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安徽植物增补及地理新分布Ⅱ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第二次增补《安徽植物志》未记入的植物22种5变种。其中20种3变种为安徽地理新分布,3属(白屈菜属、离子芥属和石莲属)为安徽地理新分布属。本文所引用的植物标本,全部收藏于安微大学资源植物标本室。  相似文献   

2.
安徽植物增补及地理新分布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何家庆  董金廷 《植物研究》1995,15(2):191-194
本文首次增补《安徽植物志》未记入的植物13种2变种为安徽植物地理新分布,2属为安徽省地理新分布属,以及归化新记录植物3种。  相似文献   

3.
安徽种子植物增补及地理新分布(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田自强  董金廷  陈  苏东 《植物研究》2001,21(3):256-259
再次增补《安徽植物志》未记入的植物22种和1变种。其中18种和1变种为安徽植物地理新分布,6属为安徽省地理新分布,归化新记录植物4种。  相似文献   

4.
安徽植物地理分布新记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何云核  王业中 《植物研究》2001,21(3):340-343
报道了安徽植物区系中植物地理新分布纪录1 属19 种8 变种2 变型, 引证标本均存安徽农业大学森林利用学院树木室(AA UF)。  相似文献   

5.
张继敏  陈彦生 《植物研究》1997,17(2):130-135
报道17种、3变种、1亚种和1变型为陕西植物地理新分布,4属(毛药藤属、白接骨属、马蓝属、赤车属)为陕西植物地理新分布属。  相似文献   

6.
东亚粗叶木属(茜草科)植物纪要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朱华 《云南植物研究》1998,20(2):149-159
修订了东亚茜草科粗叶木属植物,新归并11个种名及2个变种名,建立1个新变种,3个新组合变种和1个新等级亚种。报道2个中国分布新记录种。讨论了一些易于混淆种的界限,以及探讨了一些种的植物地理意义。  相似文献   

7.
本文对福省建悬钩子属植物的种类和分布进行了调查研究,该属植物在福建计有41种,5变种。其中1种、1变种是新分布。  相似文献   

8.
文本报道了分布在横断山区域的节肢蕨属(Arthromeris)植物,已知12种,1变种;其中新种2个。讨论了该属在本区的地理水平和垂直分布,并初步探讨了在这一地区分布的种类和亚洲分布的种类之间的地理亲缘关系。  相似文献   

9.
中国石竹属的分类,演化和分布   总被引:7,自引:3,他引:4  
鲁德全 《植物研究》1995,15(4):455-459
本文报道我国石竹属植物有17种1亚种9变种(其中1新变种),分属于4组。石竹、瞿麦和长萼瞿麦分布最广。新疆种类最多(11种1变种),是我国本属植物的分布和分化中心。新疆和哈萨克斯坦有10共有种,说明新疆的中亚的植物区系联系密切。  相似文献   

10.
泰国茜草科粗叶木属植物的分类学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朱华 《植物分类学报》2001,39(2):116-150
在详细检查了K,BM,E,P,AAU,L,KEP,BKF,BK,SING,PSU等标本馆馆藏茜草科粗叶本属Lasianthus Jack.植物标本基础上,研究了泰国产粗叶木属植物的分类学,共归并7个种名,建立3个新种,3 个新变种,1个新等级,以及8个泰国分布新记录种及8个泰国分布新记录变种,确认泰国共有粗叶木属植物52种,1亚种,12变种;讨论了易于混淆的种的界线、它们可能的亲缘关系以及识别要点。  相似文献   

11.
湖南桃源洞自然保护区植物区系初步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湖南桃源洞自然保护区地处湘东边陲,罗霄山脉中段,与江西井冈山毗邻。通过植物区系调查研究表明,全区有种子植物153科、620属、1270种(包括变种),占湖南省全部种子植物种的31.9%,其中木本植物93科、285属、748种,为湖南木本植物种的33.9%,新分布记录12种、3变种。地理成分中,热带成分306属、温带成分269属、分别为本区种子植物总属的53.2%和46.8%,表明本区具有明显的中亚热带区系性质。植物区系基本属华东区系,由于地理位置特殊,华中和华南区系的影响也非常深刻。  相似文献   

12.
横断山地区兰科植物区系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8  
兰科在横断山地区是维管束植物中的大科之一,共有91属,363种及9变种。 4属为我国特有属,其中1属为本地区所特有;155种及9变种为我国特有种。 其中69种及5变种为本地区所 特有。本文对属、种进行了分析,并对全部种的分布格局作了详细的介绍,概述了本地区兰科植物的区系组成及特点。本文从兰科植物属、种的分布提出了四川峨眉山是东亚植物区中划分中国-喜马拉雅植物亚区和中国-日本植物亚区的分界线上的一个重要的点的看法。  相似文献   

13.
本文描述了翠雀属1新种、1新变种,铁线莲属1新变种,毛莨属2新种、1新变种,补充描述了《中国植物志》28卷毛莨科中遗漏的台湾铁线莲属3种和四川毛莨属2种,讨论了台湾铁线莲数种植物模式观察情况,还补充了白花菟葵的地下茎、果实和种子的形态描述。  相似文献   

14.
新疆地卷属地衣植物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新疆地卷属地衣植物计12种1变种,其中新疆新分布4种,本文报道了它们的正确名称,生境和分布。  相似文献   

15.
旧大陆的蒿属植物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林有润 《植物研究》1992,12(1):1-108
本文报导了亚、欧、非三洲的蒿属(Artemisia Linn.)植物的系统分类、分布及区系地理等。在系统分类与分布项中,作者介绍了各学者研究该属的观点;分亚属、组的特点,亲缘关系及经订正与考证的该属298种、63变种及补遗5种、2变种的正名、异名及其分布地区。在区系地理项中,作者结合古植物孢粉证据,论述了该属的起源中心、冰期前后该属植物在地球上的迁移路线、现代分布中心、分布区密集中心及次生的起源、分化与分布中心等,同时对亚、欧、非三洲蒿属区系分10亚区、28地区成分加以论述。  相似文献   

16.
陕北黄土高原蒿属植物的分类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陕北黄土高原有蒿属植物30种1变种,居该地产种子植物属中所含种数的首位。所产蒿属植物在不同的植被带中梯度变化明显,替代现象显著。在生态类型上,旱生类型从南向北递增,中生类型从南向北递减。在区系组成上可分为6种分布区类型,即:我国特有分布,3种;温带亚洲分布,14种1变种;北温带及中亚分布各4种;旧世界温带分布,3种;东亚分布的2种。可见陕北黄土高原蒿属植物种类丰富,梯度变化明显,旱化现象显著,地理成分复杂,但以温带亚洲分布类型为主,兼有其它成分,属典型的温带性质。  相似文献   

17.
中国赖草属植物的分类、分布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3  
智丽  滕中华 《植物研究》2005,25(1):22-25
确认了中国区域有赖草属植物20种, 2变种,划分为3个组,即多穗组、少穗组和单穗组,其中,多穗组为新组。编制了新的分种检索表,报道了种的地理分布,推测了中国赖草属植物的分布中心。  相似文献   

18.
安徽金腰属 (虎耳草科)植物新资料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楔叶金腰为金腰属一新变种,同时报道安徽新记录种肾萼金腰,并对安徽金腰属植物进行了补充记述。  相似文献   

19.
西双版纳石灰岩森林的植物区系地理研究   总被引:20,自引:7,他引:13  
朱华  王洪  李保贵  许再富   《广西植物》1996,16(4):317-330
西双版纳石灰岩森林植物区系经调查有维管束植物153科,640属,1394种及变种,其中,种子植物占129科558属1269种及变种。种子植物的分布区类型组成是热带和主产热带的科占总科数的71.3%;热带分布属占总属数的90.1%;热带分布种超过总种数的90%。热带分布属中又以热带亚洲分布属最多,占总数的35.3%;热带分布种中则以热带亚洲分布及其变型的种类占总种数的64.5%为特点。这表明该石灰岩森林植物区系是热带性质的植物区系,属于热带亚洲区系的一部分。由于特殊的地理位置,西双版纳地区是许多典型热带植物的分布北界,同时又是几种地理成分的交汇地带,这又使该石灰岩区系带有明显热带边缘性质和多种地理成分交汇的特点。  相似文献   

20.
王涛  王龙  徐峰  刘世勇  张利 《西北植物学报》2014,34(10):2125-2126
报道了产于四川省鼠尾草属植物1新分布种和1新分布变种,分别为毛地黄鼠尾草(Salvia digitaloides Diels)和黄花鼠尾草大花变种(Salvia flava var.megalantha Dile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