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感染性疾病的范畴内,目前急需一个能有效地、精确地和综合性地研究微生物感染的结构性和功能性基因组学和蛋白质组学 ( 感染组学 ) 的全面方法. 新的方法 ( 如 DNA 和蛋白质微阵列 ) 和传统方法 ( 如分子克隆、 PCR 、基因敲除,加进 (knockin) 和反义术等 ) 的结合将有助于克服今天的困难. 在感染时,微生物及其宿主的全部表型改变 ( 感染组 ) 均由微生物病原体及其宿主的基因组所编码,并在特异的微生物 - 宿主相互作用时的某些环境条件下表达. 微生物及其宿主的全部药物反应 ( 药理组 ) 可用基因组或蛋白质组的方法检出. 分析基因型和表型或表达形式的全基因组方法将最终导致对微生物的发病机理、感染性疾病的快速诊断和控制感染的新策略的全面研究. 感染性疾病中最基本的问题是,如何全面地和综合性地应用感染组学,来了解微生物病原体及其宿主的相互作用.  相似文献   

2.
肠道微生物影响着人体的营养、代谢、免疫等多种生理活动,对人体健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目前的研究表明,肠道微生物在病毒感染性疾病的感染及预后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本文分别总结了肠道病毒感染、非肠道病毒感染与肠道微生物的相互作用关系以及微生态调节干预病毒感染等内容,以期为相关研究的进一步深入和病毒感染性疾病的防治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3.
病原微生物引起的感染性疾病是临床中极为常见的一类疾病,此类疾病的预后主要取决于感染的病原微生物类型及疾病的严重程度。早期诊断和积极干预可在很大程度上改善感染性疾病患者的预后。因此,快速、有效地识别感染的病原微生物并对其进行靶向治疗,避免抗生素的滥用显得尤为重要。Th1/Th2在感染性疾病中的作用越来越得到重视,而降钙素原(PCT)是临床感染性疾病诊断和鉴别诊断的早期指标,且具有高度的敏感性和特异性。Th1/Th2和PCT的联合检测对感染性疾病的诊断、病情评估和疗效监测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DNA微阵列技术在细菌感染后宿主反应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感染性疾病是病原微生物和宿主紧密相互作用的结果。深入理解宿主对病原微生物感染发生反应的分子基础是预防感染性疾病发生和组织损伤的必要条件。本文通过介绍体内、体外2种感染模型中宿主对细胞内和细胞外致病菌感染后的基因表达谱变化,简述了DNA微阵列技术在病原菌一宿主相互作用中宿主反应研究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5.
临床微生物室见习是临床医学专业学生了解微生物检验的重要窗口,提高其见习教学质量,使其认识到微生物检验在感染性疾病诊治中的作用。除了系统介绍临床微生物检验的工作内容及流程外,我们更注重临床医生与微生物检验的密切联系,强调临床医生对微生物检验前质量控制的重要性。案例教学法联合问题导向教学法,将临床感染病例与微生物检验紧密结合。举例讲解临床医生该如何正确解读微生物检验报告结果,从而合理选择抗菌药物进行有效的抗感染治疗。最后提醒临床医学生注意生物安全及医院感染的发生。通过我们的见习教学,临床医学生表示获益颇丰,意识到微生物检验对感染性疾病诊治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一、欧洲艰难梭菌诊断方法和试验方案的调查 欧洲临床微生物和感染性疾病学会(ESCMID)的欧洲艰难梭菌研究组(ESGCD),最近对欧洲微生物实验室所用的艰难梭菌感染诊断方法和试验方案进行了调查。  相似文献   

7.
为了解感染性疾病的细菌分布及混合感染,给临床细菌感染性疾病的正确诊断和有效治疗提供依据,对605份临床感染标本进行了细菌学研究。结果表明,混合感染已成为临床细菌感染的重要类型(695%),正常菌群和条件致病菌已成为当前细菌感染性疾病的重要病原菌。  相似文献   

8.
环境微生物耐药性及其监测与控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 环境微生物耐药性的原因与现状抗生素是微生物分泌的一类控制自身过度繁殖 ,维护微生态平衡的物质。目前已开发有近百种 ,用来抑制致病菌繁殖 ,治疗感染性疾病 ,使全球传染病死亡人数占总死亡人数的比例 ,从 19世纪的 5 0 %~ 6 0 % ,下降到 10 %以下 [1 ] 。然而 ,抗生素很快被滥用了 ,现在药店和商场可以随意购买抗生素 ;饲料中添加抗生素也很常见 ,美国生产的抗生素一半用于饲料。滥用抗生素造成的不良后果已逐渐暴露出来 ,不仅造成了 1970以后的医院中二重感染和院内感染大量增加 ,而且由于耐药菌株污染自然界微生态系统 ,1980后又引…  相似文献   

9.
60年来,军事医学科学院的微生物与流行病学始终致力于防生物危害医学相关领域研究,为我国的新发和再发传染病防控发挥了重要作用.本文从病原微生物的检验和鉴定、新发传染病的发现与追踪、新发虫媒传染病的确认与流行趋势研究、重要病原微生物致病机理和媒介生物学等方面对军事医学科学院微生物与流行病学研究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0.
病毒感染引起的疾病接近中国主要传染病发病率的一半,也是传染病致死的主要病因。建立与人类亲缘关系较近、方便有效的感染人类病毒的动物模型,对了解病毒的生物学特性、感染致病机理及制定有效防控措施具有重要意义。树鼩作为灵长类动物的近亲,与人类在生理生化、基因组学等方面的相似性远高于大鼠、小鼠等常用啮齿类实验动物,并具有个体小、便于实验操作、饲养成本低、能感染多种人类病毒等特点,作为动物模型在病毒感染性疾病研究中突显优势和潜能。本文从地区分布、进化、生物学特性等方面,阐述了树鼩作为动物模型应用于病毒感染性疾病研究的优势,包括在乙型肝炎病毒、甲型肝炎病毒,及其他病毒感染疾病研究中的进展。  相似文献   

11.
机会性致病微生物在机体免疫功能正常时不能导致具有明显临床症状的感染性疾病, 但当机体微生态失调或免疫功能受损时, 可导致明显的临床感染性疾病, 甚至危及患者的生命。现代医疗技术的进步使先天性免疫功能缺陷者、肿瘤患者等免疫功能降低者生存期延长, 滥用抗生素致使正常微生态失调, 以及大量耐药变异菌株出现等诸多因素使得临床机会性感染逐渐增多。机会性感染多发生于免疫功能降低者, 可为耐药菌或多重耐药菌感染, 或为正常菌群致病; 临床表现复杂且不典型, 给治疗带来极大困难。了解常见机会性感染病原体及其特点对及时诊断和治疗机会性感染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2.
细胞自噬作为细胞的一种生理机制,一方面为细胞提供再生资源,一方面也可以作为防御机制抵抗微生物的感染和寄生。本文对它与先天性免疫、适应性免疫的关系做了综述,并探讨了自噬与微生物感染的关系。本文为我们理解细胞自噬在机体抗感染机制中的作用提供了帮助,也为我们研究感染性疾病治疗药物开启新的视野。  相似文献   

13.
王余俊 《微生物与感染》1996,19(3):29-29,33
感染性疾病发生的病因十分复杂,包括社会学、生物学和环境诸方面,这些因素相互作用,导致旧传染病的再发或新传染病的发生。本文以金黄色葡萄球菌(简称金葡菌)A群链球菌感染为例,讨论了这一问题。  相似文献   

14.
肠杆菌科细菌、霍乱弧菌、难辨梭菌、幽门螺杆菌和原虫等病原体感染是引起腹泻的主要原因.布拉酵母作为一种益生菌,通过抗微生物、免疫调节、肠道屏障、增加肠道营养等方面维持肠道微生态平衡.该酵母用于治疗肠杆菌科细菌、霍乱弧菌等病原菌感染引起的急性腹泻,能显著降低腹泻频率,缩短腹泻时间;而作为辅助药物联合抗生素治疗难辨梭菌、幽门螺杆菌和原虫等顽固性病原微生物感染,具有提高根除率、减少副作用、降低复发率的作用.本研究综述了布拉酵母对若干腹泻病原体的防治机制和临床应用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5.
岁序更迭,万象更新,《微生物与感染》杂志又迎来了新的一年。在编委、审稿专家和作者的关心和支持下,《微生物与感染》于2017年共出版6期,发表研究论文、综述文章58篇,随着科学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交叉学科及科学研究中不断出现新的增长点,成为科学前沿或突破点,对这些方面进行研究有利于解决人类面临的重大科学问题,导致科学领域发生变革。本刊始终倡导学科间交叉,促进基础、临床、预防医学、医学及兽医之间的学科交流,本刊所发表的论文呈现了基础与临床结合,临床与预防结合,人类感染性疾病与动物性疾病等相互交叉研究结果,体现了“One World,One Health”的理念。本刊入选中国科技核心期刊,其中凝结着作者、读者与编者的智慧和辛勤汗水......  相似文献   

16.
生物膜形成是微生物耐药的重要原因之一,也是许多慢性感染性疾病反复发作和难以治疗的主要原因,微生物生物膜可以通过渗透限制,改变生物膜内外微环境,形成特殊的基因型等多种方式导致耐药。生物膜耐药机制的研究已成为医学、药学、微生物学等众多领域关注的课题。就生物膜耐药机制的最新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7.
益生菌在消化系统感染性疾病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益生菌具有维护肠道微生态平衡、提高定植抗力及调节免疫等功能,被应用于诸多感染性疾病的临床治疗.本文着重概述益生菌在消化系统感染性疾病中的临床应用效果,包括外科大手术、感染性腹泻、抗生素相关性腹泻、坏死性肠炎、幽门螺旋杆菌感染、腹膜炎.  相似文献   

18.
目的 阴道感染是女性生殖道感染性疾病的常见病、多发病,由于其不像生殖系统癌症具有高致死率,一般未引起患者和临床医生的高度重视.但某些阴道感染的临床症状体征极为相似,极易造成误诊.若久治不愈,易引发合并感染和上行感染.通过对医患双方阴道感染相关知识的调查分析,为加强阴道感染的科学诊疗,提高阴道感染治愈率,本研究结合国内外相关学者研究成果与笔者多年临床实践经验,特提出循证护理等相关干预建议.  相似文献   

19.
<正>《微生物与感染》重点介绍国内外微生物学基础研究与临床相结合的研究成果和新进展,内容涉及与人类、动物和植物感染有关的微生物,如病毒、细菌、真菌、立克次体、螺旋体、支原体等的生物学及分子生物学特性,抗感染免疫,实验室诊断技术以及临床感染等方面的研究。主要栏目有特约专稿、论著、病例分析、综述等。可供从事微生物与感染的教学、科研、医疗等工作者参考。欢迎广大读者到当地邮局订阅。地址:上海市医学院路138号邮编:200032电话:021-54237633电子邮箱:jmi@fudan.edu.cn网站:http://jmi.fudan.edu.cn  相似文献   

20.
正新研究揭示其中原因许多感染性疾病都是发生一次之后,患者就会对相同疾病获得免疫。对于其中一些感染来说--以水痘为例--会有一小部分微生物在症状消退之后仍然残存于体内,当人的免疫力因年龄或疾病发生下降,这些微生物会重新活跃起来并引起疾病再次发生。来自华盛顿大学医学院的研究人员通过对利什曼病进行研究,为长期感染与长期免疫之间存在的看似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