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观察急性前壁心梗患者分别使用螺内酯和氯沙坦治疗后血浆Ⅲ型前胶原(PⅢNP)、层黏连蛋白(LN)和透明质酸(HA)浓度变化.探索醛固酮受体拮抗剂和血管紧张素受体阻断剂对AMI后心室重构和胶原增生的影响.方法:132例AMI患者均为2007年5月至2008年11月于我院住院患者.其中男性82例,女50例,年龄41~65岁之间.按入院时间分为3组:氯沙坦组48例,螺内酯组48例和对照组48例.入院后(9±1)天及发病后3月、6月和12月分别测定血浆PⅢNP、LN和HA的浓度.结果:入院后(9±1)天氯沙坦组与螺内酯组患者血浆PⅢNP、LN和HA浓度无明显差异,与对照组比较明显增高,但3月、6月和12月后比较其浓度进行性降低,且对照组高于治疗组.结论:氯沙坦和螺内酯可抑制急性前壁心梗左室纤维化.  相似文献   

2.
《蛇志》2019,(4)
目的观察壮药(救必应颗粒)治疗急性上呼吸道感染(风热犯表证)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我科2017年7月~2018年6月符合诊断为急性上呼吸道感染(风热犯表证)的患者20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西医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救必应颗粒治疗,观察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患者在1个疗程(3天)后比较整体效果,治疗组的临床有效率为97.0%,对照组为89.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经治疗后,主症(发热、咽痛、流涕、咳嗽、肌肉酸痛)有效缓解时间比较,治疗组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经治疗后,中医症候积分均有所下降,但治疗组下降显著,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常规西药治疗基础上加用壮药救必应颗粒治疗急性上呼吸道感染(风热犯表证)具有良好临床疗效,能快速减轻患者发热、咽痛、流涕、咳嗽等临床症状,缩短治疗时间,且无明显毒副作用及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沙库巴曲缬沙坦对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rimary pea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术后合并心功能不全患者近期预后的影响。方法:选择2018年1月~2019年1月在我院就诊并入院接受治疗的52例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急诊PCI术后合并心功能不全患者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两组,每组各26例。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使用沙库巴曲缬沙坦,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应用依那普利治疗。分别比较两组患者入组后、出院前1 d及随访时血浆肌钙蛋白(Ⅰcardiac troopingⅠ,c Tn I)、肌酸激酶同工酶(Creatine kinase-MB,CK-MB)、超敏C反应蛋白(High-sensitivity creactive protein,hs-CRP)、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FIB)、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TNF-α)、肌酐(Creatine,CREA)、N末端脑钠肽前体(N-terminal-pro-brain-natriuretic-peptide,NT-pro BNP)、左室舒张末期前后径(Left ventricular end-diastolic diamete,LVEDD)、左室射血分数(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LVEF)、左室质量指数(Left ventricular mass index,LVMI)、美国堪萨斯城心肌病患者生存质量表(Kansas City Cardiomyopathy Questionnaire,KCCQ)评分、6 min步行试验(6MWT)、临床事件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1)出院前1 d,两组患者的血清c Tn I、hs-CRP、NT-pro BNP、CK-MB、FIB、TNF-α、CREA水平均比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出院1周时,观察组的血清c Tn I、hs-CRP、NT-pro BNP、CK-MB水平与对照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出院2周、1个月时,观察组的血清c Tn I、hs-CRP、NT-pro BNP、CK-MB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的各个随访时间点,两组患者的血清FIB、TNF-α、CREA水平均比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但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两组在出院前1 d LVEF、LVEDD、LVMI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后1、3、6个月时,观察组以上指标的改善幅度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在接受治疗前收缩压(SBP)和舒张压(DBP)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上述指标均显著下降(P0.05)。但两组在随访过程中各个时点的收缩压和舒张压无统计学差异(P0.05)。(3)两组患者治疗后KCCQ生存质量评分较治疗前显著升高(P0.05),且治疗3个月和6个月时,观察组的KCCQ生存质量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临床事件及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沙库巴曲缬沙坦和依那普利用于急性心肌梗死PCI术后合并心功能不全患者的疗效相当,但沙库巴曲缬沙坦治疗的患者近期预后优于依那普利。  相似文献   

4.
《蛇志》2019,(4)
目的评价辅助钢板加植骨运用于长骨骨干骨折髓内钉固定术后不愈合患者的疗效。方法选择2011年6月~2018年6月在我院骨科治疗的38例胫骨骨干骨折髓内钉固定术后不愈合再次住院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进行辅助钢板加植骨治疗,观察治疗后的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并比较治疗前后患者的生活质量。结果经辅助钢板加植骨治疗后,愈合良好率达92.11%(35/38),不良反应发生率为7.89%(3/38)。治疗后,患者各项生活质量评分均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辅助钢板加植骨是治疗胫骨骨干骨折髓内钉固定术后不愈合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规范的护理干预对提高腰椎间盘突出患者自我效能管理的应用效果。方法将我院2014年1~12月收治的腰椎间盘突出行半椎板减压加髓核摘除的患者71例按住院号的单双号进行分组,单号为对照组34例,双号为观察组37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指导,观察组采用规范的干预模式(从住院到出院后6个月),分别在干预前,出院后3、6个月评价两组患者自我效能、疼痛、康复锻炼、平均住院费用、平均住院时间及各种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干预后不同时段自我效能水平均高于干预前,而且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疼痛明显缓解、康复锻炼的执行力高、平均住院时间及住院费用低、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降低,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护理干预可提高患者的自我效能,以改善其自我管理行为水平,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6.
《蛇志》2020,(2)
目的探讨度洛西汀对肝癌患者术后疼痛的疗效。方法将60例肝癌手术后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30例。实验组于术后行常规处理加用度洛西汀治疗,对照组服用安慰剂,比较两组患者术后第3天、第1周和第2周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和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术后第3天的VAS和S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第1周和第2周的VAS和SAS评分比较,实验组明显降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肝癌患者术后加用度洛西汀能有效缓解患者的焦虑和疼痛症状,是一种安全、有效、可行的治疗措施,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促甲状腺素受体抗体(TRAb)及白细胞介素-2(IL-2)、白细胞介素-6(IL-6)在Graves病~(131)I治疗中的变化并分析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5年8月-2016年8月于我院接受~(131)I治疗的Graves病患者112例为研究对象,按照第6个月的甲状腺功能检查结果的不同分为治愈组(n=54),缓解组(n=21)和甲减组(n=37)。分别比较治疗前、治疗3个月、6个月后三组患者的甲状腺功能指标以及TRAb、IL-2、IL-6水平。结果:治疗前三组患者游离T3(FT3)、游离T4(FT4)、促甲状腺激素(TSH)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个月、6个月后三组患者FT3、FT4水平均明显低于治疗前,而TSH水平明显高于治疗前(P0.05)。治疗3个月、6个月后甲减组FT3、FT4水平均明显低于治愈组、缓解组,治愈组又明显低于缓解组,TSH水平明显高于治愈组、缓解组,治愈组又明显高于缓解组(P0.05)。治疗前三组患者TRAb、IL-2、IL-6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个月后三组患者TRAb水平均明显高于治疗前(P0.05),治疗6个月后治愈组与甲减组患者TRAb水平与治疗前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但缓解组患者TRAb水平高于甲减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个月、6个月后,治愈组与甲减组患者IL-2、IL-6水平均低于治疗前,而缓解组高于甲减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TRAb、IL-2、IL-6可作为评估Graves病~(131)I治疗后的指标,通过检测三项指标治疗前后水平变化情况,从而为临床预后评估提供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8.
为了探讨影响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PCI)后心力衰竭的因素,检测血清胱抑素C水平在用PCI术治疗急性前壁心梗患者心力衰竭术后影响,本研究选择2013年1月~2017年3月在我院接受PCI治疗的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患者287例作为研究对象,翻阅患者病历,记录患者性别、年龄、体质量指数、合并疾病、个人史、发病至手术时间、入院时血糖、血脂、血压、白细胞、受累导联数、术前用药、罪犯血管、术前LVEF、术后TIMI血流、病变血管术、BNP水平、CysC水平,观察上述指标与术后心力衰竭的相关性。结果本研究中287例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患者PCI术后出现心力衰竭71例,心力衰竭发生率为24.74%。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糖尿病、高血压、梗死前心绞痛、术前血糖、白细胞、术前收缩压、术前舒张压、LDL-C、术前BNP、术前CysC、术前LVEF、术后TIMI分级是影响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患者PCI术后心力衰竭发生的危险因素(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年龄73.6岁、高血压、术前血糖8.72 mmol/L、术前CysC1.57 mg/L是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患者PCI术后心力衰竭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LVEF48.57%、术后TIMI2级为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患者PCI术后心力衰竭的保护性因素(p0.05)。本研究表明,急性前壁心梗患者PCI术后心力衰竭是多种因素协同作用的结果,术前CysC水平升高对患者PCI术后心力衰竭具有一定预测价值,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复配益生菌制剂治疗危重症患者抗生素相关性腹泻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重症监护室2015年12月至2016年12月住院并诊断为抗生素相关性腹泻的患者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均给予基础治疗加营养治疗。在营养治疗方面,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营养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常规营养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复配益生菌制剂,30g/d,连用6d。观察两组患者在治疗前、治疗后第3天、第6天的肝功能,包括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肾功能(血肌酐、尿素氮),营养状况(白蛋白、总蛋白),炎症指标(C反应蛋白、降钙素原)的变化,并进行临床疗效及安全性评定。结果治疗6d后,观察组患者肝功能、肾功能较对照组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6d后,观察组患者白蛋白水平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患者总蛋白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第3天、第6天观察组患者炎症指标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为95.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437,P0.05)。结论复配益生菌制剂调节机体肠道菌群,恢复体内微生态平衡,对治疗危重症患者抗生素相关性腹泻疗效显著,安全性好,能有效改善危重症患者营养状况、肝肾功能,提高机体免疫力,减少炎症反应,从而提高危重症患者的预后,值得广泛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经指引导管早期应用维拉帕米对急性前壁心肌梗死行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患者再灌注室性心律失常的影响。方法:采用单中心、随机对照、前瞻性研究方法。选取2014年5月-2016年11月诊断为急性前壁心肌梗死并于我院行急诊PCI的患者,共纳入162例患者,按随机方法(随机数字表)分成2组,其中治疗组82例,对照组80例。治疗组患者在首次球囊扩张后早期经指引导管内给予维拉帕米(200μg),对照组患者则给予生理盐水。观察再灌注后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率,PCI术后冠脉血流情况,心肌梗死相关血清指标(CK-MB,cTn I)的峰值,住院期间发生的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结果:维拉帕米治疗组患者再灌注心律室性失常及无复流的发生率显著低于生理盐水对照组(P0.05);维拉帕米治疗组患者cTnI和CK-MB峰值分别为(46.63±13.77)μg/L和(139.87±35.45)U/L,生理盐水组cTnI和CK-MB峰值为(54.36±12.59)μg/L和(158.34±40.18)U/L,两组比较,P均0.01。MACE事件两组间未见有统计学差异。结论: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患者急诊PCI术前经导管早期给予维拉帕米不但可显著减少无复流现象,还可显著减少再灌注后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住院期间MACE事件的发生率无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11.
多壁珊瑚(Polythecalis)是我国南方早二叠世早期栖霞组的常见化石之一,富集于栖霞组的中、上部。它的地理分布广泛,层位稳定,早在30年代初期,已被作为栖霞组上部的带化石(黄汲清,1932)。目前,在我国已描述的多壁珊瑚有29种,它们的构造形态,如外壁(Epitheca)的性质、床板的结构等差别较大,统称为多壁珊瑚类(Polythecalids)。 Polythecalis除产在我国南部栖霞组以外,还见于奥地利、土耳其、伊拉克、伊朗、苏门答腊、越南及日本等地。从Pseudoschwagerna带至Yabeina带都有分布(Minato et Kato,1965)。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乌司他丁联合参麦注射液治疗创伤后早期急性肺损伤疗效及对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的影响。方法:收集我院于2012年6月~2016年6月间收治的创伤后早期急性肺损伤(ALI)患者200例。通过随机数表法分为常规组及实验组各100例,常规组患者给予常规西医方案治疗,实验组患者在常规组治疗方案的基础上加用乌司他丁及参麦注射液联合治疗。统计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重症监护室(ICU)天数、住院总天数及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发生率;检测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气分析指标变化;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于治疗前、治疗1 d后、治疗3 d后、治疗7 d后检测两组患者血清TNF-α、IL-6水平。结果:实验组疗效总有效率为88.00%,明显高于常规组的7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ICU天数及住院总天数、ARDS发生率均低于常规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治疗后动脉氧分压(Pa O2)、氧合指数(Pa O2/FIO2)后水平均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治疗3 d后、治疗7 d后血清TNF-α、IL-6水平均低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乌司他丁联合参麦注射液治疗ALI患者疗效显著,可有效降低组织氧化应激损伤,改善肺部微循环功能,降低ICU时间及住院时间,改善ALI患者肺氧合功能,降低血清TNF-α和IL-6水平。  相似文献   

13.
目的:对比分析多种介入途径治疗门静脉系统血栓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从2001年1月至2009年3月经我科治疗的37例门静脉系统(包括门静脉、肠系膜上、下静脉及脾静脉)血栓形成患者,根据介入治疗途径的不同分为三组:A组(13例)行经TIPS途径门静脉行碎栓溶栓及置管溶栓术;B组(19例)行直接经皮穿肝门静脉碎栓和或置管溶栓术;C组(5例)行经肠系膜上动脉置管溶栓治疗。所有的患者术后定期随访1-12个月,复查CT或彩超了解门静脉系统的血流变化及临床症状恢复情况。结果:A组:经治疗出院时11例(85%)患者门静脉完全再通,;1例(8%)门静脉血流部分再通,1例(8%)术后第二天因出血死亡。术后随访1、3、6、12月门静脉通畅率分别为:85%,77%,77%,62%;所有患者的临床症状均明显缓解。B组:经治疗出院时7例(37%)门静脉完全再通,9例(47%)部分再通,3例(16%)因出血中止溶栓;随访1、3、6月、12月门静脉通畅率分别为:32%,26%,16%,16%。C组:经治疗出院时5例(100%)患者门静脉均未再通,通畅率为0%,术后随访1-3个月内4例患者临床症状得到部分缓解。结论:经TIPS途径治疗后门静脉的再通率及临床症状改善均好于直接经皮穿肝及经肠系膜上动脉途径。经肠系膜上动脉置管溶栓法无法使已有侧支形成的门静脉主干复通,仅能一定程度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综合护理干预对老年住院糖尿病患者的临床影响,探讨改善老年住院糖尿病患者临床表现及预后的护理方式。方法:选择老年住院糖尿病患者160例,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取常规专科护理,观察组加行综合护理干预,治疗2周后比较两组患者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出院3个月后比较两组患者自我管理和生活质量(GQOL-100)评分结果:治疗2周和出院3个月后,两组患者在上述方面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观察组优于对照组。结论:对老年住院DM患者施行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具有积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5.
患者高××,男,39岁,干部,于90年5月出现腰部不适,伴有左腿痛痛麻木,难以忍受,而住院治疗.住院期间,诊断为“坐骨神经痛”.病情仍逐渐加重,左腿疼痛剧烈,麻木明显,卧床,不能翻身,不能行走,即请广西医学院、广西中医学院会诊,诊断为“椎间盘突出综合症”,后经 CT 检查排除.经住院综合治疗,好转出院.而患者又于90年10月复发,再次住院,症状均较前加重,烧灼痛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围术期发生消化道出血(GIB)患者抗血小板治疗的调整,评价其安全性及近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至2008年12月PCI围术期发生GIB的4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急性心肌梗死(AMI)22例(55%),不稳定型心绞痛18例(45%)。PCI围术期发生GIB的患者,除扩容、输血、抑酸、保护胃粘膜等支持疗法外,依据临床情况调整抗血小板药物。观察住院期间及术后3个月后主要不良心脑事件(MACCE:包括心绞痛、非致死性心肌梗死、心性死亡、再次血管重建、支架内血栓形成、缺血性卒中)及消化道再次出血的发生率。结果:40例患者PCI成功39例(病例成功率97.5%),1例慢性完全闭塞(CTO)病变导丝未通过,1例(2.5%)AMI患者PCI术后第5天发生支架内亚急性血栓(SAT)。出院后3月内,2例未完全血运重建的患者有心绞痛发作,无死亡,所有患者均无消化道再次出血,MACCE发生率(7.5%)。结论:PCI围术期发生GIB的患者,依据临床情况调整抗血小板药物,不增加MACCE风险及消化道再次出血发生率。  相似文献   

17.
患者女,56岁,住院号91003.既往有高血压病史20年,本次因发作性心前区闷痛16年,加重1天拟诊为“冠心病、心绞痛”于91年元月5日下午入院.住院后第1天给予静点复方丹参注射液,口服心痛定、心得安等治疗后症状仍不能完全缓解,第2天下午加用蝮蛇抗栓酶(辽宁抚顺青峰制药厂生产,原名清栓酶)治疗,皮试阴性后给患者静推5%葡萄糖40ml 加蝮蛇抗栓酶注射液0.25u,5分钟推完.注毕数秒钟患者先觉咽部干痒,随后出现全身发冷、寒颤、心悸、胸闷、呼吸喘憋,有解大便感.查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究内镜下甲状腺手术经胸前壁乳晕径路对机体内免疫系统、甲状腺激素分泌影响情况。方法:对照组随机选取我院2010年5月~2011年5月住院行甲状腺传统手术治疗患者20例,同时随机选取广州暨南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普外科经胸前壁乳晕径路手术治疗患者20例进行对照研究。结果:内镜下治疗后机体早期体液免疫、细胞免疫受一定程度抑制。内镜治疗下早期细胞免疫度抑制较开放手术轻(P<0.05)结论:胸前壁乳晕径路内镜甲状腺手术对免疫及甲状腺激素均有影响,把握其中变化趋势可更好的指导临床治疗。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利用常规药物加心区交感神经阻滞(CSNB)技术治疗(以下简称治疗)慢性心力衰竭,观察治疗前后患者血浆N- 端脑 利钠肽前体(NT-proBNP)水平变化情况及利用NT-proBNP评价常规药物加CSNB对心衰治疗的有效性。方法:对54 例慢性心衰 患者给予常规药物加CSNB治疗,比较治疗前后血浆NT-proBNP 的水平、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舒张末内径(LVEDD)变化 情况,随访6 个月内不良事件(以下简称事件)发生率(包括全因病死率和再入院率之和)。结果:治疗后患者3-8 分钟即感觉呼吸 困难等临床症状体征明显减轻,住院期间患者尿量明显增多,无一例死亡;治疗14日及出院时血浆NT-proBNP 明显下降(出院时 下降比例为61.4%),与治疗前比较其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LVEF升高,与治疗前比较其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 0.01);住院14日及出院时LVEDD较入院时缩小。随访6 个月,发生事件12 例(22.2%)。结论:NT-proBNP是评价心衰治疗有效 性的可信指标,常规药物加CSNB治疗心衰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单纯常规药物治疗。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阳和汤加减联合西药抗结核治疗骨结核的临床效果。方法:收集我院2013年5月至2014年7月确诊的骨结核患者64例进行前瞻性研究分析,采用完全随机分组法分为观察组(阳和汤加减联合西药抗结核治疗组)32例和对照组(单纯西药抗结核治疗组)32例,并对所有患者进行随访,观察对比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中有2名患者于治疗过程中查肝肾功异常,自动退出治疗,其余患者均完成治疗。在分别经过阳和汤加减联合西药抗结核治疗以及单纯西药抗结核治疗后,两组患者各项指标均较本组治疗前有显著好转,体温、血沉、C反应蛋白水平均下降,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各项指标好转更显著,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无明显不良反应;观察组治疗好转率93.3%显著高于对照组68.6%,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发热消失、血沉恢复正常、脓肿吸收以及骨质密度恢复时间明显早于对照组,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平均住院时间(26.43±5.78天)明显短于对照组(38.17±8.91天),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阳和汤加减联合西药治疗骨结核较常规单纯西药治疗有较大优势,可有效提高患者好转率,缓解临床症状,缩短住院时间,值得临床上广泛推荐应用,以提高患者预后水平及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