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人猿分野,是研究人类起源的一个重要问题,是马克思主义人类起源理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为了更好地贯彻毛主席“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本刊今年第1期发表了周作云同志《人猿分野辨》一文。以后我们即收到一些同志的来稿和来信,对人猿分野问题进行了讨论,这是一件十分可喜的事情。现在再发表吴汝康同志《人和猿的界限问题》这篇文章,希望关心人类起源研究的同志们继续来稿、来信,展开深入的讨论,以便在讨论中不断加深对马克思主义人类起源理论的正确理解,更好地学习和宣传辩证唯物论和历史唯物论。  相似文献   

2.
郑儒永 《菌物系统》2008,27(2):I0005
我的老师戴芳澜先生对学生要求极其严格。他说话很少,而且很简短,但是有一些内容的话却会一而再、再而三地多次重复地说。例如,关于文章的写作和发表方面就是戴先生最常提到的话题之一。戴先生常常告诫我们:“写意义不大的文章是浪费纸张”,“工作不深入或甚至有错的文章是害人”,“文章不在多而在质量”,“文章绝对不应草率投稿,必须再三修改”。我在戴先生身边工作多年,在许多方面深受教诲,特别是在文章写作方面受益匪浅,下面结合真菌分类工作谈一点个人体会,希望对做同类工作的年青朋友们有点帮助。  相似文献   

3.
科研工作的最后环节就是撰写科研论文,这是科研成果产出和学术交流的主要形式。虽然创新性和原创性是决定论文质量的重要因素,但属于语言和写作方面的原因而退稿的也占相当比例。据有关资料分析:属于实质性内容的原因而退稿占60%~70%;而属于语言和写作方面的原因退稿占30%.40%。为此,应本刊读者要求,我刊编辑查阅大量规范文献资料,就论文的写作规范、写作中常见问题、如何写作并发表高水平的科研论文及常见稿件被拒原因及解决办法、科研论文中统计学基本知识等内容刊出系列文章,希望对读者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4.
关于提高物种划分合理性的意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这是我在The Flora of Pan-Himalaya(泛喜马拉雅植物志)第二次全体国内作者会议上关于物种划分问题的发言的结尾部分。我认为物种划分是分类学(狭义)的核心内容,所以我以辐冠参属(Pseudocodon)的鸡蛋参复合群(Pseudocodon convolvulaceus complex)和芍药属(Paeonia)的滇牡丹复合群(Paeonia delavayi complex)为例,重点陈述了我处理物种划分的思路和做法。发言后,不少听众很关注我的十点看法,更有些同事希望我发表出来。我感谢同事们的好意。物种是生物多样性的基本单元,所以我把发言稍加修改后在《生物多样性》发表,表达我对物种划分的观点。我是把这十点意见作为讨论和点评的靶子发表的,希望能引起同行的关注、讨论和点评。  相似文献   

5.
该文就生态学论文“材料和方法”部分中“数据分析”的写作规范进行讨论, 希望对论文写作有所帮助。还讨论了在生态学论文数据分析部分常遇到的几个统计问题, 如采用更有效的统计方法、相关因变量、方差不齐性、统计显著性与生物学/生态学显著性、伪重复问题。  相似文献   

6.
利用改变家禽卵内蛋白质,使胚胎受了周围环境变换的影响,因而发生变异的方法,以进行动物的无性杂交,是苏联生物学家、畜牧科学工作者近几年来集中注意力的工作。如:鲍郭留勃斯基、马什塔列尔、鲁达哥夫、费尔几纳多夫等,都是在这方面有着辉煌的成就的。国内,自从去年,马希贤同志发表了实验鹅鸡互换蛋白质获得了成功的报导後,引起了各方普遍的重视,更鼓舞了科学研究和学习苏联的热情。为了学习苏联先进科学,提高自己的理论和经验,从去年8月起,我曾先後进行了5次家禽无性杂交实验。因为受了时间、材料等等的限制,每次实验,间隔时间很长,蛋的数量也很少。同时自己水平又低,所以方法、用具都很粗陋。但正因为实验所用的工具简陋,对设备差的、在小城镇、农村中工作的同志们,或许可以作为工作上的一点参考,因此我写出来请大家指教。  相似文献   

7.
本刊去年第4期发表了赖金良同志与吴汝康同志商榷的文章《评“亦猿亦人”阶段论》,引起了读者的关注。根据毛主席关于“我们提倡百家争鸣”“科学上不同的学派可以自由争论”的教导,今特发表吴汝康同志下面这篇文章,欢迎同志们继续就这一问题展开热烈讨论。  相似文献   

8.
关于科学文章写作的几点看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于一个科学工作者来说,具备一定的写作能力,是非常必要的。人们常常把写作(甚至还包括用一门外语写作)能力的高低,作为衡量作者成熟程度的标志。作为高等学校教师或科研机构研究人员的科学工作者,经常要写讲义、论文、工作总结等,如果文章的逻辑性不强,文理不通,错别字迭出,无疑是有坏影响的。对于培养年轻科学工作者来说,写作能力的培养,也是不容忽视的。老科学家在这方面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现仅就科学文章的写作,提出自己的几点粗浅看法,也算是争鸣吧。希望广大的作者、读者和编者们,更好地利用这一园地来交换意见。  相似文献   

9.
<正>我的老师戴芳澜先生对学生要求极其严格。他说话很少,而且很简短,但是有一些内容的话却会一而再、再而三地多次重复地说。例如,关于文章的写作和发表方  相似文献   

10.
从改革开放后我在《Nature》发表第一篇论文谈创新邹承鲁(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北京100101)我国科学要在国际科学界占领一席之地,更多地把优秀论文发表在国际知名的刊物上是绝对必要的.我恳切希望,我国科学家能更多地把优秀论文发表在国际知名的刊...  相似文献   

11.
《生理学报》2005,57(1):i001-i003
1.《生理学报》(ActaPhysiologicaSinica)主要刊登生理科学及其相关生命学科的文章,设立的栏目有:研究论文、研究快报、实验技术和综述,还适当刊登重要的生理学学术会议的专题报告。文章用中文或英文发表。来稿的内容应具有原创性,论点明确、结果可靠、结构严谨、文字精练。欢迎中国和其他国家的生理科学及相关生命科学的工作者投稿。鼓励作者投送英文稿件,对学术内容和英文文字水平较好的文章予以优先发表。2.来稿须附"投稿声明"(请到我刊网站下载)。请将"投稿声明"整张复制,填写清楚,经所有作者签名后,随稿件一同邮寄给本刊编辑部。如论文系在国外的工作,应有国外作者或单位同意发表的信件。作者可以提出建议审稿人2-3名,并提供他们的通讯地址、电话和E-mail地址;也可以提出希望回避的审稿人名单。编  相似文献   

12.
我是一个刚出学校的生物教师,最近看到大家都在热烈的讨论在生物学教学中如何贯彻教育方针。从“生物学通报”上发表的文章中看到:有的同志主张“以系统的科学理论为基础,密切联系实际”,有的同志则主张:“种什么教什么”,“养什么教什么”。这里我想谈谈自己的一点认识,不对的地方请同志们批评指正。在中学生物学教学中过去有严重的三脱离现象。  相似文献   

13.
我很高兴能有机会参加这个特殊环境生理学学术讨论会。这次会议有这么多的专家参加,并且提出了70篇学术论文,这在我们国家还是第一次,是我们中国生理科学史上一件大事,它标志着我们关于特殊环境生理学的研究已经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我个人,并代表上海市生理科学会向大会致以热烈的祝贺! 我刚刚从国外访问回来不久,大会的同志们要我来作一个专业报告,介绍一下国外特殊环境生理学方面的新进展、新动向。我很抱歉,不能够满足这个要求,因为我近年来的研究不在这方面,而且在国外也很少同有关这方面的专家进行联系、接触,所以对这方面的新进展,的确很隔阂,知道得很少,不能作一个专题报告,希望大家原谅。从学术交流角度讲,我在这个大会上是一个外行,虽然很多年以前我在美国  相似文献   

14.
在这期《进展》中,我们集中发表一批论文;其中有原著,也有综述和介绍。这些文章都是一九七八年十月至十二月在北京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所举行的生物物理理论问题讨论会上的报告,经整理后写成的。这次会议是国内一些对这些问题感兴趣的人们第一次的聚会,在会上相互学习、交流经验和观点,也进行了热烈的争论。很可惜,由于组织工作的疏忽,没有把这些热烈的争论记录下来,只好由各人在整理文章时纳入正文了。这次会议的中心议题是非平衡态统计热力学对研究生物学问题的作用,特别是所谓“耗散结构”问题,有关的论文共有九篇。除此之外也讨论了一些生物数学有关问题。这次会议在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所和贝时璋所长的倡导、亲自参与和积极支持下才得以举行,笔者仅代表与会同志对此表示深切的谢意。  相似文献   

15.
为了适应目前这个突飞猛进的社会主义建设的新形势,我们必须向科学进军,积极开展科学研究工作。自从党中央提出十二年内使我国最急需的科学部门接近世界先进水平的号召以后,有不少的高等学校青年教师和科学工作者很关心如何着手准备进行科学研究工作的问题。我愿意把自己过去三十年中从事于动物学科学研究工作中的一些经验和体会介绍给有志于动物学科学研究的同志们作为参考。缺点、错误和遗漏,希望读者指正。  相似文献   

16.
自从西欧一些实验室的少数工作者把生长素的概念置于可靠的实验基础上以来,大约有三十多年了。1930年引起我对这问题的兴趣多半是由于这一件事,那就是Herman Dolk和我差不多同时进入加利福尼亚理工学院。Went的学位论文在1928年发表,而大约在发表前三年已完成了这方面的工作。这篇论文清楚地证明了假定的“生长物质”的真实性,并且指出如何抽提及测量生长素。Cholodny有名的  相似文献   

17.
水势与植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植物细胞-水分关系”一节中的渗透原理、吸水力术语和公式S=P-T、渗透量体积函数图形,在植物生理学的教学工作中一向是个难点。如何理解、阐述、测定、计算、应用这些相关的物理量,教学双方都会遇到一些问题。有鉴于此,本刊曾于六十年代展开过讨论。那次讨论是有益的。可是,由于该公式包含着自身不能克服的弱点,由其产生的疑问和争论,乃至改革的建议,在其本身的概念范畴中,是不可能彻底解决的。不但国内,就是在国际植物生理学界,这个问题也一直是个悬案。六十年代中,国外的水分生理学者们,根据平衡态热力学原理重新审查了这个悬案。经过多方研讨和争辨,终于确立了“水势”的概念、定义、符号和公式ψw=ψs+ψp,并用它们取代了使用多年的旧术语和旧公式。这一套基于热力学原理的概念术语和公式计算,在六十年代后期以来新出版的植物生理学教科书和专著中,大多采用了。看来这个国际悬案,已告基本解决。但是,对我们来说,由于植生工作者过去大多未曾受过系统的热力学理论训练,加以十年左右时间的工作停顿,对于新的术语和公式不免颇有陌生之感,颇为自然地产生纷纷议论。 1979年夏,在保定召开的植生讨论会上曾为此作了专题报告,一些小组例如农林院校小组座谈会上也专门就水势、化学势、渗透势、压力势等进行了讨论。由于大家的理解颇不一致,争论很多。会后一年多来,本刊陆续收到有关此问题的文章多篇,仅李合生同志一人就一连写了三稿,热情地发表意见。从这些稿件和近年来新出版的几部《植物生理学》著作中看来,大家的意见分歧还很大。本刊认为,这个问题带有普遍意义,有必要继六十年代那次讨论之后再开展一次讨论。为此,我们选组了一些稿件,包括国外六十年代几篇原始文章的译文。要申明的是,将要发表的文章中,不一定都是正确的意见。我们选择的标准,不是正确无误,而是文章的水平和代表性。读者从一些不够确切、不大妥当、甚至错误的看法(事实上,有些已经在出版的著作中发表了)的反复争论中求得明确的认识,可能更有益处。本刊准备在从本期起的几期中,用一部分篇幅发表有关水势问题的讨论文章,希望这次讨论对于这个理论性很强的问题的正确理解有所促进;对于教学上克服这个难点,有所帮助。谨向过去来稿的同志们表示感谢,并欢迎关心此问题的同志们一道来参加讨论,踊跃投稿。  相似文献   

18.
您写的《从科研思路想开来》(《生理科学进展》1985;16∶370)一文,我已读了几遍,很喜欢。我觉得您这篇文章象那篇《关于科学文章写作的几点看法》(《生理科学进展》1984;15∶377)一样,即使从文学角度讲,也称得上是一篇极好的散文,读来很受启发。但我也想谈谈科研条件问题。过去我在母校时,比较着重科研条件,和其他研究生也常常一起议论,有时对您的注重科研思路颇有不同意见。现在回想起来,一方面  相似文献   

19.
同志们都知道,在进行生物学各科教学的时候,显微镜是一件非常重要的直观教具;通过显微镜的观察,我们就能解决很多教学上的问题.但是一般学校显微镜的数目是不够多的,因此我们可以发动同学创造条件,制作简易的玻璃球视筒——简单的显微镜,来解决没有显微镜和显微镜不够的困难.我先把这具简单显微镜发现的经过说一说,在1950年北京大学孔非吾同学设计了一种构造非常简单的显微镜,(见科学普及通讯1950年第1期)我和北京四中的同学就开始学习制作,但是用起来感到普通显微镜的切片不能用它来看,因此我们就开始改装,经过三年来很多次的试验和使用才改装成目前所介绍的这种样式.它可以看学校里普通显微镜的切片,并且  相似文献   

20.
A.w.克朗普登(crompton)主编的“卡鲁系的地层与古生物学”(论文集),共包括14篇论文和一篇序言,发表在南非科学促进协会出版的“南非科学杂志”(South African Journal of Science)1963年5月号(页133—264)。论文集中发表的文章是1962年举行的一次关于“卡鲁系”地层和古生物学的讨论会上宣读的论文的一部分。在会上共宣读和讨论了18篇论文,这里刊出了其中的14篇。这些文章从古植物学、地层学、沉积学,和古脊椎动物等方面,详细地讨论了“卡鲁系”的沉积条件,分层对比和古气候等问题。关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