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窄叶败酱PatriniaangustifoliaHemsl.为败酱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它生长于海拔 1 80 0m左右的山坡草丛、林下、路旁、沟边等地。分布于湖北、四川、湖南、江西、安徽、浙江、河南、山东。鄂东地区分布于浠水、黄冈、英山、罗田、麻城、红安等地。常用中药败酱即来源于窄叶败酱和白花败酱 (P .villosaJuss.)、黄花败酱 (P .scabiosaefoliaFisch.)等的带根全草。败酱根茎含齐墩果酸、败酱甙 (patrinoside)、败酱草甙 (scabioside)及挥发油(约 8% )、生物碱等活…  相似文献   

2.
糙叶败酱挥发油镇静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本文观察了败酱科植物糙叶败酱(Patrinia scabra Bunge)根和根茎中制得的挥发油的镇静作用,井与黄花败酱挥发油做了比较。结果表明,此油灌胃给予数组小鼠,剂量0.45ml/kg,显示如下的作用:[1]能显著延长由于腹腔注射戊巴比妥钠(50mg/kg)引起的小鼠睡眠时间,但其作用强度弱于黄花败酱挥发油。(2)一次灌胃给予小鼠大剂量10.46g/kg的糙叶败酱挥发油,连续观察10天,动物外观正常,无一死亡,体重增加与对照组相似。  相似文献   

3.
一、甘松与甘松油简介甘松属败酱科甘松香属多年生草本植物。分为中华甘松(Nardostachys Chinensis Batalin)和长匙甘松(Nardostachys jtamansi),是一种珍贵的经济植物,其主要分布我国四川、云南、甘肃、青海、西藏等省(区),以及印度、尼泊尔等国家。生长于阴湿山坡及湿  相似文献   

4.
发表了败酱属一新种,即三叶败酱Patrinia trifoliata L.Jin et R.N.Zhao Sp.nov。  相似文献   

5.
野生败酱的营养成分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对败酱可食部分的营养成分进行了较系统的分析测定,结果表明:败酱中含17种氨基酸,其中人体必需氨基酸8种;具有多种重要的无机元素和维生素;有丰富的糖、有机酸及膳食纤维等,是一种营养丰富而全面又无污染、具有很大开发利用价值的野生植物资源。  相似文献   

6.
寄生在糙叶败酱 Patrinia rupestris subsp. scabra 上的钩丝壳属一新种: 败酱钩丝壳 Uncinula patriniae T. Z. Liu sp. nov., 新种有中文和拉丁文描述。模式标本保存在HMAS。  相似文献   

7.
钩丝壳属一新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铁志 《菌物系统》2001,20(3):304-305
寄生在糙叶败酱Patrinia rupestris subsp.scabra上的钩丝壳属一新种:败酱钩丝壳Uncinula patriniaeT.Z.Liu sp.nov.,新种有中文和拉丁文描述,模式标本保存在HMAS。  相似文献   

8.
闽南苦菜——白花败酱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的饮食爱好和食物结构正悄然地发生了微妙变化,多年来一直在山林中沉睡的野生蔬菜,也随之日显其珍。苦菜以其营养丰富、味道鲜美、洁净无污染而备受人们的青睐。   在我国北方一些地区,往往俗称菊科植物苦苣菜为苦菜。在笔者所在的闽南地区,则习称败酱科植物白花败酱 (Patrinia villosa)为苦菜 (或称白花苦菜 )。这种苦菜为多年生草本,高 30— 80cm,根状茎横走,伏地生长。基生叶丛生,叶片卵形至长圆状披针形,顶端短尖至渐尖,基部楔形并下延成叶柄,边缘具粗齿;有时大头羽状深裂,叶柄稍长于…  相似文献   

9.
黄花败酱黄酮类化合物的提取与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用70%乙醇提取黄花败酱黄酮类化合物,得到粗黄酮,经聚酰胺纯化,得到精制黄酮。结果表明:黄花败酱干粉中总黄酮含量为2.35%,粗黄酮、精制黄酮中黄酮含量分别为8.81%和21.39%。黄花败黄酮类化合物主要是黄酮和黄酮醇两类,其中含有芦丁成分。  相似文献   

10.
白花败酱繁育技术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种子繁殖、扦插繁殖和分株繁殖试验对白花败酱的繁育技术进行研究。结果表明 :上述三种方式的繁殖效果均表现良好 ,其中分株繁殖苗长势量好 ,见效最快 ;白花败酱适应性强 ,适于人工繁育栽培。  相似文献   

11.
一九六九年以来,我院采用中草药治疗毒蛇咬伤337例,除一例入院时呼吸已停止,经抢救无效,余均治愈。现将我们所用药物及方法介绍如下: 一、药物:a.黄花龙芽、败酱科、败酱属植物黄花龙芽(Scabiosafolia Fisth)。  相似文献   

12.
报道了发现于江苏省的败酱科(Valerianaceae)新缬草属(Valerianella Mill.)归化植物新记录种:禾穗新缬草[V.locusta(Linn.)Laterr.]。  相似文献   

13.
1 植物名称 败酱 (Patriniascabiosaefolia) ,民间称为苦菜。2 材料类别 一年生败酱的茎。3 培养条件 基本培养基为MS。 (1 )芽诱导培养基Ⅰ :MS BA 0 .5mg·L- 1 (单位下同 ) KT0 .5 IBA 0 .5 ;芽诱导培养基Ⅱ :MS BA 0 .5 KT 1 .0 IBA 1 .0。 (2 )生根培养基 :MS BA 0 .2 IBA 2 .0。培养基含蔗糖 3 0 g·L- 1 ,琼脂 0 .8% ,pH5 .8,培养温度 (2 5± 1 )°C ,光照度 1 2 0 0~ 1 40 0lx ,光照 1 4h·d- 1 。4 生长与分化情况  取败酱嫩茎用自来水冲洗干净 ,…  相似文献   

14.
从叶绿体DNA trnL-F序列论双参属的归属问题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双参属Triplostegia Wall.ex DC.由分布于东南亚地区的2个种组成,为多年生草本植物。它的归属一直存在争议,有时置于川续断科Dipsacaceae或败酱科Valerianaceae,有时单立一科,即双参科Triplostegiaceae。本研究对广义川续断目Dipsacales s.l.的21种植物(分别来自于败酱科、川续断科、双参属、刺参属Morina、广义忍冬科Caprifoliaceae s. l.、五福花科 Adoxaceae)和外类群人参Panax schin-seng Nees.的叶绿体 DNA trnL-F区进行了测序,并建立系统发育树状图。结果显示,败酱科、川续断科、双参属、刺参属和广义忍冬科的4个属(双盾木属Dipelta、虫胃实属Kolkwitzia、六道木属Abelia和北极花属Linnaea)形成 了一个单系群并得到了很强的支持(100% bootstrap);双参属与川续断科有更近的关系,建议作为一个亚科置于川续断科;广义忍冬科为一多系类群;而刺参属与其他广义川续断目类群之间的关系尚不能确定。  相似文献   

15.
白花败酱染色体的核型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用去壁低渗染色体制片方法,对白花败酱(Patrinia villosa Juss)茎尖细胞染色体制片,研究其染色体组型.结果表明:白花败酱为二倍体、体细胞染色体数目为22;染色体组型公式为2n=2x=22=10m 4sm 4st 4t,第2、3、4、5、8号染色体为中间着丝点染色体,第6、11号染色体为近中着丝点染色体,第1、10号染色体为近端着丝点染色体,第7、9号染色体为端部着丝点染色体;染色体基数x=11,该染色体组内最长与最短染色体长度比值为3.037,臂比大于2:1的染色体共4条,占总数的36.4%,则白花败酱的核型类型为2B型.  相似文献   

16.
黑荆(Acacia mearnsii)对几种林下植物种子萌发的化感作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研究了入侵植物黑荆(Acacia mearnsii De Willd.)不同地上器官、不同浓度水浸提液对杜虹花(Callicarpa formosana Rolfe.)、紫薇(Lagerstroemia indica Linn.)、白花败酱(Patrinia villosa Juss.)、田麻(Corchoropsis tomentosa(Thunb.) Makino)4种植物种子的化感作用。结果表明黑荆茎、叶和豆荚水浸提液对4种植物的种子萌发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1)黑荆不同地上器官对杜虹花、白花败酱、田麻的化感作用强度为叶>茎>豆荚,对紫薇的化感效应与浸提液的浓度有关,低浓度时茎>叶>豆荚,高浓度时豆荚>茎>叶。(2)同一器官的水浸提液对各植物化感效应不同,豆荚水浸提液对杜虹花、白花败酱、紫薇的种子萌发表现为较强的抑制作用,而对田麻则影响不显著。(3)高浓度茎水浸提液对种子萌发抑制作用的强度表现为田麻>杜虹花>紫薇>白花败酱。(4)随着浓度的增加,黑荆不同地上器官的水浸提液对杜虹花、白花败酱和田麻种子萌发的影响都呈现抑制作用增强的趋势。(5)黑荆的入侵可能通过化感作用抑制林下植物种子的萌发而对森林物种多样产生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17.
败酱属植物的研究概况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对败酱属植物的化学和药理作了全面,系统的综述,为该属植物药用价值的开发利用提供科学的依据。  相似文献   

18.
在福建省药用植物资源调查中,陆续发现了福建省被子植物地理分布新记录属及种多个,经整理鉴定,本文继续报道了1个分布新记录科霉草科(Triuridaceae),2个分布新记录属喜荫草属(Sciaphila)和红葱属(Eleutherine),以及败酱叶菊芹 Erechtites valerianaefolia、大柱霉草 Sciaphila secundiflora、红葱 Eleutherine plicata和纤草Burmannia itoana等4个分布新记录种。标本存放于福建中医药大学药用植物标本室(FJTCM)。  相似文献   

19.
裂叶苣荬菜(Sonchus arcensis)是菊科苦苣菜属多年生草本植物。它既是一种良好的中药材又是营养丰富的优良野菜。我国北方长期将其混作败酱草入药,故素有北败酱之称。在河北、内蒙古与吉林等地将它混作小蓟使用,其实它们既不同种又不同属,而且形态特征也差  相似文献   

20.
以44科88种植物叶片为酶源,检测出具有OXO活性的植物34科60种,其中OXO比活力较高(>0.02U/mg protein且>0.2U/g·fw)的有30种。为评估酶法清除动物体内草酸的可能性,研究了松果菊、白花败酱、草珊瑚、白鹤灵芝和甘草的OXO性质。结果表明,5种植物OXO都具有极强的酸、热稳定性;松果菊、白鹤灵芝和白花败酱OXO活性不受胃蛋白酶、NaCl和CaCl2抑制,具有较好的应用潜力;甘草OXO活性不受NaCl和CaCl2抑制,但受胃蛋白酶降解;而草珊瑚OXO受NaCl、CaCl2及胃蛋白酶抑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