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4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γ-氨基丁酸对小白鼠离体胃标本胃酸分泌的促进效应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为了探索γ-氨基丁酸(GABA)对小白鼠离体胃标本胃酸分泌(GAS)的影响及机制,在体外37℃缓冲液中培育离体、胃腔灌流并维持胃内12 cm水柱压力的全胃标本,用pHS-3型精密酸度计测定灌流液的pH。结果表明:γ-氨基丁酸(GABA)(1~10×10-7mol/L)和巴氯芬(Bac, 0.6~9.6×10-7mol/L)以一种浓度依赖的方式显著地促进胃酸分泌(GAS),而西咪替丁(Cim, 2~20×10-7mol/L)以一种浓度依赖的方式有力地抑制GAS。印防已毒素(Pic, 3×10-7mol/L)不影响基础胃酸分泌(BGAS)和GABA促进GAS的效应,而番氯芬(Phac, 0.6×10-7mol/L)能完全阻断GABA的促进效应。Cim不能完全消除GABA和Bac对GAS的促进效应。以上结果提示,在小鼠中GABA可以通过激活胃中GABAB受体促进离体胃标本的GAS,可能胃壁胆碱能神经元和非神经细胞,如壁细胞及某些内分泌细胞上都存在GABAB受体,GABA可直接或简接地剌激胃壁细胞分泌酸。  相似文献   
2.
3.
在研究癌变过程CPS_1活性降低的机制中,我们由大鼠肝分离提纯了CPS_1。方法是用去污剂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从大鼠肝线粒体分离CPS_1,经过硫酸铵分步沉淀以及QAE-Sephadex A-50柱层析,得到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均一的CPS_1制剂,可与OCT完全分开。由纯化的CPS_1制备的单价抗血清可以完全抑制大鼠肝及肝癌的CPS_1活性。免疫化学定量滴定证明肝癌、癌前肝及新生鼠肝CPS_1活性的变化,系由于相应酶蛋白量的改变,在其免疫化学性质上未发现有质的差异。  相似文献   
4.
在研究癌变过程CPS_1~*活性降低的机制中,我们由大鼠肝分离提纯了CPS_1。方法是用去污剂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从大鼠肝线粒体分离CPS_1,经过硫酸铵分步沉淀以及QAE-Sephadex A-50柱层析,得到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均一的CPS_1制剂,可与OCT 完全分开。由纯化的CPS_1制备的单价抗血清可以完全抑制大鼠肝及肝癌的CPS_1活性。免疫化学定量滴定证明肝癌、癌前肝及新生鼠肝CPS_1活性的变化,系由于相应酶蛋白量的改变,在其免疫化学性质上未发现有质的差异。  相似文献   
5.
黄酮类化合物槲皮素是斑地锦主要药效成分之一,而查尔酮合酶(CHS)是槲皮素生物合成过程中的关键酶。为阐明斑地锦中槲皮素生物合成机制,本研究以斑地锦为材料,根据转录组测序数据结合3’RACE、Tail-PCR技术,克隆了CHS基因及其启动子,将该基因命名为EmCHS(GenBank登录号为ON652865)。对EmCHS蛋白进行氨基酸序列比对、理化性质、跨膜结构域、亚细胞定位和系统进化树等分析,并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EmCHS在不同生长期不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结果显示,EmCHS开放阅读框(ORF)全长为1 194 bp,编码397个氨基酸,EmCHS蛋白定位于细胞质,理论等电点为5.96,相对分子质量为43.48 kD,不含跨膜区域,为结构稳定的亲水性蛋白。氨基酸序列比对和系统进化树分析结果显示,EmCHS与同为大戟科的木薯氨基酸序列相似性最高(91.92%),符合植物分类学的特点。RT-qPCR实验表明,EmCHS基因在斑地锦不同生长期不同组织中均有表达,且存在明显差异,在生殖生长期叶内表达水平最低,生殖生长期根内表达水平最高。克隆到的EmCHS启动子(GenBank登录号...  相似文献   
6.
在感染性疾病的范畴内,目前急需一个能有效地、精确地和综合性地研究微生物感染的结构性和功能性基因组学和蛋白质组学 ( 感染组学 ) 的全面方法. 新的方法 ( 如 DNA 和蛋白质微阵列 ) 和传统方法 ( 如分子克隆、 PCR 、基因敲除,加进 (knockin) 和反义术等 ) 的结合将有助于克服今天的困难. 在感染时,微生物及其宿主的全部表型改变 ( 感染组 ) 均由微生物病原体及其宿主的基因组所编码,并在特异的微生物 - 宿主相互作用时的某些环境条件下表达. 微生物及其宿主的全部药物反应 ( 药理组 ) 可用基因组或蛋白质组的方法检出. 分析基因型和表型或表达形式的全基因组方法将最终导致对微生物的发病机理、感染性疾病的快速诊断和控制感染的新策略的全面研究. 感染性疾病中最基本的问题是,如何全面地和综合性地应用感染组学,来了解微生物病原体及其宿主的相互作用.  相似文献   
7.
方恋  龚泽龙  林岱华  黄胜和  曹虹 《微生物学报》2018,58(11):1989-1996
【目的】本研究主要从临床探讨口服益生菌对孕妇微生态环境(阴道和肠道)中Escherichia coli K1和B族链球菌(GBS)定殖率的影响以预防新生儿血流播散性细菌性脑膜炎。【方法】收集2011年至2017年期间在广东省范围门诊就诊的2539例妊娠健康孕妇的阴道、直肠分泌物。选择符合要求的32孕周孕妇47例随机分成两组,其中益生菌组22例,对照组25例,用荧光定量PCR检测不同组孕妇体内服药前、后的微生态环境中大肠埃希菌的变化。然后选择50例GBS筛查阳性的35孕周孕妇,随机分成益生菌组和对照组,荧光定量PCR检测不同分组孕妇体内微生态环境中GBS定量变化。同时使用荧光PCR筛查对临床收集的2539例孕晚期(35周)孕妇生殖道、直肠分泌物标本进行GBS检测并计算携带率。【结果】研究前对不同组别孕妇的基本资料进行差异分析,结果显示两组在年龄差别、经产妇比例和受教育水平3个方面比较均无差异(P0.05),证明不同组间孕妇具有可比性。然后观察上述不同组别的孕妇服用益生菌体内微生态状况,用荧光定量PCR方法进行检测,结果显示用益生菌组在服药前后,阴道和直肠分泌物中大肠杆菌数量显著下降(F=32.866,P0.001),孕妇服用益生菌后E. coli K1的数量显著低于服用益生菌前(P0.05),且益生菌组与对照组相比大肠杆菌数量显著下降(P0.05,F=41.546,P0.001);同时检查服益生菌组孕妇体内GBS的变化,荧光定量PCR检测结果显示服用益生菌前后GBS的定殖数量有降低趋势,且与对照组相比有下降趋势。最后我们用荧光定量PCR筛查孕晚期妇女B族链球菌带菌状况,其GBS携带率为8.07%。【结论】本研究结果提示本文筛查的广东省孕晚期孕妇的B族链球菌平均携带率为8.07%,GBS可能是新生儿发生细菌性脑膜炎的危险因素之一;口服益生菌疗法可能通过抑制E. coli K1在孕妇肠道和生殖道的定殖以预防血流播散性新生儿细菌性脑膜炎。  相似文献   
8.
由若干酶组成的复合体参与双链DNA分子复制过程。这种活性蛋白质复合体称为复制酶体(replitase),而具有这些酶活性的蛋白质并不能独立起作用。这种复合体在DNA复制(S期)开始时才由其各种成分装配而成,而在细胞周期的Gl期则不复存在。在真核细胞的复制酶体中,参与dNTP生物合成的酶和参与DNA复制的蛋白质结合在一起。在此复合体被装配前,细胞内先合成了大量“粘合”蛋白,以便将这些有关的蛋白质粘合在一起。在真核细胞内是否有这样的复制酶体存在是多年来一个有争论的问题。作者认为真核细胞中的复制酶体可能由细胞核内、外的两个蛋白质复合体所组成,并由两者协同完成DNA复制。如果复制酶体的存在得到证实,将会对诸如细胞周期、DNA复制、癌症发生、抗癌化学疗法和抗代谢物的生物学作用等理论,产生相当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酶工程          下载免费PDF全文
酶是最重要的生命物质之一,乃生物体内进行新陈代谢、自我复制、物质的合成、分解及转化所不可缺少的生物催化剂。在常温、常压等温和条件下酶能高度专一地、高效地催化底物发生反应。因此,酶的开发和利用是当代新技术革命中的一个重要课题。最近十多年来,酶在工业和医学上的研究和应用发展非常迅速,现已形成一个专门学科──酶工程。它是酶学基本原理与化学工程技术及基因重组技术有机结合的结果。酶工程的原始定义主要是指自然酶制剂在  相似文献   
10.
该研究以斑地锦茎叶为材料,利用同源克隆结合RACE和Tail PCR法,克隆了1个黄烷酮 3 羟化酶(F3H)基因,命名为EmF3H(GenBank登录号为MW767838),其ORF区为1 092 bp,编码364个氨基酸。生物信息学分析显示,EmF3H蛋白相对分子质量为40.93 kD,等电点为5.47,属于2 酮戊二酸铁依赖的双加氧酶超家族,其氨基酸序列与油桐的序列相似性为85.5%,在系统进化上为相对独立的一个分支。采用Tail PCR法获得1 604 bp的EmF3H启动子序列,分析发现其内含TAAT box、CAAT box等序列和G box等光反应元件。qRT PCR结果表明,EmF3H基因在不同生长期各组织中均有表达,其中花期的根和果期的果实中表达水平最高。此结果为进一步研究EmF3H基因表达调控奠定了基础,也为完善斑地锦槲皮素生物合成途径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