种方法所获得的图像质量和图片优秀率。结果:20例疑似患者中,11例被CT或超声心动确诊为肺动脉畸形,其x线断层容积成像图片和普通x线胸片经主管技师和副主任医师双盲判读,x线断层容积成像11例均获明确诊断(100%),普通x线胸片明确诊断2例(18%),诊断准确率有明显差异(P=0.O001)。容积断层成像优质图像为10例,占总数的90.91%;良好1例,差为0例。11例x片中优秀7例,占总数的63.63%,其中良好3例,差1例。两种图像优秀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1)。结论:x线断层容积成像技术对肺动脉畸形的图像优秀率和诊断准确率均高于x线平片,对病变的显示更加清晰、立体,提高诊断准确率和客观性,具有重要的临床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7.
陈玲  李淑萍  安睿  陈瑜  王琛玭  任冰 《生物磁学》2013,(30):5925-5928
目的:探讨二维及实时三维超声联合诊断胎儿全前脑畸形的价值。方法:二维超声系统检查发现胎儿颅脑结构异常者进行胎儿颅脑和颜面部实时三维成像,并将超声诊断结果与引产后尸检结果进行对照分析。结果:在20918例孕16~41周的胎儿中,经引产后尸检证实的全前脑畸形5例,其中无叶全前脑3例,半叶全前脑2例,均与产前超声检查结果相符合,二维联合实时三维超声检查对胎儿全前脑畸形诊断符合率为100%。结论:二维超声联合实时三维超声检查是诊断胎儿全前脑畸形可靠有效的方法,两者联合应用可提高产前全前脑的诊断率。  相似文献   

18.
刘琳  唐志全  畅亦杰  韩英 《生物磁学》2011,(11):2128-2131
目的:探讨全数字化乳腺X线摄影与磁共振成像检查相结争对乳腺导管上皮内瘤变(DIN)的诊断价值。方法:对32例经乳腺平板数字X线摄影及磁共振检查并且病理证实为乳腺导管上皮内瘤变的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2例DIN中,普通导管上皮增生(UDH)17例,DIN1A2例;DIN1B1例;乳腺导管原位癌(DIN1C--DIN3)12例。采用全数字化X线乳腺摄影与MRI相结合诊断乳腺增生18例,乳腺导管原位癌11例,3例未能明确诊断。结论:平板数字X线乳腺摄影及磁共振成像综合诊断,对乳腺导管原位癌的旱期发现具有重要意义.显著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