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由于HIV具有与其它微生物极为不同的生物学特点,HIV疫苗的研究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困难和挑战。二十多年来,艾滋病疫苗研究主要采用了诱发中和抗体为主或细胞免疫为主两种策略,然而至今尚无实质性突破。诱发有效中和抗体一直是传统疫苗研发的重要策略,但HIV的高变异、多亚型等特点,使该策略在HIV疫苗研发中的应用成效甚微。近年来,一些具有广谱中和活性的HIV单抗的发现及其相应抗原表位的阐明,给HIV中和抗体疫苗的研究带来了新的希望。综合分析与评述这些进展,对于重新思考艾滋病疫苗和采用更好的策略进行艾滋病疫苗研究会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2.
由于HIV具有与其它微生物极为不同的生物学特点,HIV疫苗的研究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困难和挑战。20多年来,艾滋病疫苗研究主要采用了诱发中和抗体为主或细胞免疫为主两种策略,然而至今尚无实质性突破。诱发有效中和抗体一直是传统疫苗研发的重要策略,但HIV的高变异、多亚型等特点,使该策略在HIV疫苗研发中的应用成效甚微。近年来,一些具有广谱中和活性的HIV单抗的发现及其相应抗原表位的阐明,给HIV中和抗体疫苗的研究带来了新的希望。综合分析与评述这些进展,对于重新思考艾滋病疫苗和采用更好的策略进行艾滋病疫苗研究会衣纸帮助。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维生素在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艾滋病患者营养干预中的作用。方法:通过检索查阅国内(万方、中国知网、维普等,1997—2020年)和国外(Cochrane Library、PubMed、Embase等,2002—2020年)的相关文献,共纳入41篇学术论文进行证据体评价(参照WHO推荐的证据评价方案及标准)。结果:HIV感染/艾滋病患者易出现一种或多种维生素不足或缺乏的情况,维生素补充能够改善HIV感染/艾滋病患者的营养状况。维生素A的补充可能降低HIV感染/艾滋病患者的死亡风险、延缓疾病进展以及带来额外的健康收益,但会增加HIV垂直传播风险;烟酸补充可以改善HIV感染/艾滋病患者的血脂水平;补充维生素C、维生素E可以降低HIV感染/艾滋病患者的氧化应激水平;补充维生素D可改善HIV感染/艾滋病患者的骨骼健康,降低冠心病、结核以及肝纤维化的发生风险。结论:复合维生素补充(包括矿物质)可能延缓HIV感染/艾滋病患者的疾病进展以及带来额外的健康收益。  相似文献   

4.
目前我国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疫情总体处于低流行水平,但男男性行为(MSM)人群中HIV感染呈现快速上升趋势,传播亚型呈现出新的特点,疾病进展较快。HIV核酸及抗原抗体检测等手段对早期发现MSM人群中HIV感染者具有重要意义。解析MSM人群艾滋病疾病进展的影响因素,发现新的生物学标记,可为早期评估HIV感染的预后提供创新性手段。早期发现我国MSM人群中HIV感染者和抗病毒治疗等综合干预,对我国艾滋病流行的控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矿物质在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艾滋病营养干预中的作用。方法:通过检索查阅国内(万方、中国知网、维普等,1997—2020年)和国外(Cochrane library、Pubmed、EMbase等,2002—2020年)的相关文献,纳入8篇论文形成证据体,对其进行评价(参照WHO推荐的证据评价方案及标准)。结果与结论:HIV感染/艾滋病患者易出现一种或多种矿物质不足或缺乏的情况,部分矿物质补充能够改善HIV感染/艾滋病患者的营养状况,其中的硒补充可能延缓艾滋病疾病进展、改善患者生存以及带来额外的健康收益,锌补充可能延缓HIV感染/艾滋病患者的疾病进展、降低腹泻的发生率以及带来额外的健康收益。  相似文献   

6.
人免疫缺陷病毒/艾滋病细胞免疫疫苗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由于人免疫缺陷病毒(HIV)具有变异快、亚型多、攻击免疫系统等特殊的生物学特点,HIV/艾滋病疫苗至今尚未研制成功。20多年来,艾滋病疫苗研究主要采用中和抗体为主和细胞免疫为主等两种策略,然而目前仍没有实质性突破。诱发广谱有效的强CD8+T细胞反应是研制有效HIV疫苗的重要策略。以次要保护性抗原为靶抗原、优化目的基因表达、多抗原联合使用策略,为研究HIV细胞免疫疫苗引入了新的思路。综合分析这些进展,对于重新思考艾滋病疫苗的研究策略可能会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7.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即艾滋病,是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造成的一种严重免疫缺陷,并发一系列机会性感染及肿瘤,严重者可导致死亡的综合征。目前,艾滋病已成为严重威胁世界人民健康的公共卫生问题。30年来,全球科学家和医学家对其病毒学、免疫学等方面进行了大量研究,希望能够寻找出预防、治疗该疾病的方法,但并未取得突破性进展。根据抗HIV药物作用靶点的不同,可将抗HIV药物分为六大类,即核苷类反转录酶抑制剂、非核苷类反转录酶抑制剂、蛋白酶抑制剂、融合抑制剂、入胞抑制剂或辅受体拮抗剂、整合酶抑制剂。治疗药物虽然不能完全治愈艾滋病,但可以抑制HIV的复制,降低病毒载量,延缓病情发展,改善症状,延长患者的生存时间。  相似文献   

8.
<正>艾滋病是一种致死性传染病。针对其病原体HIV的疫苗研究工作一直是全球最为关注的课题之一。尽管HIV原型疫苗在动物模型上的试验结果没有达到人们预期的目标,然而随着有关方面研究的进展,许多人相信研制有效的HIV疫苗还是有可能的。主要取得进展的有以下两个方面:(1)HIV保护性免疫抗原决定簇的研究。(2)慢病毒的原型疫苗在动物模型上的研究。  相似文献   

9.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是导致艾滋病的病原,艾滋病在全球迅速传播,艾滋病防治的需要促使HIV诊断试剂不断发展。20年来HIV诊断试剂的敏感性不断提高,窗口期逐渐缩短,并且HIV诊断试剂的品种日益丰富。本文就HIV诊断试剂的品种及发展情况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0.
《生物磁学》2014,(13):I0001-I0001
北京协和医院感染内科李太生等经过长达6年的全国多中心队列研究,在国际上首次报道了CRF01_AE病毒亚型及其X4病毒嗜性与中国性途径感染HIV的艾滋病快速进展相关,论文在线发表在2014年1月的《艾滋病》(AIDS)杂志上,引起了国内外高度关注。  相似文献   

11.
李进  郑挺  周思  王蓉  王儒翊 《蛇志》2013,25(1):19-20,42
目的了解合肥市蜀山区艾滋病高危人群中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情况,为艾滋病高危人群疾病防治工作提供依据。方法采集合肥市蜀山区206例艾滋病高危人群血清样本,分别运用金标法和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进行HIV抗体、HCV抗体检测。HIV抗体筛查结果阳性或一阴一阳标本再经蛋白印迹法(WB)确证阳性为最终结果,并对结果和不同人群、年龄、性别的感染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在206份血清样本中检出HIV抗体阳性17例,阳性率为8.73%;检出HCV抗体阳性21例,阳性率10.19%。合并感染病例2例,占0.97%。结论检测结果提示,在高危人群中存在HIV/HCV流行和传播的风险,因此应持续加强高危人群的监测,有效阻止艾滋病和丙型肝炎的流行和蔓延。  相似文献   

12.
正根据一项新的研究,在HIV感染者之间观察到的疾病进展率差异当中,大约三分之一的差异是由HIV遗传差异和患者遗传差异一起导致的。这些发现提示着患者遗传差异通过触发HIV病毒基因组发生突变而影响疾病进展。相关研究结果发表在PLoS Computational Biology期刊上。HIV感染者经历着不同的疾病进展率。在具有更高病毒载量的HIV感染者体内,HIV进展得更快。HIV病毒载量指的是在一名感染者的血液  相似文献   

13.
HIV的致病机制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免疫缺陷病毒(HIV,俗称艾滋病病毒,在分类学上属于逆转录病毒科,怪病毒属中的灵长类免疫缺陷病毒亚属,有互型和11型2种。1983年由法国巴斯德研究所的L.M0ntngnier首次证实HIV是艾滋病的病原体,并分离到了病毒一HIV-1。1986年L.Montagnier研究组的F.Clavel等人又分离到了另1种HIV,即HIV一人HIV-1与HIV-2又都有许多亚型。科学家们最近研究发现HIV-1和HIV-2起源于非洲,大约在本世纪础到50年代传染给人类,并在流行传播过程中变异为各种亚型。HIV-1致病力强,是引起全球艾滋病流行的主要病原;HIV-2毒力较…  相似文献   

14.
杨文思  王洋 《生物磁学》2012,(23):4560-4562,4565
艾滋病(AIDS)是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而引起的慢性进行性致死性传染病,又称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目前无有效治愈的方法,严重危害着人类的健康。现今,艾滋病治疗药物主要包括逆转录酶抑制剂、蛋白酶抑制剂、进入抑制剂、整合酶抑制剂四大类化学药物和一些中草药制剂。抗HIV药物虽然不能完全治愈艾滋病,但可以控制艾滋病病情的发展,延长患者的无病生存期,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本文就艾滋病发病机制、HIV抑制药物的抗病机制、副作用及其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5.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与疱疹病毒感染具有相关性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主要探讨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HIV)与疱疹病毒感染相关性 ,介绍艾滋病合并疱疹病毒感染防治方法。HIV感染导致的机体免疫功能低下是疱疹病毒感染和复发的主要原因 ,而疱疹病毒 (除HHV 7外 )又作为辅助因子增加HIV传播的可能性 ,促进艾滋病发病并影响预后。经典抗疱疹病毒药物对艾滋病合并疱疹病毒感染有效 ,天然抗病毒药物将成为研究热点  相似文献   

16.
艾滋病(AIDS)是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而引起的慢性进行性致死性传染病,又称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目前无有效治愈的方法,严重危害着人类的健康。现今,艾滋病治疗药物主要包括逆转录酶抑制剂、蛋白酶抑制剂、进入抑制剂、整合酶抑制剂四大类化学药物和一些中草药制剂。抗HIV药物虽然不能完全治愈艾滋病,但可以控制艾滋病病情的发展,延长患者的无病生存期,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本文就艾滋病发病机制、HIV抑制药物的抗病机制、副作用及其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7.
《生物磁学》2011,(10):I0003-I0003
美国研究者发现。HIV可隐藏在造血干细胞中。研究人员在最近出版的《细胞一宿主与微生物》杂志上报告了这一研究成果。为拓展艾滋病新疗法提供了可能。尽管当前的艾滋病病毒(HIV)/艾滋病(AIDS)治疗力争能够控制这种疾病,但任何治疗的最终目标都是完全消灭这种病毒。不幸的是,完全消灭HIV是一项非常艰巨的任务,因为这种病毒在休眠的CD4+T细胞中建立了潜在的储藏库。美国研究者日前研究发现,HIV能够传染造血干细胞(HSC),因此,HIV的储藏库可能比之前的预想更为持久。研究人员认为,这一发现为拓展新的艾滋病疗法提供了可能。  相似文献   

18.
病毒的基因突变是一普遍存在的现象。物理、化学和生物的因素均可不同程度地诱导病毒基因突变。在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中,近一半以上的艾滋病病人经常规抗HIV化学药物治疗后,可引起HIV结构或非结构基因的改变,导致耐药株的……  相似文献   

19.
艾滋病是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引起的人类最严重的单一病因疾病,以全身免疫系统严重损害为特征。高效抗逆转录病毒疗法(Highly active anti-retroviral therapy,HAART)的应用已经成功地将艾滋病从一种致死性疾病转变为慢性可控性疾病。但长期接受HAART治疗的艾滋病患者一旦停药,患者体内潜伏的HIV会迅速反弹。艾滋病无法彻底治愈的原因是患者体内HIV病毒潜伏储存库的存在。"Shock and kill"策略是使用HIV潜伏感染激活剂(Latency-reversing agents,LRAs)诱导潜伏HIV前病毒复制及表达,然后联合HAART将病毒一网打尽,同时由于细胞病变效应和/或HIV特征性免疫反应使潜伏细胞的半衰期大大缩短,最终达到功能性治愈的目的。因此,高效、安全且特异性促进潜伏库衰减的LRAs成为现今艾滋病治愈研究的热点。本文聚焦国内外前沿研究,对具有临床发展前景的HIV潜伏感染激活剂做一综述,为未来LRAs药物的研发指明方向。  相似文献   

20.
法国科学家对人类细胞进行改造,使之一旦受艾滋病病毒(HIV)感染即自行崩解。他们设计了一种自杀基因,并将其插入到一群被HIV感染的CD4细胞中,并使之能被HIV感染所激活。然后,他们尝试对这一群细胞进行离体再侵染。结果说明这一方法已阻挡了艾滋病病毒的离体扩散。由此,不少制药公司已明显对这项研究感兴趣。这种自杀基因为HSV1-TK,编码单纯疱疹病毒(1型)胸苷激酶。该基因经电激法插入到CD4淋巴细胞中,处于HIV启动子调控之下。出现HIV感染时,HSV1-TK表达量非常高。向培养基中添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