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甜味分子与C家族G蛋白偶联受体(G protein-coupled receptor,GPCR)的成员之一甜味受体相互作用,从而激活受体并引起甜味觉的感知。本文简要总结了甜味受体(taste receptor 2 and 3,Tas1R2/3)的结构与功能、甜味分子与受体相互作用并激活受体的机制,并对甜味受体研究领域的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甜味分子与受体相互作用机制的阐明对于理解甜味觉的产生与GPCR的结构与功能具有重要的意义。此外,甜味受体结构与功能的研究可为有针对性地设计新型甜味化合物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2.
现已克隆出糖皮质激素受体、雌激素受体、孕激素受体和1,25-二羟基维生素D3受体的cDNA,并对受体的结构和功能进行了卓有成效的研究,为进一步阐明甾体激素受体的作用机制打下了基础。本文对这一进展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3.
吗啡的强效镇痛功能及广泛的生理、药理作用是几百年来药学、药理学研究的重要对象,但其作用机理未能得到阐明。70年代初发现脑内存在阿片受体以来,随之在脑内找到内源性阿片肽──甲硫氨酸脑啡肽和亮氨酸脑啡肽;接着又发现了β内啡肽、强啡肽等多种内啡肽(endophines),从而在学术界里掀起一股研究神经肽的热潮,对吗啡药理机理研究又进入一个新的阶段,对阿片肽的生理功能成为研究的热点。利用各种阿片受体配体特性功能表达的差异,证明脑内存在多种阿片受体类型。公认的主要有μ、三种亚型。要深入研究阿片受体亚型的结构功能,必须…  相似文献   

4.
趋化因子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趋化因子家族分为4类(CXC、CC、C和CX3C),估计有40~50种人类趋化因子.趋化因子及其受体的基因定位、结构和功能已逐渐阐明.它们在正常和非正常生理状态下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白细胞介素-1(IL-1)是一种作用非常广泛的多肽生长因子,了解IL-1结构与功能的关系对阐明其作用是很有必要的。IL-1β含12条反向平行β折叠链,其三维结构象四面体,IL-1α的二级结构和高级结构与IL-1β相似;IL-1的一些子肽和氨基酸残基在IL-1与受体的结合和IL-1功能的发挥中起着重要作用。本主要就IL-1的二级结构与三级结构,IL-1结构与功能关系的研究进展作一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6.
整联蛋白是一类重要的细胞表面分子,除介导细胞与胞外基质及细胞间的粘附外,还对细胞的识别、生长和分化具有重要作用。FMDV对细胞的侵染依赖于宿主细胞受体,整联蛋白作为口蹄疫病毒侵入细胞的关键决定簇,在致病机制、组织和器官嗜性中具有重要作用。本文就整联蛋白的结构、功能及在FMDV感染中的作用等方面进行了综述,以期阐明FMDV侵染细胞的机制。  相似文献   

7.
凝血素样氧化低密度脂蛋白受体结构与动脉粥样硬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动脉粥样硬化(As)早期改变是内皮功能紊乱,新型受体-植物凝集素样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受体-1(LOX-1)在氧化低密度脂蛋白(Ox-LDL)诱导的内皮功能紊乱过程中起关键性作用.LOX-1主要在内皮细胞表达,其结构和功能与其他可吞噬ox-LDL的清道夫受体显著不同,但与自然杀伤细胞受体却高度一致.目前对LOX-1基因和蛋白结构以及功能尚不完全清楚.因此,进一步研究LOX-1的功能及其表达的调控机制,不仅有助于了解脂代谢和As发病机制,对心血管病防治也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对LOX-1其结构、功能及其调控因素等最新研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8.
gp130的结构,功能信信号传导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gp130是IL-6家族细胞因子共用的受体和信号转导子,弄清gp130结构与功能的关系以及gp130介导的信号途径,对于阐明IL-6家族不同因子作用的特异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就gp130结构、功能及其信号传导等方面的最新进展进行了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9.
G蛋白家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鸟嘌呤核苷酸结合蛋白(G 蛋白)结构和功能的进一步阐明是80年代细胞膜分子生物学研究的最新进展之一。G 蛋白广泛参与细胞膜腺苷酸环化酶活性兴奋与抑制的双重控制、视网膜视杆细胞的光导作用,以及与蕈毒碱受体功能有关的多种生理生化过程。  相似文献   

10.
泌乳素受体是一种跨膜蛋白质,其结构具有多样性,受体基因定位于染色体5p13→p14。个体的发育、妊娠和哺乳等生理条件的变化可影响受体基因的表达。近年来,应用分子克隆技术对受体蛋白各结构域以及某些关键氨基酸残基进行研究,已初步阐明了受体结构与功能的关系。  相似文献   

11.
β—受体与炎症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主要介绍β-受体结构功能、代谢调节及其与炎症的关系,分析β-受体激动剂、炎症介质及糖皮质激素对β-受体的调节;阐明β-受体激活对炎症过程中血管壁通透性和炎症细胞功能变化的抑制作用及其机制。  相似文献   

12.
G蛋白偶联受体(G protein-coupled receptor,GPCR)在细胞信号转导过程中发挥关键的生理学功能,是极其重要的药物靶标,其三维结构信息对功能研究以及新药研发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近年来,新技术的发展和应用使GPCR的结构生物学研究发生了跨越式的发展,本文简要回顾这些新的技术和方法以及已解析的GPCR三维结构,并以CCR5和P2Y12R两种受体的结构为例来具体阐明现阶段GPCR结构生物学研究的内容和意义。  相似文献   

13.
本文主要介绍β-受体结构功能、代谢调节及其与炎症的关系,分析β-受体激动剂、炎症介质及糖皮质激素对β-受体的调节;阐明β-受体激活对炎症过程中血管壁通透性和炎症细胞功能变化的抑制作用及其机制。  相似文献   

14.
动脉粥样硬化与清道夫受体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动脉粥样硬化是最重大的疾病之一,是心脑血管病的主要病理基础,严重危害人类健康.近年来的研究表明,清道夫受体在胆固醇代谢中起着重要作用.清道夫受体是一类结构多样化的糖蛋白受体,具有广泛的配体谱和功能.已知清道夫受体与动脉粥样硬化、宿主防御、细胞粘附、细胞增殖以及细胞凋亡等均有不同程度的关系.文章就近几年来有关该受体的结构、分布、表达调控及其在动脉粥样硬化中作用作一综述,以探索防治途径.  相似文献   

15.
HPO结构与受体结合功能关系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肝细胞生成素(HPO)是一种新型细胞因子,在肝再生过程中具有重要的调控作用,研究发现在肝源细胞表面有其特异性受体。为了研究HPO结构与其受体结合功能的关系,构建并表达了HPO及其系列缺失体,利用流式细胞术检测了HPO及其系列缺失体与受体的结合能力。结果表明,在HPO的序列中可能有多个受体结合功能区,其N端的前10位氨基酸残基和C端的第11—20位氨基酸残基对于其受体结合能力是必需的,而C端前10位氨基酸残基对HPO与受体的结合有一定的抑制作用。此外HPO结构的完整性对于其受体结合功能也是必需的。  相似文献   

16.
现已确定了三种鸟苷酸调节蛋白,它们具有相似的亚基结构及功能。本文进一步阐明了腺苷酸环化酶作用机制,从而对激素受体与环化酶偶联的分子机理有了新的认识;并提出了腺苷酸环化酶活性双重控制的新概念。  相似文献   

17.
Lu T  Yang XL 《生理科学进展》1997,28(3):197-202
AMPA受体是离子型谷氨酸受体中重要的一类亚型,在中枢神经系统内主要介导快速的兴奋性突触传递。近年来,AMPA受体独特的失敏特性逐渐被阐明,已经确定了一些特异调节AMPA受体失敏的化合物。大量的生理学和药理学证据表明,AMPA受体失敏在快速兴奋性突触传递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对单个突触的传递效率、神经元的整合功能和突触的可塑性均有影响。  相似文献   

18.
G蛋白偶联受体二聚化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灿  池志强 《生命科学》2001,13(5):193-197
G蛋白偶联受体是细胞膜受体最大的家族,参与调节多种生理过程,在信号识别及转导中具有重要作用,传统观点认为G蛋白偶联受体作为单体起作用,近年来,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G蛋白偶联受体不仅能以二聚体形式存在,而且在细胞信号转导中起重要作用,尤其是对阿片受体异源二聚体的研究,推动了这一领域的研究。本文综述了G蛋白偶联受体二聚化研究进展,以及同源和异源二聚体的结构与功能。  相似文献   

19.
盐皮质激素的非基因组作用及其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盐皮质激素(以醛固酮为代表)是调节机体水盐代谢的重要甾体激素,有着重要的生理、病理功能,阐明其作用机制具有重要的基础和临床意义.现已明确,醛固酮的作用有经典的基因组作用和快速的非基因组作用.关于前者,人们已有较多的评述,本文旨在综述近年来有关醛固酮非基因组作用及其可能分子机制的研究进展.目前的研究表明,醛固酮既可能通过膜受体,又可能通过核受体发挥快速非基因组作用.非基因组作用可以激活细胞内多种信号转导通路.另外,非基因组作用与基因组作用之间还存在整合和交互对话的途径.  相似文献   

20.
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alcitonin gene-related peptide,CGRP)是一种神经肽,它由37个氨基酸残基组成。CGRP通过激活细胞膜上的CGRP受体参与循环系统、神经系统等功能的调节,特别是CGRP在血管舒张以及偏头痛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过去认为CGRP受体是一种经典的G蛋白偶联受体,具有G蛋白偶联受体的结构特性。近年来发现,与经典的G蛋白偶联受体不同,具有生物活性的CGRP受体由降钙素受体样受体(calcitonin receptor-like receptor,CLR)、受体活性修饰蛋白-1(receptor activity modifying protein,RAMP1)和受体组成蛋白(receptor component protein,RCP)组成,CGRP受体的这些不同组分在跨膜信号转导中分别发挥不同的作用。RAMP参与多种G蛋白偶联受体的组成,在G蛋白偶联受体的表型及功能调节等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所以,RAMP的发现修正了有关G蛋白偶联受体的基本概念和理论。目前对CLR,RAMP以及RCP在CGRP受体激活和信号转导中作用的研究已经有了很大的进展。深入研究RAMP的胞外N末端和RAMP的单跨膜区域如何协同CLR以识别并结合相应的配体,以及G蛋白与RCP之间怎样相互作用,都将为有关G蛋白偶联受体的理论提供新的内容。本文将综述CGRP受体各组分的结构和功能,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对CGRP受体功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