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甘蓝型油菜数量性状遗传变异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试验采用单因素遗传设计,连续两年分别研究了42个和50个稳定遗传的甘蓝型油菜品种22个数量性状的平均表现和遗传变异,结果表明,开花期、株高、分枝高度、着粒密度、每果粒数、千粒重、一次分枝数、总角果数、单株产量和含油量的表现受大环境的影响较大。开花期、果长、千粒重、主花序长度的遗传力高,总角果数、单株产量、着果密度、分枝高度、每果粒数的遗传力较低。随着芥酸含量的降低,开花期延迟,主花序变短,主花序角果数减少。无芥酸品种的总角果数和单株产量显著低于有芥酸品种。中国的高芥酸品种具芥酸含量显著高于国外的高芥酸品种。  相似文献   

2.
二棱大麦数量性状相关遗传力和选择指数的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15个二棱大麦品种(系)材料,用相关遗传力研究大麦数量性状的相关遗传,并计算分析籽粒产量和产量构成性状所组合的各种选择指数。结果表明:各性状与单株粒重的相关遗传力均低于单株粒重的遗传力,故仅利用一个性状作间接选择的效率比对单株粒重作直接选择的效率低;在构成大麦产量的三要素中,着重提高单株穗数对产量的选择效率最大; 高产育种同时考虑与产量显著相关的性状比单纯对产量选择的效果好,其中以单株穗数、每穗粒数和籽粒产量结合起来选择的效果最佳。本文并对相关遗传力在相关遗传变异分析中的应用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3.
矮生菜豆豆荚产量构成因素的通径分析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以8个矮生菜豆品种为材料,研究了单株豆荚产量与其主要构成因素的关系,结果表明,单株豆荚产量及作为豆荚产量构成因素的主茎高、分枝数、花序数、豆荚数、豆荚长和豆荚重在品种间均存在极显著的差异;但这些产量构成因素与单株豆荚产量之间,无论是表型相关系数还是遗传相关系数或是环境相关系数均未达到显著水平。通径分析结果显示,一个与单株豆荚产量关系密切的性状。其对单株豆荚产量的效应总是由于存在一个或多个负向的间接通径系数而被削弱。从而掩盖了该性状对单株豆荚产量的遗传效应,从表型和遗传通径系数看,对单株产量最为重要的是单株结荚数及单株花序数。单株分枝数、主茎高和豆荚重其次。豆荚长则较为次要。根据通径分析结果,就矮生菜豆丰产性育种中各有关性状的选择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4.
菜用大豆产量相关性状的遗传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对 19个菜用大豆品种与产量有关的10个农艺性状进行遗传分析的结果表明,生育期和主茎节数遗传力偏高;单株荚数、分枝数遗传力偏低;单株产量、单株荚数的遗传变异系数很大,其遗传进度的值也较大;生育期的遗传变异系数小, 遗传进度也小,遗传相关分析结果表明,产量与生育期、单株结荚数相关关系密切。菜用大豆遗传参数分析结果与前人对食用大豆的研究结果趋势一致。  相似文献   

5.
本试验以春油菜品种阳光85为材料,采用正交试验设计,研究了密度、氮肥、磷肥对春油菜产量的影响,了解春油菜生产中合理施肥和科学调控群体结构。结果表明,不同密度和施肥水平对春油菜株高,分枝部位高,有效分枝数、主轴角果数、单株角果数和角果粒数均影响显著,但对千粒重影响不显著。株高和分枝部位随密度的增大而升高,也随氮肥施用量的增加而升高,但与施磷量没有规律性变化。随种植密度的增加有效分枝数大大减少,群体主轴角果比例增大,主轴角果数决定大田产量的29.4%变异,角果粒数决定大田产量的20.7%变异,全株产量决定大田产量的30.1%变异,这三个主要因子决定了大田产量80.2%变异。说明在春油菜生产中单株产量起着关键性作用,需较高的氮肥水平促进个体发育。从施肥量与密度的互作效应可以看出,施氮量190 kg/hm~2,施磷量40 kg/hm~2,种植密度提高到44万株/hm~2时增产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6.
中国主要苜蓿品种的产量性状及其多样性研究   总被引:13,自引:3,他引:10  
对28个4龄苜蓿品种单株产量性状及其相关性和变异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品种间单株干物质产量及各产量性状存在显著差异,其中单株干物质产量最高和较高的分别是新疆大叶(452.8g·株^-1)和甘农3号(373.0g·株^-1);叶片最宽和最长者均为新疆大叶和甘农3号;单株枝条数增加最多是第3茬,3茬单株枝条数最高和较高的品种是新牧1号、图牧2号、肇东和北疆;苜蓿株高生长高峰期在第1茬,生长最快的品种为甘农3号和新疆大叶.相关分析表明,单株干物质产量与株高及枝条数等构成因素之间存在显著或极显著相关,其中1、3茬株高及3茬单株枝条数等性状相关最好,呈显著相关的品种达19~22个,且相关系数亦最高.产量性状变异分析表明,品种内变异大于品种间变异,前者占总变异的76.0%~93.8%,而后者仅占6.1%~24.0%.各性状变异程度表现依次为3茬单株枝条数>单株干物质产量>1茬单株枝条数>2茬单株枝条数>春季株高>3茬株高>2茬株高>叶宽>现蕾期株高>叶长>1茬株高.  相似文献   

7.
8个引进苜蓿品种的生长特性比较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通过对国外引进的 8个苜蓿品种在同一环境条件下的生育期、生物量及其相关性状的动态变化特征进行比较研究 ,结果表明 ,8个苜蓿品种的返青期、分枝期有较大差异 ,而现蕾期、开花期差异较小 .8个苜蓿品种的生长性状动态变化为 :株高和茎粗在品种间差异很小 ,株高呈直线增长趋势 ,而茎粗的增长非常缓慢 ;8个苜蓿品种的叶面积在不同生育期的动态变化为 :返青期品种间无差异 ,从分枝期到开花期品种间差异很明显 ;分枝数在整个生育期品种间差异较大 ;生物量与其相关性状叶面积、茎粗和分枝数呈极显著正相关 ,而与株高呈不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8.
玉米自交系间杂交种F1农艺性状的主成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Hótlling倡导的主成分分析法,(Principal comporient analysis),分析了玉米32个自交系间80个杂交组合的F_1世代.分析性状有株高、穗位高、雄穗分枝数、单株有效穗数、穗长、秃尖长、穗行数、行粒数、穗重、百粒重和单株产量.结果表明,前4个主成分贡献率占了总变异的大部分,因此就前4个主成分得分值对80个杂交组合进行了选择,为玉米组合的选择提供了直接依据.  相似文献   

9.
甘蓝型油菜若干农艺性状与单株产量的关系分析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以38个甘蓝型油菜品种为材料,对单株产量、有效分枝部位高度、主轴花序长度等11个农艺性状进行了方差分析、通径分析和聚类分析.结果显示:所有调查性状在品种间存在显著的差异;主花序长度、主序有效角果数与单株产量都有显著的遗传相关性,两者都通过有效分枝部位高度对单株产量产生较大的正向间接作用;有效分枝部位高度对单株产量的影响也较显著,高产品种具有相对较高的有效分枝部位高度;总角果数对单株产量的直接遗传通径系数虽小,但它具有最大的直接表型通径系数,它通过主序有效角果数和有效分枝数对单株产量产生了两个较大的间接作用;要获得3130kg/hm~2的产量,重点应具备果多、枝多的特征,总角果数不少于657个,有效分枝数不少于18个.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国外引进的8个苜蓿品种在同一环境条件下的生育期、生物量及其相关性状的动态变化特征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8个苜蓿品种的返青期、分枝期有较大差异,而现蕾期、开花期差异较小。8个苜蓿品种的生长性状动态变化为:株高和茎粗在品种间差异很小,株高呈直线增长趋势,而茎粗的增长非常缓慢;8个苜蓿品种的叶面积在不同生育期的动态变化为:返青期品种间无差异,从分枝期到开花期品种间差异很明显;分枝数在整个生育期品种间差异较大;生物量与其相关性状叶面积、茎粗和分枝数呈极显著正相关,而与株高呈不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11.
甘蓝型油菜育种亲本单株产量与农艺性状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油菜是我国重要的油料作物,提高油菜产量是油菜育种的首要目标之一。油菜育种中,考察和分析油菜种质的主要农艺性状是筛选育种亲本材料配制优良组合的前提基础,可以为高效开展重要性状的改良提供有效的科学依据。以213份长江流域油菜主产区育种单位提供的甘蓝型油菜育种亲本为材料,采用相关分析、通径分析、多元回归分析及主成分分析等方法,探讨在成都平原气候条件下,油菜单株产量与10个相关农艺性状之间的关系,明确甘蓝型油菜产量形成的主要决定因子。结果表明,不同地区油菜资源农艺性状存在较大差异;单株产量与株高、主序有效长度、一次有效分枝数、主序有效角果数、角果长度、每角果粒数和千粒重呈极显著正相关,与营养生长天数呈显著负相关;对单株产量直接影响最大的是株高,其次是每角果粒数和一次有效分枝数,间接作用最大为主序有效长度,其次是主序有效角果数和一次有效分枝高度。逐步回归分析表明,株高、每角果粒数、一次有效分枝高度和一次有效分枝数是决定单株产量的主要因子;通过主成分分析,可将相关性状综合为4大类:株高控制因子、生育期控制因子、产量性状控制因子和株型控制因子。本生态区域内决定产量形成的关键性状为株高、每角果粒数、一次有效分枝高度和一次有效分枝数,本研究得出的结果对于充分利用各育种单位亲本材料优良性状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  相似文献   

12.
用回归、相关和变量分析法,估算了水稻主要性状的遗传力,即粒重最高,株高和着粒密度次之。空壳率、实粒数、穗数、单株重等最低,r_2选择几乎无效。二九矮×团粒矮一般遗传相关高于表现型相关,其系数的正负号相同。同一性状的相关系数,因品种不同而异。二九矮×团粒矮的单株重与株高、穗数、粒数和百粒重有高度基因型相关,通过间接选择,可能选到好的个体或系统。  相似文献   

13.
不同株型芝麻种质湿害后产量性状研究及耐湿性评价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于盛花期对66份种质进行湿害处理,结果表明:湿害对单秆型和分枝型种质的产量性状影响差异明显,对单秆型芝麻产量性状的影响(湿害指数值)大小依次为单株种子干重(69.18%)蒴果数(67.48%)有效果节数(49.10%)有效果轴长度(45.69%)株高(16.40%),对分枝性芝麻的影响依次为分枝有效果节数(65.96%)分枝蒴果数(64.73%)总蒴果数(52.01%)单株种子干重(49.92%)主茎蒴果数(41.66%)主茎有效果轴长度(37.57%)有效分枝数(34.21%)主茎有效果节数(20.12%)株高(15.43%);湿害对三蒴型芝麻的侧位蒴果影响较大,对单秆三蒴型芝麻的影响为侧位蒴果数(92.25%)中位蒴果数(50.25%),对分枝三蒴型芝麻的影响为分枝侧位蒴果数(92.86%)主茎侧位蒴果数(69.14%)分枝中位蒴果数(44.17%)主茎中位蒴果数(32.97%)。根据相对湿害产量可以将供试种质聚为耐湿与不耐湿二大类,不耐湿类型种质61份,占92.42%;耐湿类型种质5份,占7.58%,为竹山白芝麻、西平二郎花、阜南芝麻、嘉兴紧口黑和麻城黑芝麻,可作为耐湿种质加以利用。  相似文献   

14.
河北省冬小麦丰产抗旱性表型鉴定指标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河北省审定的85个冬小麦品种为材料,采用防雨棚春季干旱和露地灌溉2个处理,分别于开花期、成熟期调查株高等27个表型性状,分析了各表型性状与单株子粒产量的相关性。结果表明,单株成穗数等12个性状与单株子粒产量抗旱系数或抗旱指数呈显著或极显著相关;结合表型性状变异系数,明确了提高单株成穗数、穗粒数、灌溉条件下较长的旗叶长度和干旱条件下较短的旗叶长度是培育丰产抗旱小麦新品种的主攻方向;子粒比重、子粒长度及干旱条件下的结实率和每穗小穗数可作为河北省小麦种质资源丰产抗旱性的鉴定依据;河北省小麦品种丰产性高,而抗旱性尚需进一步改善。  相似文献   

15.
该研究选取六个多年生苦荞新品系,对春季、秋季直播与秋季再生其主要农艺性状进行调查。结果表明:(1)不同播种季节对多年生苦荞新品系主花序的花粉可育率、总结实率、有效结实率、植株株高、主茎粗、主茎分枝数、主茎节数、籽粒百粒重、单株粒数、单株产量的影响均达到显著或极显著水平;秋播主花序花粉可育率、总结实率、有效结实率、植株主茎分枝数、籽粒百粒重、单株粒数、单株产量均极显著高于春播;植株株高、主茎粗、主茎节数均极显著低于春播;主花序花朵大小、籽粒种子长宽比无显著差异。(2)不同种植方式对主花序花粉可育率、有效结实率、植株主茎节数及籽粒百粒重的影响达到显著或极显著水平;秋季再生主花序花粉可育率、籽粒单株粒数显著高于秋季直播;主花序有效结实率、植株主茎粗、主茎节数、籽粒百粒重显著低于秋季直播;主花序花朵大小、总结实率、植株株高、主茎分枝数、籽粒种子长宽比、单株产量无显著差异;相关分析表明,各生长季节下主花序有效结实率及单株粒数与单株产量的相关系数均最高。(3)所有参试品系中,1612-241秋季直播的单株产量显著高于其他品系; 1612-16、1612-33秋季再生单株产量较正季优势显著。该研究结果有助于筛选出适宜一季播种两季收获的优良品系,为今后多年生苦荞的选择育种提供线索基础。  相似文献   

16.
以533份不同结荚习性大豆种质为试验材料,研究了不同结荚习性大豆种质在黄淮夏播生态区的农艺性状表现,并对主要农艺性状和产量的相关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大豆种质的营养期、株高、有效分枝、单株荚数、倒伏性、株型等性状的平均值随无限-亚有限-有限结荚习性递减,生殖期、单株粒重、百粒重、小区产量等性状平均值的变化趋势则相反。相关分析表明,无限结荚习性种质的产量与株高、单株粒重呈极显著正相关,偏相关系数分别为0.602**、0.566**,与有效分枝、倒伏性呈显著负相关,偏相关系数分别为-0.384*、-0.451*。亚有限结荚习性种质的产量与生殖期、单株粒重呈显著、极显著正相关,偏相关系数分别为0.156*、0.536*,与有效分枝呈极显著负相关,偏相关系数为-0.323**。有限结荚习性种质的产量与单株粒重、株高呈极显著正相关,偏相关系数分别为0.433**、0.262**,与株型、单株荚数呈显著、极显著负相关,偏相关系数分别为-0.149*、-0.198**。结合不同结荚习性品种的生长特点,本研究认为,无限结荚习性品种株高较高且株高与产量呈极显著正相关,适合干旱地区种植;亚有限结荚习性品种生殖期与产量呈正相关,生殖期内生长旺盛需要较多的养分供应;有限结荚习性品种的营养生长持续时间短,株高较矮,吸收光能有限,实现高产主要依赖各性状器官间的平衡。生产中,有限结荚习性品种的营养生长期间既需要充足的肥水促其生长,又要防止旺长。  相似文献   

17.
筛选适宜河北省低平原地区种植的油菜品种,同时实现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为相似气候区油菜品种的种植选择及种植结构的调整提供理论依据。以16个油菜品种为材料,对品种间农艺性状的变化进行方差分析、相关性分析和聚类分析。各品种间分枝部位存在差异,变异系数为61.82%,品种JR5分枝部位最低,14T×38最高;其次差异较为明显的是产量和二次分枝数,变异系数分别为26.69%和24.89%,14T×38产量最高,20SY-13最低。二次分枝数最大和最小的品种分别为20SY-13和天油142。油菜产量与一次分枝数和主花序角果数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株高与分枝部位、主花序长度和主花序角果数呈显著正相关关系,一次分枝数与主花序角果数呈显著正相关(P<0.05),二次分枝数与主花序角果数呈极显著负相关。当欧式距离为5时,16个油菜品种可分为五大类。选择株高较高、一次分枝数和主花序角果数较多、二次分枝数较少且可以在当地正常越冬的油菜品种进行种植,可以获得较高水平产量;20SY-13在当地秋季种植应注意安全越冬。  相似文献   

18.
激光诱变小麦后代的选择指数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试验采用HeNe激光和N2激光辐照汉原小麦等四个材料的干种子,采用随机区组设计,重复三次,利用生物统计学和数量遗传学的方法,对单株籽粒产量及其与之密切相关的旗叶长等12个性状构成的43种选择指数分析表明:由单株籽粒产量和株高及由单株籽粒产量和旗叶长构成的选择指数的遗传进度的相对效率高出单株籽粒产量直接选择的29.85%和29.08%,仅涉及两个性状,实用性强,为较优选择指数。  相似文献   

19.
本文用灰色关联方法分析了40份湖南辣椒地方品种资源和12个杂交组合.结果表明,辣椒果实干物质、Vc和辣椒素含量、TMV、CMV和炭疽病抗性与第一花节位、株高、株幅、分枝数等植株性状的关系较近,与果长、果宽、单果重量、结果数和单株产量等果实性状的关系较远.根据灰色关联度的大小,从湖南辣椒地方品种资源中筛选出重要育种材料有伏地尖、河西牛角椒和湘潭晚辣椒,从杂交组合中筛选出优良杂交品种湘研1号、湘研3号、湘研5号、湘研9号和湘研10号,这些材料和品种均在育种和生产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说明灰色关联分析方法能够用于指导辣椒育种.  相似文献   

20.
云南红花种质资源主要农艺性状的遗传多样性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为加强红花种质资源的研究利用,对筛选出的66份云南红花优异种质资源16个形态性状进行聚类分析与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云南红花种质资源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多样性指数最高的是果球着粒数,其次是株高、最末分枝高度和千粒重;性状变异系数最大的是分枝总数,其次分别是单株有效果球数和第一分枝高度,最小的为顶果球直径;基于各种质间形态性状的遗传差异,把66份红花种质聚类并划分为6大类群。第Ⅰ类群可作为有增产潜力的亲本材料,第Ⅲ类群可作为高产量目标选育的亲本,第Ⅳ类群可作为大粒型选育亲本,第Ⅴ类群可作为高含油量选育目标亲本,第Ⅵ类群既是大粒型又是高含油量双重选育目标亲本。11个数量性状的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前4个主成分累计贡献率达82.59%,第一主成分反映植株高度,第二主成分反映产量构成因子,第三、第四主成分分别反映千粒重和果球着粒数。研究结果表明云南红花地方种质资源的变异较大,遗传较丰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