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黄慧  廖文军  粟钰淇  廖旺军  董烨 《生物磁学》2014,(18):3524-3527
目的:研究TGF-β1(转化生长因子-β1)、HIF-1α(低氧诱导因子-1α)、VEGF(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在胃癌组织及癌旁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于我院就诊的160例胃癌手术患者切除的组织,采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手术切除的胃癌组织中的TGF-β1、HIF-1α及VEGF的表达,分析其与患者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结果:免疫组化结果显示:TGF-β1、HIF-1α及VEGF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均高于癌旁组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TGF-β1、HIF-1α及VEGF的表达均与肿瘤分期、淋巴结转移及浸润深度有关(P〈0.05);VEGF的表达分别与TGF-β1、HIF-1α的表达呈相关关系(P〈0.05)。结论:TGF-β1、HIF-1α及VEGF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与胃癌的病理学特征有关,检测TGF-β1、HIF-1α及VEGF的表达将有助于临床诊治胃癌患者。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PTEN和HIF-1alpha在肾细胞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随机选取2012 年1 月~2016 年1 月我院留样的 90例肾细胞癌组织(肾癌组)、90例癌旁非癌组织(癌旁组),另选取30例非癌正常肾组织作为正常组,利用免疫组化法检测组织 中PTEN 和HIF-1alpha的表达,并分析其与肾细胞癌临床特征的关系。结果:PTEN 主要表达在细胞浆,HIF-1alpha主要表达在细胞核, PTEN、HIF-1-alpha在三组间的表达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PTEN高表达阳性率与Robson 分期、Fuhrman 分级、有无淋巴结转移、 有无远处转移有关(P<0.05),HIF-1alpha高表达阳性率与Robson分期、病理分型、Fuhrman 分级、有无淋巴结转移、有无远处转移有 关(P<0.05);PTEN表达与肾细胞癌Robson 分期和Fuhrman 分级均呈负相关(r= -0.581 , -0.442 ,P<0.05);HIF-1-alpha表达与肾细胞癌 Robson分期和Fuhrman 分级均呈正相关(r= 0.597 ,0.489, P<0.05);PTEN与HIF-1-alpha表达呈负相关(r=-0.435,P<0.05)。结论:PTEN 和HIF-1alpha的表达与肾细胞癌的临床分期、组织学分级以及淋巴结和远处转移等具有明显关联性,可作为提示肾细胞癌的进展的 指标。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缺氧诱导因子-1alpha(HIF-1alpha)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稽留流产患者血清和绒毛中的表达水平及其相关性 分析。方法:选择2014 年8 月至2015 年8 月我院妇产科76 例稽留流产患者为观察组及行人工流产的60 例正常早产孕妇为对 照组;根据患者稽留流产时间将稽留流产患者分为稽留时间<2 周组(12 例),2~4周组(33 例),>4周组(31 例);采用酶联免疫吸 附(ELISA)和免疫组化SP 法检测并分析患者血清与绒毛中HIF-1琢与VEGF的表达水平。结果:观察组血清中HIF-1alpha与VEGF 表达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绒毛VEGF 和HIF-1-alpha均表达,其中VEGF 主要表达 于滋养层细胞细胞质和细胞间质,HIF-1琢主要表达于滋养层细胞的细胞核与细胞质,且观察组患者绒毛HIF-1-alpha与VEGF 表达水 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稽留时间患者绒毛HIF--alpha与VEGF表达水平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 义(P>0.05)观察组患者血清HIF-1alpha与VEGF的表达水平呈现正相关关系(r=0.601;P<0.05);且绒毛HIF-1琢与VEGF的表达水平 也呈现正相关关系(r=0.401;P<0.05)。结论:HIF-1琢和VEGF在血清和绒毛中的低表达可能是稽留流产的发生的重要原因,临床 上可以通过检测患者血清和绒毛组织中HIF-1琢和VEGF的水平,有针对性的对患者进行监护和治疗,预防稽留流产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张厚斌  时开网  姚平 《生物磁学》2010,(12):2250-2252,2255
目的:研究胰腺癌组织中缺氧诱导因子1alpha(Hypoxia-inducible factor-1alpha,HIF-1α)、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和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fibroblast growth factor,FGF)的表达并探讨其意义。方法:Western blot法检测22例胰腺癌及癌旁组织中HIF-1α、VEGF和FGF蛋白的表达,分析HIF-1α与VEGF、FGF之间的相关性以及与性别、年龄、肿瘤大小、淋巴结转移和TNM分期之间的关系。结果:HIF-1α、VEGF和FGF在胰腺癌组织中的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高于胰腺癌周组织(P〈0.01),HIF-1α与VEGF、FGF之间的表达具有显著相关性(P〈0.01)。HIF-1α的表达与胰腺癌的TNM分期、肿瘤大小和淋巴结转移有关(P〈0.01),VEGF和FGF的表达与胰腺癌的肿瘤大小和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结论:HIF-1α可以上调VEGF和FGF的表达,在胰腺癌的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HIF-1α和VEGF—c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及临床病理意义。方法:选取2010年12月至2012年12月期间就诊于我院肿瘤外科需进行手术切除的胃癌标本及其配对的癌旁组织各73例进行研究分析,采用免疫组化SP(streptavidin perotridase)对胃癌组织以及癌旁组织中HIF-1α和VEGF-c的表达情况进行检测。结果:①HIF-1α和VEGF-c在癌旁组织几乎不表达,而在胃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83.56%、78.08%,显著高于癌旁组织,经分析,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HIF—hx和VEGF-c的阳性表达和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以及临床分期密切相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HIF-1α和VEGF-c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存在一定的相关性(r=0.654,P〈0.05)。结论:HIF.hx和VEGF-c的阳性表达可以作为胃癌侵袭转移的重要判定指标,这对于本病的临床治疗具有一定的指导性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乳腺癌患者HIF-1alpha的表达水平与临床病理的关系,探讨HIF-1alpha表达水平对于乳腺癌诊治的意义。方法:选取我 院收治的乳腺癌患者共46 例作为实验组,随机选取同期收治的42 例乳腺良性病变患者作为对照组,所有患者均采取手术治疗, 手术中留取病变的乳腺组织,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对乳腺组织中的HIF-1alpha表达水平进行检测,同时分析HIF-1alpha表达水平与乳 腺癌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并应用统计学软件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①实验组患者病变乳腺组织中HIF-1alpha表达水平(95.65 %)显著高于对照组(2.50 %),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②HIF-1alpha表达水平与乳腺癌的患者的年龄、肿瘤直径以及雌激素受体状 态无显著相关(P>0.05);③HIF-1alpha表达水平与乳腺癌的临床分期、组织学分级以及淋巴结转移情况具有显著相关性(P<0.05)。结 论:乳腺癌患者的HIF-1alpha表达异常升高,其表达水平与癌组织分级、分期以及淋巴结转移情况密切相关,对预后不良具有一定的 提示作用,值得临床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HIF-1琢和COX-2 在溃疡性结肠炎(UC)患者外周血及黏膜组织中表达及意义。方法:87 例UC患者根据临床病 情分为活动期(n=63)和缓解期(n=24),同期选取行结肠镜检查无异常健康者40 名作为对照组,利用qRT-PCR 对外周血及黏膜 组织标本中HIF-1alpha和COX-2 表达进行检测。结果:活动期UC 患者外周血和黏膜组织中HIF-1alpha mRNA和COX-2 mRNA相对表 达量均高于缓解期患者,且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活动期UC 患者中,临床病情重型患者外周血及黏膜组 织中HIF-1-alpha mRNA 和COX-2 mRNA 相对表达量高于中型及轻型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内镜表现分级Ⅲ 级患者 外周血及黏膜组织中HIF-1-alpha mRNA和COX-2 mRNA相对表达量高于Ⅱ级及Ⅰ级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 相关分析显示,活动期UC患者外周血及黏膜组织中HIF-1alphamRNA和COX-2 mRNA相对表达量均与Mayo 评分呈正相关(r=0. 592、0.722 和0.694、0.456,P<0.05);Spearman 相关分析显示,活动期UC 患者外周血及黏膜组织中HIF-1-mRNA 和COX-2 mRNA 相对表达量均与临床病情呈正相关(r=0.804、0.826 和0.752、0.763,P<0.05),且与内镜表现分级呈正相关(r=0.803、0.749和 0.858、0.793,P<0.05)。结论:HIF-1-alpha 和COX-2 在UC患者外周血及黏膜组织中呈高表达,且与患者病情严重程度有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转化生长因子beta1(TGF-beta1)在原发性肝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肿瘤侵袭和转移的关系。方法:选择288 例确诊为 原发性肝癌患者作为研究组,另选取274 例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组。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两组研究对象血清TGF-beta1 水平, 免疫组织化学标记法检测肝癌患者肿瘤组织、癌旁组织及正常肝脏组织中TGF-beta1 的表达情况,并结合临床病理资料进行相关性 分析。结果:原发性肝癌患者血清中TGF-茁1 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1)。血清TGF-beta1 水平与肿瘤的组 织学分级、浸润深度及转移呈正相关(P <0.01)。肝癌患者肿瘤组织中TGF-beta1 表达水平明显高于正常肝脏组织及癌旁组织,差异 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1)。结论:血清TGF-beta1与原发性肝癌的侵袭和转移密切相关。TGF-beta1 可能会改变肿瘤微环境,增加侵袭 和转移的潜力。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乙肝相关性肝癌组织Bcl-2相关转录因子-1(BCLAF1)、组蛋白甲基化酶SET结构域分支型1(SETDB1)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和术后预后的关系。方法:选择2018年1至2020年6月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和高州市人民医院收治的127例行根治性手术切除的乙肝相关性肝癌患者,取手术切除的癌组织和旁组织,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BCLAF1、SETDB1表达,分析BCLAF1、SETDB1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术后随访3年,Kaplan-Meier生存曲线分析BCLAF1、SETDB1不同表达患者生存差异,多因素Cox回归分析影响乙肝相关性肝癌患者预后的因素。结果:癌组织BCLAF1、SETDB1阳性表达率高于癌旁组织(P<0.05)。低分化、TNM分期Ⅲa期、门脉侵犯、淋巴结转移患者癌组织中BCLAF1、SETDB1阳性表达率高于中高分化、TNM分期Ⅰ~Ⅱ期、无门脉侵犯、无淋巴结转移患者癌组织(P<0.05)。BCLAF1阳性表达、SETDB1阳性表达乙肝相关肝癌患者3年总生存(OS)率低于BCLAF1阴性表达、SETDB1阴性表达乙肝相关肝癌患者(P<0.05...  相似文献   

10.
摘要 目的:探讨非小细胞肺癌(NSCLC)组织配对相关同源框蛋白1(PRRX1)、血管抑制蛋白1(VASH-1)与微血管密度(MVD)、临床病理参数和预后的关系。方法:选择2018年1月至2020年1月辽宁省金秋医院行手术切除的156例NSCLC患者的癌组织及癌旁正常组织标本。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癌组织及癌旁组织PRRX1、VASH-1的阳性表达率,并进行MVD计数。比较PRRX1阳性表达组/阴性表达组、VASH-1阳性表达组/阴性表达组MVD计数。分析PRRX1、VASH-1与NSCLC患者病理参数的关系。随访3年,应用Kaplan-Meier生存曲线分析PRRX1、VASH-1阳性/阴性表达与NSCLC患者预后的关系。结果:与癌旁组织相比,NSCLC患者癌组织PRRX1阳性表达率降低,VASH-1阳性表达率升高(P<0.05)。与PRRX1阴性NSCLC患者相比,PRRX1阳性NSCLC患者癌组织MVD降低,与VASH-1阴性NSCLC患者相比,VASH-1阳性NSCLC患者癌组织MVD升高(P<0.05)。与TNM I~II期、无淋巴结转移NSCLC患者的癌组织相比,TNM Ⅲ A期、淋巴结转移NSCLC患者的癌组织中PRRX1阳性表达率降低,VASH-1阳性表达率升高(P<0.05)。Kaplan-Meier法分析显示,PRRX1阳性组3年总体生存率(OS)、3年无病生存率(DFS)高于PRRX1阴性组(P<0.05),VASH-1阴性组3年OS、3年DFS高于VASH-1阳性组(P<0.05)。结论:NSCLC患者的癌组织中PRRX1阳性表达率降低,VASH-1阳性表达率升高,与淋巴结转移、TNM分期及不良预后有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检测胃癌组织中VEGF和MUC1的表达情况,研究二者与胃癌生物学行为之间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VEGF和MUC1在胃癌组织和癌旁组织中的表达情况。结果:胃癌组织中VEGF的阳性表达明显高于癌旁组织,两者之间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VEGF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与胃癌浸润深度、有无远处转移、有无淋巴结转移、TNM分期有关,之间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胃癌组织中MUC1的阳性表达明显高于癌旁组织,两者之间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MUC1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与分化程度、TNM分期、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有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胃癌患者组织VEGF与MUC1的表达水平呈正相关(r=0.210,P0.05)。结论:VEGF和MUC1在胃癌发生、发展和转移过程中起重要作用,可能成为检测胃癌的重要肿瘤标志物。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1,TGF-β1)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cell growth factor,VEGF)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血管生成的关系。方法:选取65例手术切除乳腺癌蜡块标本及其周围正常乳腺组织,分为两组:A组为对照组,检测标本为乳腺癌癌旁正常乳腺组织;B组为实验组,检测标本为乳腺癌组织,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和形态计量检测TGF-β1和VEGF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利用CD34相关抗原标记血管内皮细胞,计数微血管密度(intratumoral mier oveseulardensity,MVD),并分析其与TGF-β1和VEGF表达的关系。结果:65例乳腺癌组织中,TGF-β1的阳性表达率为69.23%(45/65),TGF-β1阳性表达者MVD值(25.31±4.05)显著高于TGF-β1阴性表达者(21.23±4.29);VEGF的阳性表达率为78.46%(51/65),VEGF阳性表达者MVD值(26.62±3.41)亦明显显著高于VEGF阴性表达者(18.95±6.52)(均P<0.05)。不同病理类型的乳腺癌组织中TGF-β1、VEGF的阳性表达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TGF-β1、VEGF的阳性表达与乳腺癌的组织分级、淋巴结转移呈显著正相关(均P<0.05),且组织学分级越高、淋巴结转移越多,MVD值越大。结论:TGF-β1与VEGF在乳腺癌组织的表达高于正常乳腺组织,并与乳腺癌肿瘤血管的生成有关,二者有望作为乳腺癌恶性程度、浸润转移等生物学行为的评估指标。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究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磷酸化乙酰辅酶A羟化酶(P-ACC)、肝激酶B1(LKB1)表达及其与肿瘤血管生成的关系。方法:将我院收治的83例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取其NSCLC病理组织样本进行研究,同时取其远离肿瘤的外周正常肺组织作为对照。采用免疫组化法测定其NSCLC病理组织样本和正常组织样本VEGF、P-ACC、LKB1的表达情况,分析比较NSCLC病理组织的VEGF、P-ACC、LKB1表达情况与其病理特征及肿瘤血管生成的关系。结果:NSCLC组织样本的VEGF阳性表达率为72.29%,明显高于癌旁正常组织样本(22.89%)(P0.05);同时,其P-ACC、LKB1阳性表达率分别为31.33%、61.45%,明显低于癌旁正常组织样本(分别为75.90%、90.36%)(P0.05)。NSCLC组织VEGF阳性表达与N分期、临床分期以及肿瘤微血管密度(MVD)有关,P-ACC阳性表达与T分期、临床分期以及MVD有关,LKB1阳性表达与N分期、临床分期、分化程度以及MVD有关(P0.05)。在样本中,VEGF阳性NSCLC组织的MVD水平明显高于VEGF阴性样本,而P-ACC、LKB1阳性NSCLC组织的MVD水平明显低于阴性样本(P0.05)。结论: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VEGF在呈高表达,P-ACC、LKB1呈现低表达。VEGF、P-ACC、LKB1的表达与NSCLC临床病理特征及肿瘤血管生成均存在密切联系,对于预测NSCLC癌细胞的生长、浸润和转移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Bc1-2相联系的抗凋亡基因1(Bag-1)蛋白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与患者临床病理学特征、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病理科收集的79例胃癌组织及30例癌旁组织,标本收集时间2010年2月至2013年12月,采用免疫组化SP染色检测两组标本中的Bag-1蛋白表达水平,并分析Bag-1蛋白表达与胃癌患者临床病理学、预后的关系。结果:胃癌组织中的Bag-1蛋白阳性表达率65.82%显著的高于癌旁组织的13.33%(P0.05);Bag-1蛋白阳性表达的胃癌患者3年生存率30.77%显著的低于阴性表达患者的55.56%(P0.05);Bag-1蛋白阳性和阴性表达的患者1年以及2年生存率相差不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ag-1蛋白阳性表达的胃癌患者3年生存率30.77%显著的低于阴性表达患者的55.56%(P0.05)。结论:胃癌组织中的Bag-1蛋白高表达,并且与患者的胃癌临床分期和淋巴结转移以及预后有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食管鳞状细胞癌中肝癌衍生生长因子(HDGF)、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及其与微血管形成的关系。方法:通过免疫组化SABC法检测和比较68例食管鳞癌、20例切缘正常组织中HDGF、VEGF的表达和CD34标记的微血管密度(MVD),分析HDGF和VEGF表达之间的关系及其与食管鳞癌患者临床病理因素和食管癌组织MVD值的关系。结果:食管鳞癌组织中HDGF(63.2%)和VEGF(72.1%)的阳性表达率均明显高于切缘正常粘膜组织(15.0%、20.0%)(P0.05),食管鳞癌组织和切缘正常粘膜组织中的MVD值分别为35.48±5.75和13.50±2.1(P0.05)。食管鳞癌组织HDGF的阳性表达率仅与其临床分期明显相关(P0.05),而VEGF的阳性表达率与其淋巴结转移、临床分期均显著相关(P0.05),二者在食管鳞癌组织中的表达呈显著正相关(P0.05)。食管鳞癌组织中HDGF、VEGF阳性表达组MVD值均明显高于HDGF、VEGF阴性表达组(P0.05)。结论:HDGF可能通过诱导VEGF的产生,从而促进血管生成,参与食管鳞癌的发生、发展及转移。  相似文献   

16.
目的:检测胃癌组织中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程序性死亡因子1配体(PD-L1)的表达,并分析其与胃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分层整群抽样回顾性分析的方法抽取我院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经手术病理诊断为胃癌的100例原发性胃癌患者,全部患者术后均经病理组织切片免疫组化染色检测其HER2、PD-L1表达,对比不同性别、年龄、肿瘤大小、肿瘤部位、分化程度、病理类型等临床病理特征胃癌患者HER2、PD-L1的表达,分析二者与胃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结果:100例胃癌患者中男女比例为2.8:1,年龄60岁占比高,肿瘤大小多超过4 cm,WHO分型以分化不良与分化较好为主,肿瘤部位主要位于胃下2/3,浸润深度多为T4,TNM分期集中在Ⅰ~Ⅲ期,多伴淋巴结转移,几乎无远处转移,多存在脉管侵犯,部分有神经侵犯。100例胃癌患者胃癌组织HER2表达阴性、弱阳性、强阳性检出率分别为42.00%、31.00%、27.00%;PD-L1阴性、阳性检出率分别为57.00%、43.00%。胃癌组织HER2阳性表达、PD-L1阳性表达均高于癌旁正常胃组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胃癌组织中HER2表达与疾病分化程度呈负相关(r0,P0.05),PD-L1的表达与肿瘤分化程度、浸润深度、与远处转移均呈显著正相关(r0,P0.05)。结论:HER2的阳性表达可能提示胃癌患者较低的恶性程度,PD-L1的高表达可能提示胃癌患者存在远处转移、浸润深度深、恶性程度高。HER2和PD-L1有望成为胃癌患者诊断参考指标及药物干预的靶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