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重组蛋白G基因工程菌高密度发酵及其分离纯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蛋白G是链球菌细胞壁蛋白,能和哺乳免疫球蛋白结合,在分离抗体研究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重组蛋白G(SPG)基因重组工程菌高密度发酵工艺和SPG分离纯化研究工艺直接影响了蛋白G的应用。通过一级、二级种子培养,转接到发酵罐及控制补料浓度、加入IPTG等条件,考察了接种量、氧气、pH、培养方式等发酵工艺,以及超声破碎菌体、镍柱亲和层析、Sephadex G-25凝胶过滤层析和DEAE-FF离子交换层析分离提取SPG工艺,并用SDS-PAGE检测分离提取效果。高密度发酵能得到至少80g/L的菌体,最高达到150g/L的菌体,每升发酵液可得到1g的SPG。本生产工艺可得到高浓度和高产量的SPG。  相似文献   

2.
荚膜多糖是细菌的保护性抗原和毒力因子,也是细菌疫苗最重要的靶抗原之一,其分离纯化是制作疫苗的首要步骤。本文从去除菌体、收集总糖、去除菌体核酸和蛋白质、去除内毒素等基本工艺步骤,对现有的工艺和目前的工艺进展进行了综述,重点阐述了中空纤维、深层过滤、超滤、酶水解、柱层析等方法在荚膜多糖分离纯化中的应用进展。  相似文献   

3.
介绍一种简便可行的从直投式酸奶发酵荆中分离双歧杆菌的方法。发酵剂在液体培养基中活化后,在不同选择培养基上划线分离,根据菌落及菌体形态确定双歧杆菌。然后进行初步鉴定。  相似文献   

4.
外泌体是一种由细胞分泌的细胞外囊泡,其广泛存在于各类生物液中,是细胞间信息交流的途径之一。由于外泌体内携带的核酸、蛋白质及脂质等功能性物质可作为生物标记用于动物生理诊断,也可作为信息传输载体用于调节动物生理状态以及治疗动物疾病,因而受到广泛的研究,开发潜力巨大。建立成熟稳定且方便快捷的外泌体分离手段是保证外泌体相关研究顺利开展的前提。以下对当前动物外泌体分离的主要方法进行了综述,比较了不同分离手段的特点,以此为相关技术的进一步开发与后续的动物外泌体研究提供方法及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5.
动物外泌体分离方法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外泌体是一种由细胞分泌的细胞外囊泡,其广泛存在于各类生物液中,是细胞间信息交流的途径之一。由于外泌体内携带的核酸、蛋白质及脂质等功能性物质可作为生物标记用于动物生理诊断,也可作为信息传输载体用于调节动物生理状态以及治疗动物疾病,因而受到广泛的研究,开发潜力巨大。建立成熟稳定且方便快捷的外泌体分离手段是保证外泌体相关研究顺利开展的前提。以下对当前动物外泌体分离的主要方法进行了综述,比较了不同分离手段的特点,以此为相关技术的进一步开发与后续的动物外泌体研究提供方法及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6.
NAD(P)依赖型的氧化还原酶是一类重要的生物催化剂,在生物合成中被广泛应用。以亲和技术为基础的分离纯化方法与其它分离制备方法相比具有高选择性、高活力回收等优点。本文着重讨论亲和色谱技术在NAD(P)依赖型的氧化还原酶的分离纯化及制备中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7.
血液成份分离机(见图1)是开展血液成份单采或置换、新鲜库血成份分离、红细胞洗涤等所必需的机器,但国外研究的国家却很少,以美国最为先进。今后随着我国成份输血和治疗性血液成份单采、置换等现代血液治疗术的开展,血液成份分离机更是必不可少的先进仪器。国产HF·01型血液成份分离机与国外同类机器相比,具有用途广、使用安全和经济等优点,适合于国内使用。其中分离怀是血液成份分离机的关键部件,分  相似文献   

8.
生物大分子分离技术:过去、现状和未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物大分子包括多肽、酶、蛋白质、核酸(DNA和RNA)以及多糖等。生物大分子分离技术是生命科学研究中的关键技术之一。当前,各学科之间的交叉渗透为生物大分子分离技术的发展提供了更多的契机。对以沉淀、透析、超滤和溶剂萃取为代表的传统分离技术,以及色谱,电泳等现代分离技术的发展概况、原理、特点及应用进行了综述。并结合生命科学的发展现状,展望了生物大分子分离技术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9.
生物表面活性剂的分离提纯及其发展前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生物表面活性剂主要是微生物在一定条件下培养时产生的具有高表面活性的生物分子。由于其对环境无毒害作用,因此,受到了广泛的青睐,然而从发酵液中分离和纯化生物表面活性剂是生物表面活性剂商业化的一个主要问题。为此提出多种分离纯化生物表面活性剂的方法,并对其发展前景作了展望。  相似文献   

10.
<正>生物产物的分离与纯化是生物制造过程的重要单元,关系生化产品的质量与制造成本。大多数生化产品需要综合利用多个分离纯化技术才能确保终端产品质量达标。近年来,我国在相关介质、技术和装备的研究与应用方面取得了长足进步。文章针对生物大分子蛋白、生物乙醇和丁醇、发酵调味品、1,3-丙二醇、呈味核苷酸二钠等典型生物发酵产品的分离纯化。重点介绍了我国近年  相似文献   

11.
“超滤”、“膜分离”和我们日常生活,生产实践息息相关,如安全可用的净化水、血液透析或血液滤过人工肾、发酵产物的分离、牛奶浓缩等。超滤由于成本低.通量高.易于放大的优点,已得到广泛的应用。本文主要介绍了超滤技术在发酵液的澄清(固液分离)、生物产品的精制、药用蛋白的分离纯化以及质粒DNA的分离纯化中的研究进展和应用情况。  相似文献   

12.
利用全纤维或陶瓷滤器进行分离代谢产物和培养微生物菌体的过滤型生物反应器研制成功。西泽等把全纤维用于菌体分离,并可反复生产乙醇。经过反复使用10次后菌体浓度达到36g/l,可反复使用25次,生产乙醇约100g/l。另据报道,长栋等采用外膜式陶瓷多孔质管和插入培养槽内的分离型反应器,松本等制作的陶瓷双重管生物反应器,分别在维持高浓度状态下生产乙醇。  相似文献   

13.
纳滤技术近年来已成为生物分离领域中的研究热点之一。本文分别就纳滤技术在食品、医药等方面的应用及其膜污染控制进行较为详细的介绍,综述了近年来纳滤生物分离技术的研究与应用进展。  相似文献   

14.
海洋动物体内有着丰富的微生物,它们可以帮助动物宿主合成一些营养物质或者抵御其他动物侵害所需的化合物。在海洋动物来源微生物的生物活性化合物中,目前已有功能较好且应用于临床治疗的化合物。由于实验室分离培养条件的限制,目前仅有小部分的微生物被分离利用。因此开展新颖而有效的海洋动物来源微生物分离培养方法的研究十分必要。本文概括了近些年从海洋动物中分离微生物的新方法的结果和不足,这些方法包括原位培养技术、电回收法和培养基的改良等,重点介绍了扩散盒技术、I-tip技术和微囊包埋技术等。这些新方法的应用有助于获得更多新的微生物菌种和微生物次生代谢产物,了解微生物与动物宿主之间的关系,以及扩大海洋微生物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相似文献   

15.
笔者对吸附法、液液萃取法、气提法、渗透汽化法等提取技术原位分离耦合丁醇进行了综述,并对其分离特性与效果进行了比较。针对目前原位分离耦合发酵制备生物丁醇的应用现状和面临的挑战,并结合本课题组已取得的成果,对原位分离耦合发酵制备生物丁醇的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6.
本文概述了目前国内外生物丁醇生产体系中的分离提取技术,包括液液萃取、气提、吸附、精馏和渗透汽化技术等的应用研究现状,详细阐述了上述几种方法在分离提取生物丁醇方面的优势与不足,对各类方法的分离特性和效果进行了比较,并展望了生物丁醇分离提取技术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7.
生物大分子分离纯化技术的重大突破──灌注层析系统夏小燕(北京化工学院)傅仲华(中国科学院发育生物研究所)现代生物大分子分离纯化技术的发展,促进了生命科学,医学及医药工业的发展,液相色谱仪是生物分子分离纯化的重要工具,而其中分离介质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8.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生物技术在食品、医药、能源、环境保护和化工等方面都有着重要的作用。生物产品的原始产物都是混合物,这就需要经过进一步的分离纯化处理,才能最终获得所需产品。现在很多的生物技术产品都需要通过细胞培养和微生物发酵而获得,进一步推动了生物分离技术的发展。笔者根据自身的经验,简要的分析一下几种生物产品分离技术。  相似文献   

19.
双歧双歧杆菌细胞壁完整肽聚糖的分离纯化   总被引:20,自引:6,他引:14  
本试验采用国内分离的双歧双歧杆菌菌株Bif1101,用TritonX-100处理BL肉汤培养物,高速离心分离不可溶沉渣,经蛋白酶E、胃蛋白酶、α-糜蛋白酶、胰酶、核酸酶消化,甲醇与氯仿除脂,0.01NH2SO4处理等步骤提纯而得到精制完整肽聚糖(wholepeptidoglycan,WPG)。化学组分分析结果显示WPG主要由多肽与糖组成,其氨基酸组成与菌体基本相同。扫描电镜观察发现提取的WPG保留其原菌体细胞完整结构。  相似文献   

20.
泡沫分离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综述了泡沫分离技术的研究进展,介绍了分离过程中操作参数(气流速度,泡沫区高度,液相高度,温度),溶液体系性质(进料浓度,pH值,离子强度,表面活性剂种类),分离设备等因素对分离效果的影响,并介绍了泡沫分离在固体粒子,溶液中的离子分子,废水处理以及生物产品的分离过程中的应用,指出了泡沫分离技术目前存在的问题及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