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8 毫秒
1.
记述食植瓢虫属 Epilachna Chevrolat3种中国新记录种及其 2种幼虫形态 ,编制了该属中国已知幼虫种类检索表。新记录种和幼虫标本均保存于南京农业大学昆虫标本室。  相似文献   

2.
论述了采自海南岛的食植瓢虫属Epilachna一新种和二种中国新记录:拟球端食植瓢虫E. paraglobiera 新种; 同亨食植瓢虫E. donghoiensis Hoang, 1978中国新记录; 戈特克食植瓢虫E. gokteika Kapur, 1961中国新记录。  相似文献   

3.
报道采自海南印度紫檀和番石榴上的弯叶毛瓢虫属Nephus Mulsant 1中国新记录种:斐济弯叶毛瓢虫Nephus(Geminosipho)fijiensis(Sicard),并绘制了重要的形态特征图.本种瓢虫可捕食螺旋粉虱Aleurodicus dispersus Russell.观察标本保存于北京市农林科学院植物保护环境保护研究所.  相似文献   

4.
庞虹 《昆虫分类学报》1998,20(3):185-193
本文记述了中国隐胫瓢虫亚科Aspidimerinae3属34种,其中包括1亲记录属:拟隐胫瓢虫属Pseudaspidimerus;1新记录种:棕环拟隐胫瓢虫Pseudaspidimerus lombatus Hoang,1983和3新种:舌端隐势瓢虫Cryptogonus linguilatus,曲斑隐势瓢虫Cryptogonus fractemaculatus及短叶隐势瓢虫Cryptogonus  相似文献   

5.
七星瓢虫幼虫对两种麦蚜的功能反应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董应才  汪世泽 《昆虫知识》1992,29(4):219-222
七星瓢虫各龄幼虫对麦长管蚜和禾谷缢管蚜的捕食作用均属Holling Ⅱ型反应;其喜食性及发育历期无明显差异;因而两种麦蚜都可互为它的替代猎物而不影响其正常发育。并提出采用α′曲面、T_k曲面以及α′/T_k来衡量天敌对害虫的控制作用;在田间应以3、4龄七星瓢虫幼虫和成虫为主要应用对象;应保留一定蚜量以满足瓢虫发育。  相似文献   

6.
中国小毛瓢虫二新种记述(鞘翅目:瓢虫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任顺祥  庞雄飞 《昆虫学报》1995,38(4):467-470
中国小毛瓢虫二新种记述(鞘翅目:瓢虫科)任顺祥,庞雄飞(华南农业大学昆虫生态室广州510642)本文描述采自贵州和四川的小毛瓢虫属ScymnusKugelann小毛瓢虫亚属Scymnus(Scymnus)Kugelann二新种。模式标本保存于华南农业...  相似文献   

7.
本文记述了采自新疆麦田的瓢虫科昆虫17种,其中包括1新种即塔城毛瓢虫Scymnus tachengicus Yu和1中国新记录即黄足小毛瓢虫S.pallipes Mulsant,并对一些种的种名和特征作了进一步的说明。  相似文献   

8.
小崎齿瓢虫属一新种:(鞘翅目:瓢虫科)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小崎齿瓢虫属Afidentula Kapur因上颚不具侧齿和锯齿状小齿而被Kapur(1955)认为有别于Afidenta Dieke。至目前为止,该属共有13种,其中印度马来区系有7种,其余6种见于新几内亚。最近,作者在云南永德县采到该属一新种,现记述如下,模式标本保存于西南林学院森保研究室。  相似文献   

9.
本文记述采自贵州省江口县梵净山自然保护区及镇宁县黄果树瀑布的小毛瓢虫属ScymnusKugelann小瓢虫亚属Scymnus(PulluS)Mulsant3新种。模式标本保存于华南农业大学昆虫标本室。  相似文献   

10.
长崎齿瓢虫属Afissula Kapur自1955年建属以来,经各国学者不断发现及重新组合,迄今已报导13种。云南省以往没有这个属的记载,曹诚一等(1984)在整理云南省森林病虫普查标本时,发现沧源县有环管崎齿瓢虫Afissula kambaitana(Bielawski)的新分布,在瑞丽县发现了匙管畸齿瓢虫A.spatulata Cao et Xiao。1988年作者之一王红在云南永德县采到长崎齿瓢虫属昆虫6头,经鉴定为1新种,现记述如下。模式标本保存于西南林学院森保研究室。  相似文献   

11.
浙江小毛瓢虫属三新种记述(鞘翅目:瓢虫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采自浙江省瓢虫科小毛瓢虫属3新种:长爪小毛瓢虫,临安小瓢虫,倒齿小瓢虫。  相似文献   

12.
七星瓢虫幼虫对两种麦蚜的数值反应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董应才  汪世泽 《生态学报》1994,14(4):387-391
本文研究了七星瓢虫各龄幼虫在不同麦芽密度下的捕食量与其发育速率和增长率的关系。结果表明:七星瓢虫各龄幼虫的捕食量与其发育速率和增长率均为线性关系,符合Beddington模型;猎物密度与各龄瓢虫的增长率皆呈逻辑蒂斯曲线增长,求出了捕食者对两种麦蚜的最佳捕食量和最佳猎物密度;比较了捕食者对两种麦蚜的捕食作用差异。  相似文献   

13.
虞国跃 《动物学研究》1993,14(4):293-298
本文描述了小毛瓢虫属3新种:采自云南的冠端小瓢虫Scymnus cristiformis sp.n.,以及采自的匙叶小瓢虫S.(P.)scalpratus sp.n.和凹叶小瓢虫S.(P.)scrobiculatus sp.n.。模式标本存华南农业大学昆虫标本室,广州。  相似文献   

14.
【背景】沙巴拟刀角瓢虫和越南斧瓢虫是自东南亚地区引进的粉虱类害虫的优势捕食性天敌,然而其控制烟粉虱的有效性尚未明确。【方法】在室内研究了2种瓢虫幼虫捕食烟粉虱若虫时取食、爬行与休息等行为的时间分配,以及2种瓢虫幼虫和成虫在既定时间内对烟粉虱的取食时间和取食量。【结果】随着瓢虫幼虫龄期的增大,其取食烟粉虱低龄和高龄若虫的时间和休息时间均逐渐减少,而爬行寻找猎物的时间逐渐增多。沙巴拟刀角瓢虫幼虫取食烟粉虱各虫态的时间显著长于越南斧瓢虫幼虫,取食量也显著大于后者;而沙巴拟刀角瓢虫成虫取食烟粉虱的时间长于越南斧瓢虫成虫,但取食量明显低于后者。【结论与意义】2种瓢虫对烟粉虱都有较好的捕食作用,但其时间分配策略有所不同。因此,应根据田间烟粉虱的发生时期,选择合适的瓢虫进行释放。  相似文献   

15.
本文记述小毛瓢虫属Scymnus Kugelann小瓢虫亚属Scymnus(Pullus)Mulsant三新种:枝角小瓢虫Scymnus(Pullus)cladocerussp.nov,鞭丝小瓢虫Scymnus(Pullus)mastigoides sp.nov.,肾斑小瓢虫Scymnus(Pullus)nephrospilus sp.nov.。  相似文献   

16.
亓东明  郑发科 《四川动物》2007,26(3):632-634
通过以洋槐蚜Aphis robiniae Macchiati为食物对龟纹瓢虫Propylea japonica(Thunberg)进行室内饲养和观察,记述了龟纹瓢虫幼虫的孵化、蜕皮行为,成虫的羽化、捕食、交配、产卵行为,并对幼虫成虫的自残行为进行了初步观察。结果表明幼虫孵化、蜕皮,成虫羽化后均有取食自己蜕皮时产生的残皮的行为;龟纹瓢虫成虫捕食行为分为搜寻、捕捉、清洁、静止排泄4个步骤;交配一般由雄虫发起,雌虫背负成虫进行交配。龟纹瓢虫每产一粒卵平均耗时3.75秒,两粒卵之间产卵时间间隔约31.75秒,每次产卵量平均12枚;龟纹瓢虫存在自残行为,成虫在食物不足时会取食幼虫和虫卵,高龄幼虫在饥饿的状态下也取食低龄幼虫和卵,且同龄幼虫之间也会出现相互咬食的现象。  相似文献   

17.
庞雄飞  蒲天胜 《昆虫学报》1990,33(3):336-341
本文描述采自广西壮族自治区小毛瓢虫属(Scymnus Kugelann)的四新种,均隶属于小瓢虫亚属Scymnus(Pullus)Mulsant。其中包括刺端小瓢虫Scymnus(Pullus)cnidatus sp. nov.,弯端小瓢虫Scymnus(Pullus)accamptus sp. nov.,紫背小瓢虫Scymnus(Pullus)notus sp. nov.,黄胸小瓢虫Scymnus(Pullus)xanthostethus sp.nox.。模式标本保存于华南农业大学昆虫标本室。  相似文献   

18.
温度和光周期对两种瓢虫捕食习性和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在农业上,气候变化影响作物产量、蚜虫动态以及捕食性瓢虫对蚜虫的调节作用.一些瓢虫为广布种,而另一些瓢虫种类却只在特定地理范围内分布,而有关气候因子如何影响瓢虫分布了解甚少.[方法]评价不同温度(15℃,20℃,25℃,30℃和35℃)和光周期(8L:16D,12L:12D和16L: 8D)对两种瓢虫[七星瓢虫Coccinella septempunctata (Linnaeus)(一种广布种)和狭臀瓢虫Coccinella transversalis Fabricius(一种东方/南亚瓢虫)]幼虫取食和利用豌豆蚜Acyrthosiphon pisum(Harris)的影响.[结果]尽管两种瓢虫的捕食作用和发育速率均在25℃时最高,但是随着日长的增加(即光周期从8L:16D增加到16L:8D)捕食作用进一步增强.与狭臀瓢虫相比,在所有温度和光周期下,七星瓢虫幼虫的取食量更高,生长和发育速率更快,其新羽化的成虫体重更重.非线性回归模型显示,七星瓢虫和狭臀瓢虫的最低发育温度分别为11℃和10.5℃左右,最高发育温度分别为41℃和43℃左右.狭臀瓢虫的幼虫捕食和发育速率对气候因子的依赖性强于七星瓢虫.[结论]本研究表明,广布种瓢虫对气候因子的敏感性比土著种瓢虫弱,因而可以广泛分布于不同的地理区域.因此,与土著种瓢虫相比,广布种瓢虫更适于作为生防因子.  相似文献   

19.
食螨瓢虫Stethorus spp.是世界上许多果树和经济作物叶螨的一类重要天敌。本文通过对采自福建省28个县、市约3000号食螨瓢虫成虫标本的整理,解剖雄外生殖器制片标本约800张,共鉴定出福建省食螨瓢虫9种,其中4种是福建新记录,包含1种中国大陆新记录和一未定名种。除福建北部和西北部以深点食螨瓢虫Stethorus punctillum Weise为优势种外,其余全省广大地区,以腹营食螨瓢虫片S.siphonulus Kapur和广东食螨瓢虫S.cantonensis Pang为优势种,本文记述了这9个种的分布和寄主,并对福建省食螨瓢虫区系及地理分布作初步分析。  相似文献   

20.
我们从广西凭祥、贵港两市柚树上,采到越南食螨瓢虫Stethrus(Allostethorus)vietnamicusHoang,为我国瓢虫新记录。该种为D.N.Hoang(1979)所定,原记载分布于越南。其雄性外生殖器特征为:阳基短,中叶正面观两侧缘于1/3处明显收窄,端部纵裂,深达中叶之半,以致中叶明显为两叉状;侧叶弯曲,略长于中叶,端部着生若干刚毛。弯管粗壮,呈“S”形弯曲,略似靴状。弯管囊内、外突均不明显;弯管端尖形,具包膜(图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