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遗传》2012,(4):106
遗传学是生命科学中最基础和最为活跃的学科,动物、植物、微生物和人类遗传资源的开发利用对于人类的健康和社会的和谐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云南省是我国遗传资源最为丰富的地区之一,为了进一步促进广大青年遗传学家在遗传资源的保护开发和利用等方面的交流、沟通和合作,中国遗传学会青年委员会兹定于2012年6月7日至10日在云南  相似文献   

2.
人类遗传资源是指含有人体基因组、基因等遗传物质的器官、组织、细胞等遗传材料及其产生的数据等资料。我国人类遗传资源极其丰富,合理利用人类遗传资源对推动我国生命科学、生物医药和临床研究具有重要意义。为有效保护、管理和利用我国人类遗传资源,管理部门严格依法依规开展人类遗传资源行政审批。通过梳理2021年我国人类遗传资源采集活动行政许可情况,结合工作实际,对存在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封面说明     
《遗传》2021,(10)
正《中华人民共和国人类遗传资源管理条例》于2019年7月1日起正式实施,标志我国人类遗传资源研究进入规范化管理道路。而随着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生物医学也进入了大数据时代,这使得生物医学领域传统的假说驱动模式逐渐转变为数据驱动模式。本期专刊主要介绍了近年来中国人类遗传资源的建设和应用,法医学领域的鉴定、伦理和生物安全问题,  相似文献   

4.
人类遗传资源是开展健康相关研究的不可替代资源,中国丰富的人类遗传资源具有重要的研究开发价值。目前,美国已经建立起了较完善的管理体系,在重要管理环节制定了明确的指南和规范,确保个体隐私安全和国家生物安全的同时,最大限度地促进资源的开发利用。现通过对美国人类遗传资源管理现状进行研究分析,提出对我国人类遗传资源管理的建议,为完善我国人类遗传资源保护,促进人类遗传资源的开发利用,实现监管和创新的平衡提供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5.
生物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华人民共和国生物安全法》通过了全国人大常委会的审议,并自2021年4月15日起施行。生物遗传资源是国家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战略资源和国家安全的重要物质保障,目前已成为世界各国资源争夺的新领域,随着生物技术、分子生物学、生物信息学的迅速发展,对生物遗传资源的安全管理,离不开法律法规等制度的规范。《生物安全法》的出台完善了中国的法律、法规等管理制度,但还需要进一步的细化。首先阐述了《生物安全法》的立法意义,介绍了《生物安全法》的层级地位及立法进程;然后,在《生物安全法》实施背景下简要分析了生物遗传资源的定义及其安全管理面临的问题、国内外生物遗传资源安全管理的现状,阐述了《生物安全法》的出台对完善中国生物遗传资源管理的重要意义;最后,从法律框架、法律法规内容和科学技术层面提出如何更好地推进与落实《生物安全法》出台后中国生物遗传资源的安全管理。  相似文献   

6.
中国人类遗传多样性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杨昭庆  禇嘉祐 《遗传》2012,(11):1351-1364
人类遗传多样性表现为世界各种族、民族和个体间存在的基因组差异,是探讨人类进化与迁徙、环境与遗传背景相互作用、疾病与健康影响因素的主要资源和工具。中国具有世界1/5的人口,有56个民族和丰富的遗传多样性资源。经过几十年的努力,中国人类遗传多样性研究已积累了丰富的资料,部分成果已经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文章重点论述了近年来形态学标记、生化及免疫学标记、DNA遗传标记在我国人类遗传多样性研究中的应用,线粒体DNA、Y染色体DNA和HLA标记在中国不同民族源流和相互关系、东亚现代人起源和迁移等研究中的应用,以及我国在中华民族遗传资源保存和利用、疾病易感基因和环境适应相关基因的鉴定及全基因组关联分析和第二代测序技术的应用、中国人基因组结构研究等方面取得的重要成果和进展。  相似文献   

7.
中国人类遗传资源平台是国家自然资源科技共享平台的一部分。为规范我国人类遗传资源的收集、整理、整合、保存及共享利用, 在我国相关法律法规的支持下, 作者参照国内外资源整合成功的经验, 对我国人类遗传资源的整理整合及共享利用的标准化进行了研究, 文中简要报道人类遗传资源整理整合、数据库建设及共享利用的标准化研究结果。  相似文献   

8.
<正>生物种质资源是国家重大战略性基础资源,是社会、经济和环境可持续发展的物质基础,关系到国家安全和主权。畜禽遗传资源是生物种质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畜牧业现在和未来持续发展的基石,以畜禽为主的家养动物源源不断地为人类提供必需的肉、蛋、奶、毛、皮等优质产品,在国民经济发展中具有重要的作用。目前,不少地方品种资源在畜牧生产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是培育新品种不可缺少的原始素材,是  相似文献   

9.
吴家睿 《生命科学》2023,(6):701-703
<正>20世纪90年代初启动的人类基因组计划(Human Genome Project)让科技界和政府充分认识到,承载人类遗传信息的基因组序列是一个国家重要的战略资源。我国具有独特而丰富的人类遗传资源优势,不仅拥有数量众多的少数民族,而且还广泛分布着高原生态环境等特定地区人群以及疾病核心家系等重要遗传家系。著名的遗传学家谈家桢先生为此于1997年7月致信中央政府,呼吁“保护我国人类基因资源,积极参与跨世纪的基因争夺战;制定政策,营造环境”。  相似文献   

10.
工业生物技术是以微生物或酶为催化剂进行物质转化,大规模生产人类所需的化学品、医药、能源、材料等,是解决人类目前面临的资源、能源危机的有效手段。工业生物技术是工业可持续发展最有希望的技术,已纳入发达国家的重要科技和产业发展战略。为了交流成果,研讨发展方向,为国家制定科技发展规划提供依据,中国化工学会生物化工专业委员会与福建师范大学微生物研究所将于2005年10月27~30日在福建省武夷山联合召开“工业生物技术在资源与能源领域应用成果交流及发展研讨会”,共同探讨新世纪相关领域现状及发展方向等问题。会议内容包括:1、以可…  相似文献   

11.
第三届国际红花会议由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和国际植物遗传资源委员会共同组织,于1993年6月14-18日在北京香山饭店举行.出席会议的代表来自澳大利亚、加拿大、埃及、德国、印度、伊朗、以色列、意大利、肯尼亚、毛里求斯、墨西哥、泰国、土耳其、美国、中国等15个国家和联合国粮农组织、国际植物遗传资源委员会等的代表共84人,其中,中国代表57人.  相似文献   

12.
随着人类对海洋资源开发利用强度的增加, 海洋生物多样性的养护面临着更大挑战。《联合国海洋法公约》及其执行协定已不能较好地应对这些挑战。为此, 联合国大会决定成立工作组, 拟订新的国际协定, 以解决国家管辖范围外海域生物多样性的养护与可持续利用问题。建立国家管辖范围外海洋遗传资源的获取和惠益分享机制是该议题的焦点问题之一, 但是目前各国对新的国际执行协定应当包含哪些要素还缺乏共同理解。本文通过分析《生物多样性公约》、《名古屋议定书》及《粮食和农业植物遗传资源国际条约》等与遗传资源获取和惠益分享相关的国际条约在遗传资源的定义、管辖范围、获取条件及惠益分享要求等方面的异同, 提出对海洋遗传资源获取和惠益分享机制的构建建议: (1)国家管辖范围外的海洋遗传资源不可自由获取; (2)海洋遗传资源的定义应当涵盖海洋生物代谢生成的海洋天然产物; (3)惠益分享责任适用于在新执行协定生效前获取, 但在其生效后进行开发利用的遗传资源; (4)获取活动都应得到主管当局批准, 并签订材料转让协议或共同商定条件; (5)应为非商业化的获取活动制定简化程序, 在人类健康、粮食安全等受到重大威胁而急需获取海洋遗传资源时, 也应适用简化程序, 但后续商业化活动须分享惠益; (6)针对海洋遗传资源的不同研发环节, 设置惠益分享类型, 并就后续利用进行披露和监测, 确保惠益得到分享。  相似文献   

13.
中国作物遗传资源及其保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作物遗传资源,又称种质资源,我国俗称品种资源,包括谷类、豆类、薯类、油料、糖料、纤维类、其它经济作物、果树、蔬菜、牧草、绿肥、花卉、药材等一切栽培植物的古老地方品种、育成品种、引进品种、特殊遗传材料和野生亲缘植物。它们是人类的食物、工业原料、改善环境和多种药物的来源,又是发展科学技术,培养新品种的基因来源,因而是重要的生物资源。  相似文献   

14.
国外大豆种质资源的基因挖掘利用现状与展望   总被引:14,自引:2,他引:12  
中国已从美国和日本等22个国家引进大豆近等基因系、特殊遗传材料、大豆育成品种等2156份。经过评价已编入中国大豆品种资源目录。本文对国外引进大豆种质资源的特点及在中国研究与利用中所取得的成绩进行了总结,提出利用引进国外种质拓宽中国大豆品种遗传基础的表型和分子证据,回顾了国外种质在建立大豆抗胞囊线虫、抗疫霉根腐病、脂氧酶缺失、胰蛋白酶抑制剂缺失和抗草甘膦EPSP酶等特性的鉴定体系、标记和定位重要性状(耐盐性、抗大豆花叶病、无脂氧酶、无胰蛋白酶抑制剂)基因、开展分子标记辅助背景选择研究方面发挥的重要作用。我国大豆育种的实践证明,国外种质的利用促进了中国大豆新品种产量的增长、品质的改进和抗性的提高。因此,今后重视国外种质资源的有目的性的引进.加强时国外种质资源的深入研究,为国外种质资源在中国大豆遗传育种学、表型组学、基因组学、蛋白组学和酶学等领域的有效利用创造条件。  相似文献   

15.
植物遗传资源的评价、保持和利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阐明了植物遗传资源的重要作用,认为植物遗传资源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是植物育种丰富的基因资源的重要保证;分析了植物遗传资源评价的重要性,指出对植物遗传资源的正确评价是科学利用的前提;介绍了植物遗传资源的原生境保持和非原生境保持2种重要方法;重点论述了作物的高产基因、抗性基因及抗旱基因与肥高效基因等植物遗传资源的挖掘与利用,为引起人们对植物遗传资源保持重要性的高度认识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6.
《遗传》1984,(2)
全国动物染色体组型和斑带技术讨论会于1983年7月31日至8月5日在昆明市召开。动物染色体组型和斑带的研究,是动物遗传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家畜、家禽、鱼类、蚕业的遗传育种及野生动物遗传资源的利用,遗传毒理学和环境保护等都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7.
《遗传》2010,(5)
我国幅员辽阔,由于地理及气候的差异而形成了南北方各具特点遗传资源。遗传资源的保护与合理利用是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措施之一。为此,中国遗传学会拟于2010年8月在内蒙古呼和浩特市召开主题为北方遗传资源  相似文献   

18.
印度是世界上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国家之一,主张遗传资源主权归国家所有并实现遗传资源惠益公平分享。印度政府于2003年颁布了《生物多样性法》,2004年又补充颁布了《生物多样性条例》,明确规定国家对其生物资源及相关传统知识的主权、保护原则、主管部门和管理体系、获取和惠益分享等问题。2014年又制订发布了《生物资源及相关传统知识获取规则指南》,对生物考察和利用、商业开发的惠益形式与比例、成果转化程序与惠益分享方式、知识产权获取程序与惠益分享形式、第三方转让为研究或商业利用、豁免审批情况等都作出了详细明确的规定。从印度遗传资源获取与惠益分享制度体系发展动态来看,印度的制度构建过程是循序渐进,不断更新,逐步趋于完善、细化。印度的遗传资源制度体系建设紧跟国际发展形势,从原则性的规定发展到具体措施。印度与中国生物遗传资源及相关传统知识国情相似,国际谈判立场一致,印度的遗传资源获取与惠益分享管理制度体系构建思路值得中国在国内遗传资源获取与惠益分享国家制度体系构建借鉴。  相似文献   

19.
《遗传》2021,(10)
GSA-Human是人类遗传资源数据汇交、存储、管理与共享的数据库系统,可提供人类遗传资源数据的上传、下载、浏览、检索等公共服务,并有效支撑了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科技项目数据的汇交与管理工作。系统具有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人类遗传资源管理条例》数据安全管理策略,提供公开访问和受控访问相结合的数据使用模式。公开访问数据允许用户自由下载与获取;受控访问数据采用申请-审核的模式,即需要通过数据管理委员会(DataAccessCommittee,DAC)的授权方可获得下载和使用权限。系统自上线以来,截至2021年7月,汇集数据总量已超5.27 PB。  相似文献   

20.
《名古屋议定书》的主要内容及其潜在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物多样性公约>第10次缔约方大会(2010年10月,日本名古屋)通过了<名古屋议定书>,这为全面实现<生物多样性公约>的三大目标,特别是第三项目标(公平公正地分享因利用遗传资源所产生的惠益)迈出了关键一步.建立遗传资源及相关传统知识获取与惠益分享(ABS)国际制度是<生物多样性公约>过去10年来的一项主要任务,<公约>缔约方大会于2000年专门建立了"ABS工作组",致力于该ABS国际制度的谈判.自2001年在德国波恩召开ABS工作组第1次会议到<名古屋议定书>达成,一共召开了9次工作组会议,其中第9次工作组会议召开了3次续会.<名古屋议定书>的主要内容包括:议定书目标;适用范围;获取遗传资源及相关传统知识的要求(事先知情同意程序);"共同商定条件"下公平分享因利用遗传资源和相关传统知识所产生的惠益;确保遵约的措施,包括披露遗传资源来源与原产地,遗传资源合法来源证书和监测遵约的检查点;能力建设等.谈判中最为核心的问题是遗传资源的定义是否包括衍生物,以及采取何种措施监测遗传资源的利用.因分歧太大,议定书文本未能规定在申请专利时强制性披露遗传资源来源及原产地,对建立遵约的监测检查点也未严格要求,在处理收集保存库中遗传资源的获取与惠益分享方面也不太明确.中国是全球生物多样性最为丰富的国家之一,是遗传资源重要提供国.<名古屋议定书>的通过和实施将对加强中国生物遗传资源的保护及促进其公平惠益分享具有重要意义.中国需要加强国家层次的立法,以配合议定书的实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