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目的 建立大鼠脑感染隐球菌模型并探讨MRI评估的影像学表现。方法 运用立体定位技术给30只SD大鼠尾状核注射浓度为1×106 CFU/mL的新生隐球菌菌悬液10μL,分别于大鼠建模后第14、21、28天进行T1WI、T2WI序列扫描,MRI动态监测大鼠脑内感染情况,病理解剖鼠脑并观察组织形态。结果 1×106 CFU/mL浓度的新生隐球菌菌悬液建立大鼠隐球菌感染模型成功率为73.33%,隐球菌肉芽肿60%,隐球菌性脑膜脑炎13.33%;无明显异常改变20%。大鼠脑隐球菌肉芽肿MRI表现为尾状核类圆形或结节样异常信号影,T1WI低信号T2WI高信号;脑膜脑炎MRI表现为脑膜、室管膜明显线样异常信号。结论 1×106 CFU/mL浓度的新生隐球菌菌悬液建立大鼠脑感染隐球菌模型,耗时短且接种成功率较高。MRI表现与病理结果高度契合,可为人脑隐球菌感染诊断及效果评估提供良好的研究模型。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MRI对血源性脑及脑膜转移瘤动物模型转移灶的检出效果。方法:18只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为3组,分别从左颈总动脉内接种VX2瘤细胞,A组:20%甘露醇注入5min后接种VX2瘤细胞:B组:20%甘露醇注入5min后,加入肝素再接种VX2瘤细胞;C组,对照组,单纯注入等量生理盐水。术后2周后行MRI检查。病理取材HE染色光镜下观察。结果:平扫:A组,1只(1/6)发现脑内结节并脑膜结节样增厚,T1WI为等信号,T2WI为稍高信号。B组,2只(2/6)为脑内多发结节,T1WI为等信号,TM为稍高信号。2只(2/6)脑膜结节样增厚。增强扫描:A组,2只(2/6)脑内见强化结节灶;直径在1.5mm-7.0mm之间。4K(4/6)脑膜线样增厚或结节样增厚强化。B组,6只(6/6)脑内见直径在1.5mm-5.0mm的高信号结节,其中5只为脑内多发结节灶;4只(4/6)脑膜线样或结节样增厚强化,左侧为主,其中2只(2/6)为双侧脑膜增厚。增强扫描A、B组问脑内病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isher’s确切概率值为0.04)。C组平扫及增强扫描均未见异常信号。结论:上述方法制成的动物模型可为医学影像学研究提供可靠的动物模型,加入肝素可提高瘤灶的形成几率,并证实血脑屏障对脑转移瘤的形成起重要作用。MRI增强检查是检出脑内及脑膜转移瘤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早期乳腺癌的全数字X线摄影与MRI影像学表现,评价全数字X线摄影联合MRI检查在早期乳腺癌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0月至2012年5月在我院经穿刺或手术病理证实为早期乳腺癌的4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术前均行数字X线及动态增强MR检查,比较两种方法单独使用和联合使用的诊断乳腺癌的准确率。结果:全数字化X线摄片诊断早期乳腺癌的准确率为69.0%(29/42),动态增强MR检查为95.2%(40/42),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者联合使用诊断早期乳腺癌的准确率为97.6%(41/42)。结论:动态增强MR检查对早期乳腺癌的诊断价值明显优于全数字X线摄影,但后者对微小钙化显示较好,两者联合可提高诊断正确率,尤其对多腺体型和致密型乳腺的早期乳腺癌的检出具有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4.
Wistar大鼠C6胶质瘤模型中的肿瘤消退现象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建立Wistar大鼠C6胶质瘤模型,研究其生物学特性(病理特性,新生血管特性,模型最佳应用时间段,肿瘤自发消退现象)并对其进行MRI动态扫描观察,了解肿瘤的自然生长规律,与人脑胶质瘤的自然生长规律相比较.方法:Wistar大鼠40只,分成2组,一组30只,二组10只,分别将C6胶质瘤细胞悬液和DMEM培养基立体定向接种于大鼠的右侧尾状核,分别于接种后7,14,21,28,35,50天进行增强MRI扫描,了解肿瘤生长特性,脑组织水肿情况,肿瘤消退现象等.于荷瘤鼠死亡当日取脑组织,液氮速冻后行脏染色,抗CD31免疫组化检查.结果:大部分肿瘤模型于接种后7天可在MRI上见到肿瘤生长,14-28天为快速增长期,并有大量新生血管形成,脑屏障严重破坏,大部分荷瘤鼠死于28天内,有3只大鼠20天以后出现肿瘤自发消退现象,病理切片可见大量炎细胞浸润,肿瘤内部出现软化灶.结论:立体定向建立大鼠C6胶质瘤模型与人脑胶质母细胞瘤具有相似性,部分荷瘤鼠在5周左右有肿瘤自发消退,肿瘤新生血管于7天开始出现并增多,4周后基本趋于稳定.因此利用此模型进行试验研究的最佳时期在14-28天.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NF-κB在脂多糖(LPS)诱导的帕金森病(PD)模型大鼠中的作用.方法:52只SD大鼠按体重随机分为3组,实验组(LPS组)、预防组(PDTC+LPS组)和对照组,每组14只:(1)实验组SD大鼠按体重50 mg/kg经腹腔注射生理盐水后经脑立体定位单侧黑质注射LPS4μl/只(4μg/只)后7 d制成帕金森病模型;(2)预防组SD大鼠按体重50 mg/kg经腹腔注射PDTC lh后再经脑立体定位单侧黑质注射LPS 4μl/只(4μg/只);(3)对照组SD大鼠按体重50 mg/kg经腹腔注射生理盐水后经脑立体定位单侧黑质注射生理盐水4μl/只.7 d后观察三组大鼠皮下注射阿扑吗啡后的行为学变化,采用免疫荧光法检测注射7 d后黑质部NF-κBp65的表达,并用western blotting检测其蛋白表达.结果:7d后,实验组大鼠有明显的行为学变化,预防组和对照组则无异常行为学表现.免疫荧光结果显示,与注射对侧相比,实验组大鼠经脑立体定位注射内毒素LPS后,注射侧黑质部TH表达显著减少,而NF-κBp65阳性表达则显著增加,western blotting得到同样结果(P<0.05);预防组和对照组大鼠黑质部TH和NF-κBp65阳性表达无显著性变化,western blotting得到同样结果(P>0.05).结论:NF-κB参与了LPS PD大鼠发病过程,黑质中NF-κBp65过度激活是LPS对大鼠造成损害作用的机制之一.预先使用PDTC对LPS PD鼠起到一定神经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6.
吴伟  李肖  袁元  陈宪  孙家愈  周翔平 《四川动物》2005,24(4):617-620
目的:在常规磁共振成像仪(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上进行小型动物实验,探讨SD大鼠MRI最佳成像参数,为小型动物影像学实验研究提供参考.方法:采用西门子1.5T超导MR成像仪(Siemens Sonata, Erlangen, Germany),膝关节专用线圈.选取雄性SD大鼠41只,体重250~400g,分5组依次进行T1加权(T1WI)、T2加权(T2WI)及质子密度加权成像,并比较5组参数成像的图像质量,确立Siemens Sonata 1.5T超导MR成像仪应用于大鼠的最佳成像参数.结果:T1WI采用SE序列、T2WI及质子密度加权采用TSE序列;T1WI、T2WI及质子密度加权的最佳成像参数分别为TR 350 ms/TE 12 ms、TR 2500 ms/TE 75 ms和TR 3000 ms/TE 15 ms.在MRI成像相关参数中,重复时间(TR)、回波时间(TE)主要影响对比度,决定权重;扫描野(FOV)、矩阵(Matrix)主要影响空间分辨率;层厚、激励次数(Nex)、带宽(Bandwidth)主要影响信噪比.结论:在常规MRI上进行小型动物实验切实可行,通过综合调节相应参数,不仅可以发现肝脏病变,证实了肝癌模型的成功建立,而且可以获得较理想的图像质量.  相似文献   

7.
目的:总结甲状腺肿瘤的核磁共振成像(MRI)影像学表现,评价MRI在甲状腺肿瘤的肿块定位及良恶性判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外科收治的经MRI诊断为甲状腺癌的患者60例,总结所有患者的影像学资料,并将其与诊断金标准(病理学检查结果)相比较,分析MRI检查诊断累及组织和鉴别良恶性甲状腺肿瘤的准确率等。结果:MRI影像学结果清晰可见甲状腺肿瘤的部位、形态、密度、边界及是否有钙化等重要征象;MRI对良恶性肿瘤诊断准确性为95.0%。MRI对肿瘤累积膜外脂肪、肿瘤的淋巴结以及肿瘤的食管转移均有较高的准确性、敏感性与特异性。结论:MRI影像学检查清晰可见甲状腺肿瘤的部位、形态、密度、边界及是否有钙化等重要征象,对临床上甲状腺肿瘤的肿块定位及良恶性鉴别诊断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8.
摘要目的:分析早期乳腺癌的全数字X 线摄影与MRI影像学表现,评价全数字X 线摄影联合MRI 检查在早期乳腺癌诊断中的 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 年10 月至2012 年5月在我院经穿刺或手术病理证实为早期乳腺癌的4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 术前均行数字X线及动态增强MR 检查,比较两种方法单独使用和联合使用的诊断乳腺癌的准确率。结果:全数字化X 线摄片 诊断早期乳腺癌的准确率为69.0%(29/42),动态增强MR 检查为95.2%(40/42),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者联合使 用诊断早期乳腺癌的准确率为97.6%(41/42)。结论:动态增强MR 检查对早期乳腺癌的诊断价值明显优于全数字X线摄影,但后 者对微小钙化显示较好,两者联合可提高诊断正确率,尤其对多腺体型和致密型乳腺的早期乳腺癌的检出具有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9.
摘要 目的:对比磁共振成像(MRI)与计算机断层扫描(CT)检查对卵巢癌病理分期及复发转移的诊断价值。方法:纳入2017年1月~2019年1月于我院接受诊治的卵巢癌患者100例进行研究。所有患者术前均进行MRI与CT检查,并以术后病理组织活检结果为金标准,对比MRI与CT诊断卵巢癌与卵巢癌病理分期的准确率。所有患者均于首次检查6个月后进行复诊,对比MRI与CT诊断卵巢癌复发转移的准确率。结果:MRI诊断卵巢癌的确诊率为94.00%(94/100),高于CT诊断的81.00%(81/100);漏诊率为2.00%(2/100),低于CT诊断的10.00%(10/100)(均P<0.05)。MRI诊断卵巢癌Ⅰ期、Ⅱ期、Ⅲ期的准确率分别为93.33%(14/15)、95.00%(19/20)、93.33%(28/30),高于CT诊断的60.00%(9/15)、65.00%(13/20)、73.33%(22/30)(均P<0.05)。MRI诊断肠管及周围、盆腔淋巴结、腹膜后淋巴结、肝脏等远处侵袭和转移中的准确率分别为100.00%(26/26)、88.89%(24/27)、75.00%(18/24)、95.00%(19/20),高于CT诊断的76.92%(20/26)、48.15%(13/27)、41.67%(10/24)、45.00%(9/20)(均P<0.05)。结论:相较于CT检查,MRI检查诊断卵巢癌的准确率更高,漏诊率更低,且在卵巢癌病理分期以及复发转移的诊断准确率更高,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Vibrant 软件技术在磁共振双侧乳腺动态增强检查中的应用及优势。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经手术或穿刺病理证 实的乳腺疾病患者70 例,均为女性,按照Vibrant 动态增强检查扫描的时间不同,分为A、B 两组,每组35 例。两组病例均采用 1.5T MR 机行动态增强检查。A 组病例行Vibrant 动态增强的扫描时间为9 分24 秒,B组病例行Vibrant 动态增强的扫描时间为 7 分42 秒。结果:A 组病例动态增强MRI 诊断的敏感性为94.74%,特异性为85%,准确性为89.74%;B 组病例动态增强MRI诊 断的敏感性为91.3%,特异性为89.47%,准确性为90.48%。两组病例动态增强MRI对病灶诊断的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性无显著 性差异(P>0.05)。结论:Vibrant乳腺动态增强扫描技术在乳腺疾病的诊断中具有较高的诊断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性。Vibrant技 术在缩短增强扫描时间的情况下不降低其诊断效能。  相似文献   

11.
范高阳  王业忠  许晖  刘祺  姬云翔  赵冬 《生物磁学》2011,(20):3860-3863
目的:建立一种可重复的、有典型神经损伤症状的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动物模型,为研究蛛网膜下腔出血后早期脑损伤(EBI)的机制提供可靠的动物模型。方法:选用新西兰大耳白兔60只,随机分为实验组、对照组、空白组。采用枕大池穿刺一次注入自体动脉血法建立SAH模型。在4h、8h、12h、24h、48h、72h时间点,观察比较行为学与脑组织形态学的变化。结果:(1)实验组枕大池和蛛网膜下腔内发现大量的血凝块和血液。(2)实验组光镜下可观察到蛛网膜下腔大量红细胞,神经元细胞水肿,电镜下可见胶质细胞空泡样改变,神经元细胞线粒体肿胀,髓鞘内存在空泡和板层分离现象。(3)实验组造模后均出现明显的神经系统损伤,对照组4h出现典型神经系统损伤表现,12h后恢复正常,空白组未见神经系统损伤表现。结论:枕大池一次注血法是一种简便、可重复的症状性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早期脑损伤模型,适宜于研究早期脑损伤的致病机制。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利用RNA干扰技术,通过重组腺病毒导入,抑制脑组织中PARs基因的表达,观察神经功能缺陷评分、缺血脑组织梗死体积的变化,为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基因治疗提供实验依据。方法: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组。以重组腺病毒介导的无序PARs基因shRNA片段、生理盐水进行干预,干预3天后以线栓法建立Wistar大鼠大脑中动脉永久闭塞模型,各组分别于线栓后24h、72h进行神经功能缺陷评分并断头取脑,应用4%TTC染色测脑梗死体积。结果:1.缺血后24h、72h同一时间点:①实验组分别与对照组、生理盐水组对比,神经功能缺陷评分明显降低(P〈0.05),脑梗死体积明显减小(P〈0.05);②对照组与生理盐水组对比,神经功能缺陷评分、脑梗死体积无明显差异(P〉0.05)。2.各组组内缺血后24h、72h对比,神经功能缺陷评分、脑梗死体积各组均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重组腺病毒介导的RNAi能有效抑制脑组织中PARs基因的表达,缩小脑梗死体积,改善神经功能缺陷评分。  相似文献   

13.
目的比较利用SD大鼠、Wistar大鼠建立脑胶质瘤动物模型的不同,为研究脑胶质瘤的发病机制及治疗方法提供操作平台。方法利用立体定向仪建立SD大鼠、Wistar大鼠大脑皮层接种C6细胞(2.5×105个细胞/只),建立脑胶质瘤动物模型,利用组织病理学、免疫组织化学以及核磁共振成像等技术,比较两种动物模型在成瘤率、肿瘤生长状况、死亡率以及动物一般情况等方面的异同。结果SD大鼠组、Wistar大鼠组的成瘤率均为100%,两组均未见转移;但SD大鼠组肿瘤成瘤时间较长,且部分肿瘤有自愈倾向,而Wistar大鼠组则未出现类似情况。结论Wistar大鼠大脑皮层脑胶质瘤动物模型的肿瘤性状更接近于人的脑胶质瘤,因此更适合探索和研究脑胶质瘤的发病机制和治疗方法;而SD大鼠的肿瘤由于性状类似转移瘤,且有自愈倾向,不适合作为上述相关研究的动物模型。  相似文献   

14.
鱼油对断奶大鼠脏器指数及肠道菌群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鱼油对断奶大鼠脏器指数及肠道菌群的影响。方法选取(21±3)d日龄断奶SD大鼠96只,雌雄各半,随机分为2组,实验组饲喂添加0.5%鱼油的饲料,对照组饲喂正常饲料。分别于第7、14、21、28天处死各组大鼠12只,分别测定大鼠肝脏指数、胸腺指数及脾脏指数;应用梯度稀释法和培养法测定大鼠4种肠道正常菌群,即肠杆菌、双歧杆菌、乳酸杆菌、葡萄球菌。结果实验组第7天脾脏指数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第28天肝脏指数和胸腺指数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实验组第7、14和21天肠道内肠杆菌数量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第7天大鼠肠道内葡萄球菌数量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第14天大鼠肠道内葡萄球菌数量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实验组大鼠肠道内乳酸杆菌和双歧杆菌数量与对照组相比虽有所增高,但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鱼油可以明显提高断奶大鼠的脏器指数,并且可通过增加断奶大鼠肠道内双歧杆菌和乳酸杆菌数量,降低肠道内肠杆菌和葡萄球菌数量,进而调节断奶大鼠的肠内菌群,改善肠道内环境。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大鼠经颈外静脉插管方法及测肺动脉压的最佳方法。方法将80只雄性SD大鼠按随机分组原则分成2组:经导丝引导插管测肺动脉压组(G组),传统方法插管测肺动脉压组(T组),每组均40只。记录插管操作一次成功率、多次调整成功率(n≤4次)、总成功率、一次插管时间、总插管时间、及一次测压时间、总测压时间及肺动脉高压大鼠肺动脉压力数值。结果 G组比T组插管操作一次成功率、多次调整成功率(n≤4次)、总成功率更高(P〈0.05),G组比T组的一次插管时间、总插管时间以及一次测压时间、总测压时间要短(P〈0.01),G组所测的肺动脉高压大鼠的肺动脉压力比T组所测的高(P〈0.01)。结论经导丝引导插管测肺动脉压法插管和测压具有成功率高、准确到达肺动脉、数据更准确、操作省时的优点。与用传统方法插管测肺动脉压组相比较,是一种更好的对大鼠进行颈外静脉插管和测肺动脉压的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改进新生大鼠低氧缺血性脑损伤(HIBI)模型的制作方法,观察低氧缺血对脑组织病理形态和神经营养因子的影响。方法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n=5)、假手术组(n=8)和HIBI模型组(n=19),HIBI模型制作中省去了经典Rice法中的麻醉步骤和动物手术后休息时间,观察HIBI后大鼠体重增长情况,行为能力表现以及脑组织病理形态学改变;比较HIBI制模后3 d假手术组及HIBI组鼠脑匀浆beta-NGF和human-NT3的变化。结果 (1)HIBI模型组体重增长明显落后于空白对照组和假手术组(P〈0.01);(2)HIBI组全部出现不同程度的行为异常:84%翻身不能,63%肌肉颤动和/或头颤,抽搐者占42%,死亡率为21%。制模后3 d HIBI模型组大鼠的行为障碍和异常运动的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制模当日(P〈0.01);(3)HE染色可见HIBI模型组大鼠左侧大脑半球神经元损伤及神经胶质细胞增生;(4)制模后3 d鼠脑匀浆human-NT3含量较假手术组增加(P〈0.05);β-NGF含量无明显变化。结论制作的新生大鼠HIBI模型更符合临床新生儿HIBI的自然病程。HIBI早期神经营养因子表达增加在神经保护机制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索维生素D3与高血压和炎症的关系。方法自发性高血压大鼠2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10只。实验组大鼠腹腔注射维生索D3制剂3μg/kg(溶于20%丙二醇0.5mL中),每周2次;对照组仅腹腔注射丙二醇0.5mL,两组均干预12周。实验过程中监测大鼠血压变化。干预前后,酶联免疫法检测血清25(OH)D3、钙、白细胞介素-6(IL-6)、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的浓度;计算肾脏-体重比和心脏-体重比;HE染色观察两组大鼠肾脏、心脏、主动脉、小动脉组织病理改变。结果实验组和对照组在干预前血压无差异显著性(P〉0.05);干预后,实验组和对照组大鼠平均收缩压分别为(157±9)mmHg和(173±8)mmHg(P〈0.05)。实验组的血清25(OH)D3、血钙水平比对照组高(P〈0.05),IL-6、MMP-9水平实验组比对照组低(P〈0.05)。实验组的心脏-体重比小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的肾脏、心脏和小动脉高血压、炎性损害明显轻于对照组。结论规律的维生素D3用药能够抑制炎症因子IL-6、MMP-9的产生,抑制机体炎症反应,调节控制血压。  相似文献   

18.
目的对大鼠大脑中动脉阻塞(MCAO)再灌注模型进行改良,通过比较再灌注24h时大鼠神经功能评分、梗死率、模型制作时间、成功率和死亡率等指标评价改良线栓法大鼠MCAO再灌注模型的有效性。方法12只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和模型两组,对照组采用分离结扎翼腭动脉,从颈外动脉插入线栓至大脑中动脉。模型组采用不分离结扎翼腭动脉,从颈总动脉分叉处插入线栓至大脑中动脉。阻断大脑中动脉血供2h后将线栓拔出实现再灌注。于再灌注24h时观察脑组织组织病理学改变,计算比较两组大鼠神经功能评分、模型制作时间、模型成功率和死亡率以及鼠脑切片TTC染色测量脑梗死率。结果两组MCAO模型在再灌注24h后大鼠神经功能评分、梗死率、模型成功率和死亡率等方面没有显著差异;模型组的模型制作时间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不分离结扎翼腭动脉,由颈总动脉插入线栓的改良线栓法是稳定和可靠的MCAO造模方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缺血缺氧脑损伤大鼠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和S-100β蛋白(S-100β)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75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再将实验组按造模后4 h、8 h、12 h和24 h不同时点分为4个亚组。利用夹闭双侧颈总动脉,并进行缺氧的方法制备模型。以放射免疫法(RIA)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分别测定血清和脑组织中NSE和S-100β蛋白的变化。结果造模后24 h内,血清和脑组织中NSE和S-100β的含量是一个动态变化过程,呈同步变化的趋势,在12 h时均达到峰值。而且,实验组中各亚组的二者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或P〈0.05)。结论缺血缺氧后不同时点NSE和S-100β的含量呈动态变化;二者可作为缺血缺氧后脑组织损伤程度及修复的一个临床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代谢性谷氨酸受体5(mG1uR5)在甲基苯丙胺中毒的损伤机制中的作用。方法:设立实验组,对照组。实验组分别给予20 mg/kg,10 mg/kg腹腔注射MA;对照组分别给予同剂量的生理盐水。末次注射后24 h内腹腔注射戊巴比妥钠麻醉大鼠后用4%多聚甲醛灌注、取脑后行代谢性谷氨酸受体5的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并计数mG1uR5在不同脑区的表达。结果:实验组mG1uR5在大脑纹状体、海马的表达较对照组显著增强,差异有显著性(P〈0.05),并呈剂量依赖性。结论:mG1uR5参与了甲基苯丙胺中毒的损伤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