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研究古镇大气 CO2 浓度特征是景区旅游管理和碳排放控制的基础。利用 CO2 检测仪对重庆市磁器口古镇车流量大的主街道(A)、客流量大的景区中心(B)和较为空旷的嘉陵江边(C)三点监测了大气 CO2 浓度, 连续采样 10 天, 每天 8:00、 10:00、13:00、 15:00、 18:00 分别监测一次。研究表明, CO2 浓度日内分布遵循“升高-13:00 达到最高值-降低”的规律, 每天 CO2浓度峰值均出现在 13:00 左右, 可能是上午 10:00 至 12:00 较大车流量和游客流量的延滞累积效应。三个观测点日内变化差异较大, 其中, 景区中心(B)观测点日变化最大, 其次是主街道(A), 嘉陵江边(C)日变化相对较小; CO2 浓度均值非工作日显著高于工作日 , 节假日显著高于非节假日。三个采样点 CO2 浓度样本均值节假日最高, 非工作日次之, 工作日最低。  相似文献   

2.
河南省淮河流域鳑鲏亚科5种鱼形态差异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进一步从可量性状比较中华鳑鲏(Rhodeus sinensis)、越南鱊(Acheilongnathus tonkinensis)、大鳍鱊(A. macropterus)、兴凯鱊(A. chankaensis)和斑条鱊(A. taenianalis)的种间形态差异, 丰富鳑鲏亚科鱼类的形态分类特征, 研究采用多变量形态度量学方法对河南省淮河流域这5种鱼的形态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 这5种鱼在体宽/体长、头长/体长、吻长/体长、尾柄长/体长、背鳍基底长/体长、腹鳍长/体长、臀鳍长/体长和头长/吻长8个比值性状上存在极显著性差异(P< 0.01), 在全长/体长、体高/体长2个比值性状上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 这些差异主要集中在鱼体的头部、尾部和鳍等部位。主成分分析、聚类分析和判别分析显示5种鱼存在显著性形态差异, 斑条鱊与越南鱊的差异程度最大, 与大鳍鱊差异程度最小。判别分析获得的判别准确率在82.35%—100.00%变化, 可以从一定的角度区分这5种鱼。  相似文献   

3.
莲藕食根金花虫成虫活动行为的日节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捷  马力  陈琪  夏西聚  陈旭阳  张云宣  黄国华 《昆虫学报》2014,57(10):1227-1237
【目的】通过莲藕食根金花虫Donacia provostii Fairmaire成虫日活动行为节律的系统研究,以期为构建该虫的高效防控技术体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室外单头隔离和雌雄配对饲养,将莲藕食根金花虫成虫的行为划分为离水静息、触水静息、取食、移动、交配和产卵6个类型,每30 min观察记录一次其活动行为,连续5 d,统计分析其活动行为的日节律。【结果】在时间上,莲藕食根金花虫成虫各行为在各时间点间和时间段间均存在极显著差异(P<0.001);在空间上,成虫各行为在不同位置发生的比例存在极显著差异(P<0.001)、且荇菜叶上和水面的各行为在不同时间点间存在极显著差异(P<0.001)。【结论】莲藕食根金花虫成虫活动行为存在时空上的差异,空间对其行为的影响较时间明显。  相似文献   

4.
人肺腺癌细胞A—549和正常细胞HBE的蛋白质组差异分析   总被引:28,自引:0,他引:28  
为了研究人肺腺癌细胞A 5 49和正常细胞HBE的蛋白质组差异 ,用固相pH梯度双向凝胶电泳分离人肺腺癌细胞系A 5 49和正常细胞HBE的总蛋白质 ,银染显色 ,PDQuest 2 DE软件分析 ,对部分差异蛋白质点进行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 (MALDI TOF MS)测定其胶内酶解后的肽质指纹图谱 ,用PeptIdent软件查询SWISS PROT数据库。结果获得了分辨率和重复性均较好的双向电泳银染图谱 ,图象分析探测到A 5 492 DE图谱的平均蛋白质点数为 (890± 38)个 ,HBE的平均蛋白质点数为 (75 7± 2 7)个 ,不同胶间蛋白质点的位置偏差在IEF方向为 (2 .85± 0 .48)mm ,在SDS PAGE方向为 (2 .6 9± 0 .37)mm。差异表达分析发现A 5 49和HBE图谱有5 35个蛋白质点相互匹配 ,其中A 5 49有 35 5个未被匹配 ,HBE中有 2 2 2个未被匹配 ;对A 5 49和HBE中的 18个差异蛋白质点分别进行肽质指纹分析 ,经数据库查询 ,初步鉴定为一些与物质代谢、细胞因子、信号转导有关的蛋白质。提示人肺腺癌细胞A 5 49和正常细胞HBE的蛋白质组具有差异 ,这种蛋白质组的差异分析有助于进一步研究肺腺癌的相关蛋白质及分子标记物  相似文献   

5.
吕慎金  杨燕  魏万红 《生态学报》2013,33(1):132-139
采用目标动物取样法(Focal Animal Sampling)对江苏省扬州市平山堂养殖场及扬州市动物园48只梅花鹿(Cervus nippon)的昼间行为进行观察,以Kappa阿片受体(Kappa Opoioid Receptor 1,OPRKl)为目的基因,采用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SNPs)方法,利用引物P-5和P-9获得OPRK1基因的不同基因型,并将二者进行最小二乘均值的多重比较,以确定OPRK1基因SNP与梅花鹿昼间行为的相关性.结果表明,引物P-5各基因型间与修饰行为两两差异显著(P<0.05),其它行为EE型和FF型差异显著(P<0.05),而另外5种行为性状在各个基因型中没有检测到显著差异;引物P-9各基因型间卧息行为GG型和GH型个体行为之间存在极显著差异(P<0.01),观望行为GG型、HH型和GH型3种基因型个体两两之间差异显著(P<0.05),修饰行为HH型和另外两者差异显著(P<0.05).研究表明,OPRK1基因多态性和梅花鹿昼间行为性状存在一定相关.  相似文献   

6.
为了解磷酸三(1,3-二氯-2-丙基)酯(TDCIPP)对鲢仔鱼生长抑制性在外部形态上的表现性状,研究基于几何形态测量学方法对0.05、0.5、5和50μg/L共4个浓度组与对照组进行组间形态性状差异比较分析。利用PLYMPLUS系统获取鲢仔鱼样本图像信息并测量体长,利用万分电子天平称量体重,使用TPS系列软件提取坐标点数据,并通过Morpho J软件完成主成分分析、典型变量分析及结果可视化。除0.05μg/L浓度组外,其他浓度组鲢仔鱼的体长、体重均显著低于对照组,表明TDCIPP对鲢仔鱼的生长发育具有抑制效应。主成分分析和典型变量分析结果显示,第一主成分(PC1)和第二主成分(PC2)共占总体变量的62.15%(分别为47.64%和14.51%);第一典型变量(CV1)和第二典型变量(CV2)共占总体变量的79.48%(分别为54.55%和24.93%),满足用于鲢仔鱼形态分析的要求。网格轮廓分析结果显示,各浓度组鲢仔鱼平均形态均与对照组间存在显著差异(P<0.05),并且主要表现为头部、躯干纵轴和尾部发育迟缓。  相似文献   

7.
中国1961~2005年人均生态足迹变化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陈成忠  林振山 《生态学报》2008,28(1):338-344
以小波变换技术为基础,对中国1961~2005年人均生态足迹波动的突变时间及影响因素进行了多时间尺度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44a来,中国人均生态足迹波动具有明显的3、7a和23a的特征时间尺度和相应的周期性振荡特征,其中23a周期尤为显著;(2)比较3种尺度下的突变点发现,1966年、1979年、1988年、1996年、2000年和2004年为共同的突变点,说明这5a突变强烈,反映了波动的主要特征;(3)对主要突变点的成因分析发现,中国人均生态足迹的波动主要由于政策因素和经济因素驱动所致,科技因素和自然因素也有影响;(4)综合3、7a和23a 3个时间尺度上小波系数的演变趋势发现,中国人均生态足迹在未来几年会有所下降,可持续发展形势会有所好转.  相似文献   

8.
利用天然树洞繁殖的五种鸟的巢位特征及繁殖成功率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王海涛  高玮  万冬梅  刘多  邓文洪 《生态学报》2003,23(7):1377-1385
对吉林省左家自然保护区次生阔叶林中的大山雀 ( Parusmajor)、沼泽山雀 ( Paruspalustris)、普通跓( Sitta europacea)、白眉姬? ( Ficedula zanthopygia)和灰椋鸟 ( Sturnus cineraceus) 5种利用天然树洞繁殖的次级洞巢鸟进行了巢位选择和繁殖成功率研究。本研究中共发现 1 41巢。五种鸟对树洞类型的选择存在种间差异 ,普通跓不利用裂洞 ,沼泽山雀不利用啄洞 ,其它 3种鸟对 3种洞均有利用 ,但有一定的倾向性。对 5种鸟 9个巢位变量的比较中 ,只有洞口方向差异不显著 ( p >0 .0 5 ) ,其它 8个变量均差异显著 ( p<0 .0 5 ) ,该结果说明 5种次级洞巢鸟对巢位的选择具有其各自的需求。洞口横径、洞口纵径、洞处树直径、洞内径、巢距地高是巢位选择重要变量 ,它们决定不同种类对树洞的利用。巢损失多数出现在产卵之前和孵化阶段 ,44个繁殖失败的巢中有 35个在这两个阶段损失。大山雀的巢成功率最低 ,灰椋鸟的巢成功率最高。 5种鸟的孵化率都超过 90 %。人为破坏和动物捕食是繁殖失败的主要原因 ,占总数的 61 .4%。洞巢鸟巢位选择中的重要变量影响繁殖成功。普通跓繁殖是否成功受洞口横径和巢高影响 ,沼泽山雀受洞口纵径、树胸径和洞内径影响 ,大山雀受洞口横径、巢高和洞内径影响 ,灰椋鸟受洞内径和洞深影  相似文献   

9.
珠江口雌雄中华白海豚外部特征、颅骨和肢带骨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14头(9雄,5雌)珠江口水域成年中华白海豚(Sousa chinensis)的外部形态、颅骨和肢带骨的69个变量为研究对象,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探讨雌雄个体在形态学方面的差异,为比较不同水域中华白海豚的形态学特征,进行区域性形态学分析,了解中华白海豚形态学的地理差异奠定基础。结果显示,在所研究的外部形态指标中,珠江口中华白海豚在外部形态上雌雄没有显著差异,两性在颅骨和肢带骨中各有一组变量存在差异,大部分指标雌性大于雄性。本研究为今后建立以骨骼为基础的性别辨别函数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0.
个性特征是指动物个体间稳定、可遗传的行为差异,与相关基因多态性有关,反映了动物对环境的适应模式,探究个性相关基因变异,将有助于更好地理解动物对环境的适应与进化机制。本文以高原鼠兔 (Ochotona curzoniae) 为对象,研究了5个不同海拔地区高原鼠兔的个性 (探究性、勇敢性和温顺性) 差异特征,并检测了个性相关基因5-羟色胺转运体 (SERT) 的单核苷酸多态性 (SNP) 和mRNA表达。结果发现,高海拔地区高原鼠兔的探究性和勇敢性显著高于低海拔地区,而高海拔地区高原鼠兔SERT基因mRNA表达量显著低于低海拔地区,提示不同海拔高原鼠兔个性特征差异可能与SERT基因mRNA表达有所关联。进一步检测不同海拔地区高原鼠兔SERT基因多态性及其分布差异情况,发现该基因存在6个SNP (其中5个位于外显子3,1个位于外显子5 );不同海拔地区鼠兔基因分布差异分析显示外显子5的c.A1063C 同义突变与海拔之间存在显著相关,高海拔地区该位点CC基因型分布频率显著高于低海拔地区;c.A1063C的基因型虽然与探究性、勇敢性无显著相关,但与温顺性显著相关。综上所述,随着海拔升高,高原鼠兔探究性和勇敢性增加,这有利于动物获取更多的食物资源,进而增加其生存机会。与此同时,SERT基因多态性显示与不同海拔地区的生存环境相适应的特征,且与温顺性有关,暗示不同海拔高原鼠兔个性差异可能与SERT基因SNP的差异有关。本研究从基因表达与突变的角度尝试阐述高原鼠兔适应不同海拔环境的行为差异,显示了不同海拔地区高原鼠兔行为生存策略潜在的分子机制。  相似文献   

11.
武陵源风景名胜区旅游生态环境演变趋势与阈值分析   总被引:28,自引:1,他引:27  
全华 《生态学报》2003,23(5):938-945
武陵源旅游业迅速发展的同时。景区生态环境质量逐年下降引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的关注:武陵源风景名胜区核心景区较突出的生态环境问题,主要表现在大气环境质量逐年降低;金鞭溪水质明显恶化;生物多样性受到威胁;景区城镇化、工商业比速度加快等。通过实地监测并全面分析武陵源风景名胜区环境演变趋势。发现住宿设施对环境的影响。比其他游乐设施更为明显,是武陵源风景名胜区旅游生态环境的关键影响因子。景区水质监测值的变化最大,表明水体是景区生态环境中最为脆弱的环境因子:随着游客的逐年增多。旅游生态环境呈现出加速恶化的趋势。通过建立基于环境脆弱因子的阈值模型,计算得出在不超出武陵源风景名胜区景区最为脆弱的环境因子——景区水质标准:总磷≤0.02(mg/L)前提下。景区上游接待区旅游生态阈值是春季宾馆可使用面积容限为29650m^2。夏季为76425m^2。秋季为13625m^2。冬季为8325m^2。不同类型的风景区。生态环境脆弱因子不同。宾馆建筑面积容限位也不同。沿着本文思路。可计算出其他类型风景区阈值。  相似文献   

12.
安置区居民的生态移民感知状况对于把握生态移民实施效果、实现遗产旅游地可持续发展意义重大.以湖南武陵源3个不同移民安置方式的社区居民为调研对象,通过对比分析2010和2016年两次系统性调研数据,分析不同时段安置区居民对生态移民影响感知的历时性变化和促成感知差异的主要影响因素.结果表明: 2010、2016年,研究区居民对“就业机会增多”、“科教培训机会增多”、“景区环境卫生得到改善”和“认同移民后的‘农转非’身份”等指标反应消极;强烈赞同“传统价值观受到冲击”、“政策实施过程中缺乏监督”等指标选项. 2016年,不同性别、年龄、月均收入水平的安置区居民对生态移民经济和心理影响感知差异较为显著;不同文化程度和收入水平的居民对移民政策的感知分异明显;投资兴业安置方式的居民对生态移民经济影响感知相对积极.经济影响感知和移民政策感知成为影响居民对生态移民整体感知的主要因素;就业问题、子女教育问题和移民保障体系等问题是居民持续关注的重点.  相似文献   

13.
肖潇  张捷  卢俊宇  钟士恩  尹立杰 《生态学报》2012,32(23):7540-7548
旅游业作为全球第一大产业,是影响气候变化的重要因素之一,旅游碳排放的相关研究近年来已经引起学者们的关注.选择了九寨沟风景区、西安碑林博物馆、南京珍珠泉风景区3个旅游交通模式差异明显的案例地为例,根据实地问卷调查数据估算了九寨沟风景区、西安碑林博物馆、珍珠泉旅游风景区2010年的旅游交通碳排放总量分别为654.18,108.44和15.92 Gg.通过比较九寨沟、西安碑林和珍珠泉的碳排放累积曲线,得出不同旅游平均距离的景区的碳排放结构均衡度有所不同,旅游平均距离偏低景区的碳排放结构最不均衡.同时,旅游景区的交通碳排放在距离上具有分段性,不同旅游平均距离的景区交通碳排放的空间结构具有明显的差异性.通过4种不同的交通情景分析发现,旅游平均距离高和距离中等的景区对飞机的碳减排敏感度较高,旅游平均距离偏低的景区自驾车的碳减排效果最为明显.研究结果为旅游管理部门根据碳排放结构有针对性的制定差异化的旅游交通碳减排政策提供了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4.
张潇  张晓瑶  陆林  李冬花 《生态学报》2021,41(9):3415-3428
流域景观是旅游活动的核心吸引物之一,亦是探究旅游干扰对大尺度生态环境影响极具操作性的研究对象。基于Landsat系列遥感影像,以新安江流域为案例地,按照"流域-旅游热点区-景区"逐级递进的研究尺度,深入剖析旅游干扰背景下的流域景观格局演化过程,并借助格网和地理探测器等方法测度旅游干扰背景下的流域景观格局驱动因素,结果表明:(1)新安江流域以林地景观为主,整体景观格局受人为干扰程度逐年加剧,景观异质性提升,景观结构趋于均衡发展;(2)新安江流域高强度的旅游活动未加剧旅游热点区内的景观格局恶化趋势,但致使景区景观破碎化加剧,林地等优势景观的优势度和完整性降低,景观多样性提升;(3)新安江流域景观格局主要受河湖、城市、景区等干扰源影响,地形地貌是景观格局演化的核心驱动维度,而气候、工业发展水平和交通等维度对流域景观格局整体影响力较小;(4)旅游维度中的距高级别景区距离因子对景观格局作用显著,但接待旅游人数和旅游直接收入对景观格局解释力较低,旅游对流域景观格局的干扰具有尺度局限效应。  相似文献   

15.
黄土丘陵区土壤质量评价指标研究   总被引:43,自引:2,他引:41  
针对黄土丘陵区侵蚀土壤最主要的功能--生产力和抗侵蚀能力,运用敏感性分析、主成分分析和判别分析法,对10种土地利用类型、208个样点的32项土壤属性指标进行了筛选.结果表明,在黄土丘陵区,土壤速效磷含量、抗冲性、渗透系数、活性有机碳、有机质、脲酶作为土壤质量评价的高度敏感指标,是土壤质量恢复与调控的主要目标.土壤生物指标属于高度敏感和中度敏感指标.黄土丘陵区侵蚀土壤的29项理化及生物属性指标可以被归纳为5个土壤质量因子:有机质因子、质地因子、磷因子、孔隙因子和微结构因子.5个因子中,孔隙因子在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之间差异不显著,其余4个质量因子在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之间差异极显著.黄土丘陵区侵蚀土壤质量评价指标为有机质、渗透系数、抗冲性、CEC、蔗糖酶、团聚体平均重量直径、速效磷、微团聚体平均重量直径.其中,有机质、渗透系数、抗冲性是表征黄土丘陵区侵蚀土壤质量的关键指标.  相似文献   

16.
河南生态足迹驱动因素的Hi_PLS分析及其发展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贾俊松 《生态学报》2011,31(8):2188-2195
生态足迹是用来评估可持续发展的指标之一,已经获得了广泛的关注。弄清楚生态足迹增长的重要驱动因素可以帮助我们设计出科学合理的区域可持续发展对策。目前,大多研究侧重在单方面或数个方面的驱动因素,将所有可能的驱动因素综合起来一块进行考虑的研究仍较少,并且,大多数的研究仍然是采用一些常规、普通的方法。基于此,递阶偏最小二乘(Hi_PLS)模型被引入用于该主题的研究,并且,经典偏最小二乘(PLS)模型也被运用以便获得结果供对照比较。具体实证过程中采集了1952-2006年我国河南省的社会、经济、人口及资源等方面共28个指标的数据。结果表明:①与经典PLS模型相比,Hi_PLS用于该主题的研究更加有效,结果解释起来也更加方便具体;②河南生态足迹增长的重要驱动因素按重要性大小可排序为:运输活动、人口增长活动、经济活动、教育活动、医疗活动、邮电活动及投资活动,其中,前四大驱动因素的重要性又明显大于后三种驱动因素。不重要的驱动因素则来自于反映农业资源条件的农作物总播种面积指标。据此,提出了以下几点区域可持续发展对策:①注重提高运输效率,减少不必要和无效率的运输,如采用最节能降耗及最洁净的运输工具;②仍然必须严格控制人口数量的增长,坚持把计划生育定为基本国策并切实的贯彻执行;③积极调整经济增长方式,加快产业结构转型,尤其是促进高新科学技术产业的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17.
18.
城市森林景观美景度的测定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运用心理物理学派美景度测定与统计方法之一———美景度评估法(scenic beauty estimation),对城市森林典型代表类型———城市公园的植物景观进行了公众审美偏好程度的调查,同时对不同评判人群评价结果的分布、相关性进行了系统的分析、比较。用作评判媒介的39张照片拍摄于沈阳市3个拥有丰富植物种类和配置方式的主要城市公园。136人完成了有效的当面结构化问卷调查,其中学生组72人,公众组64人。调查结果表明,(1)城市森林景观的美景度可以通过基于照片媒介的心理物理学研究方法而获得;(2)学生组和公众组的最终评判结果均呈正态分布,两组人群对于城市森林景观美学评价具有普遍的一致性;(3)从学生组和公众组评价最好的样本A28、A29和评价最差的样本A34、A16来看,其间存在着明显的差异,如植物本身的形态特征,遮荫效果,空间感等。本研究可为城市森林规划设计、管理以及进一步研究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9.
马赫  石龙宇  付晓 《生态学报》2019,39(10):3507-3516
运用遥感影像与地理信息系统技术结合,采用生态系统信息分类提取方法和景观指数方法对1990年至2015年泸沽湖风景区生态系统构成与格局变化进行分析,并进一步探析引起各类生态系统变化的驱动力因素,为泸沽湖风景区进一步生态与环境规划提供科学和理论依据。25年间,泸沽湖风景区内主要生态系统类型可分为农田、森林、草地、水域和人居环境等五类生态系统,1990年至2005年,主要表现为农田、森林、草地3个生态系统之间相互转化;2005年至2015年,主要表现为森林、草地、水域生态系统整体流向农田、人居环境系统。总体上泸沽湖景观破碎化与复杂程度呈下降趋势,连通性和整体性逐渐增强,但各生态系统类型之间比例差异增大。农田生态系统变化的主要驱动力是政策导向;森林与草地生态系统变化的主要驱动力是退耕还林还草工程与人类活动;水域生态系统变化主要驱动因素是湿地造林与人类活动入侵;人居环境系统变化的主要驱动因素为人类用地需求的增涨。针对泸沽湖生态系统变化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规划建议。  相似文献   

20.
“三江并流”区游憩文化生态系统服务评价研究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郭洋  杨飞龄  王军军  武瑞东 《生态学报》2020,40(13):4351-4361
游憩是一项重要的文化生态系统服务类型。以"三江并流"区为研究区,选择景观多样性、自然度、河流湖泊元素、景点等级、可达性和服务设施等6项指标,从游憩潜力和游憩机会两方面进行评估,得到该地区现有和潜在的游憩文化生态系统服务量,并划分为5个等级。结果表明:游憩潜力与机会共同影响游憩服务量,"三江并流"区游憩潜力与机会在空间分布上并不匹配,游憩潜力较高的地区占17.09%,主要分布于怒江州、大理州、德钦县、丽江古城区及玉龙县的部分区域;10.06%的地区游憩机会极低,主要包括贡山县、德钦县以及香格里拉北部地区;具有高等级潜在游憩服务量的地区,集中分布于大理州、丽江古城区、玉龙县和香格里拉的部分地区,占研究总面积的17.64%。具有较高游憩潜力的景点,大多数现有服务量也比较高。服务量为4级以上的景点数量占44.68%,集中分布在大理州、玉龙县、香格里拉、德钦等地,与高等级潜在游憩服务量的地理分布十分相似,说明现有游憩服务的开发在一定程度上符合自然规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