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植物生理学报》、《植物生理学通讯》编委会议2.第七届全国环境生理学术研讨会——植物抗旱生理与节水农业3.《植物生理学通讯》创刊50周年座谈会4.中德青年科学家双边研讨会5.2001年全国光合作用学术讨论会5月下旬,上海(暂定)8月下旬,陕西杨凌(征文通知见《植物生理学通讯》2001年第1期)9月,上海市9月下旬,上海市10月下旬,桂林市(征文通知见《植物生理学通讯》2001年第1期)  相似文献   

2.
我“认识”《植物生理学通讯》是在1981年,当时我在湖南农学院常德分院上学。我的植物生理学老师张学明付教授(现在湖南湘潭师范学院任教)给我们上植生课时所列的参考书中就有《植生通讯》、《植生学报》等。但由于自已刚入大学不久,知识浅薄,  相似文献   

3.
在1983年出版的美国《植物生理学年评》第34卷上刊登了我的一篇自传性文章(已译载本刊1986年第3期——编者),作为该书的“卷头章”。许多老朋友和长期的同事们看到后敦促我将其用中文写出,在《植物生理学通讯》上发表,作为一点参考资料。这个建议得到《通讯》编辑部的支持,我欣然接受这个荣幸的任务。因为人到老年,  相似文献   

4.
从《植物生理学通讯》1983年第4期上,发表石文同志的“评杨学荣主编的《植物生理学》”一文后,又陆续地刊登了有关的评述文章,这些文章的刊出,对于活跃学术空气,无疑是有益的。这不仅对使用《杨本》教学的教师,而且对于使用其他版本作为教材的教学工作者也会得到借鉴。也希望《植物生理学通讯》今后仍要继续登载一些书评和新书介绍的文章,并望学术造诣较深、思想敏锐的学者多写点有关这方面的文章。因为出版的一本书,由于作者的水平不同,审稿者的严格与否,排版印刷可能的贻误,以及读者的要求和看法的差别,对书之褒贬,  相似文献   

5.
阅《植物生理学通讯》1981年第3期李合生同志所著《水势与植物》一文,获益颇多。但该文第三节“水势与植物生理”中,有一个概念值得商榷。第59页第14行:“水分总是顺着水势梯度而移动,其速度决定于两者水势差的大小,其差异愈大移动速度愈快,反之愈慢。”此句前半句无疑是正确的,后半句则不然。盖  相似文献   

6.
我与《植物生理学通讯》(以下简称《通讯》)的渊源,可以说是相当深的。打从《通讯》正式公开发行的第1期起,我便订阅;中经停刊,1979年下半年复刊后,我又立即订阅。至今40年,从未间断。记得开始的几期,是32开的小册子,以后才改为现在的16开大册。《通讯》之于我,几乎是与菽粟布帛一样的不可一时或缺的。  相似文献   

7.
《植物生理学通讯》编辑部: 前些日子,我在贵刊上看到一篇书评,评的是杨学荣主编的“植物生理学”教材。由于我这两年未从事教学方面的工作,所以对书评只是粗略看看,没引起更多注意。近日,应甘肃农业大学之请,到该校讲授北京农业大学主编、农业出版社出版的高等农业院校试用教材“植物生理学”。在用这本教材备课时,发现了不少疏忽遗漏或不够确切之处。不管是印刷校对的错误,还是编者本人的疏忽,均不应该有如此之多,尤  相似文献   

8.
承《植物生理学通讯》编缉部约我为它的第100期出版写几句话以示庆祝,我非常高兴地接受这一任务。首先我以热烈的心情祝贺《通讯》这32年(1951~1983)来在历届编缉人员辛勤工作和我国植物生理学界全体工作者的支持和爱护下茁壮成长,祝它“长命百岁”,与日俱新,为我国植  相似文献   

9.
虽然汤佩松先生在创办《植物生理学通讯》(以下简称《通讯》)的时候,我已经是他的助手,但那只是在研究工作方面,却没有参加《通讯》的任何工作。我参加《通讯》工作,除了曾经担任过编委,偶尔审查一两篇稿件以外,主要是在1981~1983这三年里。  相似文献   

10.
发表于《植物生理学通讯》1983年第4期的石文同志的“书评”,是一篇评价不当、有失公允的书评。一本教材出版了,引起一些评论本来是正常的事。这有助于克服谬误,发展真理,促进科学文化事业的繁荣。但石文同志的书评却不能视为正常的评论。他用七千字的篇幅对杨学荣同志主编的《植物生理学》试用教材,仅从内容处理和前五章中,列举41条所谓“比较重要的错误”,就据此否定全书,不仅建议停止发售,还要出版社收回该书,不再重版。这就越出了正常评论的范围。我们认为这不是慎重的严肃的态度. 杨编教材中的谬误果真严重到如此地步吗?下面,且就石文同志所列举的各条略加讨论。  相似文献   

11.
我订阅《植物生理学通讯》已六年了。回顾六年的工作收获,甚感离不开《植物生理学通讯》。她内容丰富,在交流信息、经验和技术方面发挥了指导性和桥梁作用。我们黄务镇1985年建立了全国乡镇级第一个以科研、生产、经营为一体的民办植物组培  相似文献   

12.
《植物生理学通讯》编委会:你刊在1988年第1期第34页上刊登了王熹同志“关于《多效唑防止水稻倒伏及其增产效果》一稿两投问题的说明”一文,阅后认为与事实不符,特此来信说明。1986年年中,我向王熹同志提议两家合编一本“多效唑应用”专辑,作为《中国水稻科学》或《江苏农业科学》的增刊。并  相似文献   

13.
也谈生理酸性盐和生理碱性盐的问题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植物生理学通讯》1990年第4期发表了刘国栋同志《生理酸性盐和生理碱性盐浅释》一文。本文也想谈谈对这两个问题的粗浅认识,以就教于同行。在目前各高等院校所使用的《植物生理学》教材中,对植物矿质营养一章中的“生理酸性盐”和生理碱性盐”的讲述都含糊不清;对于供给植物不同类  相似文献   

14.
《植物生理学通讯》2006,42(6):1232-1239
~~《植物生理学通讯》第42卷第1~6期(总第233~238期)总目录~~  相似文献   

15.
我是一个植物生理学教师,现在正用杨学荣同志主编的《植物生理学》(以下简称〈杨本〉)作为三年制师范生物专业植物生理课教材。从《植物生理学通讯》1983年第4期上看到石文同志的〈评杨学荣主编的《植物生理学》一书〉(以下简称〈评文〉)一文后,得到很多教益,对我们的教学工作有很大帮助,主要是辨清了一些过去〈杨本〉中作为正确而实际是错误的内容,这在教学上很重要,对师范学生意义更为深远。我们在教学中也发现〈杨本〉中一些欠妥或差错之处,但对〈评文〉中指出的多数问题没有发觉,说明我们自己在认识上也  相似文献   

16.
我们的期望     
一九八三年八月十一日到十九日在河南省鸡公山举行了第三次全国高等院校植物生理学教学讨论会(以下简为“第三次会”)。会议开幕式上,植物生理学会教育工作委员会副主任潘瑞炽先生号召大家踊跃向《植物生理学通讯》(以下简为《通讯》)投写关于植生教学方面的文章,并且赞扬了五十年代中期《通  相似文献   

17.
大约10年以前,植物生理学教师在推荐参考读物时,我初闻《植物生理学通讯》这一刊名。由于学习不太用功,时过境迁,逐渐忘却了老师的忠告,而未曾翻阅《通讯》。后来为参加一次遗传学读书报告会,我准备了“真菌四分子分析在研究基因重组的意  相似文献   

18.
我是《植物生理学通讯》的忠实读者。值此《通讯》创刊40周年之际,我衷心地祝愿我们的刊物繁荣昌盛,祝愿它为推进我国植物生理学的教学与科研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我不但是《通讯》的读者,而且在刊物创始之际,曾尽过一点微薄的力量。因此,我对于刊物有着更  相似文献   

19.
回顾与展望     
为前进而回顾,为未来而总结。我国历史上第一个以植物生理学命名的专业性学术刊物——《植物生理学通讯》,如同历史运动要经历迂回和反复一样,在其前进过程中曲折地度过了40年。回顾《通讯》的历程,它每前进一步和变化一次,都是和植物生理学在新中国的成长和发展密切联系的。所以现  相似文献   

20.
前文“评杨学荣主编的《植物生理学》一书”发表后,看到叶与光和汪鹤亭的文章,对该文提出异议(见本刊1983年第5期、1984年第1期)。在前文中,我只简单地指出杨著错误所在,没有详细阐述。我原以为,这些问题应该是一般植物生理学工作者所了解的,只须指出便可以了。但现在看来情况并不如此,因此觉得有稍加阐明的必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