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叶酸在肠道疾病防治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叶酸是B族维生素之一,由蝶啶、对氨基苯甲酸和1个或多个谷氨酸结合而成,对人体正常生理活动和疾病防治特别是防治肠癌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本文简要综述叶酸的吸收和代谢、叶酸对表观遗传的影响和叶酸在肠道疾病防治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2020年,科学家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治疗过程中发现,治疗效果与患者体内的硒和叶酸水平有一定相关性。这说明提高人体内硒和叶酸含量的膳食方案,可以有效地增加人体免疫能力来应对病毒性疾病的冲击。通过膳食保障人体硒和叶酸的摄入是植物营养强化的主要任务之一,但目前硒和叶酸的复合营养强化工作鲜见报道。综述了硒和叶酸这两种微量营养素在抗病毒治疗中的机制、以及硒和叶酸在植物中的应用前景,为提升营养品质、创制富含硒和叶酸的营养强化植物提供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3.
柯为 《微生物学通报》2004,31(3):115-115
叶酸(fobc acid)又称维生素B11或维生素M,也有称维生素B9,属于B族维生素成员,水溶性维生素即非脂溶性维生素(注:脂溶性维生素有A、D、K、E等),虽然它本身不产生热量,但它参与机体生命活动是不可缺少的,特别是孕妇每日要增叶酸400~500μg,心脏病、贫血等患所必需;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常用抗癫痫药对癫痫患者血同型半胱氨酸、叶酸、维生素B12浓度的影响。方法:比较45例服用单药治疗的癫痫患者(服用卡马西平11例,服用拉莫三嗪12例,服用奥卡西平9例,服用丙戊酸13例)血同型半胱氨酸、叶酸、维生素B12浓度的差异。结果:癫痫患者血同型半胱氨酸均高于正常,而叶酸和维生素B12均在正常范围内;服用拉莫三嗪的患者其血中同型半胱氨酸低于服用丙戊酸、卡马西平和奥卡西平的患者;服用卡马西平的患者血中叶酸高于服用拉莫三嗪、丙戊酸的患者(P<0.05);维生素B12在各用药组间无统计学差异。结论:长期服用抗癫痫药物可引起血中同型半胱氨酸的升高,而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可增加心脑血管疾病的危险,故癫痫患者应常规给予补充叶酸、维生素B12,以使血同型半胱氨酸水平恢复正常。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孕妇在妊娠中晚期的膳食营养状况,分析叶酸、维生素D等水平与妊高症的关系。方法:选取山东大学齐鲁医院青岛市院区2017年8月-2019年8月收治的妊娠期高血压疾病(PIH,简称妊高症)患者106例作为观察组,根据妊高症分型分为三个亚组:妊娠期高血压组(38例)、轻度子痫前期(36例)、重度子痫前期(32例),选取同期在我院住院的正常孕妇126例为对照组。采用24h回忆法统计孕妇膳食状况,观察和比较两组患者血清叶酸、同型半胱氨酸(Hcy)、维生素D、血清钙、体重指数(BMI)等指标,分析影响PIH的相关因素。结果:孕妇不同膳食结构中,谷类、乳类、蔬菜类、鱼虾类、水果类摄入量均不足,豆类和油脂类摄入量适宜,畜禽肉类和蛋类摄入过量;对照组患者血清中叶酸、维生素D以及血清钙水平明显高于观察组中各亚组患者,随着妊娠高血压程度的不断加重,观察组中各亚组血清中叶酸、维生素D以及血清钙水平呈明显降低趋势,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重度子痫前期组患者血清Hcy水平最高,正常对照组血清Hcy水平最低,各组间比较具有明显差异(P<0.01);对影响PIH的单因素分析中,两组患者在年龄、BMI、血清叶酸、维生素D、血清Hcy和血清钙水平等方面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孕期BMI、血清Hcy为PIH的独立危险因素,叶酸、维生素D、血清钙为PIH的保护因素。结论:孕妇在妊娠中晚期的膳食营养结构不均衡,谷类、乳类、蔬菜类、鱼虾类、水果类摄入量均不足,畜禽肉类和蛋类摄入过量,营养结构有待改善。PIH的发生与维生素D、叶酸和血清钙水平密切相关,BMI、Hcy是影响PIH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叶酸、维生素D和血清钙是PIH的保护因素。孕妇在妊娠期间补充叶酸、维生素D、血清钙和控制能量过度摄入,对预防和降低PIH的发生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6.
食物中含有的糖类、蛋白质、脂肪以及矿物质等,都是人体所必需的营养素,然而在人们的生活中,仅仅满足了这些营养素,还是不能维持正常的生活,甚至还会产生某种疾病。维生素也是人体所必需的物质,虽然所需的量不多,但却不可缺少。人类存在许多疾病,其致病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有些病是由细菌、病毒以及微生物和动物致病,有的病如脚气病、坏血病等则是由于缺乏某些维生素所引起。人们发现缺乏维生素  相似文献   

7.
作物叶酸生物强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叶酸(folates)是一类水溶性B族维生素,包括四氢叶酸(tetrahydrofolate,THF)及其衍生物,是动植物体中参与C1转移反应的重要辅酶,在嘌呤、胸苷酸、DNA、氨基酸和蛋白质的生物合成以及甲基循环中发挥重要作用,也是动植物体生长发育所必需的微量营养素。由于人类不具备自身合成叶酸的能力,因此,需要从植物和微生物中摄取。人类缺乏叶酸会增加许多疾病风险,全球叶酸缺乏的人群仍比较普遍,利用生物强化提高作物的叶酸含量是一个解决全球性叶酸缺乏问题的有效方法,对人类生存与健康具有重要意义。现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叶酸代谢和作物叶酸生物强化的主要研究成果,并对叶酸生物强化分子设计育种的未来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8.
因为人类膳食不平衡和微量营养缺乏导致的隐性饥饿已经受到国内外高度重视。利用生物育种技术培育富含各种微量营养的优良作物品种是生物强化和功能食品的主要发展方向。国内外大量研究表明,彩色小麦种质资源富含花青素、铁、锌、硒、维生素、叶酸等微量营养和蛋白质等,对抗炎、抗癌、糖尿病、心脑血管疾病、贫血病、生长发育不良等有一定的功效,将在保障粮食安全和人类健康中发挥重要作用。本研究首先介绍了隐性饥饿、生物强化、功能食品、功能农业和功能品种等方面的发展趋势,重点介绍了国内外彩色小麦种质资源功能营养成分及遗传育种方面的研究进展。建议广泛收集和创制彩色功能营养小麦新种质,挖掘优异营养基因资源,揭示彩色小麦花青素和微量营养(硒、锌、铬等微量元素,维生素,人体不能合成的8种氨基酸,叶酸等)以及品质(蛋白质含量和组分)性状的遗传耦合机理,以期为彩色小麦生物强化和主粮功能化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西安地区妊娠妇女不同孕期血清铁蛋白、叶酸和维生素B12的水平及临床意义。方法:收集2012年8月至2013年1月在本院进行产前检查的750例妊娠期妇女及86例健康非妊娠妇女的血清标本。采用全自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测定其血清铁蛋白、叶酸和维生素B12的含量。结果:孕妇血清铁蛋白、叶酸和维生素B12的含量随孕期的增长而逐渐降低。早、中、晚孕期妇女叶酸的含量较对照组相比,并无显著差异(P0.05)。中、晚孕期妇女血清铁蛋白和维生素B12含量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西安地区中、晚孕期的孕妇体内存在铁蛋白和维生素B12缺乏,但并不缺乏叶酸。在重视补充叶酸的同时,也应该重视对铁和维生素B12的补充。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左旋多巴治疗帕金森病(PD)时测定血同型半胱氨酸水平的临床意义。方法:收集我院内科2012年3月到2014年3月住院和门诊的PD患者50例(病例组),选取健康体检者50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同型半胱氨酸、叶酸以及维生素B12差异以及同型半胱氨酸与叶酸、维生素B12和左旋多巴剂量和PD患者评分(UPDRS评分)相关性。结果:病例组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的统计学意义(P0.05),叶酸以及维生素B12低于对照组,两组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按照血浆同型半胱氨酸剂量将病例组分为两个亚组,高剂量组(≥14μmol/L)和低剂量组(14μmol/L),两亚组叶酸、维生素B12、左旋多巴剂量和UPDRS评分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性分析发现,同型半胱氨酸与叶酸、维生素B12以及UPDRS评分呈负相关(r=-0.545,-0.337,-0.233,P=0.001,0.009,0.013),与左旋多巴剂量呈正相关(r=0.518,P=0.001)。结论:左旋多巴治疗PD可使血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升高并降低叶酸、维生素B12的含量,临床上应加强叶酸、维生素B12等营养支持治疗。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西安地区妊娠妇女不同孕期血清铁蛋白、叶酸和维生素B12的水平及临床意义。方法:收集2012 年8 月至2013年1 月在本院进行产前检查的750 例妊娠期妇女及86 例健康非妊娠妇女的血清标本。采用全自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测定其血清铁蛋白、叶酸和维生素B12的含量。结果:孕妇血清铁蛋白、叶酸和维生素B12的含量随孕期的增长而逐渐降低。早、中、晚孕期妇女叶酸的含量较对照组相比,并无显著差异(P〉0.05)。中、晚孕期妇女血清铁蛋白和维生素B12含量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西安地区中、晚孕期的孕妇体内存在铁蛋白和维生素B12缺乏,但并不缺乏叶酸。在重视补充叶酸的同时,也应该重视对铁和维生素B12的补充。  相似文献   

12.
神经管畸形(neural tube defects, NTDs)是一种常见的、严重且复杂的先天性畸形,是遗传、营养和环境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母体妊娠期补充叶酸(folic acid, FA)已被证明是一种非常有效的策略,常用于部分NTDs的初级预防。然而,仍有一部分NTDs病例对FA治疗具有抵抗性,称为“FA不应答型NTDs”或“FA抵抗型NTDs”。FA不应答型NTDs的病因复杂,涉及遗传、营养、环境及母体相关因素。本文综述了叶酸不应答型NTDs的相关遗传、营养、环境及母体等风险因素,并揭示了其致病机制的研究进展。其中,遗传因素主要从小鼠突变体及品系、叶酸一碳代谢基因、关键凋亡基因三方面展开阐述,为该类患儿的产前诊断提供了可能的遗传检测位点。营养因素方面,本文主要聚焦目前已报道的肌醇和蛋氨酸,解释其对该种疾病潜在的干预机制,为NTDs患者早期营养干预提供新方向。此外,本文还探讨了叶酸一碳代谢中的辅助因子-维生素B12参与叶酸不应答型NTDs发生的可能机制,增加叶酸联合其他维生素治疗出生缺陷的可能性。最后,本文还综述了环境因素和母体因素在叶酸不应答型NTDs中的研究进展,为高危人群提供...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叶酸以及维生素B12在胃癌及癌前疾病中的水平及临床意义。方法:收集2014年1月至2016年8月我院收治的100例胃癌患者(胃癌组),及100例胃良性病变患者包括41例胃炎、34例胃溃疡、25例胃息肉(癌前病变组),并于同期随机选择200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采用循环酶法测定三组的血清Hcy,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测定叶酸及维生素B12水平,并分析各指标与胃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胃癌组、癌前病变组血清Hcy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叶酸及维生素B12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并且胃癌组血清Hcy水平高于癌前病变组,叶酸及维生素B12水平低于癌前病变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Ⅲ+Ⅳ期胃癌患者Hcy水平高于Ⅰ+Ⅱ期,进展期患者Hcy水平高于早期,有淋巴结转移患者Hcy水平高于无转移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cy表达与性别、年龄、病变位置以及分化程度无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叶酸、维生素B12的表达在胃癌患者中与各临床病理特征(性别、年龄、TNM分期、肿瘤浸润深度、病变位置、有无淋巴结转移、分化程度)无明显关系,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Hcy在胃癌患者中呈高水平表达,而叶酸及维生素B12呈低水平表达,联合检测三种指标有助于早期区分胃癌及癌前病变,同时血清Hcy还可能参与了胃癌的发生发展过程。Hcy、叶酸及维生素B12可作为早期鉴别诊断胃癌及其癌前病变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4.
维生素D是人体必需的一种脂溶性营养素,随着科学技术不断进步,维生素D对人类健康的作用逐渐被发现。已有研究表明,维生素D不仅与多种骨代谢相关疾病有关,并与心血管疾病、代谢综合征、感染、肿瘤、自身免疫疾病等关系密切。在骨代谢方面,维生素D的缺乏可能会导致软骨病、佝偻病、骨质疏松症,甚至会导致急性跌倒事件的发生和骨折的形成,而甲状旁腺激素(PTH)是骨代谢过程中的关键分子。本文综述了维生素D代谢过程及维生素D受体多样性及维生素D与甲状旁腺激素(PTH)相关性,以便有助于探究维生素D与骨代谢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叶酸联合维生素B12对儿童癫痫患者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1月—2020年12月就诊,接受治疗的98例儿童癫痫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将98例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49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发病频率间均无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对照组患者选择临床一线治疗药物进行抗癫痫治疗,干预组患者在对照组用药基础上,添加0.4 mg叶酸+100 μg维生素B12进行辅助治疗,对患者进行为期3个月的跟踪随访。测定两组患者干预前、干预1个月、干预3个月后血清Hcy、叶酸和维生素B12水平,比较两者患者干预前后血清Hcy、叶酸和维生素B12水平变化,同时记录患者癫痫发作次数和每次发作持续时间,比较两者患者发作次数和持续时间的差异。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血清Hcy、叶酸和维生素B12水平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经叶酸联合维生素B12干预1个月、3个月后,干预组患者血清Hcy水平均显著降低(P<0.05),叶酸及维生素B12水平均显著增高(P<0.05),而对照组患者血清Hcy水平出现增高现象(P<0.05),叶酸及维生素B12水平未观察到差异(P>0.05),干预组与对照组相比,血清Hcy、叶酸和维生素B12水平均有差异(P<0.05);干预组患者癫痫发作频率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发作持续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患者(P<0.001)。结论:叶酸联合维生素B12对儿童癫痫患者进行辅助治疗,可显著降低血清Hcy水平,降低癫痫发作频率,缩短癫痫发作时间,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叶酸在植物体内功能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莎  姜凌  王崇英  张春义 《植物学报》2012,47(5):525-533
叶酸(folates)是一类水溶性B族维生素, 包括四氢叶酸(THF)及其衍生物, 是植物体中参与C1转移反应的重要辅酶。其在嘌呤、胸苷酸、DNA、氨基酸和蛋白质的生物合成以及甲基循环中发挥重要作用。近年来, 人们对叶酸在植物体内的功能又有了新发现。例如, 叶酸可通过结合核糖开关实现基因表达调控; 叶酸在苯丙氨酸转化为酪氨酸过程中可作为电子供体; 光裂合酶和植物隐花色素的叶酸辅酶可捕获光能; 此外, 叶酸还参与叶绿素的生物合成以及种子抗氧化胁迫等过程。该文详细综述了上述新发现, 并对植物体内叶酸功能的主要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7.
对维生素D与几种慢性疾病的关系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为人体补充维生素D和慢性病预防、治疗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全反式维甲酸(All trans retinoic acid,ATRA)作为辅助剂在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cute promyelocytic leukemia, APL)治疗中,对患者血清促红细胞生成素(Erythropoietin,EPO)、血清铁蛋白、叶酸和维生素B12水平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 我院2011 年6 月-2015 年6 月接诊的50 例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的治疗方法不同将患者分为两组, A 组(亚砷酸钠治疗组)和B 组(亚砷酸钠联合ATRA)。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后血清铁蛋白、EPO、叶酸和维生素B12 恢复情况。结 果:两组患者入院时所有血清EPO、铁蛋白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清各指标均有所改善(P<0. 05);治疗后B 组患者中EPO、血清B12、血清铁蛋白和叶酸恢复正常水平者明显多于A 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全反式维甲酸辅助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患者能够更好的改善患者血清EPO、铁蛋白、叶酸和维生素B12 的异常,对于疾病 的治疗有一定的效果。  相似文献   

19.
微生物分析法测定保健食品中叶酸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42年,STOKSTAD首次成功地合成了叶酸,并阐明了叶酸的化学结构。半个世纪过去了,叶酸一直是学术界的研究热点。叶酸的化学名称为蝶酰谷氨酸,又叫维生素B11,通常意义上,叶酸指的是一组具有蝶酰谷氨的结构和相关生物活性的同效维生素,广泛存在于绿叶蔬菜中。其英文名称包括folic ac id,folate,folates,folac in,一般可以互用,近几十年来人们逐渐认识到它的重要性。由于叶酸参与体内高半胱氨酸的转化,因而其对防止血管硬化和阻塞有益;另外还发现叶酸可大量提供游离碳原子,是制造神经末梢和构成传递神经冲动的重要化学物质的原料。2000年F…  相似文献   

20.
维生素是人体必须的六大类营养素之一,在体内含量少,但其重要性正如其名,对人体的调节作用毋庸置疑。维生素的发现与合成也是人类同疾病抗争的结果,迄今已有百年历史,也正好与诺贝尔奖的百年史(1901年首次颁发,每年一次)相邂逅,因此在维生素的发现与合成领域里的著名科学家也成为诺贝尔奖幸运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