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镍是一个广泛分布的元素,土壤中含有10~1,000ppm,平均40ppm。苏格兰某些田间作物曾因受镍毒而不能生长,由蛇纹石发育的土壤含有很高的镍,往往使作物中毒,但在这种土壤上生长的野生植物多是含镍高的和耐镍的。  相似文献   

2.
纳米TiO2在光催化下能产生活性羟基,超氧离子(O2-),过氧羟基(·OOH)和过氧化氢,这些产物具有很强的氧化性,因而具有广谱杀菌功能[1].目前国内外已广泛用于陶瓷洁具、玻璃表面、瓷砖釉面、水处理、空气净化等[2~8],但纳米TiO2在光催化下是否具有抗病毒的作用,目前尚未见报道.本文以载有纳米TiO2的陶瓷碟(以下简称纳米瓷碟)和发泡镍网(以下简称纳米镍网)为材料,对纳米TiO2复合材料在不同光源照射下杀灭乙型肝炎病毒(HBV)的效果进行了实验研究,取得了令人满意的结果.  相似文献   

3.
测定潜流人工湿地根系生物量的新方法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设计了一种新方法研究潜流人工湿地植物根系的分布和生物量。采用自制的圆柱形的不锈钢网柱,安放在潜流湿地的碎石基质中,定期分层取出网柱内的碎石,可观察根系的分布特点;收获网柱内的根,可测定根系的生物量和生长量。网柱的直径20cm,高50cm,网孔直径1.80cm,不锈钢丝粗1.38mm。安装时,使网柱垂直,上端达碎石表面,下端靠近湿地床底。安装好后,装入碎石基质,观察测定时,把基质取出,观察完后,再把基质放回。用该方法,对碎石基质的潜流人工湿地中植物根系的分布和生物量进行了1a的实验测定,认为该方法是测定潜流人工湿地根系生长和分布的有效方法,它易于安装、测定方便、准确。7月和12月份两次测定的湿地根系生物量之和为331.8gm^-2,其中分布于0—5cm的根生物量为174.4gm^-2,5~15cm为142.1gm^-2,15cm以下为15.3gm^-2。种问根系生物量的差异很大,根系生物量最大的是美人蕉,为182.4gm^-2,最小的是水鬼蕉,为1.38gm^-2。根生物量似乎呈不同的季节格局,象草7月份根系生物量较大,而其他种12月份的较大。不同种根系生物量的垂直分布也有显著的差异,具根状茎的芦苇和较粗根的水鬼蕉以直径大于1mm的根为主,它们的根分布较深,而浅层根较少;象草、美人蕉和风车草,直径1mm以内的根占根生物量的80%以上甚至100%,它们的根分布较浅。  相似文献   

4.
利用自制的气升式内环流生物反应器进行青蒿(Artemisia annua L.)毛状根多层培养生产青蒿素。毛状根培养物在培养过程中均匀分布在生物反应器的筛网间,或以不锈钢网为附着点向四周生长,在25 ℃和12 h/d光照周期下,经20 d分批培养获得生物量干重22.57 g/L,青蒿素产量374.4 mg/L,并对培养过程中蔗糖、磷酸盐、硝酸盐和氨盐消耗的动力学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5.
早在二十多年前,肿瘤流行病学调查已揭示炼镍工人中肺癌和鼻腔肿瘤的发生率较常人高。广东省鼻咽癌化学致癌病因协作组发现,鼻咽癌高发区人群的主食(大米与水)中,镍含量比低发区为高,微量元素镍与鼻咽癌发病率有正相关。大量的动物实验证明,镍化合物具有致癌和促癌作用。 镍及其化合物的致癌作用已是毋庸置疑的了,然而,在毒理遗传研究中,其致突变的  相似文献   

6.
氮、磷对镍在食物链上传递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明华  王桂忠  李少菁 《生态学报》2007,27(7):2889-2895
采用放射性同位素示踪法,研究氮或磷添加对镍在东海原甲藻(Prorocentrum donghaienseLu)和中肋骨条藻(Skeletonema costatum)胞内累积的影响;并将其分别投喂中华哲水蚤(Calanus sinicus)后,探讨镍在桡足类体内的吸收和生理周转。结果表明,经过24h暴露后,氮或磷显著影响这两种藻类对镍的吸收,且高浓度氮或磷均能促进镍在这两种藻类细胞内的累积,因而促进镍在中华哲水蚤体内的吸收;而镍在中华哲水蚤体内的生理周转率却不受氮或磷浓度的影响,似乎更受动物个体的生理状态影响;中华哲水蚤对镍的吸收率与藻类细胞内镍含量呈极显著相关(p<0.001),证明了"桡足类只吸收饵料细胞内的水相金属库"的假说。由此可见,近海富营养化可促进浮游植物对镍的吸收,进而影响该金属在浮游生物食物链上的传递。  相似文献   

7.
孙帅  李明玉  任刚  曹刚  宋琳  谭铭卓 《生态科学》2013,32(3):351-354
用壳聚糖改性天然沸石粉,制备了改性沸石粉吸附材料,对微污染水源水中微量镍(Ⅱ)的吸附去除进行了研究。考察了吸附时间、沸石粉投加量、镍(Ⅱ)初始浓度以及原水pH 值等因素对镍(Ⅱ)去除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改性沸石粉对镍(Ⅱ)的去除效果明显优于天然沸石粉;当镍(Ⅱ)初始浓度低于0.2 mg/L 时, 投加1.5 g/L 壳聚糖改性沸石粉,经20 min 吸附后,水中镍(Ⅱ)的剩余浓度低于 0.02 mg/L,可满足《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2006)中的要求;提高水的pH 值有利于两种沸石粉对镍(Ⅱ)的去除。另外,两种沸石粉对镍(Ⅱ)的吸附过程均符合Freudlich 等温吸附模型,且改性沸石粉的吸附指数更小,其吸附能力更强。  相似文献   

8.
镍在植物生命活动中的作用   总被引:33,自引:0,他引:33  
FunctionsofNickelinPlantsFUHul-Hua,WANGYu,TIANGTing-Liang(许你MofBmp,CedndChaaN~U。。…,Who430070)提要介绍了镍在植物生命活动中的作用以及植物对镍的吸收、运输与分布的研究情况,并对这一问题的研究前景作了一些分析。自从1855年Forchhamer”喀次发现植物中存在镍以来,人们对镍在植物中的作用进行了许多研究。70年代已经明确,镍是某些低等植物,如细菌、蓝藻和绿藻的必需微量元素。l,5,33]。DIX00“’‘报道了高等植物中第,个含镍酶——刀豆脱酶。脉酶专一性地分解肥,在植物氮代谢中具有重要功能,从…  相似文献   

9.
摘要 目的:分析影响sc镍钛器械分离的相关因素。方法:收集2020年1月至2022年4月在本院接受根管治疗的病例的离体牙。据研究目的和内容设计一般调查表收集临床资料。采用Schneider法测定根管弯曲度。结果:本次研究共收集到10047例病例,涉及22306个根管。其中236例病例(247根镍钛器械)发生器械分离,分离率为2.35%。其中有205例镍钛器械分离发生在磨牙,分离率为4.29%。有106例镍钛器械分离发生在上颌,分离率为1.83%;有130例镍钛器械分离发生在下颌,分离率为3.06%,两者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77.128,P<0.001)。轻度弯曲组镍钛器械分离率为0.32%,中度弯曲组镍钛器械分离率为1.04%,重度弯曲组镍钛器械分离组为3.46%,极重度弯曲组镍钛器械分离率为5.82%;随着根管弯曲度的增加,镍钛器械分离率呈明显上升趋势(z=291.883,P<0.001)。结论:sc镍钛器械分离率为2.35%,下颌磨牙根管预备中,器械分离发生率最高,根管弯曲度对器械分离发生也具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10.
俞斌  夏会龙 《应用生态学报》2013,24(6):1615-1620
采用盆栽试验,研究了茶籽粕和EDTA对土壤中重金属镍和锌形态变化和植物有效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茶籽粕施用量的增加,甘蔗根、茎、叶的生物量逐渐增加,而EDTA处理甘蔗茎、叶的生物量与对照无显著差异.茶籽粕和EDTA的添加提高了土壤中酸溶态镍和锌含量,促进甘蔗对镍和锌的吸收及向地上部位转运,并且随着茶籽粕施用量的增加,其促进效果逐渐增强.与EDTA相比,茶籽粕对提高甘蔗体内镍和锌积累量效果明显,使甘蔗从土壤中迁移出更多的镍和锌.甘蔗茎、叶中镍和锌含量与茶籽粕的用量呈极显著正相关,而根中镍和锌含量与茶籽粕用量呈极显著负相关.  相似文献   

11.
为揭示向日葵对镍胁迫的响应机制,该文以向日葵幼苗为材料,采用营养液培养法探索了重金属镍胁迫对其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低浓度的镍胁迫(≤10 mg·L~(-1))有利于幼苗的生长,高浓度的镍胁迫(≥50 mg·L~(-1))对幼苗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随着镍胁迫浓度的逐渐增加,向日葵幼苗各项生理生化指标的变化较大,其中叶绿素、可溶性糖(SS)、可溶性蛋白(SP)、过氧化物酶(POD)活性、游离脯氨酸(Pro)的含量均在1~10 mg·L~(-1)时呈现上升趋势,在50~100 mg·L~(-1)时呈下降的趋势,丙二醛(MDA)含量则呈现持续上升趋势。这表明向日葵幼苗对低浓度(1~10 mg·L~(-1))镍胁迫能够通过自身调节,增加POD、Pro和MDA等物质的含量来提高对生态环境的抗逆能力,说明向日葵幼苗对重金属镍具有一定抗性;而高浓度(50~100 mg·L~(-1))镍胁迫会破坏其自身防御系统,从而影响幼苗的生长发育。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利用体外浸泡法评价镍镀层、氮化钛镀层和镍-氮化钛复合镀层后的钕铁硼磁体抗胆汁腐蚀的效果,为临床磁压榨技术在胆道重建中的应用提供表面改性方案。方法:收集临床患者胆汁,采用体外恒温38℃浸泡磁体,定期称量磁体质量并更换浸泡液,检测浸泡液铁离子浓度。浸泡30天后计算各组磁体质量丢失率,扫描电镜观察磁体表面结构。结果:胆汁浸泡30天后,裸磁体、镍镀层、氮化钛镀层、镍-氮化钛复合镀层组磁体质量丢失率分别为0.57%、0.35%、0.34%、0.19%,不同时间点浸泡液铁离子浓度不同。电镜观察结果显示各组浸泡后磁体表面均出现不同程度的腐蚀斑,镀层出现脱落。结论:镍-氮化钛复合镀层表面改性处理后的钕铁硼磁体抗腐蚀能力明显优于单纯镍镀层和氮化钛镀层的磁体。  相似文献   

13.
镍胁迫下产铁载体细菌对花生的促生性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目的】挖掘镍耐受性强、产铁载体活性高的植物根际促生细菌,研究镍胁迫下产铁载体细菌对花生的促生作用及其对花生吸收镍的影响。【方法】利用CAS(Chrome azurol S)培养基对花生根际产铁载体细菌定性筛选及定量测试获得产铁载体能力强的菌株,16S r RNA基因相似性及系统进化分析鉴定产铁载体细菌,并用含Ni~(2+)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测试细菌对Ni的耐受性;通过花生盆栽实验,测试花生的株高、根长、生物量、氮磷钾含量及镍含量来分析镍胁迫下产铁载体细菌对花生的影响。【结果】从花生根际分离筛选产铁载体芽孢杆菌5株,其中HSGJ1产铁载体能力最强,培养2 d后产156.56 mg/L的铁载体。HSGJ1对Ni~(2+)具有较强的耐受性,最小致死浓度为150 mg/L。在50、100 mg/kg的Ni~(2+)盆栽基质中,HSGJ1能够有效地促进花生的生长、增加花生的生物量及氮磷钾含量,并使花生根部和地上部分的镍含量降低。【结论】产铁载体芽孢杆菌HSGJ1是一株优良的植物根际促生细菌,可应用于镍污染农耕土壤的作物种植中,以提高作物在镍胁迫下的抗逆性,降低作物对镍的富集量,具有较好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利用气升式内环流生物反应器培养青蒿毛状根生产青蒿素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利用自制的气升式内环流生物反应器进行青蒿(ArtemisiaannuaL.)毛状根多层培养生产青蒿素。毛状根培养物在培养过程中均匀分布在生物反应器的筛网间,或以不锈钢网为附着点向四周生长,在25℃和12h/d光照周期下,经20d分批培养获得生物量干重22.57g/L,青蒿素产量374.4mg/L,并对培养过程中蔗糖、磷酸盐、硝酸盐和氨盐消耗的动力学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5.
栅藻对水环境中镍的累积效应与机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不同Scenedesmus品种的藻细胞从含镍水溶液 (10mg/L)中累积金属镍的能力进行了分析 ,结果表明 :藻细胞对镍的生物累积量表现出明显的品种差异性。ScenedesmusquadricaudaFACHB 4 4和ScenedesmusquadricaudaFACHB 5 0 6表现出很强的累积能力 (累积量达到 5~ 6mgNi /g干重 ) ,而Scenedesmussp .FACHB 4 16和Scenedesmussp .FACHB 4 89在相同条件对金属镍累积量要少得多 (1~ 1.5mgNi /g干重 )。这种差异可能与不同品种藻细胞间的形态结构和生理特性是相关的。对S .quadricaudaFACHB 4 4重金属抗性和累积能力进一步的分析表明 ,S .quadricaudaFACHB 4 4用于含镍重金属废水处理是非常有效的 ,在高浓度 (10 0mg/L)的镍溶液中 ,藻细胞的最大累积量能达到 (2 6 .7mgNi/g干重 )。对该藻细胞镍累积动力学分析发现 :藻细胞对镍的生物累积包括一个快速的被动吸附过程 (5min ,结合 70 %的镍 )和一个缓慢的耗能累积过程 (2~ 3h时间内的累积量占总量的 2 0 %~ 30 % )。与其他藻类相比 ,S .quadricaudaFACHB 4 4对水溶液中镍的耗能累积量明显高于其他藻类。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和X射线能谱 (EDX)分析结果均表明 ,藻细胞耗能累积的镍主要集中在原生质体中 ,尤以淀粉粒和染色质中为多。  相似文献   

16.
对不同 Scenedesmus 品种的藻细胞从含镍水溶液(10mg/L)中累积金属镍的能力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藻细胞对镍的生物累积量表现出明显的品种差异性. Scenedesmus quadricauda FACHB 44 和 Scenedesmus quadricauda FACHB 506 表现出很强的累积能力(累积量达到5~6 mg Ni /g干重),而 Scenedesmus sp. FACHB 416 和 Scenedesmus sp. FACHB 489在相同条件对金属镍累积量要少得多(1~1.5 mg Ni /g干重).这种差异可能与不同品种藻细胞间的形态结构和生理特性是相关的.对 S. quadricauda FACHB 44 重金属抗性和累积能力进一步的分析表明, S. quadricauda FACHB 44用于含镍重金属废水处理是非常有效的,在高浓度(100 mg/L)的镍溶液中,藻细胞的最大累积量能达到(26.7 mg Ni/g 干重).对该藻细胞镍累积动力学分析发现:藻细胞对镍的生物累积包括一个快速的被动吸附过程(5 min, 结合70%的镍)和一个缓慢的耗能累积过程(2~3 h时间内的累积量占总量的20%~30%).与其他藻类相比, S. quadricauda FACHB 44对水溶液中镍的耗能累积量明显高于其他藻类.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和X射线能谱(EDX)分析结果均表明,藻细胞耗能累积的镍主要集中在原生质体中,尤以淀粉粒和染色质中为多.  相似文献   

17.
在水培条件下,尿素态氮的肥效较硝态氮低。镍刺激青菜和对用莴苣的尿素同化,促进植株生长。营养液中镍浓度过高时,植株呈现心叶黄化的生长障碍症状,生长受到抑制。在无土栽培中,营养液中添加适量镍有利于提高水培叶菜类对尿素态氮的利用率。  相似文献   

18.
美国植物生理学家Ross M.welch说:植物必须有镍才能完成生活周期,产生有活力的种子,以及最大限度地利用其他元素,例如铁。他指出:镍是植物尿素酶的组成部分,而植物只有借助于尿素酶才能分解化肥尿素,以便利用其中的氮。当大豆、豌豆、豇豆、番茄、水稻、烟草和浮萍等以尿素作为唯一的氮源时,都需要有活性的尿素酶,因而也需要有镍,才能利用尿素中的氮。由此可见,镍是植物的必需元素之一。  相似文献   

19.
在固氮酶能表达的生长条件下,镍可促进浑球红假单胞菌菌株601的氢酶合成,而在含氨培养基上则没有影响。镍促进氢酶合成的最适浓度为10μmol/L,并具有金属专一性,其他二价金属离子对氢酶合成没有作用。镍在促进氢酶吸氢的同时,抑制菌体的放氢,但对固氮酶的乙炔还原活性则几乎没有影响。  相似文献   

20.
植物采矿是利用超积累植物高量吸收土壤中的重金属,并从中提取、冶炼金属产品,在修复污染土壤的同时实现金属的资源化。全世界广泛分布着自然风化的镍污染土壤,植物采矿因其重要的环境、生态及资源价值,被作为一种环境友好且具备经济效益的土壤修复技术,在此类地区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该植物采矿技术关键过程主要包括超积累植物镍高选择性根际环境响应、植物镍高效吸收转运以及生物质中镍高附加值资源化等过程。近30年,污染土壤中镍的植物采矿已经在美国、阿尔巴尼亚、马来西亚等多个国家进行了野外实践,取得了良好效果。然而,相关技术在我国的研究与应用仍然处于起步阶段。文中通过综述植物采矿技术的关键过程的研究进展,发现其中的瓶颈,为接下来植物采矿的科学研究和技术在全世界推广提供理论基础和技术指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