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法,从婴幼儿急性腹泻粪便中检出轮状病毒RNA电泳阳性293份,发现一株副轮状病毒(青-27株),此株病毒经电泳观察,呈典型的轮状病毒形态,但易破碎。ELISA检测表明不具有一般轮状病毒的特异性群抗原,病毒RNA基因组由11个片段组成,但电泳图型特殊,吴4:3:2:2排列模式,本文证实,此一小儿副轮状病毒与国外报道的,散发罕见的小儿副轮状病毒RNA电泳图型相同,提示此病毒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新疆幼畜和人非典型轮状病毒的调查和鉴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正党  单文鲁 《病毒学报》1995,11(4):336-341
  相似文献   

3.
轮状病毒仍是全球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儿童腹泻发病和死亡的主要原因,近期的估计提示,全球每年5岁以下儿童中有1.11亿腹泻是轮状病毒所致,2500万门诊病人,200万需住院治疗,352000~592000例死亡。儿童5岁前至少发生一次轮状病毒腹泻,1/5的儿童因轮状病毒腹泻需治疗,1/65住院,1/293死亡。  相似文献   

4.
此文介绍了轮状病毒性疾病的病原体以及单价或五价轮状病毒疫苗的免疫程序、免疫效果、安全性、成本效益和WHO对疫苗接种的建议。  相似文献   

5.
6.
目的:观察免疫球蛋白配伍利巴韦林治疗轮状病毒性肠炎并脑炎的临床效果。方法轮状病毒性肠炎并脑炎56例,随机分为治疗组(28例)和对照组(28例)。对照组给予巴韦林(10-15mg.kg-1.d-1)、常规补液及支持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免疫球蛋白(1000mg.kg-1.d-1),两组疗程均为3天。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有效率分别为89.2%和57.1%,治疗组疗效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免疫球蛋白配伍利巴韦林治疗轮状病毒性肠炎并脑炎具有疗效好、起效快、副作用小等特点,建议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7.
上海市实验动物质量监督检验站王胜昌等4位先生根据具有高度保守性编码VP7轮状病毒糖蛋白基因9序列设计引物,分别进行RT—PCR和NT—PCR扩增,结果表明:引物Beg^9/ENd9、Beg^9-1/End9—1及引物RVG9/aET3、RVG9/aET3-1分别能在一次RT—PCR扩增中出现预期的1062bp和3746bp扩增带;引物RVG9/aET3、RVG9/aET3—1在NT—PCR扩增中均能出现预期的374bp扩增带;验证了猴轮状病毒SAII属于血清型3;引物RVG9/aET3进行敏感试验能检测到0.5pg的轮状病毒(SAII)dscDNA。  相似文献   

8.
轮状病毒(Rotavirus RV)是引起大熊猫幼兽顽固性腹泻的重要病原之一,患病大熊猫病死率较高,是大熊猫种群减少的一个重要威胁。目前此病毒已经引起兽医工作者的高度重视,本文对大熊猫轮状病毒的研究现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9.
<正> 轮状病毒性腹泻 轮状病毒是发达国家婴幼儿的严重脱水止腹泻的主要原因,它们常常导致40-60%的病例需要住院治疗。轮状病毒性腹泻在发展中国家也同样常见,但是,由于细菌性腹泻和原虫性腹泻的发病率较高。致使由轮状病毒引起的腹泻在总腹泻中的比例较小。然而轮状病毒性腹泻较细菌性腹泻具有更大的严重性;因此轮状病毒占有显著的地位,通常占发展中国家婴幼儿严重腹泻的20  相似文献   

10.
11.
轮状病毒基因重配研究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综述了轮状病毒基因重配研究最近十几年来的研究现状。从轮状病毒的基因重配研究,基因重配技术在难培养的人轮状病毒拯救试验,温度敏感突变株研究、轮状病毒基因片段结构与编码蛋白研究中的应用,基因重配与轮状病毒疫苗及其基因重配研究的未来发展几个方面总结了各自的研究现状。  相似文献   

12.
轮状病毒的抗原及疫苗研究的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13.
<正>轮状病毒感染在儿童和成人之间广泛传播。在秋冬季节,占急性肠道疾病发病率的36—70%。除此之外,在医院内轮状病毒感染是在儿童间传播的一个严重问题。 由于这些原因,采用实验室方法诊断轮状病毒感染,并进行深入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已经知道,在粪便中检查轮状病毒或它们的抗原的不同方法:直接电镜、免疫电镜、免疫扩散和酶免疫方法,以及分子杂交法。但是,所有这些方法都要专门的,价值昂贵而又操作繁重的设备,大多数实验室达不到这种要求。在粪便中,借助于凝集反应查明轮状病毒抗原的快速方法具有重大意义。只要这些方法的灵敏度和特异性高,经济,简易可行,即可很快地得出结果。尤其重要  相似文献   

14.
婴幼儿轮状病毒肠炎的治疗—附60例治疗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轮状病毒是我国婴幼儿急性感染性胃肠炎、腹泻的主要病原体。其发病高峰期为每年10月到次年1月。我院自1996年10月至1998年1月,对60例急性腹泻婴幼儿,采用新鲜粪便,用创新ELISA一步法(金标免疫斑点法)进行HRV检测,均属阳性者,随机分成两组...  相似文献   

15.
口服轮状病毒活疫苗的研究及临床应用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宏  段招军 《病毒学报》2009,25(3):238-242
  相似文献   

16.
通过基因组的cDNA克隆序列测定和与A组轮状病毒的比较分析,C组轮状病毒部分蛋白的编码基因已确定。现有资料表明在引起人类腹泻的A、B、C三组轮状病毒中,A组与C组的遗传学关系更为密切,不同来源的C组轮状病毒株之间存在高度的序列同源性。  相似文献   

17.
北京等我国四个地区婴幼儿腹泻轮状病毒VP4和VP7型别的研究   总被引:25,自引:1,他引:24  
袁丽娟  关德华 《病毒学报》1994,10(2):136-144
  相似文献   

18.
19.
在我国腹泻患儿中发现G9型轮状病毒感染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钱渊  关德华 《病毒学报》1994,10(3):263-267
  相似文献   

20.
PCR方法用于我国A组轮状病毒的分型研究   总被引:37,自引:2,他引:35  
方肇寅  秦树民 《病毒学报》1994,10(4):316-32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