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从唐古特瑞香(Daphne tangutica Maxim)95%乙醇提取物石油醚部分分离得到14个化合物,通过波谱学方法鉴定为β-谷甾醇(1)、β-胡萝卜苷(2)、2,4-二羟基-3,6-二甲基苯甲酸甲酯(3)、蛇床子素(4)、植物醇(5)、软脂酸(6)、stigmast-5-ene-3β,7α-diol(7)、(-)-lariciresinol(8)、daphnetin(9)、daphnoretin(10)、(-)-丁香树脂醇(11)、( )-medioresinol(12)、daphnelicin(13)和咖啡酸二十二酯(14)。  相似文献   

2.
菊科植物的杀菌活性及其活性成分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本文对菊科16个属———刺苞果属(Acanthospermum)、蓍属(Achillea)、胜红蓟属(Ageratum)、蒿属(Arte-misia)、紫苑属(Aster)、Balsamorhiza、雏菊属(Bellis)、鬼针草属(Bidens)、艾纳香属(Blumea)、天明精属(Carpe-sium)、红花属(Carthamus)、矢车菊属(Centaurea)、茼蒿属(Chrysanthemum)、菊苣属(Cichorium)、秋英属(Cos-mos)、大丽花属(Dahlia)中具有杀菌活性的植物按属的顺序进行了综述.表明在16个属中主要杀菌植物集中在蓍属(Achillea)、胜红蓟属(Ageratum)、蒿属(Artemisia)、天明精属(Carpesium)和矢车菊属(Centaurea)等5个属中,为进一步开展菊科植物资源的植物性杀菌剂研究和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一、会议安排:会议特别邀请了许智宏(北京大学)、张启发(华中农业大学)、邓秀新(华中农业大学)、邹萍(国家农业部生物安全办公室)、林忠平(北京大学)、姜里文(香港中文大学)、卢保荣(复旦大学)、夏光敏(山东大学)、储成才  相似文献   

4.
采用硅胶柱层析、聚酰胺柱层析、凝胶柱层析以及HPLC等色谱技术对蒲黄化学成分进行分离和纯化,从其乙酸乙酯和正丁醇部位分离并鉴定了26个化合物,分别为:柚皮素(1)、异鼠李素-3-O-芸香糖苷(2)、槲皮素-3-O-新橙皮糖苷(3)、槲皮素-3-O-(2G-α-L-鼠李糖基)-芸香糖苷(4)、异鼠李素-3-O-新橙皮糖苷(5)、香蒲新苷(6)、山柰酚-3-O-新橙皮糖苷(7)、山柰酚-3-O-(2G-α-L-鼠李糖基)-芸香糖苷(8)、5α,8α-epidioxyergosta-6,22-dien-3β-ol(9)、stigmastan-3,6-dione(10)、胡萝卜苷-6'-棕榈酸酯(11)、胡萝卜苷-6'-二十烷酸酯(12)、尿囊素(13)、6-氨基嘌呤(14)、次黄嘌呤(15)、尿嘧啶(16)、硬脂酸(17)、十二烷酸(18)、香草酸(19)、二十九烷二醇-6,8(20)、二十九烷二醇-6,10(21)、二十九烷二醇-6,21(22)、二十六烷醇-1(23)、十六烷醇-1(24)、二十五烷(25)、单棕榈酸甘油酯(26)。其中,化合物11、12、13、18、23、24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5.
采用色谱法从潞党参中分离得到22个化合物,利用波谱学方法鉴定了它们的结构,分别命名为7-ethyoxy tangshenosideⅡ(1)、tangshenosideⅡ(2)、4-hydroxycinnamyl-O-β-D-glucopyranoside(3)、juniperoside(4)、2-phenylethyl-β-D-glucopyranoside(5)、syringoside(6)、ethylsyringin(7)、(+)-isolariciresinol(8)、lariciresinol(9)、7R,8S-dihydrodehydrodiconiferyl alcohol(10)、vitrifol A(11)、sesquimarocanol B(12)、4-hydroxycinnamate(13)、protocatechuic acid methyl ester(14)、trans-ferulic acid(15)、para-hydroxy benzoic acid(16)、cis-ferulic acid(17)、胸腺嘧啶(18)、尿嘧啶核苷(19)、尿嘧啶(20)、4-methoxybenzene-1,2-diol(21)和5-hydroxymethyl-5H-furan-2-one(22)。其中化合物1为新化合物,化合物2~5、8~12以及化合物18、19均为首次从潞党参中被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6.
研究蒙药土木香的化学成分,采用RP-HPLC、硝酸银硅胶色谱等方法分离纯化,应用NMR、MS等波谱技术鉴定化合物结构,共分离鉴定了22个单体化合物,分别为5α,6α-dihydroxy-eudesma-11(13)-dien-12,8β-olide(1)、4α-hydroxy-5-methoxy-5,8α-dimethyl-3-methylenedecahydronaphtho[2,3-b]furan-2-one(2)、木香烯内酯(3)、土木香内酯(4)、异土木香内酯(5)、11,13-二氢土木香内酯(6)、alloalantolactone(7)、4α,5β-环氧-1(10),11(13)-吉玛烷-12,8α-交酯(8)、septuplinolide(9)、8-epi-ivangustin(10)、santamarine(11)、racemosalactone A(12)、3-oxo-eudesma-4(11)-dien-12,8β-olide(13)、telekin(14)、igalane(15)、macrophyllilactone E(16)、4α,15-环氧异土木香内酯(17)、11,13-dihydroxy-alantolactone(18)、1(2),4(15),11(3)-eudesma-trien-12,8β-olide(19)、亚麻酸(20)、亚油酸(21)、油酸(22)。化合物1是新倍半萜内酯类化合物,化合物2、3、9~14、17、19~22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4~8、15、16、18为土木香药材中已报道的化合物。  相似文献   

7.
早古近纪气候与生物群国际研讨会于 2 0 0 1年 7月 3— 8日在美国怀俄明州西北学院隆重举行 ,来自世界各地 18个国家的共 16 2位代表出席了会议 ,包括美国 (98)、加拿大(1)、英国 (9)、爱尔兰 (1)、荷兰 (1)、瑞典 (1)、比利时 (5 )、法国 (2 )、德国 (7)、奥地利 (2 )、西班牙 (11)、捷克 (1)、俄罗斯(9)、埃及 (5 )、中国 (2 )、印度 (2 )、澳大利亚 (3)和新西兰 (2 )。本次会议是有关古近纪研究的系列国际研讨会之一部分 ,先前已在美国新墨西哥州 (1997)和瑞典哥德堡 (1999)召开过两届。大会共安排 6 5个报告和 36个展板 ,内容主要涉及古…  相似文献   

8.
巴西橡胶树     
一.橡胶树在天然橡胶中的地位人们已知的产胶植物在500个种以上,最常见的有下列12个科:大戟科(Euphorbiaceae)、桑科(Moraceae)、夹竹桃科(Apocynaceae)、萝摩科(Asclepiadaceae)、赤铁科(Sapotaceae)、菊科(Compositae)、杜仲科(Eucommiaceae)、卫矛科(Celastraceae)、天南星科(Araceae)、罂粟科(Papaveraceae)、桔梗科(Campanulaceae)、山梗菜科(Lobeliaceae).上12个科中以大戟科的种最多,其中最主要的为橡皮树属(Hevea),它有18个种:巴西橡胶(Hevea brasiliensis)、宾氏橡胶(Hevea benthamiana)、山橡胶(Hevea collina)、混橡胶(Hevea confusa)、异色  相似文献   

9.
从水麻(Debregeasia orientalis C J Chen)地上部分的95%乙醇提取物中首次分离到18个化合物,应用波谱方法或与已知品对照的手段鉴定它们为棕榈酸 (1)、正二十烷酸 (2)、正二十烷酸甲酯 (3)、β-谷甾醇 (4)、Monogynol A (5)、白桦酸 (6)、Hederagenin (7)、β-胡萝卜甙 (8)、18αH-20(29)-烯-3-酮-乌苏烷 (9)、3,4-开环-20(29)-烯-乌苏烷-3-酸 (10)、Pomolic acid (11)、表儿茶素 (12)、儿茶素 (13)、槲皮素 (14)、槲皮素-3-O-β-D-吡喃葡萄糖苷 (15)、紫丁香苷 (16)、紫丁香酚苷 (17)和山萘酚-3-O-β-D-芦丁糖苷 (18).  相似文献   

10.
本文为研究白头婆(Eupatorium japonicum)花的化学成分,利用多种色谱技术对白头婆花70%乙醇提取物进行分离得到19个化合物,经NMR、MS等波谱方法鉴定为香豆素(1)、2-hydroxy-2,6-dimethylbenzofuran-3(2H)-one(2)、1-(2-hydroxy-4-methylphenyl)propan-1,2-dione(3)、subamone(4)、(7R~*)-opposit-4(15)-ene-1β,7-diol(5)、2,5-二羟基苯甲酸(6))、咖啡酸(7)、9-羟基百里酚(8)、原儿茶酸(9)、反式邻羟基肉桂酸(10)、7-羟基香豆素(11)、槲皮素(12)、蒲公英甾醇(13)、9-acetoxythymol 3-O-tiglate(14)、蒲公英甾醇乙酸酯(15)、亚油酸(16)、9-angeloyloxythymol(17)、豆甾醇(18)、棕榈酸(19)。化合物2~9、11~13、16、19为首次从白头婆中分离得到,化合物4~6、16为首次从泽兰属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1.
紫金龙的生物碱成分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云南白族药物紫金龙(Dactylicapnos scandens)中分离得到了11个生物碱,分别鉴定为6-acetonylsan-guinarine(1)、7-hydroxy-dehydroglaucine(2)、demethylsonodione(3)、dihydrosanguinarine(4)、isocorydione(5)、glaucine(6)、N-methylisocorydine(7)、isocorydine(8)、protopine(9)、magnoflorine(10)和haitinosporine(11).其中化合物1~5,7,10~11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2.
深水网箱养殖卵形鲳鲹血液指标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对深水网箱养殖卵形鲳鲹(Trachinotus ovatus)成鱼的部分血液性状和血清生化指标进行测定比较.结果显示,雌、雄成鱼红细胞数量(RBC)、白细胞数量(WBC)、血细胞比容(Ht)、红细胞沉降率(ESR)等血液性状不存在显著性差异.血清指标中雌、雄成鱼血糖(GLU)的含量分别为(10.24±1.25)mmol/L、(17.36±1.34)mmol/L,存在极显著差异;雌鱼血清中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钾离子(K+)、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浓度大于雄鱼(P<0.05);雄鱼血清中肌酐(CREA)、钠离子(Na+)浓度大于雌鱼(P<0.05);尿酸(UA)、尿素氮(BUN)、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γ-谷氨酰转肽酶(γ-GT)、总蛋白(TP)、白蛋白(ALB)、球蛋白(GLB)、白蛋白/球蛋白(ALB/GLB)、钙离子(Ca2+)、氯离子(Cl-)、无机磷(PO43-)等指标,雌雄差异不显著.卵形鲳鲹部分生化指标存在雌雄差异,可能与个体的生理状况有关.结果可为卵形鲳鲹血液生理研究提供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13.
采用色谱法从黑果枸杞中分离得到22个化合物,利用波谱学方法鉴定了它们的结构,分别鉴定为4-pcumaroyl-α-L-rhamnosyl-(1→6)-β-D-glucose(1)、4-p-cumaroyl-α-L-rhamnosyl-(1→6)-α-D-glucose(2)、isosalipurposide(3)、咖啡酸乙酯(4)、trans-ferulic acid(5)、槲皮素3-O-β-D-芸香糖苷(6)、山柰酚-3-O-芸香糖苷(7)、水仙苷(8)、kaempferol 3-rutinoside-4'-glucoside(9)、柚皮素7-O-β-D-葡萄糖苷(10)、蛇葡萄素4'-O-β-D-吡喃葡萄糖苷(11)、helichrysin A(12)、柚皮素(13)、槲皮素(14)、东莨菪亭(15)、evofolin B(16)、(+)-isolariciresinol(17)、methyl-2,4-dihydroxy-5-methoxybenzoate(18)、3-甲氧基没食子酸(19)、4-acetyl-2,6-dimethoxyphenol(20)、香草乙酮(21)和苯甲酸甲酯(22)。其中化合物1为新化合物,化合物2、3、9、11、12和16~19均为首次从本属中被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4.
银杏落叶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硅胶与Sephadex LH-20柱色谱等手段从银杏落叶中分离得到22个化合物,通过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分别鉴定为白果醇(1)、二十八烷酸(2)、棕榈酸(3)、三十七烷(4)、二十四烷(5)、4,10-二十九烷二醇(6)、β-谷甾醇(7)、胡萝卜苷(8)、银杏内酯A(9)、银杏内酯B(10)、银杏内酯C(11)、白果内酯(12)、对羟基苯甲酸(13)、莽草酸(14)、芫花素(15)、芹菜素(16)、银杏素(17)、异银杏素(18)、金松双黄酮(19)、白果黄素(20)、芦丁(21)和甘露醇(22),其中化合物2、4~6和22为首次从该种植物中分离得到,这些研究为银杏落叶及银杏资源的综合利用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5.
综合运用多种色谱技术从倒挂金钩茎枝的95%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了19个酚类成分,根据理化性质及波谱学方法鉴定为:表儿茶素(1)、儿茶素(2)、金鸡纳素Ia(3)、金鸡纳素Ib(4)、金鸡纳素Ⅱa(5)、金鸡纳素Ⅱb(6)、原花青素B2(7)、原花青素B5(8)、原花青素C1(9)、hedyotol D(10)、落叶松树脂醇(11)、(+)-松脂素(12)、9-O-(Z)-阿魏酰落叶松脂(13)、9-O-(E)-阿魏酰落叶松脂(14)、(+)-lyoniresinol 9'-O-glucoside(15)、pomegralignan(16)、东莨菪内酯(17)、臭矢菜素B(18)和hymexelsin(19)。所有化合物均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其中化合物7~14、16、19首次从钩藤属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6.
疏花卫矛化学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疏花卫矛(Euonymus laxiflorus Champ. ex Benth.)树皮的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14个化合物,通过波谱分析(NMR、MS、IR等),鉴定其结构分别为:羽扇豆醇 (1)、木栓酮 (2)、羽扇豆酮 (3)、3-羟基-4-甲氧基苯甲醛 (4)、东莨菪内酯 (5)、(+)-松脂醇 (6)、(-)-Isoyatein (7)、4-羟基-3-甲氧基肉桂醛 (8)、京尼平苷酸 (9)、胆甾醇 (10)、(8R,8′R,9R)-cubebin (11)、(8R,8′R,9S)-cubebin (12)、4-羟基-3,5-二甲氧基肉桂醛 (13)、二十六碳酸 (14)。化合物1~14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7.
水疱性口炎病毒引起的水疱性口炎是一种人兽共患病。该病毒可刺激感染的宿主产生细胞、体液和黏膜免疫应答,是一种有希望的疫苗载体,可表达病毒、细菌和寄生虫的多种蛋白。以水疱性口炎病毒为载体的病原体疫苗包括埃博拉病毒(rVSV-GP)、马尔堡病毒(rVSV-G)、Ⅰ型人类免疫缺陷病毒(rVSV-env/gag)、猴免疫缺陷病毒(rVSV-Gag)、猴逆转录病毒2型(rVSV-env)、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rVSV-St19)、猪流行性腹泻病毒(rVSVSt19)、呼吸道合胞病毒(rVSV-G/F)、尼帕病毒(rVSV-G/F)、拉沙病毒(rVSV-GPC)、淋巴细胞脉络膜炎病毒(rVSVGP)、柯萨奇病毒B3型(rVSV-VP1)、肠道病毒71型(rVSV-VP1)、口蹄疫病毒(rVSV-VP1)、人乳头瘤病毒16型(rVSV-E7)、棉尾兔乳头瘤病毒(rVSV-L1/E7)、汉坦病毒(rVSV-GPC)、辛诺柏病毒(rVSV-GPC)、安第斯病毒(rVSVGPC)、克里米亚-刚果出血热病毒(rVSV-GPC)、巨细胞病毒(rVSV-gB)、单纯疱疹病毒2型(rVSV-gD)、禽流感病毒(rVSV-HA/NP)、乙型肝炎病毒(rVSV-MS)、基孔肯雅病毒(rVSV-E2)、诺如病毒(rVSV-VP1)、蓝舌病毒8型(rVSVVP2)、博尔纳病病毒(rVSV-GPC)、牛痘病毒(rVSV-L1R/B5R)、结核分支杆菌(rVSV-Ag85A/TFP846)、溃疡分枝杆菌(rVSV-Mu13720)、鼠疫耶尔森菌(rVSV-LcrV)和曼氏血吸虫(rVSV-SmHSP70)等,本文将综述这些水疱性口炎病毒介导的病原体疫苗的研制现状。  相似文献   

18.
中国高等植物多样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据最新资料统计,中国有野生高等植物454科3,818属35,112种。其中,苔藓植物151科602属3,045种;蕨类植物38科176属2,124种;裸子植物8科37属227种;被子植物257科3,003属29,716种。根据世界高等植物多样性相关研究数据,中国的苔藓、蕨类、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物种多样性分别占世界的18.8%、17.7%、22.2%和11.1%。中国高等植物特有属共212属,其中苔藓7属、蕨类2属、裸子植物7属、被子植物196属;特有种共17,439种,其中苔藓524种、蕨类840种、裸子植物115种、被子植物15,960种;特有种比例分别为17.2%、39.6%、50.7%和53.7%。因此,中国高等植物中国特有种的比例为49.7%,维管植物为52.8%,种子植物为53.7%。物种多样性最高的前10个科依次为:菊科(227属/2,315种)、禾本科(215/1,787)、豆科(141/1,631)、兰科(205/1,556)、唇形科(103/975)、毛茛科(38/957)、蔷薇科(53/954)、莎草科(32/871)、杜鹃花科(22/841)和茜草科(94/696)。特有属最多的前12个科依次为:苦苣苔科(26属)、菊科(18)、兰科(14)、唇形科(11)、伞形科(9)、十字花科(9)、夹竹桃科(6)、禾本科(6)、野牡丹科(5)、紫草科(4)、茜草科(4)和毛茛科(4)。物种多样性最高的前10个属依次为:杜鹃花属(Rhododendron)(588种)、薹草属(Carex)(537)、黄芪属(Astragalus)(420)、马先蒿属(Pedicularis)(363)、紫堇属(Corydalis)(357)、报春花属(Primula)(310)、风毛菊属(Saussurea)(293)、柳属(Salix)(279)、凤仙花属(Impatiens)(274)和龙胆属(Gentiana)(255)。特有种最多的前10个属依次为:杜鹃花属(433种)、马先蒿属(283)、薹草属(273)、紫堇属(258)、黄芪属(237)、凤仙花属(234)、报春花属(222)、小檗属(Berberis)(209)、楼梯草属(Elatostema)(207)和风毛菊属(196)。物种数目超过5,000种的省区依次为:云南(15,900种)、四川(10,374)、西藏(7,629)、广西(7,399)、贵州(6,405)、广东(5,498)和台湾(5,290)。在17个世界生物多样性大国中,按物种多样性排序,中国略低于巴西,位列第四;按照物种特有比例排序,中国略高于菲律宾,位列第七。  相似文献   

19.
密褶红菇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从红菇科密褶红菇(Russula densifolia)的子实体中分离得到15个化合物,经波谱分析鉴定为D-阿洛糖醇(1)、硬脂酸(2)、3-羧酸呋喃(3)、(22E,24R)-3β-hydroxyergosta-5,22-diene(4)、3β-hydroxy-5α,8α-epidioxy-24β-methylc.holest-6-ene(5)、琥珀酸酐(6)、3β-hydroxy-5α,8α-epidioxyergosta-6,22-diene(7)、软脂酸(8)、尿嘧啶(9)、顺丁烯二酸(10)、硫代乙酸酐(11)、1,4.丁二酸(12)、1-乙基-β-D吡喃葡萄糖苷(13)、2-aeetamino-2-deoxy-/3-β-glucose(14)和cembrosideB(15)。  相似文献   

20.
中国土猎蝽属的地理分布及—新种记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历史及现状 上猎蝽属Coranus系Curtis 1833年据Cimes subapterus De Geer,1733所建。百余年来经Stal(1874)、Reuter(1881)、Jakovlev(1883,1904)、Horvath(1902)、Distant(1903)、Miller(1940,1941,1950,1951,1954,1956)、Villiers(1948,1954,1963,1964,1965)、Dispons(1953,1963)、Putshkov(1982,1987)、萧采瑜(1979,1981)、任树芝(1981,1984)、Malipatil(1986)等众多学者的致力研究,使本属种类剧增而居真猎蝽亚科中大属之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