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六十年代上半期,国际植物生理学界提出了“水势”来描述植物的水分关系。六十年代未到七十年代以来,国内外新出版的植物生理学教科书中大多采用了这一术语。但是,对于它及其组分的理解,国内颇多分歧。今就所见的一些讲法谈谈个人的粗浅看法,错误之处请同志们指正。  相似文献   

2.
我们今年选用薛应龙先生主编的《植物生理学实验》作为我们植物生理学实验的教材。此教材各方面兼顾,有些实验方法较新,概念、操作过程清楚,与我们以往所用的教材相比,实为一本难得的植物生理学实验好教材。但第二章水分生理实验中“质壁分离法测定植物细胞水势”这一命题,我们认为还有可商榷之处。我们都知道,一个成熟的具有液泡的植物细胞的水势由渗透势(ψ_s),压力势(ψ_p)和衬质势(ψ_m)三种组分组成:ψ_w=ψ_s+ψ_p+ψ_m  相似文献   

3.
读了前几期有关“水势”的讨论文章之后,觉得在“渗透势”与“渗透压”、“压力势”与“压力”的关系问题上还有些可商讨之处。现仅就自己的一些不成熟的看法,提请诸位指教。我们知道,渗透势(ψx)就是体系中由溶质所决定的那部分水势(ψw),是体系中由于加入溶质后而引起水势降低的一种数量指标,其热力学含义为:  相似文献   

4.
再回顾——读汤佩松和王竹溪的一篇早期论文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刊自1981年第3期开始讨论“水势”以来,已经整整四个年头了。当时,我们介绍了六十年代初、中期发表的 Slatyer及 Taylor和 Kramer等的两篇文章。两文在国际上被视为当今普遍采用的水势概念的原始文献。四年来的讨论也基本上是在两文的基础上进行的。在这次讨论中,涉及了本刊五十年代下半期(1956—1958)开展的细胞吸水力问题的讨论。在那次讨论中,汤佩松先生和王竹溪先生曾分别重申了他们在四十年代初用热力学原理分析细胞水分关系所提出的“势能”、“化学势差”观点。但是,这些重要的观点当时未获响应,直到这次讨论中才理所当然地肯定了。水势概念的基本内容是,根据平衡态热力学原理用“势能”——水的化学势——来标志细胞水分的状况、运行方向和限度。水势测定的基本原理是蒸气压平衡法。这两点,早在1941年已由汤佩松、王竹溪的论文提出来了。但这篇论文长期以来未引起国内外学术界的重视。为了发扬我国科学家的首创精神,再认识该论文在国际植物生理学史上的重要地位,也鉴于国内同志或恐多有未见该文者,现在我们发表叶绿同志《再回顾》一文,同时特将汤、王的论文译出重载,供大家研究讨论。最近,美国植物生理学家、水势概念提出者之一——Kramer,P.J.撰文高度评价了汤、王(1941)论文的超时代意义,检讨了国外“长期忽视”该文的原因,承认了汤、王的先驱性贡献和首创地位。现将Kramer文也一并译出,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植物细胞水势的组成及其加合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1984年第3期《植物生理学通讯》“有液泡细胞的水势究竟等于什么?”一文提出了: ?_w=?_m ?_s ?_p这个公式是否正确,即?_m(衬质势)能否和?_s(渗透势)、?_p(压力势)加合?解决这个问题的关键是正确分析细胞水势组成部分之间的关系。一、物物细胞水势的组成上式如果是用来表达细胞水势包括那些组分,而不作为计算水势的公式,是可以成立的。但这一表达还不完全,应该加上细胞的重力势。因为在讨论细胞的水势时,一般都涉及到细胞之间的水分移  相似文献   

6.
读者朱松明(湖北)、李霞(北京)、王雄山(黑龙江)、桂忠福(广西)等致函本刊,要求发表或提供历届植物生理专业招考研究生试题。经征得中国科学院上海植生所招生部门同意,现将植生所历届招考研究生植物生理学试题汇总刊出,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渗透势和渗透压是水势教学中的两个重要概念。一些学者主张甩渗透势代替渗透压。目前我国的一些植物生理学教科书已完全采纳了渗透势这个概念,在书中不再介绍渗透压。这样做有利于学生理解溶质在水势中的作用,避免把渗透势与渗透压混淆起来。但也带来了新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相似文献   

8.
上海市植物生理学会与上海生物教学研究会于1986年3~5月为中学生物教师举办了植物生理学系统讲座。邀请复旦大学、上海植生所、上海园林所等单位的九位同志讲课。内容有:水势,植物激素,植物呼吸、代谢的多条途径及其生理意义,光合作用的能量转化,豆科植物光合碳代谢和固氮的关系,植物花粉粒培养  相似文献   

9.
国内植物生理学教学中于1979年开始采用水势概念。1985年汤佩松先生在全国植物生理学教学研讨会上介绍了水势研究的历史以及国际上承认汤佩松、王竹溪1941年发表于J.Phys.Chem.杂志上的文章为运用水势概念的最早论文的过程。在该会议上吴相钰先生还作了水势教学示范。1988年全  相似文献   

10.
水势与热力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势ψ是热力学处理生物圈水分关系的基本概念,有利于阐明植物生长中水分的有效性、有效量和补给率问题,便于水分生理的系统分析。水势概念在1941年由汤佩松和王竹溪两先生共同提出。50年代开始,在国外广泛使用。国内约在70年代,在植物生理、土壤及气象等学科中开始使用。但由于是不同学科和作者引用的,多未从热力学基本概  相似文献   

11.
在植物-水分关系和土壤-水分关系领域中,意见的交流一向由于缺乏一个为该领域中和生物科学及物理科学的有关领域中全体科学家都能接受的有意义的标准化术语而受到妨碍。描述植物的吸水本领和植物中与土壤中水分的能量状况的许多可用的术语之中,水势似乎最令人满意,因为它跟现代热力学概念相一致。希望通过对水势这个术语的导出及其与相关的当前广泛应用的其他术语之间的关系的解释,能够促进其采用,作为植物-水分关系和土壤-水分关系的标准术语的基础。  相似文献   

12.
读了《植物生理学通讯》刊登的有关水势问题讨论的几篇文章,深受教益,但也不尽同意。在这些文章的启发下,有点滴体会谈出来与同行们讨论,敬希指正。  相似文献   

13.
当前农业院校的植物课以及师范院校生物系植物生理课的教学中,经常遇到水势,而水势公式又必须通过理论物理或理论化学导出,但普通科系物理学和化学又讲不那么深透,故使用水势公式时,学生不易理解。我通过普通物理学的教学,参考普通化学的内容,不甚严密的导出水势公式,给学生学习植物生理学等有关课程提供了基本理论。现在把我对水势的粗浅理解介绍如下,请同志们指导。  相似文献   

14.
植物细胞的吸水活动,决定于细胞和环境间的水势差。任何含水体系的水势,都受到可改变体系内水分自由能的诸因素的影响。植物细胞是一个多组分的复杂的体系,它的水势受那些因素所决定?国内外的植物生理学教科书,以及在《植物生理学通讯》上所开展的关于水势问题的讨论中,对此理解仍有分歧。最近荣文同志就“有液泡细胞的水势究竟应等于什么?”提出了讨论,这很有必要。其  相似文献   

15.
《植物生理学通讯》1986年第6期发表了陈善娜的“主动转运及转运方向的判断”一文(以下简称“陈文”),现对陈文提出一些意见。因该文实际讨论的是离子转运问题,故本文的转运也仅指离子而言,并利用陈文中提出的公式及公式编号。1.关于化学势的概念按照热力学理论,化学势差是判断物质转运及参与化学反应方向的方便依据。在一体系中每摩尔  相似文献   

16.
在1983年出版的美国《植物生理学年评》第34卷上刊登了我的一篇自传性文章(已译载本刊1986年第3期——编者),作为该书的“卷头章”。许多老朋友和长期的同事们看到后敦促我将其用中文写出,在《植物生理学通讯》上发表,作为一点参考资料。这个建议得到《通讯》编辑部的支持,我欣然接受这个荣幸的任务。因为人到老年,  相似文献   

17.
植物生理学教材中几个容易混淆的名词释义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本文在<植物生理学通讯>已经发表的同类文章[1]内容的基础上,就植物生理学教材中一些常见而不易区别的名词、术语再作些补充、辨析,供同行和同学们参考.  相似文献   

18.
1983年10月到1984年3月,河南省植物生理学会曾经举行过以下三方面的学术活动。 (一)全省农艺师基础理论学习班(1983年10~12月) 河南省植生学会韩锦峰、林学梧和蔡兴元等同志在学习班上系统地讲授了植物生理学和基础生物化学学员绝大多数是五十年代和六十年代初大专院校毕业的中级科技干部,共50人。他们长期工作在地、市、  相似文献   

19.
水势问题在《植物生理学通讯》上讨论已久,至今对水势组成式仍没有一个明确的阐述。Slatyer和Taylor在20多年前虽然给出了水势组成的全微分式和积分式,但他们未给出简明的关系式。本  相似文献   

20.
《植生通讯》开辟了“植物生理学如何为四化服务专题讨论”的专栏,这个园地辟得好,很需要,很适时。希望大家来培植,各抒己见,让它百花盛开,万紫千红。首先对过兴先先生和郑友三等几位同志在“讨论”中就植物生理学怎样为农业生产科学化,如何科学种田等方面,提出了很宝贵的意见,无疑都是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